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加工论文-孙胜乾

本体加工论文-孙胜乾

导读:本文包含了本体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定位,框架,数控加工,薄壁

本体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孙胜乾[1](2018)在《中环本体数控铣精密加工工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环本体零件精度最高,结构复杂,特别是装配轴承的孔径公差精度和孔轴线对3个基准的位置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并且,该零件材料为硬铝合金,加工变形较大,加工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数铣夹具和加工方法。本文通过对零件的加工难点进行分析,设计了一款数铣加工工装,可靠地保证了加工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10期)

宋迪[2](2017)在《航空发动机空气分配匣子本体加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高推重比这一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航空发动机大量采用轻量化的高强度薄壁零件来降低自身重量,对零件的性能及重量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气分配匣子本体是典型的薄壁件,其主要负责涡轮机匣外部空气流量及流向的控制。若零件发生变形或者表面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则会影响改变气流的流向及流量,从而无法达到预先设计的冷却效果,造成发动机内部局部温度过高,大幅减少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空气分配匣子本体壁厚较小的前提下,控制零件的变形量并保证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摸索并制定铸件加工工艺路线,采用添加加强筋等手段改善铸件变形问题,分析零件超差原因并对铸件作为零件的毛坯的方案给出结论;(2)在铸件加工方案失败后,零件毛坯改为自由锻件,所有表面为机加表面,通过试验两种不同的加工方案,制定出最优工艺路线;(3)针对零件加工变形问题,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零件的铣加工工序的零件变形进行物理仿真来分析加工过程中切削应力与零件变形量的之间的联系,确定合理的加工参数范围,最终通过试验加工得出最优加工参数;(4)首件零件加工合格后,结合叁坐标测量技术得到零件实际加工轮廓,将其以理论型面为基准进行镜像,利用镜像误差补偿的方法继续提高零件表面加工精度。新的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到100%,经光整加工后产品的表面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零件装配时保证了涡轮机匣外部空气的流向及流量控制,为发动机试车成功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孙东南,郑敏利,姜云霞,付祥夫[3](2016)在《加工制造能力的本体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加工制造资源本身的特点,从其固有属性出发,把加工制造资源中的关键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知识资源,动态关联起来,集成一体,形成新的加工制造能力定义.通过形式化描述建立加工制造能力的本体模型,定义其本体中的类、属性及类间关系等内容.并通过运用OWL语言,利用Protégé4.3本体编辑软件对加工制造能力的子能力—铣平面能力进行本体建模,实现其本体建模的实例验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孙旭,孙维,胡夏琦,张鹏举,袁锦红[4](2016)在《水下采油树树本体的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南海某油气田开发项目的工况环境及应用要求,对某型卧式水下采油树关键部件——树本体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完成国产化试制,并按相关标准进行性能及功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工艺质量完全满足设计性能及功能要求。(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石宝玉[5](2016)在《基于SolidWorks回转支承自动加工机器人机械本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回转支承加工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加工机器人设计方案。机器人的机械本体结构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也是目前主要的技术障碍之一。首先介绍了支承自动加工机器人机械本体的设计要求和关键技术,然后详细描述了基于Solid Works软件平台设计的支承自动加工机器人机械本体并介绍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最后,针对这款机器人给出具体设计参数结合企业实用来验证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铜陵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新,董朝阳[6](2015)在《基于本体映射的云制造资源与加工任务智能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云制造环境下的制造资源发现的语义异构、本体异构和搜索效率不高的问题,在建立了云制造资源及加工任务的统一本体模型之后,构建了资源匹配模型,将资源发现转化为制造资源本体和加工任务本体之间的映射匹配来求解,设计了资源发现智能匹配算法,将匹配流程分为状态匹配、领域匹配、功能匹配、服务匹配和综合匹配五个阶段,最后在云服务仿真环境下对文中所提智能算法进行了实际应用说明,并与基于关键词匹配算法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证明该提智能匹配算法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吴正星[7](2015)在《核磁手术机器人本体材料的核磁兼容性和切削加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核磁环境的特殊性,制造核磁环境下安全应用的核磁共振图像导航机器人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它产生的感应力、力矩以及伪影对手术机器人运行的平稳性、病人的安全性以及图像质量影响较大。为此,本文针对影响核磁环境下的手术机器人最大的两种材料属性进行研究,即核磁兼容性和切削加工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针对核磁兼容性和切削加工性分析并分别选择叁种最具代表性的因素作为实验检测项目,即选择感应力、感应力矩和伪影作为材料核磁兼容性的影响因素,选择切削力、表面粗糙度以及切屑形状作为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影响因素。并选择四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其中包括金属黄铜和铝合金,以及非金属尼龙和聚甲醛。设计了实验方案针对这六种影响因素量化测量材料的核磁兼容性和切削加工性,并记录实验数据为后续材料切削加工性和核磁兼容性综合评价做准备。然后选择模糊评价法对核磁手术机器人制造材料进行评价,得出四种材料的评价等级为:聚甲醛、尼龙、铝合金、黄铜。并分析了每种材料的评价结果以及其在核磁兼容性和切削加工性上的表现,并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本文建立了圆柱体形状的材料在核磁仪中的磁场扰动模型,并根据伪影的形成原理对伪影进行了模拟,最终建立了一种伪影的模拟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图像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并以此为根据研究了材料的长度、倒角形状、倒角大小和磁化率对伪影的影响,最终根据研究结果对核磁环境下的医疗器械的加工形状做出了合理性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核磁环境下的医疗手术机器人制造材料的评价和选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为核磁环境下的手术机器人的制造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朱应彬[8](2015)在《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本体立式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后续简称RPV)制造中,为避免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本体(后续简称PIS组件)的关键尺寸在热处理后产生变形,要求产品热处理后,进行一次完全的立式加工,以满足产品的最终尺寸要求。为提升RPV制造水平,满足业主及设计方的要求,有必要攻克PIS组件立式机加这一制造难题。本文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策划去完成立式加工的目标。首先使用了大件翻转装置加行车牵引配合的方式,将PIS组件从卧式状态翻转至立式位置。然后使用16m立车配合激光跟踪仪进行装夹、找正,顺利完成接管底部及密封面的立车加工。最后,针对M支撑加工的难度和特殊性,定制了专用加工镗铣床和底座,在地坑内完成了M支撑立式加工。PIS组件的立车完成了与顶盖关键装配尺寸的加工,M支撑的机加完成了堆内构件安装接口尺寸的加工,二者共同保证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密封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上述工作,掌握了PIS立车及M支撑加工的技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核岛重型装备的制造技术。此类项目的成功实施及取得的成果,树立了行业内新的标杆,对推动我国核电装备的制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也为其他行业重型产品的机加提供了借鉴经验,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11-30)

