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纯化活性物质论文-马小魁,梁健,王玉珍,陈琦,马红燕

分离纯化活性物质论文-马小魁,梁健,王玉珍,陈琦,马红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纯化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活性物质,高通量检测

分离纯化活性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魁,梁健,王玉珍,陈琦,马红燕[1](2019)在《桑黄类药用真菌中多糖和黄酮等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高通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是一种大型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保肝、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血管生成、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炎、抗诱变等功能。本组通过大量培养药用真菌桑黄,在建立高效获得活性多糖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获得高活性多糖单体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系列技术方法,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同时,通过微孔板法建立了高通量检测桑黄类药用真菌的技术方法体系。结果表明:鞣酸除蛋白的多糖回收率(%)达到88.63±4.56%,蛋白去除率56.1±2.69%,总抗氧化活性损失率达到6.27±0.55%,脱色时总抗氧化活性损失率仅为8.33±0.45%,除盐后多糖回收率为91.6±2.68%,总抗氧化活性损失率为1.17±0.25%,粗多糖预处理总回收率为61.37±1.71%,总抗氧化活性损失15.23±1.21%。通过优化热水浸提法条件建立低压低压法获得高活性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技术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四种桑黄菌丝和胞外纯多糖和八种高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在此过程中,通过微孔板建立了高通量检测药用真菌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微量检测方法,该法检测重复性好,检测需要量少,高效方便。(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孙敏,王小姣,丁宇涵,王世梅,李建杰[2](2019)在《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次生代谢产生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确定白刺链霉菌(S. albospinus)CT205次生代谢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结构。方法 S. albospinus CT205进行液体摇瓶发酵,对发酵上清液进行溶媒萃取、减压浓缩、薄板检测Rf值,采用制备型薄板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紫外扫描检测吸收峰的波长范围,以HPLC-TOF-HR-MS检测物质分子量,并检测其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及红外光谱。结果GF254薄板在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1:2:0.04)的层析系统展层时,Rf值为0.68的组分具有抗菌活性。紫外扫描显示在λ=215nm处有最大吸收峰,HPLC-TOF-HR-MS检测分析一级质谱、二级质谱表明活性物质分子量为282.2,该物质与放线酮分子量相同,1H NMR、13C NMR检测其骨架结构,红外光谱佐证活性物质各功能基团(羰基,羟基,氨基等)的存在。结论确定活性物质成分为放线酮,又名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鹿士峰[3](2019)在《香菇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菇(Lentinus edodes)是食药两用真菌,具有抗菌抗肿瘤增强免疫活性等功能,且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及矿物质,具有药用及滋补养生作用,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本研究以香菇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响应面设计对传统热水浸提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到了热水浸提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热水浸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酶提辅助法、微波辅助提取法4种方法提取香菇多糖,并对其糖含量、蛋白含量、单糖组成及其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香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微波辅助提取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正交的方法比较了H_2O_2、壳聚糖、活性炭脱色后的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盐酸法、叁氯乙酸法、Sevage法脱蛋白后的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脱除率。综合考虑,活性炭法为所研究方法中最优脱色方法,盐酸法为最优脱蛋白方法。将最优纯化方法纯化后的多糖进行酒精分级,对各组分进行结构分析和活性鉴定,选出最优活性部位。对香菇醇提物提取进行响应面工艺优化,比较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41.39(g/mL),时间2.60 h,温度92.86℃,实际提取率为4.91%,模型预测值5.03%,误差为2.38%。对香菇多糖糖含量、蛋白含量、单糖组成及其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微波辅助提取法的粗多糖提取率及糖含量最高,分别为9.48%、43.17%。热水浸提法粗多糖提取率及糖含量仅为4.76%、18.13%。较热水浸提法而言,糖含量显着提高,且微波辅助法所提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综合考虑,微波辅助提取法为香菇多糖理想提取方法。活性炭脱色率为70.24%,多糖保留率为73.15%,与未脱色的水提粗多糖进行对比,发现活性炭法有较高的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综合考虑,活性炭法为所研究方法中最优脱色方法。盐酸法蛋白脱除率为70.61%,多糖保留率为50.39%,综合评分60.50。叁氯乙酸法蛋白脱除率为34.92%,多糖保留率为63.69%,综合评分49.31;Sevage法蛋白脱除率为56.89%,多糖保留率为57.71%,综合评分57.30;盐酸法具有较高的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相比粗多糖,盐酸法脱蛋白后多糖其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羟自由基清除力显着增强,故选择盐酸法脱蛋白。发现抗氧化活性与糖含量呈正相关,糖含量越高,活性越强。多糖含量LEP_(60)(72.33%)>LEP_(80)(40.60%)>LEP_(30)(38.5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顺序为:LEP_(60)>LEP_(80)>LEP_(30),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顺序为LEP_(30)>LEP_(80)>LEP_(60),总还原力顺序为:LEP_(60)>LEP_(30)>LEP_(80)。综合考虑,LEP_(60)为香菇多糖中抗氧化活性较强的部分,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香菇醇提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9(g/mL),时间2.23 h,温度40℃,酒精浓度51.50%。提取得率实际值为16.79%,模型预测值为17.54%,误差为4.27%。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能有效优化香菇多糖的提取条件。经测定发现4种不同极性醇提物均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非常接近于抗坏血酸和香菇多糖的活性,且醇提物提取率为16.79%,明显高于香菇多糖提取得率,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5-01)

