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连续梁板桥的几种系统转换方法

预制连续梁板桥的几种系统转换方法

一、装配式连续梁、板桥的几种体系转换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金辉[1](2021)在《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配式小铰缝空心板桥由于横向连接薄弱,极易出现铰缝损伤、铺装开裂或单板受力等问题,常用的加固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本文基于钢混组合结构的概念,提出了跨铰缝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A-SCR),并开展了相应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包括A-SCR加固RC梁承载力试验、空心板横向连接性能试验以及整桥足尺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开展了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与加固后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加固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实桥应用研究形成A-SCR加固技术设计、施工方法与检测评估成套技术。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针对A-SCR加固RC梁后承载力计算方法问题,开展了加固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加载历史、锚栓间距、钢板面积以及加固范围对加固后承载力的影响,验证了加固后截面应变依然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弹塑性理论,提出了A-SCR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用于A-SCR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2)针对A-SCR加固后空心板横向受力性能问题,分别制作了采用不同高度型钢混凝土加固的横向节段试件。通过单点和两点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加固型钢混凝土高度对加固后空心板的横向荷载分布、抗弯刚度、竖向抗剪和剪切刚度等的影响。研究表明,A-SCR加固增强了铰缝刚度,可大幅提高板间抗剪能力并能够承受横向弯矩,但型钢混凝土高度对空心板抗弯能力和刚度影响较小。3)为了研究加固后荷载横向分布规律和受力性能等问题,开展了足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SCR加固铰缝破坏的空心板,在不修复铰缝的情况下能有效的恢复板间传力,并大幅提升梁板的整体刚度。4)针对A-SCR加固后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问题,基于考虑板间的竖向剪切刚度和弯曲刚度,提出了修正的刚接板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利用试验测得的接缝转动刚度系数和剪切刚度系数,采用本文所提的修正刚接板法计算了足尺试验桥的横向分布系数。对比足尺试验实测值、铰接法、刚接法以及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发现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更符合足尺试验实测值,表明本文所提修正刚接板法可以作为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5)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了采用A-SCR方法的不同加固长度、加固高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加固长度可以提升桥梁整体刚度,但对空心板跨中的应力和各板的横向分布结果影响较小。A-SCR加固可以大幅降低桥面现浇层的主拉应力和铰缝主拉应力,有效改善桥面铺装和铰缝的工作性能,揭示了A-SCR方法对装配式空心板桥预防性加固的机理;通过改变加固构造高度参数分析,发现加固构造高度在10cm~15cm范围变化对梁板刚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以及纵向应力影响较小,当加固构造高度过小会出现加固构造破坏,加固高度过大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破坏。6)针对A-SCR加固空心板桥的工程应用问题,开展了实桥加固工程应用研究,形成了相对简便易行的加固设计、施工方法。通过实桥加固前、后的荷载试验对比,发现加固后横向传递得到恢复,桥梁的整体刚度得到大幅提升,表明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效果显着。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2021)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认为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唐杨,任荣[3](2020)在《中、小公路桥梁病害与加固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以中、小公路桥梁为研究对象,对实心板梁桥、空心板梁桥、T梁桥、小箱梁桥、石拱桥、双曲拱桥等这些常见桥型的病害表现形式和加固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旨在为公路桥梁的病害原因分析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陈雨阳[4](2020)在《预制装配式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标准化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组合箱梁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结合了混凝土与钢结构的优势,并广泛应用于公路桥中。然而,在铁路桥梁中的应用较少。论文基于40+64+40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标准连续梁,设计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施工的铁路波形钢腹板PC组合连续箱梁桥,并对其挠度、剪力滞效应及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性能进行了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铁路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案。对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和混凝土连续梁桥的静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铁路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基本静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2.利用等效截面刚度法结合Simpsion公式推导了考虑剪切变形的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悬臂状态的挠度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3.分析了铁路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的剪力滞效应,并与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剪力滞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全桥最大剪力滞系数分布规律一致,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剪力滞效应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顶板最大剪力滞系数大于混凝土连续梁,底板最大剪力滞系数小于混凝土连续梁。研究了铁路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有效分布宽度比随宽跨比的变化规律,根据分析结果拟合出截面有效分布宽度比计算公式。4.研究了波形钢腹板的剪切屈曲性能,考虑双重非线性影响,并引入初始缺陷,对影响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的几何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的稳定性与其板厚、斜板倾角呈正相关,与梁高呈负相关,波高过大或过小均会降低波形钢腹板的稳定性。此外,波形钢腹板的稳定性和斜板长度关系密切,当斜板过长时,波形钢腹板稳定性降低,其破坏形式表现为斜板局部屈曲。

