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连体结构论文-郑智辉

高层连体结构论文-郑智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层连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体结构,节点应力分析,抗震性能设计

高层连体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郑智辉[1](2019)在《某连体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中骏·天悦1#、2#楼高层办公楼地上21层,建筑高度96. 850m,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5~18层通过叁层钢结构连接体将两栋楼联系在一起,结构连体是该项目的主要超限问题。对此,采用YJK和MIDAS/Building两种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弹性对比分析,并采用MIDAS进行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及连接体的节点应力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对结构各重要部位进行了加强,使结构能够实现抗震性能目标。(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王皖兵,石光磊,许海波,张卫东,夏凡[2](2019)在《L形超限高层复杂连体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扩建及叁创中心工程结构平面呈L形,两方向边长为134,116m,未设永久缝,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上分为A,B塔,L形拐角处设置一根钢管混凝土独柱支承叁层钢结构过街楼连接体,连接体最大跨度38. 40m,最大悬挑长度17. 4m。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局部不规则、复杂连接等多项不规则,属于特别不规则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钢结构连接体、独柱及柱顶支座是整个结构设计的关键。通过合理选取抗震性能目标,采取相应加强措施,保证了整体结构安全可靠。在整体结构设计分析基础上,重点阐述大跨长悬挑连接体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独柱柱身及柱顶支座设计分析、支承独柱防连续倒塌验算等关键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设计采取的加强措施充分有效,使结构达到了安全可靠的预期性能目标。(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8期)

张葳[3](2019)在《高层连体结构的设计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接体的设置,使得连体结构相对于普通塔楼具有扭转效应明显和连接体部分受力复杂等特点。结合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针对以上特性,归纳总结了连体结构的设计方法与要点,并将某实际工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设计,为工程设计人员在实践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2期)

詹清锋[4](2019)在《RC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满足建筑大空间或城市地标等需求,近年来连体结构以其宏伟的气势和强烈的视觉效果被广泛应用。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受力较为复杂,连接体在协调和约束塔楼的变形和相对位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SATWE软件对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研究多遇地震下非对称连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考察其“小震不坏”的性能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钢筋混凝土梁式连接、钢桁架连接两种非对称高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研究其大震下的性能,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软件SAUSAGE,对钢筋混凝土梁式连接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此类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合理评估,考察可能的破坏位置、弹塑性变形程度以及结构的延性,从而评估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2.针对钢桁架式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采用Midas Building软件开展了罕遇地震下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与钢筋混凝土梁式连接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的弹塑性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连接体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上述研究,得到非对称连体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针对薄弱部位和需要改善的受力性能,提出抗震设计时需要采取的加强措施,对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设计和超限审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凡[5](2019)在《浅谈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层建筑已发展成为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连体结构由于具有显着的安全性和整体性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其对于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掌握连体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以此来全面提高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该文分析了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形式、基本特征和施工要求,并进一步对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10期)

林冰,康强,张旭乔[6](2019)在《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丽泽SOHO为工程背景,对结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同时考虑施工过程中结构与材料时变特性。对丽泽SOHO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形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重点研究了内筒外框的竖向变形、竖向变形差、扭转变形、结构整体变形及结构变形对关键构件内力的影响,并将结构变形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分析总结了复杂超高层施工阶段结构的变形规律,可为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控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吴小宾,彭志桢,夏宇[7](2019)在《某超高层大跨度门形双塔连体结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7度区建筑高度198.1m、连接体跨度约33.9m的门形双塔连体结构——成都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实例,分析比较了斜向对称布置双塔楼连体结构的扭转位移比、刚重比等计算参数的控制及其与单塔结构的差别;分析比较了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对塔楼和连接体结构内力的不同影响;讨论了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结果及其对连接体的设计影响;对连接体桁架有效传力路径、连体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进行了验证分析和讨论。经分析发现,在结构设计时,连体结构连体层及其附近楼层的设计参数控制是设计的关键,连体层及其附近的楼板需进行加强,连体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及地震作用方向要重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设计参数均符合规范要求,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并满足抗连续倒塌设计要求,结构体系合理可靠。(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7期)

刘明国,姜文伟,于琦[8](2019)在《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叁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金鹰天地广场由叁栋高度均超过300m的超高层塔楼在200m左右的高空经6层结构连接形成,是目前全世界在建的高度最高、连接体跨度最大的非对称刚性连体结构。介绍了该项目的主要结构体系,研究空中连接体与主塔楼的耦合效应影响,对超高层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关于结构扭转与刚度突变问题的相关设计建议。结合风洞试验,研究了该结构体系的风荷载特性。对空中连接体及特殊构件及节点的性能化设计与构造进行阐述。研究表明,超高层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与普通超高层结构有较大的区别,现行规范的部分相关规定与计算方法对于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并不适用。提出了一些针对超高层连体结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建议,解决了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7期)

刘明国,于琦,姜文伟[9](2019)在《温州中心叁塔连体超高层结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州中心由一栋建筑高度280m和两栋建筑高度164m的超高层塔楼在140m左右的高空连接而成。介绍了温州中心结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结构体系布置与效率分析、塔楼间连接方案选择、连接体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及作用等方面,对连体结构支座布置与选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塔楼的扭转效应是确定连接方案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提出采用隔震支座串联单向滑动条块来实现高低塔楼之间弱连接的支座布置方案,使得整体结构满足抗风刚度要求的同时具备优异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7期)

杜明军,许平,胡振杰,王鹏[10](2019)在《某高位大跨连体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程为高位大跨连体超限高层建筑,两侧塔楼房屋高度均为137.050m,属B级高度,连接体位于32层~屋面层,跨度为29.600m。基于抗震性能设计方法,采用YJK,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采用YJK软件对结构进行了设防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分析,采用SAUSAGE软件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可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设计时针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5期)

高层连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扩建及叁创中心工程结构平面呈L形,两方向边长为134,116m,未设永久缝,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上分为A,B塔,L形拐角处设置一根钢管混凝土独柱支承叁层钢结构过街楼连接体,连接体最大跨度38. 40m,最大悬挑长度17. 4m。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局部不规则、复杂连接等多项不规则,属于特别不规则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钢结构连接体、独柱及柱顶支座是整个结构设计的关键。通过合理选取抗震性能目标,采取相应加强措施,保证了整体结构安全可靠。在整体结构设计分析基础上,重点阐述大跨长悬挑连接体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独柱柱身及柱顶支座设计分析、支承独柱防连续倒塌验算等关键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设计采取的加强措施充分有效,使结构达到了安全可靠的预期性能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层连体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智辉.某连体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分析[J].福建建筑.2019

[2].王皖兵,石光磊,许海波,张卫东,夏凡.L形超限高层复杂连体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9

[3].张葳.高层连体结构的设计要点[J].山西建筑.2019

[4].詹清锋.RC非对称连体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吴凡.浅谈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6].林冰,康强,张旭乔.丽泽SOHO双塔复杂连体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7].吴小宾,彭志桢,夏宇.某超高层大跨度门形双塔连体结构分析研究[J].建筑结构.2019

[8].刘明国,姜文伟,于琦.南京金鹰天地广场超高层叁塔连体结构分析与设计[J].建筑结构.2019

[9].刘明国,于琦,姜文伟.温州中心叁塔连体超高层结构分析与设计[J].建筑结构.2019

[10].杜明军,许平,胡振杰,王鹏.某高位大跨连体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9

标签:;  ;  ;  

高层连体结构论文-郑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