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碳催化氧化论文-王毅,王燕,曹建亮,张火利,陈泽华

靶碳催化氧化论文-王毅,王燕,曹建亮,张火利,陈泽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靶碳催化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孔,纳米粒子,催化剂,一氧化碳

靶碳催化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毅,王燕,曹建亮,张火利,陈泽华[1](2017)在《多孔LaMO_3(M=Co,Fe)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ABO3)具有廉价易得、高热稳定性、催化活性高的优点,在催化一氧化碳(CO)低温脱除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中,以聚苯乙烯(PS)微球、碳微球为模板,硝酸镧、硝酸钴、硝酸铁为金属源,柠檬酸为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LaCoO_3和多孔LaFeO_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纯度和高热稳定性。加入11.12g PS微球所制备的多孔LaCoO_3催化剂平均颗粒粒径为13nm,加入0.5g碳微球制备的多孔LaFeO_3催化剂平均粒径为19nm,且具有介孔和微孔分级孔结构。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对CO转化率达到50%时,多孔LaCoO_3和多孔LaFeO_3使得催化温度分别降低了43℃和32℃;CO完全转化温度则分别降低了90℃和60℃。(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S1期)

张帅[2](2016)在《铈基复合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上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eO_2因具有较高的储氧能力、氧化还原能力以及Ce~(3+)/Ce~(4+)间的相互转化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其能较好地应用在挥发性有机物燃烧、水汽变换反应、选择性加氢、醇类的选择氧化等众多反应中。由于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具有优异的CO低温氧化活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Au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载体的主要性能显着影响其催化性能:例如载体的粒子大小,形貌,晶面特征及制备方法等。近些年来,本课题组对氧化铈形貌、晶面与金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通过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控制备不同形貌的氧化铈材料,发现氧化铈的形貌对氧化铈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催化活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棒状结构的氧化铈由于具有较高的氧缺陷,表现了最佳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引入金属杂原子修饰氧化铈,发现杂原子的引入对氧化铈的晶面特征有影响,其中,Zr的掺杂增加了活性晶面{110}的比例,以其为金催化剂的载体,能够明显改善金催化的稳定性、提高催化活性。本文以Au/CeO_2催化剂为例,重点考察了金属(Cu、Zr、Fe)掺入对氧化铈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载体修饰对金-铈相互作用的影响;以一氧化碳催化氧化作为模型反应,揭示载体对金结构、化合态、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作用机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如下:1.在成功制备氧化铈纳米棒,纳米立方和纳米六角片的基础上,将少量Cu引入到氧化铈晶相结构中,采用XRD,TEM,TPR,固体UV-Vis,XPS,FTIR等表征技术对其氧化还原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反应中,与纳米立方和纳米六角片相比,择优晶面为{110}{100}的CeO_2纳米短棒结构的负载金催化剂表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体现了载体形貌和晶面对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其原因为棒状结构暴露更多的氧缺陷位,比表面积大,氧空穴浓度高。(2)Cu的引入并未改变氧化铈纳米棒,纳米立方和纳米六角片的形貌,Cu的引入方式不同,氧缺陷位数目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性能,对于1wt%Au/Cei-x-Cux-O_2样品,当x=0.03,棒状结构样品活性最佳;对于1wt%Au、Cux/Ce1-x-O_2样品,结构为棒状样品活性最好,其次是片状,立方结构样品活性最差。2.制备了一系列 1wt%Au/Ce-Zr_(0.02)-O_2和1wt%Au/Ce1-x-Fex-O_2 短棒,立方,六角片结构材料,考察了材料形貌和晶面特征对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催化活性均与载体的形貌相关,短棒状结构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刘佳,侯树金,赵世怀[3](2014)在《新型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Pt催化剂,负载在微纤维整体式材料包裹的SiO2颗粒载体上。由于微纤维材料本身具有的叁维网状结构和较高的孔隙率,可以作为过滤材料,应用到防毒面具、汽车尾气、冶金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4年04期)

