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性肠毒素论文-殷秀辰,张磊峰,陶洁,李星,张清真

热敏性肠毒素论文-殷秀辰,张磊峰,陶洁,李星,张清真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敏性肠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瘟病毒,热敏性肠毒素,猪霍乱病毒,大肠杆菌

热敏性肠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殷秀辰,张磊峰,陶洁,李星,张清真[1](2014)在《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LTRG增强猪瘟病毒E2蛋白口服免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具有良好的黏膜佐剂功能,与抗原联合免疫,能诱导机体产生局部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前期采用突变技术获得重组突变体蛋白LTRG,并证实具有良好的粘膜佐剂活性。猪瘟病毒(CSFV)猪的一种重要病原。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是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可以诱(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1-08)

唐思静,赵艳敏,潘洁,师小潇,刘惠莉[2](2010)在《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对NDV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分泌的一种不耐热肠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由于LT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够增强共免疫原的免疫效果,是良好的粘膜佐剂。但LT的毒性限制了其作为佐剂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很多研究采用生物学手段来降低LT蛋白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0-01)

唐思静[3](2008)在《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双突变体构建及佐剂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产生的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具有粘膜免疫原性和免疫佐剂功能,但具有很强的毒性,只有降低或去除LT蛋白的毒性,才能有效地利用其佐剂功能。为了得到安全性好的LT蛋白,选择其毒性关键位点63、72和192进行双突变研究,以期获得无毒但具有免疫佐剂功能的热敏性肠毒素。以pET30a-LTK63、pET30a-LTR72质粒为模板,利用重迭延伸PCR扩增技术体外获得LT双突变体LTK63/G192、LTR72/G192基因,双酶切处理双突变体和pET30a载体,构建了pET30a-LTK63/G192、pET30a-LTR72/G192表达载体,PCR和酶切鉴定出阳性质粒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阅读框架正确,突变体在192位点引入甘氨酸密码子(AGA→GGA)。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菌株,IPTG诱导,诱导表达产物用SDS-PAGE检测,各菌株均表达出约33kDa和13kDa的两个蛋白带,与LTA、LTB亚基分子量相吻合。Western-blot检测,诱导表达的33KD、13KD蛋白均可与抗His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达蛋白用Ni-NTA Resin进行纯化,胰酶处理后,以DEABAG为底物,检测重组蛋白的ADP-核糖转移酶活性。结果,重组蛋白酶活性均显着低于野生型蛋白,而与阴性对照PBS相近。Patent-mouse毒性试验检测显示,LTK63/G192,LTR72/G192双突变体蛋白毒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二者与LT相比差异均极显着,与PBS差异显着,且LTR72/G192的毒性略高于LTK63/G192。LTK63/G192、LTR72/G192、LT蛋白分别与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NDV)一起经滴鼻免疫小鼠、雏鸡。经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鼻液IgA抗体水平。结果,NDV与LT双突变体蛋白免疫小鼠、雏鸡的血清IgG、局部粘膜IgA抗体水平均高于单独使用NDV免疫组,且LTR72/G192组抗体水平高于LTK63/G192组。经MTT法分析鸡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发现,LT及LT双突变体蛋白免疫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高于单独使用NDV免疫组及PBS空白对照但,但LTR72/G192与NDV免疫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研究获得了减毒LT双突变体LTR72/G192、LTK63/G192表达载体,并证实其表达产物ADP-核糖转移酶活性和Patent-mouse毒性均低于LT野生性蛋白,且均具有良好粘膜佐剂活性,为临床开发其利用粘膜免疫佐剂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08-06-01)

