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论文-许军毅,安道祥,黄晓涛,王广学

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论文-许军毅,安道祥,黄晓涛,王广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超宽带,绝对相位

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许军毅,安道祥,黄晓涛,王广学[1](2015)在《一种新的低频超宽带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绝对相位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低频超宽带(UWB)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 SAR),提出一种新的干涉相位绝对值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干涉图像进行非参数模型的精配准,并利用配准偏移量生成配准相位。然后将配准相位从干涉相位中去除,得到失配相位。最后估计失配相位的绝对相位,进而得到绝对干涉相位的值。该方法利用失配相位具有无相位缠绕或只在相干性较差区域存在相位缠绕的特性估计其绝对相位,相比传统的绝对干涉相位估计方法具有更小的运算复杂度。P波段UWB In SAR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许军毅[2](2015)在《重轨低频超宽带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对地观测技术,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因而在测绘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低频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InSAR由于其所具有的穿透性,常被用于叶簇覆盖下的地形测绘。相比普通的InSAR系统,低频UWB InSAR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同的问题。本文以重轨低频UWB InSAR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中的图像配准、相位解缠以及绝对相位估计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高效的处理方法,显着的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性能。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研究了InSAR图像配准问题。通过分析InSAR图像对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图像对之间存在的相对偏移量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相对带宽越大,InSAR图像对之间存在的相对偏移量也越大。对于相对带宽大于0.2的低频UWB InSAR数据,图像对之间的配准模型不能使用简单的低阶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而必须采用非函数模型。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针对低频UWB InSAR数据的配准算法。此外,本文根据配准得到的偏移量计算出一个参考相位,称之为配准相位,并将其从干涉相位中减去。将得到相位称之为失配相位,代表其与配准误差相关。为了评估配准精度,本文提出基于失配相位评估配准精度的方法。相比传统的方法,其评估结果更加直观与准确。2、研究了基于图论的干涉相位解缠算法。基于L1-norm的相位解缠问题可通过经典的最小费用流相位解缠算法求解(Minimum Cost Network Flow Phase Unwrapping Algorithm,MCF),具有实现简单,解缠质量高的优点。然而,传统的MCF算法具有很高的运算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与相位解缠问题相关联的费用流网络模型以及最优的解缠结果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CF的解缠结果中仅存在偶极子切线,从而将最小费用流解缠问题转化为了在带权二分图上求解最小权完美匹配(Minimum Weight Perfect Matching,MWPM)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MWPM相位解缠算法。相比MCF算法,MWPM具有更小的解缠复杂度与相同的解缠精度。3、研究了快速的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由于图论算法具有超过二阶的多项式运算复杂度,因而不适用于残差点密度较高的相位图。对于这种情况,本文选择了另外一种L1-norm相位解缠算法,即Flynn的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虽然Flynn算法同样存在运算复杂度高的问题,但经过仿真实验发现,该算法的运算复杂度主要取决于图像的尺寸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不连续点数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首先对相位图进行快速的预解缠以消除大部分的相位条纹,再对预处理结果采用Flynn算法进行解缠的方法。由于预解缠消除了大部分的相位不连续,再采用Flynn算法进行解缠时,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此外,对于低频UWB InSAR数据,本文分析了失配相位的特性,指出其仅在少数区域存在缠绕的相位条纹的特性。这表明了采用Flynn算法对失配相位进行解缠具有很小的运算复杂度。基于此,本文通过Flynn算法快速解缠失配相位来得到解缠干涉相位,提高了低频UWB InSAR相位解缠的效率。4、研究了大尺寸低频UWB InSAR干涉相位解缠的问题。针对失配相位在高相干区域几乎不存在相位缠绕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失配相位分块解缠方法。该方法基于相干系数以及失配相位的相位取值,将失配相位图分割为高质量与低质量区域。其中高质量区域代表不存在相位缠绕的高相干区域。而存在相位缠绕与残差点的低质量区域则被高质量区域分割成的多个不规则子块。本文所提的方法通过对这些子块的解缠,实现了对大尺寸失配相位的分块解缠。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的将大尺寸的相位解缠问题分解为多个子块的解缠,且具有很高的运算效率。5、研究了干涉相位解缠后的残余相位模糊估计问题。传统的谱分割算法与残余偏移量估计(residual delay estimation,RDE)算法实现过于复杂或者运算复杂度过高。本文基于失配相位的分布特性,提出了直接利用失配相位在高相干区域的解缠结果估计残余相位模糊的方法。该方法实现简单,且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还表明,该方法与RDE算法具有相同的估计精度,但运算复杂度却远小于RDE算法。(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0-01)