刘李君[5](2020)在《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常采用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荷载效应计算、结构抗力计算和分项检算系数计算3个部分。对于多梁结构,荷载效应计算需借助荷载横向分布概念,常用计算方法与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吻合。抗剪承载力计算所遵循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简称《公路桥规》)现有公式是基于试验数据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其所参考的试验数据距今已逾35年,不论是构件数量还是参数取值范围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存在荷载裂缝的装配式空心板桥,该方法采用分项检算系数计入裂缝影响,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此外,对于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常用加固方法较不合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设计规范的装配式空心板桥的评估方法及端部抗剪加固方法,主要内容包括:⑴从荷载效应计算角度,以盐靖高速公路13m空心板桥为背景,对装配式空心板桥常用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如铰接板(梁)法、杠杆原理法等与有限元法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同时,重点考察了支座弹性、铰缝刚度和整体化混凝土层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并基于深铰空心板桥横向受力特点,提出了更为准确的建议计算方法。⑵从结构抗力计算角度,回顾了《公路桥规》现有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来源与特点,指出了其不足并确定了相应的修正原则。基于统计分析方法要求,整理了1749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剪试验数据,并据此修正了现有公式混凝土项与箍筋项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受压翼缘、预应力及计算位置的影响,补充整理了175根钢筋混凝土T形梁和179根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剪试验数据,从而对现有公式受压翼缘影响系数和预应力提高系数作了改进,并给出了计算位置调整建议。此外,利用整理所得数据对修正公式与现有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并结合一13m空心板受剪试验,比较了两公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修正公式预测准确性更高且对各参数适用性更好。⑶从检算系数计算角度,对装配式空心板桥近年来常见裂缝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其现状与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缝特征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建立了裂缝状况与荷载效应或结构抗力计算的直接联系,同时给出了针对性的维护对策。⑷从评估后处置对策角度,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板梁特点,提出了端部腔内注浆抗剪加固方法,并编制了配套施工工艺和流程,与常用加固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不中断交通、少伤害梁体、高效节约的优点。

金慧[6](2020)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腹板裂缝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在现代交通建设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国内许多在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都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裂缝问题,其中尤以箱梁腹板裂缝的产生较为常见,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因此系统分析箱梁腹板裂缝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而为箱梁腹板裂缝的防治和修复措施提供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通过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腹板裂缝成因分析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对箱梁裂缝的种类、敏感性因素及分析方法等进行初步的探讨,然后通过对实桥病害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对腹板裂缝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分布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有限元模拟数值分析方法,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腹板裂缝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分别对依托工程小箱梁实桥中出现的裂缝类型、分布情况、箱梁腹板的强度、厚度及裂缝形态等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小箱梁裂缝病害中出现较多的为腹板裂缝,包括腹板竖向裂缝、斜向裂缝及纵向裂缝,其中腹板竖向及斜向裂缝占比最大;腹板7个测点中有4个测点实测强度处于较差状况;腹板厚度相对设计偏差超过±2cm的占比75%。2)利用Midas Civil对依托工程建立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预应力、收缩徐变、支座沉降、梯度温度等敏感因素作用下对箱梁腹板裂缝形成的影响。主要结论:腹板钢束张拉对腹板的应力状态影响较大,直接影响着施工阶段腹板的裂缝状态;当预应力损失30%时,箱梁腹板易出现竖向裂缝;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梯度温度不会直接导致箱梁腹板产生裂缝,往往伴随着其它因素综合作用下而产生;在最不利支座沉降组合下,小箱梁腹板产生的剪应力可直接导致联端位置小箱梁腹板发生开裂;梯度升温将会显着增大连续梁支座处腹板正截面的法向拉应力等。3)利用Midas Fea对依托工程建立局部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腹板厚度改变、预应力管道定向偏位及混凝土强度降低对小箱梁腹板裂缝的影响。主要结论:小箱梁腹板厚减小2cm以及减小50cm变截面段长度对腹板第一主应力的影响最大,在连续端腹板与顶板交接位置以及外边侧腹板易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现象而产生斜裂缝;单束预应力管道的定向偏位对钢束及小箱梁的应力大小影响较小,但易改变梁端的应力分布情况;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对箱梁的应力分布影响较小,但会显着降低箱梁的抗拉能力而使得梁体更易发生开裂。

南松霖[7](2020)在《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进步,交通运输部于近几年颁布了若干政策鼓励应用新技术及装配化理念提升桥梁建设的建造水平。在交通运输部《对我国桥梁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报告及《关于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推广钢结构桥梁的应用,并通过改进现有中小跨径桥梁的结构形式和建造工艺,发展钢与组合结构桥梁来进一步解决现有中小跨径桥梁面临的病害和可靠性问题。由于吉林省在桥梁工业化建设领域刚刚起步,本文结合吉林省两条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工程,融入装配式技术及工业化桥梁建设理念,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经济性、应用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总结已有的材料力学理论,结合中外研究,给出了计算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计算理论及推荐计算方法;给出了适用于工程实际的连续梁负弯矩区域主梁刚度及集中布置剪力钉刚度折减的简化算法。2、结合吉林省常见中小跨径桥梁的特点,得出适合于中小跨径桥梁的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形式,装配式桥面板的设计方法,装配式桥梁设计的构造细节,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并且通过对传统小箱梁及装配式钢板—组合梁的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对比,得出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在目前绿色公路环保理念及工业化建设中具有一定优势。