冷热联产论文-郭旭,曲凯阳,袁涛,刘靖,高炜

冷热联产论文-郭旭,曲凯阳,袁涛,刘靖,高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热联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热电联产系统,能源服务模式,经济性分析,敏感性分析

冷热联产论文文献综述

郭旭,曲凯阳,袁涛,刘靖,高炜[1](2019)在《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经济性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常用经济性分析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些指标对于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常见商务模式的适用性。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在不同商务模式如何对不同利益方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10期)

殷永杰,王悦,瞿镇达[2](2019)在《冷热电联产的效益评估及运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冷热电联产(CCHP)与电力系统结合,需研究其运行策略,以实现目标函数获得最值,而系统模型的限制条件会对结果进行约束。规划及运行策略须能有效提供能源服务,并能适应不同需求条件的系统。最佳运行取决于系统的性能和每种能量(冷、热等)的相对需求,它们相互耦合,不能独立产生。总结了为实现最佳能源调配的所需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同时提高冷热电联产的经济效益和热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袁桂丽,董金凤,魏更,贾新潮[3](2019)在《基于需求响应和多能互补的冷热电联产微网优化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兼顾电源侧多能互补与负荷侧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是提升源荷侧协调发电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电力削峰填谷,提高经济效益。针对冷、热、电负荷需求的随机性和不匹配性,考虑到人体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文章将风、光发电机组与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需求响应的源荷协调CCHP微网,同时采用典型场景集考虑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系统经济成本为目标,利用免疫遗传算法求解,探讨了系统经济调度成本与不同需求响应模式以及温度偏差的关系,并对系统是否引入电加热设备进行讨论。算例分析表明,基于需求响应和多能互补的CCHP微网优化调度方法,能有效降低综合运行成本,具有显着的经济及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09期)

杨涛,任洪波,夏麟[4](2019)在《蓄能模式下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协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带蓄能装置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设备配置与运行策略的协同优化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相同负荷需求下,采用常规分供系统与有无蓄能的联产系统时各供能模式的经济性和节能减排性。结果表明,在分时电价体系下,冷热电联产系统中引入蓄能装置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减少CO2排放,并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同春,谢吉平,方雷,李冬波,匡胜严[5](2019)在《冷热电叁联产成套装置能效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冷热电叁联产成套装置(以下简称"成套装置")是一种高能效装置,采用工厂化预制,撬块式结构,可减少现场安装时间。成套装置包括发电机组和余热机的多种组合型式,且由于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季节的差异性、用户的差别性等原因,对其进行集中能效监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成套装置的工程应用为实例,阐述成套装置通过系统优化和能效监控系统设计相互结合,提高成套装置能源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7期)

杨新乐,李奇,任姝,戴文智[6](2019)在《新型城市低温地热冷热电联产系统热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节约及合理利用能源,提高城市能量总能系统利用率,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C)和冷热电联产(CCHP),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城市低温地热冷热电联产系统(以下简称ORC-CCHP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了热力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进行了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R245fa、LiBr溶液作为ORCCCHP系统循环工质时,选择窄点温差较小蒸发器可获得更高火用效率;增加太阳能集/蓄热系统,提高热流参数,减小换热温差,可进一步提升系统热力学性能;系统分别采用5种不同有机工质时,R236fa使系统的热力性能达到最佳,并在蒸发压力为0. 62 MPa、窄点温差为0 K时,ORC-CCHP系统获得最大净输出功为1 948 kW,系统火用效率为19. 28%,系统火用效率最高值为85. 78%。(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王海敏[7](2019)在《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经济性评价及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提升了电力供电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多余电力对电力设备进行供应配电,实现了电能的高效利用。本文对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的经济性及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单位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1期)

江华[8](2019)在《基于光伏热PV/T冷热电联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冷热电联供优化设计研究现状,研究光伏半导体硅电池。通过MATLAB仿真显示了温度对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出了PV/T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光伏冷热电联供微电网模型。构建了一个5 MW的光伏微电网社区。由于天然气不可再生,该系统内只使用太阳能发电,实现节能减排。建立多目标下的优化函数,并结合具体算例,分析了夏季冬季典型日优化运行方案。(本文来源于《集成电路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杨翠翠,潘光毓,陈小菊[9](2019)在《冷热电叁联产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研究——以金湖分布式能源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冷热电叁联产是现状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其具有低污染、经济高效的特点,能够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目前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按照我国新的治水战略,工业用水应提高用水效率、节水减污。以金湖分布式能源项目为例,根据其用水过程、水量平衡、用水指标,分析用水合理性,挖掘节水潜力并对用水管理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9年04期)

汪洋子,陈茜[10](2019)在《计及冷、热、电联产的气电互联网络最优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系统的能效、经济性和安全性。储气备用不仅维护了气网自身的安全运行,还能支持燃气轮机出力快速变化,提供电网额外的灵活备用,这对平衡电网中的可再生能源和多能源负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气电网络间的高效协调互补,与包括冷、热、电叁联产设施在内的多能源应用的运行也有赖于充足的储气备用。为促进气电互联网络安全高效地运行,创新地将储气备用纳入调度优化,提出了一种含有叁联产设施的气电互联网络的多目标最优调度模型,并使用NSGAII进行求解。算例分析显示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03期)

冷热联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冷热电联产(CCHP)与电力系统结合,需研究其运行策略,以实现目标函数获得最值,而系统模型的限制条件会对结果进行约束。规划及运行策略须能有效提供能源服务,并能适应不同需求条件的系统。最佳运行取决于系统的性能和每种能量(冷、热等)的相对需求,它们相互耦合,不能独立产生。总结了为实现最佳能源调配的所需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同时提高冷热电联产的经济效益和热力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热联产论文参考文献

[1].郭旭,曲凯阳,袁涛,刘靖,高炜.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经济性分析方法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2].殷永杰,王悦,瞿镇达.冷热电联产的效益评估及运行策略[J].电工技术.2019

[3].袁桂丽,董金凤,魏更,贾新潮.基于需求响应和多能互补的冷热电联产微网优化调度[J].电力建设.2019

[4].杨涛,任洪波,夏麟.蓄能模式下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协同优化[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9

[5].吴同春,谢吉平,方雷,李冬波,匡胜严.冷热电叁联产成套装置能效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节能与环保.2019

[6].杨新乐,李奇,任姝,戴文智.新型城市低温地热冷热电联产系统热力性能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9

[7].王海敏.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经济性评价及效益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

[8].江华.基于光伏热PV/T冷热电联产的研究[J].集成电路应用.2019

[9].杨翠翠,潘光毓,陈小菊.冷热电叁联产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研究——以金湖分布式能源项目为例[J].江苏水利.2019

[10].汪洋子,陈茜.计及冷、热、电联产的气电互联网络最优调度[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标签:;  ;  ;  ;  

冷热联产论文-郭旭,曲凯阳,袁涛,刘靖,高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