程静[4](2011)在《纳米金—银合金颗粒的反相微乳液法合成及其对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贵金属颗粒尤其是纳米金-银颗粒,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学以及催化性能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对纳米金-银合金颗粒作为催化剂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研究越来越多。反相微乳液法是合成纳米颗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该方法能得到粒径分布窄的纳米颗粒,且纳米颗粒大小受反相微乳液微液滴大小的制约,因而可获得大小均匀且尺寸可控的纳米颗粒。微乳液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首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受无机盐浓度的影响;其次,聚氧乙烯基表面活性剂本身不含元素硫,不会对后续催化性能研究产生影响,因此,本论文开展纳米金-银合金颗粒的反相微乳液法合成及其对一氧化碳的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结果如下。1、通过对拟叁元相图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为合成纳米金、银和金-银合金颗粒提供反应环境。2、使用反相微乳液法和改进的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颗粒大小均匀、粒径5-10nm的纳米金、银颗粒和纳米金-银合金颗粒。3、对合成的纳米金-银合金颗粒进行选择性腐蚀及其动力学研究表明,HN03可使合金中的银快速氧化,而对金的氧化速率较小,达到了脱合金腐蚀的目的。4、将合成得到的纳米金、银、金-银合金及经脱合金腐蚀的纳米合金颗粒,负载在γ-Al203材料上进行一氧化碳催化性能的研究表明,经脱合金腐蚀的金-银纳米合金Ag:Au=50:50既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又兼具协同效应,因而对CO催化氧化的活性最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5-26)

卞小燕[5](2011)在《铈基复合氧化物上甲烷和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改变制备方法、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的不同摩尔比的Bi2O3/CeO2催化剂,以甲烷催化燃烧为模型,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氧化还原性能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通过XRD、H2-TPR、CH4-TPR、CH4-TPD、CO2-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Bi2O3的掺入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氧化还原性能比纯CeO2及Bi2O3都有很大的提高,对一氧化碳氧化反应有利。活性氧数量增多、移动性增强,但是降低了催化剂对甲烷的吸附性能及活化能力,因此甲烷燃烧活性不及CeO2及Bi2O3。单组份Bi2O3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与其氧迁移速率快有密切的关系。铈铋固溶体中,摩尔比为9:0.0625的样品活性最好,与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有关。不同制备方法中,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粒径最小,氧化还原性能最好,因此拥有最好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同时,高温不利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CeO2中掺杂La2O3形成固溶体后可提高其对甲烷催化燃烧的反应活性。H2-TPR显示La2O3的掺入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用反相微乳法制备了不同体积比与不同Ce3+浓度的CeO2,并对其以及负载0.2%Pd后对甲烷燃烧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除了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其它样品负载0.2%Pd后活性下降。(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2-14)

