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延时论文-李卫超,曹静文,聂世雄,刘振田

脉冲延时论文-李卫超,曹静文,聂世雄,刘振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延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接并联逆变器,主动脉冲延时补偿,环流,半实物仿真

脉冲延时论文文献综述

李卫超,曹静文,聂世雄,刘振田[1](2019)在《基于PWM脉冲延时补偿的直接并联逆变器均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输出端直接并联的脉冲间歇式工作逆变电源输出线路阻抗的微小差异会引起较大的环流问题,建立了基于主从控制策略的逆变系统等效模型,推导了环流关于补偿相角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驱动信号传输延迟和线路阻抗差异是影响环流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通过主动补偿驱动脉冲延时来抑制环流的方法,并在半实物仿真平台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蔡丹宁,吴瑞,胡晓,宗莉[2](2018)在《盐酸普萘洛尔延时脉冲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有机酸诱导原理制备盐酸普萘洛尔延时脉冲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低渗型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采用空白丸心上药法制备含有机酸的载药微丸,考察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优化处方。通过有机酸与包衣膜相互作用试验探索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药物与琥珀酸分层的微丸具有较理想的脉冲释药特征,最优处方体外释药时滞约为4h,时滞后2h累积释放量90%以上,其体外释放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有机酸能够降低衣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促进其水化,从而提高包衣膜渗透性而加速释放。结论:所得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脉冲释放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张凤,周婉婷[3](2018)在《基于互连线延时的SET脉冲宽度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互连线延时对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互连线长度的增加,瞬态脉冲首先被展宽,在一定距离后,脉冲宽度衰减为零。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了脉冲宽度随互连线长度变化的数学解析模型。在SMIC 130nm、90nm CMOS工艺下,采用Spice软件对应用该数学解析模型的多种器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学解析模型的计算值与仿真值误差最大为6.09%,最小为0.37%。该模型提高了单粒子瞬态脉冲宽度的评估准确度,可应用于单粒子瞬态脉冲效应的硬件加速模拟。(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8年05期)

李军,虎雷,李永明,李圣安[4](2018)在《一种高精度可延时同步脉冲产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谱功率源合成需要精确控制各个源的相位,传统的移相器无法实现在超宽频带内精确控制移相,为了满足功率源合成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精度可延时同步脉冲产生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基于FPGA和数控延迟芯片设计实现的,其信号同步和时间延迟精度优于100ps。(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7期)

范吉伟,李增红[5](2018)在《一种复杂脉冲序列和脉冲延时扫描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复杂脉冲序列和脉冲延时扫描设计方法。脉冲序列中各脉冲的周期、脉宽均可单独设置,可用于对复杂多变的雷达回波信号模拟。脉冲信号与同步信号之间的延时能不断变化,具有延时精度高、范围大等特点,可用于对运动目标雷达回波信号的模拟。(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5-06)