3、依托“双辽至洮南”、“松原至通榆”高速公路实际建设的跨径4×35m连续梁桥建设工程,进行装配式钢板—混凝土桥梁的构件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验证了装配式技术应用于工业化桥梁建设的可行性,为今后中小跨径桥梁标准化的设计建设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陆垚锋[8](2019)在《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文中指出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数量总计达到80.5万多座,其中江苏省公路桥梁数量位列各省市第一位,共计7.1万多座。在全国桥梁跨径占比中,中小跨径桥梁数量达到90%以上,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跨径桥梁中以装配式混凝土板梁桥为主,铰缝病害是该类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铰缝性能下降,桥梁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将急剧下降,严重时将导致梁板出现“单板受力”的现象,它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因此,对板梁桥铰缝性能状态及铰缝病害做系统的研究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对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沂淮江”段板梁桥近几年的铰缝病害进行了统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铰缝病害进行了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梁板和铰缝进行了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单梁与梁铰体系的破坏模式及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铰缝新旧混凝土非线性接触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在拉剪复合状态、拉压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的变形特点,并对铰缝损伤状态进行了初步的划分;最后,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条件下,对特定高速公路桥梁的铰缝进行了现场测试,为铰缝性能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本研究表明:从病害孔数和处数占比角度而言,20m跨径的桥梁出现白化(析白)铰缝病害的概率更大,析白和白化是铰缝出现最频繁的病害,京沪高速江苏“沂淮江”段板梁桥铰缝尚未发展至渗水和脱浆的程度,铰缝病害往往从两端支座位置向跨中发展,而边角缝更易出现病害。在静力荷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铰缝的破坏从跨中底部开始,相邻铰缝开裂后,裂缝在跨中位置成对出现。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加,裂缝呈现对称状态向梁的两端发展,并在发展至距两端1/3处时,铺装层上表面以及铰缝与铺装层连接处开始开裂,随着裂缝的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单板受力”现象。界面参数分析表明,在拉剪复合状态与拉压剪复合状态下界面法向粘结强度、切向粘结强度、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以及粘结滑移刚度对铰缝破坏过程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对铰缝病害较严重的典型桥梁进行现场测试,发现该桥梁的铰缝尚处于完好或轻微损伤状态。

苏浩[9](2019)在《三类主要无缝桥的静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缝桥取消了伸缩缝以及伸缩装置,解决了有缝桥梁伸缩缝易损性、桥台跳车与高后期维护费的问题,受到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的青睐。然而国内研究运用无缝桥起步晚,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全国各地受气候、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地质地基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所采用的桥梁结构形式,包括桥梁无缝化方法也必然不同。鉴于此,本文以绍兴市金家岭河2号桥作为工程背景,对三种最为常见的无缝桥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考虑各种主要因素下,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在保证安全、耐久和使用方面达到最优,为无缝桥的设计或旧桥的无缝化改造提供技术指导。本文主要工作和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无缝桥的诞生背景与发展状况,对无缝桥的不同形式分类进行了总结。(2)对梁格法模型建模过程和模拟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将模型计算的主梁应力、桥台位移、桩基位移与实体桥监测数据对比,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相同,大小较为接近。对模型桥上部结构进行设计验算,发现各项验算指标满足规范要求。(3)基于背景桥梁拟定了半整体桥、延伸桥面板桥的桥台形式,结合普通连续梁桥,对四类桥型(整体桥、半整体桥、延伸桥面板桥、普通连续梁桥)的上部结构、桩基顶部在恒载、温度荷载、汽车荷载作用下的静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整体桥桩顶内力受整体升温荷载组合的影响大于整体降温荷载组合,而半整体桥和延伸桥面板桥的这种影响,温升反而小于温降。建议整体桥在相对较高温度环境下进行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合龙。(4)对比最常见两种不同方向地震动输入得到的结构响应,发现地震波沿整体桥、半整体桥斜交角方向输入,对桥体受力更为不利;沿延伸桥面板桥、普通连续梁桥行车方向输入,对桥体受力更为不利。对四类桥梁进行了E1、E2反应谱分析以及选用调幅后的实录波进行时程分析,对比了在地震作用下的墩顶位移、桥墩及桩基内力、桥台位移、桥台桩基内力以及支座变形,发现整体桥抗震性能最好,主梁与桥台浇筑为整体,提高了整体刚度,桥台处下部结构以及台后填土、桩周土参与耗能,降低了桥墩底部产生的巨大内力;其次为半整体桥,其台后填土参与了地震作用,提高了抗震性能。延伸桥面板桥、普通连续梁桥相比较前两者抗震能力较弱。(5)基于整体桥良好的抗震性能,选取了桥台处的桩周土体类型、桩基截面、桥台高度、桥台厚度作为参数,分析对比在E1地震作用下不同参数桥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与结构反应峰值,得到了合理的结构抗震参数设置。

高诣民[10](2018)在《中小跨径梁桥装配化形式与组合梁桥承载力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中小跨径桥梁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传统中小跨径装配式梁桥存在结构形式和材料单一、建造品质不高、结构使用耐久性不足等问题。为丰富中小跨径梁桥结构形式和提升公路桥梁品质,推动桥梁工业化进程,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不同中小跨径梁桥装配式形式,引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应用广泛的典型中小跨径梁桥结构形式:工字形钢板组合梁桥和工字形PC组合梁桥。基于我国现行规范对这两种桥型进行了设计,对这两种桥型的承载性能做了深入研究,探讨这类桥型在我国应用的结构安全性、施工高效性及技术经济性等问题。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系统比较分析中小跨径我国传统预制装配式PC梁桥以及欧美多种混凝土和钢混组合梁桥结构形式特点及适用条件。基于桥梁工业化理念,提出了―三个体系、两拼两连‖中小跨径梁桥装配式体系,对既有的桥型进行了评价。推荐工字形钢板组合梁桥和工字形PC组合梁桥分别作为我国中小跨径装配式混凝土梁桥和钢混组合梁桥的主要选型。(2)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钢板组合梁和PC组合梁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和典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基于美国钢板组合梁桥通用图,按照我国规范初步设计了20m40m 5套简支钢板组合梁桥图纸。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了本文设计图和同跨径美国通用图的单梁以及全桥受力性能,双主梁钢板组合梁桥与多主梁钢板组合梁桥破坏路径。研究表明我国规范设计的钢板组合梁安全储备富裕较多,双主梁钢板组合梁桥抗灾性能弱于多主梁。(3)通过PC组合梁30m裸梁及组合梁受弯破坏足尺加载试验,研究分析了预应力摩擦损失、荷载-挠度关系、跨中混凝土应变、裂缝发展以及受弯破坏特征。采用拉板式弯起器时,给出考虑角度修正的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摩擦损失计算公式。试验研究表明组合梁桥面板能够参与结构受弯工作,有效改善结构抗弯性能。研究表明我国现行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适用于PC组合梁设计。(4)从材料用量角度,研究比较两种组合梁与T梁及小箱梁经济性。研究分析组合梁施工便利性、构件更换快速性以及质量可控性等技术性特点。从设计理念、规范体系及钢材品种等方面思考了推广组合梁桥的建议。