刘雪松[6](2009)在《MnO_x复合氧化物上甲醛和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可变的价态,MnO_x及MnO_x基复合氧化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本论文研究工作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不同Mn含量的一系列MnO_x-CeO_2复合氧化物,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_xCe_(1-X)O_(2-δ)和Mn_xCe_(1-x)O_(2-δ)固溶体氧化物,用浸渍法制备CuO/OMS-2催化剂。通过XRD、Raman、H_2-TPR、in situ DRIFT、SEM、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并对比研究了MnO_x-CeO_2复合氧化物以及Cu_xCe_(1-x)O_(2-δ)和Mn_xCe_(1-x)O_(2-δ)固溶体氧化物对CO和HCHO催化氧化活性,对CuO/OMS-2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也进行了初步研究。1.高比表面积Mn(Cu)_xCe_(1-x)O_(2-δ)固溶体氧化物的制备以及对HCHO、CO氧化性能的研究Mn(Cu)_xCe_(1-x)O_(2-δ)催化剂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两种催化剂的Ce/Cu和Ce/Mn(摩尔比)为9:1,前驱物经N_2气氛800℃焙烧后再在空气中400℃焙烧。Cu_xCe_(1-x)O_(2-δ)和Mn_xCe_(1-x)O_(2-δ)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05和112m~2/g,比用常规方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Raman光谱结果表明Cu_xCe_(1-x)O_(2-δ)的氧缺位浓度高于Mn_xCe_(1-x)O_(2-δ),CO化学吸附原位红外光谱表明CO在Cu_xCe_(1-x)O_(2-δ)催化剂有较强的化学吸附,在Mn_xCe_(1-x)O_(2-δ)催化剂上并不吸附。而氧缺位和吸附在活性金属氧化物上的CO是影响CO催化氧化活性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Cu_xCe_(1-x)O_(2-δ)催化氧化CO活性远高于Mn_xCe_(1-x)O_(2-δ)。对于HCHO催化氧化的活性物种则是晶格氧,CO-TPR结果表明Mn_xCe_(1-x)O_(2-δ)中Mn的晶格氧较Cu_xCe_(1-x)O_(2-δ)中Cu的晶格氧更为活泼,所以Mn_xCe_(1-x)O_(2-δ)催化氧化HCHO的活性略高。2.对比研究MnO_x-CeO_2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CO和HCHO性能以Mn(NO_3)_2、KMnO_4、Ce(NO_3)_3为前躯体,以KOH为沉淀剂的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含量的MnO_x-CeO_2催化剂。该系列催化剂的CO和HCHO氧化活性均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HCHO的催化活性随着催化剂Mn含量的升高而升高,MnO_x的活性最高。而对CO催化氧化活性规律则完全不同,Mn含量为50%时活性最高。为了深入探究反应机理,本文按每克Mn来计算比速率进行比较研究。HCHO氧化的比速率随着催化剂中Ce含量的改变基本不变,而CO氧化的比速率随着Ce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结果表明,对于HCHO氧化Mn的晶格氧是主要的活性物种,Ce的加入只是活化了Mn的晶格氧。对于CO氧化Ce为反应提供活性氧物种,因此Ce的加入极大的提高了反应速率。3.OMS-2分子筛的制备以及CuO/OMS-2催化氧化CO性能研究本文以MnSO_4和KMnO_4为前躯体采用回流法在酸性介质中合成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OMS-2催化剂在400℃空气氛下进行焙烧,并进行了CO活性测试。从SEM照片可以看出OMS-2分子筛为纳米棒结构。XRD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典型的OMS-2的cryptomelane结构。OMS-2分子筛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分子筛结构比较稳定,500℃之前没有明显变化,这一结果从BET测出焙烧前后OMS-2比表面积没发生改变也可以得到验证。负载后的催化剂对CO催化氧化活性明显提高,这主要由于负载后催化剂表面的氧物种得到极大的活化。CuO/OMS-2的催化活性优于其他Cu基催化剂,这可能归属于小颗粒的CuO与高价MnO_x之间的强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6)

杨小毛,罗来涛[7](2002)在《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贵金属 (Au、Pd、Pt)与非贵金属催化剂 (Co、Cu氧化物 )在低温CO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机理 ;阐述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细菌还原法、光沉积法、沉积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浸渍法等 )、制备条件 (pH值、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沉淀剂种类等 )及载体种类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沸石 )等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寻找一种活性、稳定性好且价廉的催化剂 ,以及通过助剂、载体的选择降低贵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含量 ,提高非贵金属的活性、稳定性的研究工作是今后的重要目标(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02年08期)

杨灵法,侯中怀,辛厚文[8](1999)在《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过程中噪声和信号的协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适的条件下 ,噪声和信号同时输入非线性体系统 ,其响应规律可以表现出协同效应 ,这就是所谓的随机共振 ,其中噪声起到积极作用 :提高信噪比 ,增加弱信号可测性 .以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表面反应为例 ,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 ,研究了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以及体系对外加噪声和信号的调制响应 ;通过数值模拟发现 ,当体系处于狭窄的双稳态区 ,或化学振荡区边缘时 ,噪声可以诱发态 态转变 ,发生随机共振现象 ,表现出比一维体系更丰富的动力学特征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期刊1999年01期)