花汉兵,王建新,刘光祖,班恬[3](2014)在《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欺骗干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发射信号特点,该文基于模糊函数理论研究了宽带线性调频信号模糊函数及其分辨特性。用数字方法合成雷达假目标图像,实现对ISAR的欺骗性干扰。分析了数字图像合成器的工作原理和硬件实现,提出了调制器结构方案,该方案降低了资源消耗,提高了系统运行速度。理论分析和实例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逼真地产生假目标图像,达到了对逆合成孔径雷达欺骗干扰的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邢涛,胡庆荣,李军,王冠勇[4](2015)在《基于非均匀FFT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高效成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ltra-wide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UWB-SAR)成像算法中后向投影算法(back-projection algorithm,BPA)和可扩展的Omega-K算法成像精度很高,但成像处理中的复数插值操作带来了较大的运算负担。非线性调频变标算法(nonlinear chirp scaling algorithm,NCSA)不存在复数插值处理,成像效率较高,由于级数展开处理存在近似,SAR图像存在一定的距离方位耦合副瓣。提出了一种新的UWB-SAR成像算法,通过对SAR距离脉压后的距离时域数据进行非均匀傅里叶变换,去除距离方位的耦合。图像消除了距离方位耦合副瓣,具有较好的质量。随着成像点数的增多,本文算法成像效率接近NCSA成像效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陈彭[5](2014)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迭层宽带微带天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高分辨率主动式成像雷达。除分辨率高外,合成孔径雷达还具有探测距离远,受光照、气象环境限制小,可穿透地物等特点。这些理想的特性,很大程度上与其天线性能相关,其分辨率、灵敏度、信噪比和探测距离等多个关键参数与天线的带宽、方向图、增益等参数有着直接的联系。提升雷达系统的性能,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提升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的性能。微带阵列天线是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天线一种重要实现形式,对微带天线的研究是合成孔径雷达天线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阻抗带宽较窄一直是宽带微带天线设计的瓶颈。利用迭层技术和缝隙技术等手段,可有效扩展天线带宽,但伴随而来的是方向图性能变差,出现最大增益方向零偏问题和副瓣、后瓣增大的问题。另外,机载天线的特殊结构要求,小型化雷达系统的迫切需求都给微带天线的小型化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技术要求。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微带天线设计中亟待解决技术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首先结合迭层技术和缝隙技术,设计了 U型缝隙迭层微带天线,通过频带内多谐振点的设置,使阻抗带宽达到了 24.5%。在此基础上,利用缝隙贴片结构和表面电流的对称特性,对天线进行了小型化改进,设计了半U型缝隙迭层宽带微带天线,在阻抗带宽为19.5%的情况下,其平面面积相对于前者缩小了 29.1%。但在上述宽带天线设计和小型化设计的同时,天线方向图的性能并不理想,出现了旁瓣和后瓣过大,E面和H面方向图不对称,最大增益方向零偏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缝隙贴片投影修补法,优化迭层缝隙天线或缝隙天线的方向图。通过此方法,本文优化了 C型缝隙微带天线和半U型缝隙迭层微带天线两种天线结构,设计了倒置C型缝隙迭层微带天线和倒置半U型缝隙迭层微带天线,实验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天线的最大增益方向零偏问题和方向图对称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使用EBG结构可改善天线方向图性能。本文分别设计了小型化UC-EBG结构和小型化金属EBG结构,两种EBG结构小型化特征明显,带隙特性理想。将小型化金属EBG结构反射板应用于倒置半U型缝隙迭层微带天线阵,天线前后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合成孔径雷达对于副瓣抑制比和增益等参数要求较高,微带天线一般都要采用阵列形式。本文使用文化算法对多条件下的超低副瓣阵列天线进行了综合。通过与其他传统算法和进化算法的对比,多方面验证了文化算法对于超低副瓣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更为有效。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课题指标设计试制了一副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用8单元倒置半U型缝隙迭层微带阵列天线,其增益达到16.12dB,主瓣宽度14Deg,副瓣抑制比达到20.12dB。(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3-06)

