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多义性论文-张晓光,王尚法

介词多义性论文-张晓光,王尚法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词多义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词,多义性,意象图式,概念隐喻

介词多义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光,王尚法[1](2018)在《介词OVER多义性的认知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介词over的意义分布进行了分析,在认知语义学的框架下建立了over的空间语义和非空间语义之间关联模式,以期说明over意义拓展的正常认知过程。通过over的四个意象图式来解读over的空间语义。其非空间语义是基于over空间方位的意象图式与隐喻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建立over空间语义和非空间隐喻性语义的关联性,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推断词汇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玲玲[2](2016)在《空间关系视角下介词on的多义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空间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学习型词典中介词on的释义和例句,发现其多义性词义分别呈现出承载关系、牵制关系、覆盖关系、内置关系和比邻关系这五种空间关系。经研究发现,介词on的多义性源于其展示的空间关系,词义与词义间是以这些空间关系为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徐玉洁[3](2015)在《英语介词through多义性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系统,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帮助人们减轻词汇记忆负担。一个词汇在形成初期通常是一词一义,但随着社会和人类认知的发展,一词一义已无法满足人类认识新世界的需求。一词一义现象逐渐发展成一次多义现象。这不仅成为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而且展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Lyons(1995)指出“几乎可以肯定现在没有,以往也曾未有过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存在一词一义。”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他认为这是用有限的手段来认识无限的世界。一词多义现象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传统的语义研究只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对词的多义性进行研究,忽视了人的认知作用。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意义是百科全书性的,包含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相关知识。很多认知语言学家基于原型理论、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他们人为一个词汇的多个义项中存在原型意义和非原型意义。其中原型意义最为典型,出现最早,使用最为频繁,其他意义则是由原型意义延伸而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意象图式和隐喻是意义延伸的理据和机制。意象图示是在人类与客观世界互动时产生在大脑中的一种表征概念与意义的抽象结构,对概念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隐喻的本质是人类通过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认知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的途径。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介词through的多义性进行探讨。国内外学者对英语介词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介词on和over,对介词through研究相对较少。英语介词through是最为常见的介词之一,在我们日常交际中必不可缺。本文运用原型理论、意象图式、隐喻理论,结合Tyler和Evans的原则性多义模式对介词through的多义性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through的意义都来源于新牛津美语词典,语料来源于英国国家语料库。本研究从through的80364个语料中随机抽取1000个作为本研究的语料,其中816个被认为是有效数据。通过对语料的分析,through在语料中的意义被归纳到词典所提供的5个中心意义中。基于Tyler和Evans提出的确定原型意义的五项标准,through的5个中心意义中的一个被确定为原型意义,其他四个为非原型意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through的原型意义是如何延伸出其他四个意义。由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于新牛津美语词典所提供的意义,英语介词through存在原型意义,并且与非原型意义存在某种联系。其原型意义是通过隐喻这种认知机制来延伸到其他意义上的。本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词汇的语义结构、词汇各意象间的联系和词汇意义延伸的原理来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记忆和学习,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本研究对词典的编纂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4-18)

苏小兰[4](2014)在《原型理论对介词空间意义的多义性研究——以介词in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任意观"认为,介词的不同义项之间毫无联系,介词的多个义项是一堆分散的语义项集合。通过对介词in的原型意义确定,到各义项的派生形成过程,再到各义项之间的关系的逐一解释,发现:介词in的多个义项是有联系的,其多个义项由原型意义派生形成,相互之间以原型意义为中心呈辐射分布。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分析介词多义现象更具理据性。(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马庆凯[5](2013)在《介词over多义性再思考:对原则性多义网络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介词多义性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在Lakoff(1987)等学者早期研究的基础上,Tyler与Evans(2003)提出了原则性多义网络理论,首次提出介词义项认定的原则,为介词over提出了更加简约的多义网络,影响深远。本研究是从认知语法的视角去审视反思该理论,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前提错误,将介词与其邻近词合作产生的意义加给了介词本身,其结果就是依然给介词划分了过多的本不属于介词的义项;二是在具体做法上存在实例与义项错配的现象。研究认为,在介词多义性的研究中,需要对介词的语义本质正本清源,如此方可得出更为合理的多义理论。(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蒋咏梅[6](2012)在《认知视角下介词多义性的研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词多义性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在此着重回顾了认知视角下国内外学者对介词多义性的研究视角并进行分类,同时作简要述评。(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周春燕[7](2012)在《介词“to”多义性的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词是人们用来表达空间概念的一种基本词汇,在英语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出发,对英语介词"to"的语义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阐述了介词的多义性均来自于其原型特征这一事实。(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2年02期)

刘莎,杨丹,袁羽[8](2011)在《原则性多义模式对介词多义性的认知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义现象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Tyler和Evans(2003)提出的原则性多义模式为研究介词多义性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分析了这一理论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其核心体系即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S2期)

邓晓宇,邹晓萍[9](2011)在《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叁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胡丹[10](2011)在《“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介词教学的指导意义——以介词“in”的多义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英语介词的数量不多,但其使用频率较高。从原型理论的角度来看,英语中大部分介词的原型都是表示空间的,是人类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体验而认识和习得的基本空间意义。然后,这种空间关系通过人的语言认知机制,伸延至人的心理空间,从而形成了边缘的抽象意义。英语介词"in"具有典型的一形多义的特征,除了有"动体位于界标的内部"的主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1年18期)

介词多义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空间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学习型词典中介词on的释义和例句,发现其多义性词义分别呈现出承载关系、牵制关系、覆盖关系、内置关系和比邻关系这五种空间关系。经研究发现,介词on的多义性源于其展示的空间关系,词义与词义间是以这些空间关系为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词多义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光,王尚法.介词OVER多义性的认知分析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李玲玲.空间关系视角下介词on的多义性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徐玉洁.英语介词through多义性认知研究[D].湖北大学.2015

[4].苏小兰.原型理论对介词空间意义的多义性研究——以介词in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马庆凯.介词over多义性再思考:对原则性多义网络的反思[J].铜仁学院学报.2013

[6].蒋咏梅.认知视角下介词多义性的研究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7].周春燕.介词“to”多义性的认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

[8].刘莎,杨丹,袁羽.原则性多义模式对介词多义性的认知解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邓晓宇,邹晓萍.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认知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10].胡丹.“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介词教学的指导意义——以介词“in”的多义性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1

标签:;  ;  ;  ;  

介词多义性论文-张晓光,王尚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