丁长根[4](2008)在《猪流感病毒模拟抗原与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基融合表达及小鼠免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目前对猪流感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主要通过疫苗接种预防该病。SI的商品化灭活疫苗主要是H1NI型和H3N2亚型单价或双价全病毒灭活疫苗。但由于近年来重组毒株频繁出现,以传统流行株为毒种的灭活疫苗已无法提供理想的保护作用,因此人们开始对SⅣ进行新型疫苗研究,以适应SIV高度变异的特性。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Ⅳ)是经上呼吸道粘膜进入机体引起感染的,因此黏膜免疫接种是预防SⅣ感染最佳免疫途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B亚基具有良好的黏膜佐剂功能。本研究利用计算模拟分析SⅣ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血凝素(Heamagglutinin,HA)核苷酸序列,结合HA蛋白空间结构,筛选SⅣT、B抗原表位,并通过设计接头将表位片段串联,将该模拟表位串联于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基N端,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在融合基因下游设计了终止密码子,以及未有终止密码子两种形式,分别命名为pET-30a-EL1和pET-30a-EL2。经测序鉴定阅读框正确后,转化宿主菌BL21(DE3)中,以1mM IPTG诱导,目的片段获得成功表达。SDS-PAGE电泳,表达重组蛋白分别为33KD和38KD,与预期大小相相符。重组蛋白大量表达,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单一的目的条带。免疫转印试验显示,重组蛋白可以与His-tag抗体发生免疫学反应,表明表达重组蛋白为构建的目的蛋白,蛋白命名EL1、EL2。经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分析,蛋白浓度分别为1158.88μg/mL和1245.90μg/mL。纯化后的EL1、EL2蛋白分别采用肌肉、皮下和滴鼻方式免疫8周龄KM小鼠,间隔10-15天分别进行二免,叁免。二、叁免后,采血及鼻洗液,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及局部粘膜抗体、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抗猪流感病毒抗体、T淋巴细胞增殖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通过ELISA方阵滴定试验确定最佳检测条件:血清抗体检测,EL1蛋白包被抗原浓度1:16(62.5ng/孔),血清样品1:80稀释;EL2蛋白抗原最佳包被浓度1μg/孔,血清1:160稀释。鼻洗液样品检测,EL1抗原包被浓度15.6ng/孔,洗鼻液样品1:3稀释;EL2抗原包被浓度1μg/孔,洗鼻液样品1:3稀释。叁免后,血清学检测结果:EL1肌肉免疫组、EL1皮下免疫组血清IgG达较高水平,滴度达到1:10000以上;而EL1滴鼻组血清抗体水平较低;肌肉、皮下组与滴鼻组/PBS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而EL1滴鼻组与PBs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EL2各免疫组血清IgG抗体与PBS组差异均极显着(P<0.01)。但不同免疫组之间差异也极显着(P<0.01)。局部粘膜分泌型IgA抗体检测,EL1滴鼻组粘膜IgA抗体水平一直较低,与PBs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EL2滴鼻免疫组产生了较好的局部粘膜反应,IgA水平与PBS组差异显着(P<0.01)。采用MTT法检测免疫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所有免疫组均检测到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EL2不同处理组间也差异显着(P<0.01),EL2滴鼻组T细胞增殖最明显。HI试验检测猪流感病毒血凝抗体,肌肉、皮下处理组,抗SⅣH3N2亚型HI效价均达1:256以上,EL2滴鼻组的HI效价达1:32;但EL1蛋白滴鼻免疫组的HI效价较低,只有1:4,这与ELISA检测的结果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融合蛋白获得很好的表达,EL2重组蛋白无论以何种途径免疫小鼠,均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其中滴鼻免疫还获得了理想的局部免疫分泌型IgA抗体,为阻止病毒由黏膜途径感染提供了有力的保护屏障,为SⅣ表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唐思静,刘惠莉[5](2008)在《大肠埃希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E.coil,ETEC)是引起幼畜、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ETEC产生两类肠毒素,一种是对热敏感的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另一种是对热不敏感的耐热性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LT不仅是ETEC主要的毒力因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黏膜佐剂,它由A、B亚基组成,由于LT A具有毒性作用,限制了LT作为黏膜免疫佐剂的应用;而LT B无毒且具有黏膜佐剂活性,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佐剂之一。近年来对LT B的结构、介导的免疫调节分子机制、突变体及其佐剂作用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充分利用LT B的黏膜免疫佐剂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08年02期)

王晓乾,万春云,姬茜茜[6](2007)在《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肠毒素是引起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可以分为热敏性肠毒素和耐热性肠毒素两类[1]。本文就热敏性肠毒素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免疫佐剂作用以及国内外对其免疫原性与佐剂效应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07年06期)

庄娟,曹祥荣,潘洁,饶忠,陈波[7](2005)在《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肠毒素是引起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可以分为热敏性肠毒素和耐热性肠毒素两类。本文就热敏性肠毒素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免疫佐剂作用以及国内外对其免疫原性与佐剂效应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吴叙苏,吴纪棠,奚晋弗,常运生,丁再棣[8](1982)在《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测定——Ⅱ用乳兔试验测定热敏性肠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至9日龄乳兔由口接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物,测定热敏性肠毒素(LT)。接种后5小时观察结果判断,与乳鼠试验测定耐热性肠毒素(ST)相仿,以肠道重与剩余体重之比值为准。其比值大于或等于0.085的为阳性反应,小于或等于0.074的为阴性反应,在0.075至0.084之间的为可疑。反应结果,较乳鼠测定ST更为分明;阳性反应的比值大都大于0.090,阴性反应,大都小于0.070,可疑反应极少。以具有阳性反应的培养物,在65°C加热10或15分钟,即使培养物具有ST与LT两种肠毒素,接种乳兔后其肠道与体重之比值,终是小于0.070,说明用乳兔试验测定热敏性肠毒素,是明确可靠的。根据37株猪源菌种的测定结果,可将菌株分为ST~+LT~+(产生两种肠毒素)、ST~+LT~-(只产生耐热性肠毒素),ST~-LT~+(只产生热敏性肠毒素)和ST~-LT~-(不产生肠毒素)四种类型。(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1982年03期)

热敏性肠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分泌的一种不耐热肠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由于LT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够增强共免疫原的免疫效果,是良好的粘膜佐剂。但LT的毒性限制了其作为佐剂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很多研究采用生物学手段来降低LT蛋白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敏性肠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殷秀辰,张磊峰,陶洁,李星,张清真.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LTRG增强猪瘟病毒E2蛋白口服免疫效果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2].唐思静,赵艳敏,潘洁,师小潇,刘惠莉.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对NDV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3].唐思静.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双突变体构建及佐剂功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

[4].丁长根.猪流感病毒模拟抗原与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基融合表达及小鼠免疫试验[D].南京农业大学.2008

[5].唐思静,刘惠莉.大肠埃希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基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

[6].王晓乾,万春云,姬茜茜.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综述[J].养殖与饲料.2007

[7].庄娟,曹祥荣,潘洁,饶忠,陈波.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05

[8].吴叙苏,吴纪棠,奚晋弗,常运生,丁再棣.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测定——Ⅱ用乳兔试验测定热敏性肠毒素[J].畜牧与兽医.1982

标签:;  ;  ;  ;  

热敏性肠毒素论文-殷秀辰,张磊峰,陶洁,李星,张清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