周茂,蔡志彬,杨忠愚,胡惟孝[9](1999)在《四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性能的研究Ⅱ.钯/碳催化氧化合成3,6-二甲基-1,6-二氢-1,2,4,5-四嗪》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合成标题化合物时各种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发现用叁聚乙醛解聚制备的新鲜乙醛为原料,是至关重要的。乙醛与水合肼反应温度为5~10℃,六氢四嗪氧化脱氢时间72h,并以3%Pd/C取代PtO2作催化剂,产率40%。(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1999年01期)

靶碳催化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eO_2因具有较高的储氧能力、氧化还原能力以及Ce~(3+)/Ce~(4+)间的相互转化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其能较好地应用在挥发性有机物燃烧、水汽变换反应、选择性加氢、醇类的选择氧化等众多反应中。由于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具有优异的CO低温氧化活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Au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载体的主要性能显着影响其催化性能:例如载体的粒子大小,形貌,晶面特征及制备方法等。近些年来,本课题组对氧化铈形貌、晶面与金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通过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控制备不同形貌的氧化铈材料,发现氧化铈的形貌对氧化铈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催化活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棒状结构的氧化铈由于具有较高的氧缺陷,表现了最佳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引入金属杂原子修饰氧化铈,发现杂原子的引入对氧化铈的晶面特征有影响,其中,Zr的掺杂增加了活性晶面{110}的比例,以其为金催化剂的载体,能够明显改善金催化的稳定性、提高催化活性。本文以Au/CeO_2催化剂为例,重点考察了金属(Cu、Zr、Fe)掺入对氧化铈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载体修饰对金-铈相互作用的影响;以一氧化碳催化氧化作为模型反应,揭示载体对金结构、化合态、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作用机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如下:1.在成功制备氧化铈纳米棒,纳米立方和纳米六角片的基础上,将少量Cu引入到氧化铈晶相结构中,采用XRD,TEM,TPR,固体UV-Vis,XPS,FTIR等表征技术对其氧化还原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反应中,与纳米立方和纳米六角片相比,择优晶面为{110}{100}的CeO_2纳米短棒结构的负载金催化剂表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体现了载体形貌和晶面对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其原因为棒状结构暴露更多的氧缺陷位,比表面积大,氧空穴浓度高。(2)Cu的引入并未改变氧化铈纳米棒,纳米立方和纳米六角片的形貌,Cu的引入方式不同,氧缺陷位数目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性能,对于1wt%Au/Cei-x-Cux-O_2样品,当x=0.03,棒状结构样品活性最佳;对于1wt%Au、Cux/Ce1-x-O_2样品,结构为棒状样品活性最好,其次是片状,立方结构样品活性最差。2.制备了一系列 1wt%Au/Ce-Zr_(0.02)-O_2和1wt%Au/Ce1-x-Fex-O_2 短棒,立方,六角片结构材料,考察了材料形貌和晶面特征对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催化活性均与载体的形貌相关,短棒状结构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靶碳催化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毅,王燕,曹建亮,张火利,陈泽华.多孔LaMO_3(M=Co,Fe)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J].化工进展.2017

[2].张帅.铈基复合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上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3].刘佳,侯树金,赵世怀.新型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山东化工.2014

[4].程静.纳米金—银合金颗粒的反相微乳液法合成及其对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5].卞小燕.铈基复合氧化物上甲烷和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6].刘雪松.MnO_x复合氧化物上甲醛和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7].杨小毛,罗来涛.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2

[8].杨灵法,侯中怀,辛厚文.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过程中噪声和信号的协同效应[J].中国科学(B辑).1999

[9].周茂,蔡志彬,杨忠愚,胡惟孝.四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性能的研究Ⅱ.钯/碳催化氧化合成3,6-二甲基-1,6-二氢-1,2,4,5-四嗪[J].精细化工.1999

标签:;  ;  ;  ;  

靶碳催化氧化论文-王毅,王燕,曹建亮,张火利,陈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