娄军[6](2013)在《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浅埋目标特征获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探测范围广和穿透能力强等优点,使远距离大区域快速探测浅埋目标成为可能。特征获取是保证超宽带SAR浅埋目标探测性能的关键,本文结合飞艇载超宽带SAR系统实测数据的处理,针对超宽带SAR浅埋目标的特征获取技术展开研究。首先,研究了基于有效特征空间的浅埋目标特征获取框架。从目标和传感器两方面出发,阐述了有效特征的基本概念;利用电磁计算和实测数据建立了浅埋目标的电磁散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属地雷的时域双峰特征,频域凹点特征以及方位不变特征,建立了超宽带SAR浅埋目标有效特征空间;分别讨论了超宽带SAR观测模型及目标检测流程与浅埋目标有效特征空间之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超宽带SAR浅埋目标预筛选特征提取技术。针对传统快速CFAR预筛选算法中对比度特征提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积分图像的快速对比度特征提取算法;针对对比度特征用于超宽带SAR浅埋目标预筛选时易受复杂背景环境影响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局部结构特征的超宽带SAR目标预筛选方法;针对金属地雷目标的双峰结构不能同时聚焦所导致的局部结构特征提取不准确问题,提出了基于双峰特征增强操作的金属地雷局部结构特征提取方法。再次,研究了超宽带SAR浅埋目标鉴别特征提取技术。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多维散射函数估计框架,分析了经典时频分析方法中不确定原理对多维散射函数估计准确性的约束;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超宽带SAR目标鉴别特征提取方法,将一维EMD拓展到二维,提出了分离集合平均EMD(Separate Ensemble EMD,SEEMD)方法,给出了基于SEEMD的SAR目标散射中心散射特征提取流程;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宽带SAR目标鉴别特征提取方法,将稀疏表示的时频分析方法拓展到SAR二维空间波数分布中,对固定散射中心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稀疏表示;针对金属地雷目标前峰与后峰随方位角变化而移动的特性,提出了迁移散射中心散射特性的稀疏表示方法。最后,针对直接将目标多维散射函数作为鉴别特征向量时维数过高的问题,研究了超宽带SAR浅埋目标鉴别特征降维技术。分析了特征降维的必要性,并基于内蕴维数论证了超宽带SAR浅埋目标鉴别特征降维的可行性;针对线性降维方法无法处理具有非线性结构的浅埋目标鉴别特征数据,提出了基于流形学习的超宽带SAR浅埋目标鉴别特征降维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10-01)

