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美学观论文-王丹

德育美学观论文-王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育美学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育美学观,欣赏型主题班会,自我教育,班级管理

德育美学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1](2018)在《德育美学观视野下小学主题班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是近年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学校教育往往拘泥于学科教学的评价思维,对以活动为中心和行为改变为标志的德育效果的评价仍然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衡量标准。为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檀传宝教授对美、审美过程、美育和德育的种种关系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后,提出了“德育美学观”这一德育新观念。这一观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功利主义德育观的超越。但如何将“德育美学观”引入到小学德育乃至小学班会活动中来,这一方面的研究甚少。所以立足小学德育,思考“德育美学观”在实践层面上的一些问题,不仅是对“德育美学观”的进一步细化的研究,也是对小学德育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更是针对社会及家长对于学校德育不满的一种积极回应。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开展“德育美学观”视野下的主题班会是一个制定班级秩序与维护班级纪律的一种必要手段,因为主题班会相对于学科教学来说更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它同时也是一种教师更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渠道。让学生们之间互相关心,为小学教师有效开展主题班会提供理论启发和实践参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更倾向于民主的主题班会课堂,学生会从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并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在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自己民主的形成对自己行为规范的约定,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道德美。了解美的生活内涵与精神实质,发自内心地接受美、欣赏美直至创造美。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小学主题班会在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与症结,深度剖析其形成的内外原因。引入“德育美学观”的视野,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丰富小学主题班会开展的路径,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小学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的最优化,促进小学班风建设和校风建设,提出“欣赏型”主题班会模式。可以让教师对于主题班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促进师生之间相互沟通,营造良好、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和谐、美丽的班风校风。“德育美学观”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可以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26)

陈桂虹[2](2018)在《审美情感:道德信念的“胶黏剂”——基于德育美学观的学校德育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当前学生的道德践行危机入手,分析道德信念弱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道德感的原初动力机制原理,分析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之间的关系,指出要提高道德的实践力,需要确立一个以审美情感为发展源头的践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道德信念的执行力度,寻求道德践行危机的突破。(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8年47期)

戴玉娟[3](2018)在《走在德育的“背”行线上——读《德育美学观》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是一个世界,有人在此痴狂,有人在此重生,书,又是一种缘,缘深者,损益人生,缘浅者,不得其味,唯有适时而来,应时而去,方得心灵归宁。一本好书,不是权心淫欲的争夺,不是嬉戏慌闹的无知,也不是酒肉成醉的庸雅,而是得意时修心,失意时慰心。最近,我偶然看到了一本书,语言虽晦涩,但内涵却深远。好比美玉藏于乱石中,圣贤觅于深山里。它是檀传宝教授的《德育美学观》,初出读来,便能感觉到这本书不是流(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4期)

蔡健,孙悦[4](2018)在《德育美学观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美学观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提供了新思维。大学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动力,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规范形态和抽象概括。在德育美学观指导下,高校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美的显现、"作品美"的创造和形式美的营造,构建学生的认同感,从而推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践行。(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8年04期)

[5](2015)在《檀传宝:现代德育应当尽快建立“德育美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认为,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主张从现在开始,让审美、立美的教育在全部教育生活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让审美标准成为所有教育实践的基本标准与常识。真正的美育应该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尤其包括教育美等所有美的形态对人的全面陶冶。而美育的精神实质,乃(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5年12期)

张民轩,张京平[6](2014)在《德育美学观视域下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引入德育美学观具有如下意义:医德教育审美化是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是真善交融哲学的找寻,是新型医学精神的探索。但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中审美元素有一定缺失:如超越精神的丢失,怡情教学的欠缺,审美情感的遗忘。因此,需要从医德教育的准备环节、开展环节、评价环节进行审美补偿,应注意医德教育目标引领性和关怀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时理论与实践并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4年03期)

季瑾[7](2013)在《宋明理学之德育美学观嬗变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美学观这一现代德育范式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中也有所体现,并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本文试图梳理、分析并阐释理学德育美学观两大流派的各自本质和区别,并从中得出对当代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21期)

刘肖岑,姜苈娟[8](2007)在《德育功利性的泛化和德育美学观的树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代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功利性是德育本身的社会职能,但是过分追求功利性是导致我国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现代德育工作者提出了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美学德育,以促进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德育工作中的功利性和美学观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度,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关注的焦点。(本文来源于《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07-10-19)

黄毅静[9](2006)在《浅议德育美学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代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功利性是德育本身的社会职能,但是过分追求功利性是导致我国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现代德育工作者提出了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美学德育,以促进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德育工作中的功利性和美学观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度”,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关注的焦点。(本文来源于《新疆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黄毅静[10](2006)在《浅议德育美学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这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树立德育美学观,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美学德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德育美学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当前学生的道德践行危机入手,分析道德信念弱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道德感的原初动力机制原理,分析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之间的关系,指出要提高道德的实践力,需要确立一个以审美情感为发展源头的践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道德信念的执行力度,寻求道德践行危机的突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育美学观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德育美学观视野下小学主题班会的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8

[2].陈桂虹.审美情感:道德信念的“胶黏剂”——基于德育美学观的学校德育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2018

[3].戴玉娟.走在德育的“背”行线上——读《德育美学观》有感[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4].蔡健,孙悦.德育美学观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践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

[5]..檀传宝:现代德育应当尽快建立“德育美学观”[J].中小学德育.2015

[6].张民轩,张京平.德育美学观视域下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

[7].季瑾.宋明理学之德育美学观嬗变及其启示[J].兰台世界.2013

[8].刘肖岑,姜苈娟.德育功利性的泛化和德育美学观的树立[C].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2007

[9].黄毅静.浅议德育美学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

[10].黄毅静.浅议德育美学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

标签:;  ;  ;  ;  

德育美学观论文-王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