二、装配式连续梁、板桥的几种体系转换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装配式连续梁、板桥的几种体系转换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SCR加固RC梁承载力研究
        1.2.2 横向加固技术研究
        1.2.3 铰缝性能的研究
        1.2.4 横向分布计算及评估方法
    1.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加固基本理论
    2.1 横向分布计算理论
        2.1.1 铰接板法
        2.1.2 刚接板法
        2.1.3 G-M法
    2.2 外加钢板加固抗弯计算理论
    2.3 数值分析方法
        2.3.1 有限元的基本思路
        2.3.2 空心板有限元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SCR加固RC梁的承载力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梁设计及制作
        3.2.2 测点布置及加载方案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3.2 混凝土、钢筋及钢板应变
        3.3.3 混凝土与U钢板滑移测量结果
        3.3.4 试验梁的挠度
        3.3.5 承载力及延性分析
    3.4 加固后单梁承载力计算公式
        3.4.1 结构受力特点及破坏形态
        3.4.2 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
        3.4.3 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SCR横向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主要内容
    4.2 试验概况
        4.2.1 试件的设计及制作
        4.2.2 加载工况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横向抗弯性能试验
        4.3.2 竖向抗剪性能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的足尺试验研究
    5.1 试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5.2 试验概况
        5.2.1 足尺试验设计
        5.2.2 加载工况、加载方式及测点布置
    5.3 加固前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工况 1~工况 5
        5.3.2 工况6
        5.3.3 工况 7~工况 11
    5.4 加固后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工况 12~工况 21
        5.4.2 工况22
    5.5 加固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5.5.1 破坏荷载和模式
        5.5.2 挠度和刚度
        5.5.3 横向分布系数
        5.5.4 应变
    5.6 加固后数值分析方法验证
        5.6.1 有限元建模
        5.6.2 挠度和应变
        5.6.3 横向分布系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A-SCR加固空心板桥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6.1 正则方程
        6.1.1 考虑接缝弹性刚度的横向分布
        6.1.2 截面计算参数确定
    6.2 接缝刚度系数测定
        6.2.1 模型试验
        6.2.2 试验结果
        6.2.3 接缝刚度
    6.3 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A-SCR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有限元参数分析
    7.1 结构参数及模型
        7.1.1 结构参数
        7.1.2 单元模拟
    7.2 加载工况
    7.3 影响参数分析
        7.3.1 加固长度
        7.3.2 加固高度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实桥应用及分析
    8.1 工程概况
        8.1.1 基本资料
        8.1.2 主要病害
        8.1.3 加固设计
    8.2 加固前、后理论计算
        8.2.1 计算基本参数
        8.2.2 荷载效应计算
        8.2.3 承载力验算
    8.3 实桥荷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8.3.1 基本情况
        8.3.2 试验结果
    8.4 实桥加固后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8.4.1 横向分布系数
        8.4.2 挠度
        8.4.3 板底混凝土应变
    8.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 桥梁工程研究新进展(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1新材料促进桥梁工程技术革新
    1.2桥梁工业化进程与智能建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
    1.3桥梁抗灾变能力显着提高
    1.4桥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1.5跨海桥梁深水基础不断创新
2桥梁结构设计
    2.1桥梁作用及分析(同济大学陈艾荣老师、长安大学韩万水老师、河北工程大学刘焕举老师提供初稿)
        2.1.1汽车作用
        2.1.2温度作用
        2.1.3浪流作用
        2.1.4分析方法
        2.1.5展望
    2.2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2.2.1新型桥梁用钢的研发
        2.2.2焊接节点疲劳性能
        2.2.3钢结构桥梁动力行为
        2.2.4复杂环境钢桥服役性能
        2.2.5组合结构桥梁空间力学行为
        2.2.6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构造力学行为
        2.2.7展望
    2.3高性能材料
        2.3.1超高性能混凝土(湖南大学邵旭东老师提供初稿)
        2.3.2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2.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北京工业大学刘越老师提供初稿)
        2.3.4智能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2.3.5展望
    2.4桥梁基础工程(同济大学梁发云老师提供初稿)
        2.4.1深水桥梁基础形式
        2.4.2桥梁基础承载性能分析
        2.4.3桥梁基础动力特性分析
        2.4.4深水桥梁基础工程面临的挑战
3桥梁建造新技术
    3.1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3.1.1钢结构桥梁工程建设成就
        3.1.2焊接制造新技术
        3.1.3施工新技术
    3.2桥梁快速建造技术(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提供初稿)
        3.2.1预制装配桥梁上部结构关键技术
        3.2.2预制装配桥墩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3.2.2.1灌浆/灌缝固定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2.2.2无黏结预应力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3桥梁建造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4桥梁运维
    4.1监测与评估(浙江大学叶肖伟老师、湖南大学孔烜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崔闯老师提供初稿)
        4.1.1监测技术
        4.1.2模态识别
        4.1.3模型修正
        4.1.4损伤识别
        4.1.5状态评估
        4.1.6展望
    4.2智能检测(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2.1智能检测技术
        4.2.2智能识别与算法
        4.2.3展望
    4.3桥上行车安全性(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4.3.1风荷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1车-桥气动参数识别