贾颖新,王岩飞[7](2013)在《一种宽带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幅相特性测量与校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通道技术可以用来提高系统的频带宽度,是实现分辨率优于0.1 m的超高分辨率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的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该文针对实际雷达系统中采用的单通道宽带信号发射、8通道下变频接收来完成宽带信号收发的方案,提出一种对该收发系统的幅相误差进行测量和校正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空间闭环辐射提取宽带收发通道的幅相误差,采取具有频偏误差修正的矢量网络分析技术完成多通道接收单元中各子通道幅相误差的提取,将两者结合用于补偿整个系统误差对信号合成和成像处理所带来的影响。实际测试数据和外场飞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测量和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郑超[8](2012)在《合成孔径雷达宽带信号合成与系统误差校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高分辨率对雷达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距离向的高分辨率可以通过雷达发射大宽带信号,然后进行脉冲压缩技术实现。方位向的高分辨率可以通过合成孔径实现,也可以通过不同的SAR模式,比如聚束模式等实现。在雷达系统中,通常距离向带宽相对方位向带宽大很多,因此对于距离向的采样问题是雷达系统中模数转化的关键。雷达分辨率要求越高,发射信号带宽就要求越大。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为了得到不失真的原始连续信号,采样率至少为信号带宽的2倍,这对硬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硬件设备的代价,本文提出了子带采样技术研究方案,通过该系统可以有效的较低信号的采样率,实现大带宽信号的模数转换。在实际工程中,基于大宽带信号合成的步进频率技术和子带采样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高分辨雷达系统中。其中,子带采样技术正在逐步的完善,该系统的误差机理分析与补偿作为工程实际应用的关键,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机载SAR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子带采样系统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1.阐述高分辨SAR基本理论,综合论述了SAR系统距离向和方位向的高分辨原理和方法。针对SAR系统的特殊性,分析了方位向压缩与距离向压缩的区别,最后介绍了SAR成像的基本框架和实现方法。2.提出了子带采样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子频带接收技术来实现大宽带信号的A/D采样,研究子带采样系统中频带分割、子带脉冲压缩和升采样的实现方法。通过子带采样系统的距离向和二维成像仿真验证了子带采样系统的可行性,并对二维成像中出现的距离徙动,提出了校正方案。3.最后分析子带采样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误差,主要分析滤波器误差、通道误差、载频偏移误差和噪声误差对子带采样系统距离向和二维回波成像的影响。针对相应的误差,提出了误差补偿方案,进行了误差补偿。通过论文关于子带采样系统的详细研究,对大宽带信号的A/D采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帮助和实验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4-01)

王芳芳,张业荣[9](2011)在《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在穿墙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的现代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雷达。分析了收发共置天线模型和多元静态雷达模型,FDTD建模模拟了室内目标探测场景,通过后向投影算法(back projection,BP)得到雷达图像,很好的验证了该雷达用于穿墙中的高分辨率成像。电磁波在穿墙传播时发生折射,速度的改变、信号的衰减,这些影响将导致像的散焦、偏移,甚至可能产生虚像,所以成像算法中必须考虑墙体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段巧雄[10](2010)在《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板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技术能够获得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的高分辨雷达图像,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SAR成像的信号处理流程复杂,运算量大,特别是机载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合成孔径雷达的实时成像对处理机的性能指标要求很高,主要表现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传输能力。本文首先从SAR成像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UWB-SAR实时信号处理的基本参数,比较了UWB-SAR的主要成像算法,并详细介绍了改进波数域(Modify Wavenumber Domain-MWD )算法和非线性调频尺度变换( Nonlinar Chirp Scaling-NCS)算法的原理,对两种算法用于UWB-SAR实时成像的可行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子带子孔径NCS算法分析了UWB-SAR的信号处理流程,并估算了机载UWB-SAR实时信号处理对运算量和存储量的需求。UWB-SAR实时处理板的结构设计和器件选型非常关键。论文分析比较了通用SAR实时信号处理板结构特点,根据UWB-SAR的处理需求,结合子带子孔径的NCS算法提出了一种多DSP+FPGA的实时信号处理板结构。信号处理板上同时具备多片高性能的DSP和FPGA,DSP开发简单,运算精度高,FPGA运算速率高;板上集成了2Gbit的DDR2SDRAM存储器,可以实现大容量数据矩阵的转置,解决了信号处理板对存储量的要求;DSP之间,DSP与FPGA间采用LINK协议互联,使得处理板的拓扑结构更为灵活,能够适应算法流程的变化。最后,论文完成了信号处理板的各功能模块设计以及PCB设计,并分析了高速数据线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信号处理板的调试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DSP各处理单元工作稳定,对DDR2 SDRAM数据访问正常,并实现了FPGA与DSP的LINK口通信。该处理板具有运算能力强,拓扑结构灵活的特点,能够较好的适应UWB-SAR实时成像处理的需求,以此为基础构建高性能机载UWB SAR信号处理机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11-01)

