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美学论文-周斌

形态美学论文-周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美学风格,发展演变

形态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周斌[1](2019)在《论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发展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产故事片创作在各个历史阶段对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建构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从对"崇高美"的推崇、"悲剧美"的渲染、"朴素美"的倡导,到在银幕上表现"宏大美""壮丽美",再到"绚丽美""杂糅美""暴力美学""技术美"的营造与建构,以及对"悲剧美""崇高美"的多元化发展和突破,中国电影在不断汲取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优良传统的营养及学习借鉴西方电影美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应该汲取的教训。回顾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发展演变的历程,细致梳理和深入探讨各个历史阶段电影创作的美学特点,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深入探究其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传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于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理论建构来说,还是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来说,抑或是对于更好地促进国产电影创作的繁荣发展来说,均十分有益。(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旭光[2](2019)在《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美学的丰富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的中国电影,曾经遭遇了行业"遇冷"的"寒冬期"。在连续高速发展十余年之后,因为税收政策的改革所导致的行业震动,也因为多年来粗放型的扩张,以及人口红利、影院银幕数红利、票补红利等的终结,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遭遇"瓶颈期"。但是,随互联网+加时代影视企业发展愈发迅猛,网络影评、评分网站使得"口碑"日益重要,创意、内容、质量成为真正的制胜之道,从这些方面看,2018年度的电影创作颇可称道,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本文来源于《长江文艺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陈旭光[3](2019)在《游戏与电影的融合:新趋势、新形态、新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游戏,在思想史、艺术理论史上,有许多学者都有过深入的思考。艺术理论中,着名的艺术起源"游戏说"与艺术起源"摹仿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相并列。康德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艺术本身就是愉快的,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席勒在(本文来源于《现代视听》期刊2019年10期)

袁萱[4](2019)在《从虚拟仿真到表现:数字虚拟影像风格形态与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创作观念的变化,数字虚拟影像正在从镜头内部纵深的方向重新解构着影像造型以及影像构成方式。表现性数字虚拟创作已从营造感官冲击的表达方式转向于浸入镜头内部,浸入影像时空结构和叙事,给影像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虚拟创作是电影创作研究中极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研究数字虚拟影像创作观念、形态及美学价值,目的以表现性虚拟的视角探索数字虚拟创作风格形态变化和美学特征,创新点为当代特效创作提供一些从创作到美学观念上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杰,肖琼[5](2019)在《悲剧的批评力量:马克思主义与作为一种批评形态的悲剧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杰教授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研究悲剧理论的专家,王杰教授认为存在一种作为批评形态的悲剧美学。他从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立场出发,详实地探讨了"审美幻象"与悲剧的关系、悲剧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不同类型以及中国悲剧批评的建设等方面问题,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悲剧的现代批评力量以及中国悲剧批评如何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刘康[6](2019)在《美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知识谱系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史或理论的谱系学分析是美学与意识形态的理论关系的一个思考角度。具体的研究路径,是比较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与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重心是马克思的经典《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以此为起点,重读列宁、毛泽东的论述,并比较中国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在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被理解具有感性、情感(审美)、文学艺术的想象、语言符号的再现的特质。意识形态不仅仅是思想体系、是政治理论和工具,更是人类表达、交流、展示价值观、主体性和认同性的重要方式。美学和意识形态问题的讨论,有益于思考与探索如何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富[7](2019)在《儒家美学下的水墨动画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化时代对当下社会及人类的生活各个方面影响颇深,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水墨动画的数字化也是大势所致,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把水墨动画的创作和研究提高到新的高度,如何使当代水墨动画的形态语言与当代审美要求相一致,并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是艺术家及艺术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艺术要想发展就要首先厘清思路,只有了解前人的故事和思维方式才能在继承与发展中开拓自我。(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9年09期)

意娜[8](2019)在《藏族传统艺术美学的视觉技艺形态与规则程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文艺理论阐释体系是参照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一向偏重文字传统。但纵观藏族文艺传统,书写文化的辐射面颇为有限,反倒是视觉艺术样式占据更为中心的地位。藏族视觉艺术样式具有连贯性、程式性和统摄性,更易于传播和接受,在藏族民众文化生活中也更为常见。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学术工作却在探索视觉艺术的法度和意涵上几乎无所作为。通过对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中严格遵循的量度规则及技艺特性的呈现,尤其通过对相对统一的量度比例规范及其背后隐伏的时轮、律仪派理解框架的解析,揭示高度程式化的藏族视觉艺术中隐含的法度和规律,进而将其与藏族文艺理论整个传统体系联系起来考察,以揭橥其间所含藏族美学精神之诸面相。(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杜伊敏[9](2019)在《汉字形态在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拥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国,汉字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价值和意义,其自身除了传承了文化之外,自身美学特点及美学功能也十分不容小觑。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汉字形态美、图形美和字体美都可以加以有效利用和应用,从而将设计成果自身艺术性进行显着提升,将文明与艺术进行充分交融,充分结合,从而提升实际设计工作艺术性同时,也将汉字形态背后的汉文化进行有机传承。本文就汉字形态在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功能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7期)

倪君[10](2019)在《辛亥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与中国现代美学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京剧南下上海后,受本地工商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观念熏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地域性京剧流派——海派京剧。辛亥革命时期的海派京剧已经明显反映出很多新思想,通过分析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探索这一时期海派京剧中新思想产生背后的社会基础;通过辛亥时期海派京剧新思想看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美学形态,从而更清晰的揭示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审美文化所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形态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的中国电影,曾经遭遇了行业"遇冷"的"寒冬期"。在连续高速发展十余年之后,因为税收政策的改革所导致的行业震动,也因为多年来粗放型的扩张,以及人口红利、影院银幕数红利、票补红利等的终结,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遭遇"瓶颈期"。但是,随互联网+加时代影视企业发展愈发迅猛,网络影评、评分网站使得"口碑"日益重要,创意、内容、质量成为真正的制胜之道,从这些方面看,2018年度的电影创作颇可称道,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斌.论新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和美学风格的发展演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陈旭光.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美学的丰富形态[J].长江文艺评论.2019

[3].陈旭光.游戏与电影的融合:新趋势、新形态、新美学[J].现代视听.2019

[4].袁萱.从虚拟仿真到表现:数字虚拟影像风格形态与美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王杰,肖琼.悲剧的批评力量:马克思主义与作为一种批评形态的悲剧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杰教授访谈[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

[6].刘康.美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知识谱系学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9

[7].李富.儒家美学下的水墨动画形态研究[J].文化月刊.2019

[8].意娜.藏族传统艺术美学的视觉技艺形态与规则程式[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杜伊敏.汉字形态在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功能[J].山西青年.2019

[10].倪君.辛亥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与中国现代美学形态[J].绥化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形态美学论文-周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