        4.3.1.2风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1.3风浪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4风屏障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4.3.2地震作用下行车安全性
        4.3.2.1地震-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4.3.2.2地震动激励特性的影响
        4.3.2.3地震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2.4车-桥耦合系统地震预警阈值研究
        4.3.3长期服役条件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4冲击系数与振动控制研究
        4.3.4.1车辆冲击系数
        4.3.4.2车-桥耦合振动控制方法
        4.3.5研究展望
    4.4加固与性能提升(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4.1增大截面加固法
        4.4.2粘贴钢板加固法
        4.4.3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法
        4.4.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4.4.5组合加固法
        4.4.6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4.4.7其他加固方法
        4.4.8发展展望
5桥梁防灾减灾
    5.1抗震减震(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5.1.1公路桥梁抗震研究新进展
        5.1.2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新进展
        5.1.3桥梁抗震发展态势分析
    5.2抗风(东南大学张文明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文礼老师提供初稿)
        5.2.1桥梁风环境
        5.2.2静风稳定性
        5.2.3桥梁颤振
        5.2.4桥梁驰振
        5.2.5桥梁抖振
        5.2.6主梁涡振
        5.2.7拉索风致振动
        5.2.8展望
    5.3抗火(长安大学张岗老师、贺拴海老师、宋超杰等提供初稿)
        5.3.1材料高温性能
        5.3.2仿真与测试
        5.3.3截面升温
        5.3.4结构响应
        5.3.5工程应用
        5.3.6展望
    5.4抗撞击及防护(湖南大学樊伟老师、谢瑞洪、王泓翔提供初稿)
        5.4.1车撞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2船撞桥梁结构研究进展
        5.4.3落石冲击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4研究展望
    5.5抗水(东南大学熊文老师提供初稿)
        5.5.1桥梁冲刷
        5.5.2桥梁水毁
        5.5.2.1失效模式
        5.5.2.2分析方法
        5.5.3监测与识别
        5.5.4结论与展望
    5.6智能防灾减灾(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鲍跃全老师提供初稿)
6结语(西南交通大学张清华老师提供初稿)
策划与实施

(3)中、小公路桥梁病害与加固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害表现形式
    1.1 实心板梁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2 空心板梁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3 T梁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4 小箱梁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5 石拱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1.6 双曲拱桥的病害表现形式
2 加固方法
    2.1 实心板梁桥的加固方法
    2.2 空心板梁桥的加固方法
    2.3 T梁桥的加固方法
    2.4 小箱梁桥的加固方法
    2.5 石拱桥的加固方法
    2.6 双曲拱桥的加固方法
3 结语

(4)预制装配式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标准化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预制装配式桥梁应用概述
    1.3 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应用概述
    1.4 波形钢腹板PC组合梁桥国内外研究状况
        1.4.1 考虑剪切变形挠度计算国内外研究状况
        1.4.2 剪力滞效应国内外研究状况
        1.4.3 波形钢腹板屈曲国内外研究状况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预制装配式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标准化设计及静力分析
    2.1 预制装配式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标准化设计
        2.1.1 上部结构设计
        2.1.2 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案设计
    2.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受力特性
        2.2.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轴向受力特性
        2.2.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抗弯特性
        2.2.3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抗剪特性
    2.3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挠度分析
        2.3.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挠度计算理论
        2.3.2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挠度计算
        2.3.3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挠度计算有限元分析
        2.3.4 有限元与理论挠度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2.4 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和混凝土连续梁桥静力性能对比分析
        2.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2.4.2 施工阶段基本力学性能对比
        2.4.3 成桥阶段基本力学性能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装配式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剪力滞分析
    3.1 剪力滞效应概述
    3.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能量变分法
        3.2.1 基本假定
        3.2.2 能量变分法基本微分方程推导
        3.2.3 波形钢腹板悬臂箱梁剪力滞效应能量变分法求解
        3.2.4 波形钢腹板简支箱梁剪力滞效应能量变分法求解
        3.2.5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计算
    3.3 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剪力滞效应有限元分析
        3.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3.2 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剪力滞效应有限元分析
        3.3.3 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和混凝土连续梁桥剪力滞效应对比
    3.4 铁路波形钢腹连续梁桥箱梁有效分布宽度计算
        3.4.1 有效分布宽度概述
        3.4.2 我国铁路规范有效分布宽度计算方法
        3.4.3 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箱梁有效分布宽度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分析
    4.1 结构稳定性概述
        4.1.1 第一类稳定问题
        4.1.2 第二类稳定问题