王鑫[9](2015)在《基于并联本体的移动式加工机器人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并联机器人加工精度高、加工稳定和机器人可移动性等优点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基于并联机构为本体的移动式加工机器人的机构设计这一设计思路。首先是并联移动加工机器人的构型设计,提出来整体构型和支链构型。具体分析了6-UPS机器人系统构型和8-UPS机器人系统构型,并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基于以上的构型分析,选择6-UPS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6-UPS并联移动加工机器人的叁维模型。接着进行了在加工模式下并联机器人正运动学建模求解:(1)用数值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正运动学求解;(2)用矢量矩阵分析法,建立适当的坐标及引入适当的中间变量进行正运动学求解,求出8组解。然后分析了影响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因素,给出了工作空间分析求解思路,并编写程序运用MATLAB求解加工模式下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接下来运用逆运动学解析法求解出各关节变量,并结合SolidWorks进行逆运动学仿真分析,求出驱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曲线。最后进行步行模式下并联加工机器人运动学分析:规划6-UPS机器人系统构型的步态,求解载荷平台的关键位姿,进行步行模式下的运动学求解。(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5-11-01)

刘晏,关长明,刘殿友,姜立[10](2015)在《国内高端石墨电极本体数控加工生产线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国内石墨电极本体加工只能依赖进口设备才能达到高效生产和高精加工等问题,文章介绍了最经济、最合理的石墨电极本体加工工艺方案,通过对数控加工生产线内部的结构优化设计、外部的防尘吸尘设计以及各工序切削参数的调整,不仅满足了石墨电极本体多种规格的高效生产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要求,而且使产品精度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本体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高推重比这一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航空发动机大量采用轻量化的高强度薄壁零件来降低自身重量,对零件的性能及重量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气分配匣子本体是典型的薄壁件,其主要负责涡轮机匣外部空气流量及流向的控制。若零件发生变形或者表面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则会影响改变气流的流向及流量,从而无法达到预先设计的冷却效果,造成发动机内部局部温度过高,大幅减少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空气分配匣子本体壁厚较小的前提下,控制零件的变形量并保证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摸索并制定铸件加工工艺路线,采用添加加强筋等手段改善铸件变形问题,分析零件超差原因并对铸件作为零件的毛坯的方案给出结论;(2)在铸件加工方案失败后,零件毛坯改为自由锻件,所有表面为机加表面,通过试验两种不同的加工方案,制定出最优工艺路线;(3)针对零件加工变形问题,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零件的铣加工工序的零件变形进行物理仿真来分析加工过程中切削应力与零件变形量的之间的联系,确定合理的加工参数范围,最终通过试验加工得出最优加工参数;(4)首件零件加工合格后,结合叁坐标测量技术得到零件实际加工轮廓,将其以理论型面为基准进行镜像,利用镜像误差补偿的方法继续提高零件表面加工精度。新的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到100%,经光整加工后产品的表面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零件装配时保证了涡轮机匣外部空气的流向及流量控制,为发动机试车成功提供了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体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孙胜乾.中环本体数控铣精密加工工装设计[J].科技风.2018

[2].宋迪.航空发动机空气分配匣子本体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孙东南,郑敏利,姜云霞,付祥夫.加工制造能力的本体建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6

[4].孙旭,孙维,胡夏琦,张鹏举,袁锦红.水下采油树树本体的加工工艺研究[J].船舶工程.2016

[5].石宝玉.基于SolidWorks回转支承自动加工机器人机械本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6

[6].李新,董朝阳.基于本体映射的云制造资源与加工任务智能匹配[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5

[7].吴正星.核磁手术机器人本体材料的核磁兼容性和切削加工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5

[8].朱应彬.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本体立式加工工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9].王鑫.基于并联本体的移动式加工机器人机构设计[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

[10].刘晏,关长明,刘殿友,姜立.国内高端石墨电极本体数控加工生产线的研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5

标签:;  ;  ;  ;  

本体加工论文-孙胜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