洒荣波,晁强,王晓辉,隋君康,刘训理[4](2019)在《杨树溃疡病生防菌株N6-34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杨树溃疡病是一种主要由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危害严重。前期从杨树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N6-34,研究表明该菌株拮抗效果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目的】对拮抗细菌N6-34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活性物质组分的结构。【方法】通过硫酸铵盐析、甲醇抽提、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N6-34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N6-34菌株发酵液经多步分离纯化,共获得14个组分,其中有13个组分具有抗菌活性,经一级质谱分析,获得了13种抗菌活性组分的分子量;经二级质谱分析,将13种抗菌活性物质鉴定为Fengycin A或Fengycin B的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结论】从N6-34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13种抗菌成分,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超萍,李保国,张颖超,李旋[5](2018)在《石榴花中黄酮类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榴花为原料,经干燥、粉碎、研磨,采用酶合超声提取技术制石榴花提取液,然后进行黄酮类物质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最后通过静态吸附实验从多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吸附量大、解吸率高的树脂对黄酮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洗脱剂浓度、上样液pH值、上样速率等技术参数。得出上样液pH值为6.0,上样速率为3 BV/h,以90%乙醇溶液为洗脱剂的时候,检测总黄酮含量为67.34 mg/g,纯度为66.32%,回收率达93.5%。(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22期)

辛磊,李秀玲,安慧,覃玥,高丽霞[6](2018)在《枯草芽孢杆菌CP6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枯草芽孢杆菌CP6是从宜州市南蛇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可分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拮抗细菌,经测定表明该菌对家蚕绿僵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获得其抗真菌活性物质,本研究利用甲醇抽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及RP-HPLC对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0.1%叁氟乙酸水溶液=22:78(v/v),分离得到一个抗真菌活性物质组分,经UPLC验证为单一峰,即为单一活性组分。(本文来源于《广西蚕业》期刊2018年02期)

李珊珊[7](2018)在《茼蒿中抑制西瓜枯萎病菌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西瓜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江西省也是西瓜生产大省,西瓜在江西省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对安全无毒、经济环保的西瓜枯萎病杀菌技术的研究,然而至今都没有理想的成果投产。本研究旨在开发利用植物体内产生的抑菌物质,从而代替化学杀菌剂,开发适合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主要结果如下:1、以西瓜枯萎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茼蒿茎叶、根、根际区土壤3个部位浸提液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3个部位的水浸提液对西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100mg·mL~(-1)的浓度下抑菌率分别为53%、49%、45%,经邓肯氏差异分析,3个部位间抑菌率差异不显着。随着浸提液浓度的降低,抑菌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经室内毒力测定,3个部位的EC_(50)分别为86.26、84.65、106.88 mg·mL~(-1)。综合比较,茎叶浸提液的抑菌效果较强。2、采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法,对茼蒿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最终得到具有很强抑菌活性的单体物质。得到的化合物以NMR、~(13)C-NMR和HR-ESI-MS的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被确定为3-O-咖啡酰奎宁酸、5-O-咖啡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3、以西瓜枯萎病菌为指示菌株,对从茼蒿茎叶组织中分离纯化并鉴定出的3-O-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的离体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对西瓜枯萎病菌的MIC和MFC分别为31.25和125mg·mL~(-1),经室内毒力测定,其对西瓜枯萎病菌的EC_(50)为53.048mg·mL~(-1)。在绿原酸浓度分别为31.25、125、53.048mg·mL~(-1)时,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64%、33%、12%,而绿原酸浓度为0时的孢子萌发率则达到92%,经邓肯氏差异分析,各处理间孢子萌发率差异均显着。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西瓜枯萎病菌的菌丝干、鲜重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此外,绿原酸处理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菌体细胞内电解质外渗速度加快。4、以西瓜尖镰孢菌为指示菌株,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绿原酸溶液对(MIC、EC_(50)、MFC)西瓜尖镰孢菌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经过EC_(50)的绿原酸溶液处理之后,西瓜尖镰孢菌的菌丝体和细胞呈现出不同程度受损情况,菌丝粗细不一,局部出现四陷,甚至干瘪,有严重的裂纹形成,菌丝生长点退化,菌丝体细胞壁增厚,原生质体收缩,出现质壁分离,有液泡化现象,部分菌丝体细胞出现空腔,细胞器解体,原生质电子密度降低;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升高,西瓜尖镰孢菌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力都显着降低,且各处理间差异显着,表绿原酸处理可能影响了菌体的多条代谢途径,从而抑制其正常生长;此外,绿原酸处理能够使菌体内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大量外渗。(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文静[8](2018)在《海绵内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由于陆地微生物资源被大量的开发利用。海洋又因其高压、高盐、寡营养等环境条件,从而使得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到的活性物质具有更强更多的生物活性。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不同的化合物就意味着产生着一种有希望的天然产物。本文通过活性筛选(包括除草、杀虫、抗菌、抗肿瘤),发现海绵内生菌NH1403菌株的发酵液对稗草和马齿苋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对人的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在该实验中通过对抗肿瘤活性进行追踪,分离出该菌株产生抗肿瘤活性的代谢产物。通过萃取、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和制备,最终得知叁个活性物质即A1、B1和B2均具有抗肿瘤细胞的活性。因为发酵液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因此进一步验证了这叁个化合物是否具有除草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化合物A1和B2对稗草和马齿苋种子的发芽具有抑制活性。由于化合物B1和B2的量较少,不足以进行结构解析,因此只对化合物A1进行了结构解析。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得到A1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2。再将该纯品进行1H-NMR、13C-NMR、DEPT90、DEPT135、1H-1HCOSY、HMBC、HSQC 核磁共振分析,得到其分子式为C24H38O5,并解出其结构。通过HPLC建立了可用于检测化合物A1在发酵和分离纯化过程中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NH1403菌株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的现象和16SrDNA基因序列的测试及进一步的建立生长发育树,确定了该NH1403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16)