    4.2 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分析理论
        4.2.1 波形钢腹板屈曲概述
        4.2.2 波形钢腹板局部屈曲计算公式
        4.2.3 波形钢腹板整体屈曲计算公式
        4.2.4 波形钢腹板合成屈曲计算公式
    4.3 基于ANSYS的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分析
        4.3.1 概述
        4.3.2 有限元分析模型
        4.3.3 波形钢腹板材料本构关系
        4.3.4 波形钢腹板初始缺陷
        4.3.5 非线性屈曲求解方法
        4.3.6 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有限元分析
    4.4 波形钢腹板几何参数对剪切屈曲影响性分析
        4.4.1 波形钢腹板厚度变化对剪切屈曲的影响
        4.4.2 波形钢腹板波高变化对剪切屈曲的影响
        4.4.3 波形钢腹板斜板倾角变化对剪切屈曲的影响
        4.4.4 波形钢腹板梁高变化对剪切屈曲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5)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公路桥梁现状
        1.1.2 江苏省内拼宽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处置现状
    1.2 旧桥安全性评估概念
    1.3 中小跨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1 基于外观调查的方法
        1.3.2 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
        1.3.3 荷载试验方法
        1.3.4 基于专家经验的方法
        1.3.5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方法
    1.4 混凝土梁桥抗剪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1.5 中小跨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及混凝土梁桥抗剪加固方法的不足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现有计算方法
    2.3 背景工程
        2.3.1 工程概况
        2.3.2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步骤
        2.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2.4 跨中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2.4.1 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结果比较
        2.4.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比较
        2.4.3 铰缝刚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2.4.4 铰缝刚度对整体化混凝土层与荷载横向分布关系的影响
        2.4.5 建议计算方法
    2.5 支点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2.5.1 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结果比较
        2.5.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比较
        2.5.3 铰缝刚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2.5.4 铰缝刚度对整体化混凝土层与荷载横向分布关系的影响
        2.5.5 建议计算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现有计算方法的来源、不足与修正原则
        3.2.1 来源
        3.2.2 不足
        3.2.3 修正原则
    3.3 受剪试验数据整理
        3.3.1 试验数据筛选准则
        3.3.2 试验数据整理
    3.4 受剪试验数据分析
        3.4.1 数据分析注意点
        3.4.2 试验数据分析
    3.5 受压翼缘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5.1 研究现状
        3.5.2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3.6 预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3.6.1 研究现状
        3.6.2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3.7 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误差分析
        3.7.1 钢筋混凝土梁
        3.7.2 预应力混凝土梁
    3.8 抗剪承载力计算位置讨论
    3.9 13m空心板受剪试验分析
        3.9.1 试验目的
        3.9.2 试件概况
        3.9.3 试验方案
        3.9.4 试验现象及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裂缝现状、成因、评估方法及维护对策研究
    4.1 引言
    4.2 端部腹板斜裂缝
        4.2.1 裂缝现状
        4.2.2 裂缝成因
        4.2.3 评估方法
        4.2.4 维护对策
    4.3 端部底板失效区裂缝
        4.3.1 裂缝现状
        4.3.2 裂缝成因
        4.3.3 评估方法
        4.3.4 维护对策
    4.4 底板纵向裂缝
        4.4.1 裂缝现状
        4.4.2 裂缝成因
        4.4.3 评估方法
        4.4.4 维护对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腔内注浆抗剪加固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目的与内容
    5.3 堵头制作试验
        5.3.1 基本参数确定
        5.3.2 堵头制作流程
    5.4 腔内注浆流程
    5.5 试验效果
    5.6 端部腔内注浆加固空心板抗剪承载力计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腹板裂缝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箱梁的应用及发展
        1.1.2 箱梁的特点
        1.1.3 箱梁裂缝病害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行文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裂缝形成机理及分析理论
    2.1 箱梁裂缝的分类
    2.2 裂缝形成的常见敏感性因素
        2.2.1 荷载效应
        2.2.2 收缩徐变
        2.2.3 支座沉降
        2.2.4 温度效应
    2.3 裂缝成因分析理论
        2.3.1 有限元计算原理
        2.3.2 主拉应力计算原理
        2.3.3 预应力损失计算原理
        2.3.4 结构抗裂验算的规定
第三章 实际工程裂缝检测统计与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确定典型研究桥跨
    3.3 裂缝外观分布检测统计
        3.3.1 历年裂缝病害情况
        3.3.2 裂缝病害构件率
    3.4 裂缝专项检测统计
        3.4.1 腹板强度检测
        3.4.2 腹板厚度检测
        3.4.3 裂缝形态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箱梁整体有限元数值分析
    4.1 概述
    4.2 整体有限元建模
    4.3 预应力效应分析
        4.3.1 预应力张拉分析
        4.3.2 预应力损失分析
    4.4 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4.4.1 原设计下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4.4.2 不同等级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4.5 支座沉降效应分析
        4.5.1 支座沉降前后支座反力情况
        4.5.2 支座沉降前后腹板剪应力情况
    4.6 梯度温度效应分析
        4.6.1 腹板各点位法向应力情况
        4.6.2 腹板控制点法向应力情况
        4.6.3 腹板各点位主拉应力情况
        4.6.4 腹板控制点主拉应力情况
        4.6.5 各国梯度温度下应力情况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箱梁局部有限元数值分析
    5.1 概述