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对地观测技术,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因而在测绘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低频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InSAR由于其所具有的穿透性,常被用于叶簇覆盖下的地形测绘。相比普通的InSAR系统,低频UWB InSAR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同的问题。本文以重轨低频UWB InSAR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中的图像配准、相位解缠以及绝对相位估计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高效的处理方法,显着的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性能。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研究了InSAR图像配准问题。通过分析InSAR图像对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图像对之间存在的相对偏移量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相对带宽越大,InSAR图像对之间存在的相对偏移量也越大。对于相对带宽大于0.2的低频UWB InSAR数据,图像对之间的配准模型不能使用简单的低阶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而必须采用非函数模型。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针对低频UWB InSAR数据的配准算法。此外,本文根据配准得到的偏移量计算出一个参考相位,称之为配准相位,并将其从干涉相位中减去。将得到相位称之为失配相位,代表其与配准误差相关。为了评估配准精度,本文提出基于失配相位评估配准精度的方法。相比传统的方法,其评估结果更加直观与准确。2、研究了基于图论的干涉相位解缠算法。基于L1-norm的相位解缠问题可通过经典的最小费用流相位解缠算法求解(Minimum Cost Network Flow Phase Unwrapping Algorithm,MCF),具有实现简单,解缠质量高的优点。然而,传统的MCF算法具有很高的运算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与相位解缠问题相关联的费用流网络模型以及最优的解缠结果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CF的解缠结果中仅存在偶极子切线,从而将最小费用流解缠问题转化为了在带权二分图上求解最小权完美匹配(Minimum Weight Perfect Matching,MWPM)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MWPM相位解缠算法。相比MCF算法,MWPM具有更小的解缠复杂度与相同的解缠精度。3、研究了快速的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由于图论算法具有超过二阶的多项式运算复杂度,因而不适用于残差点密度较高的相位图。对于这种情况,本文选择了另外一种L1-norm相位解缠算法,即Flynn的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虽然Flynn算法同样存在运算复杂度高的问题,但经过仿真实验发现,该算法的运算复杂度主要取决于图像的尺寸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不连续点数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首先对相位图进行快速的预解缠以消除大部分的相位条纹,再对预处理结果采用Flynn算法进行解缠的方法。由于预解缠消除了大部分的相位不连续,再采用Flynn算法进行解缠时,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此外,对于低频UWB InSAR数据,本文分析了失配相位的特性,指出其仅在少数区域存在缠绕的相位条纹的特性。这表明了采用Flynn算法对失配相位进行解缠具有很小的运算复杂度。基于此,本文通过Flynn算法快速解缠失配相位来得到解缠干涉相位,提高了低频UWB InSAR相位解缠的效率。4、研究了大尺寸低频UWB InSAR干涉相位解缠的问题。针对失配相位在高相干区域几乎不存在相位缠绕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失配相位分块解缠方法。该方法基于相干系数以及失配相位的相位取值,将失配相位图分割为高质量与低质量区域。其中高质量区域代表不存在相位缠绕的高相干区域。而存在相位缠绕与残差点的低质量区域则被高质量区域分割成的多个不规则子块。本文所提的方法通过对这些子块的解缠,实现了对大尺寸失配相位的分块解缠。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的将大尺寸的相位解缠问题分解为多个子块的解缠,且具有很高的运算效率。5、研究了干涉相位解缠后的残余相位模糊估计问题。传统的谱分割算法与残余偏移量估计(residual delay estimation,RDE)算法实现过于复杂或者运算复杂度过高。本文基于失配相位的分布特性,提出了直接利用失配相位在高相干区域的解缠结果估计残余相位模糊的方法。该方法实现简单,且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还表明,该方法与RDE算法具有相同的估计精度,但运算复杂度却远小于RDE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论文参考文献

[1].许军毅,安道祥,黄晓涛,王广学.一种新的低频超宽带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绝对相位估计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

[2].许军毅.重轨低频超宽带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3].花汉兵,王建新,刘光祖,班恬.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欺骗干扰技术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

[4].邢涛,胡庆荣,李军,王冠勇.基于非均匀FFT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高效成像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5

[5].陈彭.机载合成孔径雷达迭层宽带微带天线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6].娄军.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浅埋目标特征获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7].贾颖新,王岩飞.一种宽带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幅相特性测量与校正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

[8].郑超.合成孔径雷达宽带信号合成与系统误差校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9].王芳芳,张业荣.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在穿墙成像中的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段巧雄.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板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标签:;  ;  ;  

宽带逆合成孔径雷达论文-许军毅,安道祥,黄晓涛,王广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