孙颖颖,周文静,郭赣林,浦寅芳,苏振霞[9](2018)在《龙须菜苯丙烷类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对6种赤潮微藻的抑藻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浸提、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技术,初次从龙须菜中纯化得到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7,10-epoxy-ar-bisabol-11-ol和对羟基苯乙醇,并进一步分析了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球形棕囊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以上6种赤潮微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中,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和对羟基苯乙醇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抑藻活性。比较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和重铬酸钾对赤潮微藻生长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96 h,发现邻苯二丙酸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gossonorol和羟基苯乙醇对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7,10-epoxy-ar-bisabol-11-ol对赤潮异弯藻和米氏凯伦藻在生长抑制方面比重铬酸钾更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红林,李桂玲,苏国成,刘静雯,李健[10](2018)在《古田红曲米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产自不同地区的红曲米进行抑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古田红曲米的抗细菌活性稍强于其它地区产的红曲米。采用凝胶柱层析、反相和正相硅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结合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检测等技术手段对古田红曲的甲醇提取活性物质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有很大差异,同浓度下抑菌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塔宾曲霉>酿酒酵母菌;抗氧化实验中,古田红曲米抗氧化活性较强,此外,古田红曲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50%水-50%甲醇到0%水-100%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也较好。最后,从古田红曲米中分离纯化出2个化合物,鉴定为亚油酸和α-亚麻酸,它们均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活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分离纯化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了确定白刺链霉菌(S. albospinus)CT205次生代谢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结构。方法 S. albospinus CT205进行液体摇瓶发酵,对发酵上清液进行溶媒萃取、减压浓缩、薄板检测Rf值,采用制备型薄板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紫外扫描检测吸收峰的波长范围,以HPLC-TOF-HR-MS检测物质分子量,并检测其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及红外光谱。结果GF254薄板在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1:2:0.04)的层析系统展层时,Rf值为0.68的组分具有抗菌活性。紫外扫描显示在λ=215nm处有最大吸收峰,HPLC-TOF-HR-MS检测分析一级质谱、二级质谱表明活性物质分子量为282.2,该物质与放线酮分子量相同,1H NMR、13C NMR检测其骨架结构,红外光谱佐证活性物质各功能基团(羰基,羟基,氨基等)的存在。结论确定活性物质成分为放线酮,又名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纯化活性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马小魁,梁健,王玉珍,陈琦,马红燕.桑黄类药用真菌中多糖和黄酮等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高通量检测[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2].孙敏,王小姣,丁宇涵,王世梅,李建杰.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albospinus)CT205次生代谢产生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

[3].鹿士峰.香菇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9

[4].洒荣波,晁强,王晓辉,隋君康,刘训理.杨树溃疡病生防菌株N6-34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9

[5].王超萍,李保国,张颖超,李旋.石榴花中黄酮类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技术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

[6].辛磊,李秀玲,安慧,覃玥,高丽霞.枯草芽孢杆菌CP6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J].广西蚕业.2018

[7].李珊珊.茼蒿中抑制西瓜枯萎病菌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机制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8].刘文静.海绵内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8

[9].孙颖颖,周文静,郭赣林,浦寅芳,苏振霞.龙须菜苯丙烷类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对6种赤潮微藻的抑藻活性[J].水产学报.2018

[10].张红林,李桂玲,苏国成,刘静雯,李健.古田红曲米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8

标签:;  ;  ;  ;  

分离纯化活性物质论文-马小魁,梁健,王玉珍,陈琦,马红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