    5.2 局部有限元建模
    5.3 腹板厚度改变分析
        5.3.1 不同腹板厚位移情况
        5.3.2 不同腹板厚主应力情况
    5.4 预应力管道定向偏位分析
        5.4.1 预应力管道偏位箱梁主应力情况
        5.4.2 预应力管道偏位钢束应力情况
    5.5 混凝土强度改变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装配式结构桥梁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钢—混组合梁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 装配式桥梁设计理念
    2.1 概述
    2.2 桥梁装配式结构的理念的提出
    2.3 基于工程实际的装配式结构选择
        2.3.1 工程概况及规模
        2.3.2 装配式结构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
    3.1 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基本计算方法
        3.1.1 等效换算截面法计算原理
        3.1.2 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换算截面几何特征
        3.1.3 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截面内力计算
    3.2 连续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分析原理
        3.2.1 连续组合梁负弯矩的受力特点
        3.2.2 负弯矩区混凝土裂纹状态对抗弯刚度的影响
    3.3 基于装配式结构的群钉连接件力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
    4.1 概述及现状
    4.2 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主梁构造
        4.2.1 主梁截面
        4.2.2 主梁尺寸
    4.3 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构件设计
        4.3.1 横向连接系
        4.3.2 装配式钢板—组合梁连接件设计
        4.3.3 装配式钢板—组合梁桥面板设计
        4.3.4 装配式钢板—组合梁负弯矩段的设计
        4.3.5 装配式钢板—组合梁梁段划分及拼装形式
    4.4 装配式钢板—组合梁经济性应用对比
        4.4.1 结构性能对比
        4.4.2 建造成本对比
        4.4.3 全寿命周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工程应用实例
    5.1 工程概况及技术指标
        5.1.1 概况
        5.1.2 技术指标
    5.2 装配式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设计
        5.2.1 主梁结构设计
        5.2.2 混凝土桥面板设计
    5.3 装配式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纵向结构分析
        5.3.1 材料参数
        5.3.2 组合梁模型建立
        5.3.3 截面特性
        5.3.4 冲击系数及横向分布计算
        5.3.5 施工阶段验算
        5.3.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3.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5.3.8 钢梁的稳定验算
        5.3.9 钢梁的疲劳验算
        5.3.10 剪力连接件计算
        5.3.11 支座反力及支承加劲肋验算
    5.4 装配式钢板—预应力混凝土横向结构分析
        5.4.1 模型建立
        5.4.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5.4.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8)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板梁桥在高速公路网中的应用
        1.1.2 铰缝病害的发展规律及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铰缝构造设计的发展
        1.2.2 铰缝受力性能分析的研究
        1.2.3 铰缝界面非线性接触的研究
        1.2.4 铰缝损伤状态评价指标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1.4 课题来源
2 高速公路板梁桥铰缝病害统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铰缝病害调研
        2.2.1 调研对象的基本概况
        2.2.2 铰缝病害调研方法
    2.3 铰缝病害统计结果
        2.3.1 病害数量及程度分析
        2.3.2 病害程度的发展趋势
    2.4 铰缝病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2.4.1 铰缝破坏的基本特征
        2.4.2 铰缝病害的成因初步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静力荷载下板梁及铰缝的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空心板梁模型
        3.2.2 梁铰体系模型
    3.3 非线性分析方法
        3.3.1 混凝土本构关系
        3.3.2 钢筋及预应力本构关系
        3.3.3 非线性接触属性
    3.4 结果分析
        3.4.1 中板梁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4.2 边板梁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4.3 梁铰体系的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非线性界面接触参数及铰缝损伤状态分析
    4.1 引言
    4.2 非线性界面接触参数
    4.3 拉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界面接触参数分析
        4.3.1 法向粘结强度参数分析
        4.3.2 切向粘结剪切强度参数分析
        4.3.3 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参数分析
        4.3.4 滑移刚度参数分析
    4.4 拉压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界面接触参数分析
        4.4.1 法向粘结强度参数分析
        4.4.2 切向粘结剪切强度参数分析
        4.4.3 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参数分析
        4.4.4 滑移刚度参数分析
    4.5 界面无粘结时的铰缝损伤行为分析
    4.6 铰缝损伤状态的划分
    4.7 本章小结
5 铰缝性能的现场测试及损伤状态的初步判定
    5.1 引言
    5.2 铰缝性能测试方案
        5.2.1 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
        5.2.2 现场试验的流程
    5.3 铰缝损伤程度的判定
        5.3.1 板梁桥的铰缝外观检测结果
        5.3.2 跨径16m板梁桥的铰缝状态分析
        5.3.3 跨径20m板梁桥的铰缝状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三类主要无缝桥的静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缝桥的诞生
    1.2 无缝桥的不同形式
        1.2.1 整体式桥台无缝桥
        1.2.2 半整体式桥台无缝桥
        1.2.3 延伸桥面板无缝桥
    1.3 无缝桥的发展
        1.3.1 无缝桥的国外发展状况
        1.3.2 无缝桥的国内发展状况
    1.4 无缝桥的研究现状
        1.4.1 整体式桥台桥梁研究现状
        1.4.2 半整体式桥台桥梁研究现状
        1.4.3 延伸桥面板桥梁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提出
    1.6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缝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依托工程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1 基本假定
        2.2.2 材料信息
        2.2.3 模拟方法
        2.2.4 荷载作用
        2.2.5 下部结构-土相互作用模拟
        2.2.6 整体桥的施工及模拟
    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2.4 荷载效应
    2.5 成桥阶段结构验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缝桥的结构形式比较
    3.1 无缝桥静力结构行为
        3.1.1 半整体式桥台方案
        3.1.2 延伸桥面板桥台方案
    3.2 结构恒载影响下对比
    3.3 温度作用影响下对比
    3.4 汽车荷载影响下对比
    3.5 组合工况影响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缝桥抗震性能
    4.1 引言
    4.2 模型结构参数调整与假定
    4.3 结构动力有限元对比分析
    4.4 地震动的输入
        4.4.1 地震动输入方向
        4.4.2 地震加速度反应谱
        4.4.3 地震加速度时程
    4.5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5.1 地震动输入方向对比
        4.5.2 反应谱分析方法
        4.5.3 时程分析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整体式桥台无缝桥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5.1 引言
    5.2 桩周土类型
    5.3 桩径尺寸
    5.4 桥台高度
    5.5 桥台厚度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2.参与的科研项目
    3.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中小跨径梁桥装配化形式与组合梁桥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预制装配中小跨径梁桥主要形式及发展
        1.2.2 中小跨径PC梁桥承载性能研究
        1.2.3 钢板组合梁桥承载性能研究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小跨径公路梁桥装配化结构形式研究
    2.1 概述
    2.2 装配化梁桥基本结构形式研究
        2.2.1 桥梁工业化概念
        2.2.2 装配化梁桥基本结构形式研究
    2.3 中国传统预制装配式中小跨径桥梁结构形式
        2.3.1 先张法PC板梁桥
        2.3.2 后张法PC T梁桥
        2.3.3 后张法PC小箱梁桥
    2.4 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新结构形式研究
        2.4.1 先张法工字形PC组合梁桥
        2.4.2 先张法PC大 T梁桥
        2.4.3 先张法PC U形组合梁桥
    2.5 中小跨径钢混组合梁桥新结构形式研究
        2.5.1 冷弯卷边U型钢组合梁桥
        2.5.2 钢板组合梁桥
        2.5.3 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
        2.5.4 钢箱组合梁桥
    2.6 装配化中小跨径梁桥结构选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合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单元分析
        3.2.1 混凝土单元选取
        3.2.2 钢板梁单元选取
    3.3 材料本构模型
        3.3.1 ABAQUS弹塑性分析
        3.3.2 钢材本构模型
        3.3.3 混凝土本构模型
    3.4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模拟
        3.4.1 钢筋混凝土模拟
        3.4.2 预应力钢筋模拟
    3.5 钢-混界面模拟
        3.5.1 栓钉模拟方法
        3.5.2 界面接触模拟方法
    3.6 钢板梁有限元模型验证
        3.6.1 试验简介
        3.6.2 有限元模型
        3.6.3 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
    3.7 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验证
        3.7.1 试验简介
        3.7.2 有限元模型
        3.7.3 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
    3.8 钢板组合梁有限元模型验证
        3.8.1 试验简介
        3.8.2 有限元模型
        3.8.3 试验对比验证
        3.8.4 试验对比验证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板组合梁桥承载能力研究
    4.1 概述
    4.2 简支钢板组合梁初步设计
        4.2.1 美国钢板组合梁SMDI通用图分析
        4.2.2 简支钢板组合梁初步设计
    4.3 钢板组合梁单梁受力性能研究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3.2 计算结果分析
        4.3.3 理论计算分析
    4.4 简支钢板组合梁桥受力性能研究
        4.4.1 荷载工况
        4.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4.3 车辆荷载作用下钢板组合梁桥受力性能分析
        4.4.4 车辆荷载作用下钢板组合梁破坏过程分析
    4.5 双主梁、多主梁钢板组合梁全桥受力性能对比研究
        4.5.1 双主梁设计概况
        4.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5.3 双主梁钢板组合梁桥破坏路径分析
        4.5.4 双主梁、多主梁破坏路径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C组合梁承载性能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设计
        5.2.1 试验梁设计
        5.2.2 试验梁制作及加载方案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预应力摩擦损失
        5.3.2 荷载-挠度关系
        5.3.3 跨中混凝土应变
        5.3.4 裂缝分析
        5.3.5 试验梁破坏形态
    5.4 受弯性能计算分析
        5.4.1 刚度计算
        5.4.2 预应力损失计算
        5.4.3 裂缝宽度计算
        5.4.4 开裂弯矩计算
        5.4.5 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组合梁桥技术经济性分析
    6.1 概述
    6.2 中小跨径梁桥经济性分析方法
    6.3 PC组合梁经济性分析
    6.4 钢板组合梁经济性分析
    6.5 组合梁桥技术性分析
        6.5.1 施工便利性
        6.5.2 构件更换快速性
        6.5.3 质量可控性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绩
致谢

四、装配式连续梁、板桥的几种体系转换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锚贴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桥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D]. 金辉. 长安大学, 2021(02)
  • [2]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2)
  • [3]中、小公路桥梁病害与加固方法综述[J]. 唐杨,任荣.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4]预制装配式铁路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标准化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D]. 陈雨阳.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D]. 刘李君. 东南大学, 2020(01)
  • [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腹板裂缝成因分析[D]. 金慧.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装配式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桥技术研究[D]. 南松霖. 吉林大学, 2020(08)
  • [8]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D]. 陆垚锋. 扬州大学, 2019(02)
  • [9]三类主要无缝桥的静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研究[D]. 苏浩. 浙江工业大学, 2019
  • [10]中小跨径梁桥装配化形式与组合梁桥承载力研究[D]. 高诣民. 长安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预制连续梁板桥的几种系统转换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