徐清颖[6](2018)在《基于超导储能脉冲变压器的副边延时型脉冲电源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技术学科,脉冲功率技术在包括国防、工业以及民用在内的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导磁储能具有的高密度、无损耗的特点能够帮助超导脉冲功率装置实现小型化、集成化以及实用化的发展目标。然而超导电感在脉冲功率系统的放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承载高电压的风险,需要通过优化放电模式、断路开关以及保护电路来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本论文结合目前出现的基于高温超导脉冲变压器的脉冲功率系统,设计了一种副边电路延时型超导脉冲功率系统,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提出的电源系统进行相关的脉冲放电实验研究。论文首先经过理论与仿真分析,对现有的基于超导磁储能的放电模式与基于超导脉冲变压器的放电模式展开研究。经过对比,发现各种放电模式各有特点,其中基于超导脉冲变压器的放电模式可以实现储能-放电一体化,在结构、重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此外,本实验室提出了具有限压结构型以及自耦式脉冲功率放电模式,有效地限制了断路开关动作瞬间的高电压并提高了系统能量转换率。然后,基于传统的超导脉冲变压器型脉冲功率电源,本文设计了一种副边延时型脉冲功率系统,利用副边开关的延迟闭合,与原边电路形成一个可控时间差,使得原边能量在超导电感与电容中形成更加理想的分配,从而在负载输出更合需要的脉冲波形。经过仿真与实验分析可知,相比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放电模式,在较好的延时条件下该系统将产生具有更高脉冲峰值、更高能量转换效率与更加品质优良的脉冲输出。之后,为了扩大脉冲功率系统的应用范围,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型的多模块电感型脉冲功率系统,对于影响模块之间耦合效应的阵列结构、模块数量N、阵列半径R等参数进行了着重的理论与仿真分析。分析认为可以利用环形结构通过采取增加模块数量、增加排布紧密度的方式来增加模块之间的互耦效应,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为扩大脉冲功率电源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多模块系统性能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最后,将论文提出的副边延时型脉冲功率系统扩展为多模块系统,经过仿真,证明了具有六模块的副边延时型脉冲功率系统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孙玉桥[7](2018)在《基于FPGA的数字延时/脉冲发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延时/脉冲发生器又称作延时器或同步装置。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OF-SIMS)仪器中,延时/脉冲发生器为一次离子光学系统、激光后电离模块、二次离子提取系统、质量分析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提供高精度的同步信号,延时/脉冲发生器作为TOF-SIMS测控系统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将直接影响整机仪器指标。本文依托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同位素地质学专用TOF-SIMS科学装置,旨在研制无冗余功能、结构简单能够满足整机仪器要求的同步装置。本文根据TOF-SIMS仪器对延时/脉冲发生器延时输出抖动、延时分辨率和输出脉冲上升沿等指标的要求,分析影响延时/脉冲发生器性能的因素,通过对叁种技术方案对比,选择了基于电容二次充电技术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FPGA内部计数器实现10ns以上的数字延时,用斜坡电路实现10ns以下的模拟延时并对随机晃动进行补偿。开发了延时/脉冲发生器的硬件电路,包括触发整形电路、FPGA模块、通讯模块、模拟延时电路模块、基于STM32单片机的人机交互模块、驱动模块和供电模块。其中,FPGA模块内部包含抖动处理电路、数字延时电路和Nios II软核单片机等。基于Nios II软核单片机开发了系统控制软件,实现了数字延时电路和模拟延时电路的函数配置、参数调整和数据通讯。测试结果表明,自制延时/脉冲发生器在1ms延时范围内,外触发峰峰值抖动小于500ps,自触发峰峰值抖动小于160ps,输出脉冲上升沿1.365ns,延时分辨率100ps。指标符合预期设计,满足TOF-SIMS整机仪器对延时精度的要求,可替代进口同类设备BNC575。(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洋[8](2018)在《脉冲神经网络的延时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神经网络具有比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更加接近生物神经元的神经元结构,神经元之间传输的信号更是含有时间信息。因此,脉冲神经网络能够获得比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更多的信息和更强的计算能力。脉冲神经网络神经元传输信号中的时间信息可以追溯到生物神经元之间化学物质的转化过程存在的延迟时间特性,这种延时现象对脉冲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存在特殊影响。围绕延时特性,本文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液体状态机模型,对突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突触衰减时间(?)与液体层存在的神经元突触信息传输延迟时间(?)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分析研究了?对脉冲神经网络的内部状态与性能的影响,包括:对脉冲神经网络神经元的放电复杂度、放电同步性等。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的增加,神经元脉冲放电复杂度增加,表征网络的表达能力增强。但?的增加会使得神经网络的脉冲放电时间间隔变小,同步性降低,影响网络的降噪能力。其次,针对时间序列函数的重构任务,以输出的均方差(MSE)为性能指标,研究分析延时参数?与?对网络计算能力的影响。由四组时间序列_1r,_2r,_3r,_4r及其加、乘、平方运算函数重构实验得知:1)随着?的增加,MSE会大幅减小至一个低幅振荡区间;2)?增加到一定数值时,MSE不再单调减小,失去优化价值;3)?增加时的MSE变化规律类似于?增加时。最后,综合各延时参数的表现,得出面向时间序列函数重构任务的延时参数优化的基本步骤为:1)通过MSE的变化规律,在低幅振荡区间选择一个合适的?;2)综合放电复杂度、网络同步性能、MSE随?变化的规律,确定同时满足这叁个指标的?区间,并选择一个合适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沈宪伟[9](2017)在《用于超高速摄影的高精度脉冲延时可调电路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速分幅相机在航空、军事、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捕捉物体的瞬间状态,如导弹在弹道中的运行轨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极端条件下的应用场景对于分幅相机的性能要求也不断的提升,未来分幅相机必然朝着高速、高精度、便携化方向发展。对于分幅相机而言,其实现超高速曝光的核心成像器件是由脉冲延时可调电路构成的ICCD相机(超快门控),它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分幅相机的性能,因此,设计出一款高速、高精度的脉冲延时可调电路对于分幅相机技术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几种脉冲延时可调电路的设计方案,在分析了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后,最终采用模拟延时芯片和数字延时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很好的解决了信号抖动问题,并且实现了最大10ms延时和10ms脉宽,延时分辨率为1ns。选用FPGA实现延时分辨率为5ns的延时,并将FPGA与模拟延时芯片进行级联,通过二次延时,提高延时分辨率。输入信号在进入FPGA后,首先会进行时钟同步,此时会产生一个随机的0~5ns的时钟同步误差,这将导致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抖动问题。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计数器芯片和模拟延时芯片的信号抖动补偿电路,计数器芯片测量时钟同步误差,再通过模拟延时芯片进行补偿,以此消除抖动。为了实现脉宽可调,本文采用将两路信号进行不同的延时,延时差为希望得到的脉宽,然后将这两路信号进行逻辑操作后合成一路信号输出。本设计采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与PC端上位机进行通信,然后将配置延时数据发送给FPGA。设计完成后,对脉冲延时可调电路的分辨率、稳定性、系统固有延时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本方案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计数器芯片和模拟延时芯片相结合的信号抖动补偿电路,该方案原理简单,易于操作,且分辨率高,可以有效的将信号抖动控制在1ns以内。同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实现脉宽可调的设计方案。在完成脉冲延时可调电路的设计后,进行了各方面测试,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稳定,且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整体设计方案可行。该脉冲延时可调电路成本低、体积小,且延时分辨率高、延时范围大、信号抖动小、信号输出稳定,已经用于实际科学研究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王梦宇,张延超,李美伦,毕宗杰,田兆硕[10](2016)在《用于激光雷达的高精度脉冲延时及脉宽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激光雷达距离选通可实现不同距离雷达回波信号的选通采集,采用AD9501延时芯片和单片机设计了脉冲延时时间和脉宽可调的延时电路。其中,采用LabVIEW编写上位机控制软件,2片延时芯片级联实现了16位精度的延时调节,第3片延时芯片及R-S触发器实现了8位精度的脉宽的调节。实验中,3片AD9501由单片机进行控制,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和上位机参数,延时范围达到1.8μs可调,延时精度大约为30ps,存在固有延时280ns,完全满足激光雷达距离选通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6年08期)

脉冲延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有机酸诱导原理制备盐酸普萘洛尔延时脉冲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低渗型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采用空白丸心上药法制备含有机酸的载药微丸,考察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优化处方。通过有机酸与包衣膜相互作用试验探索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药物与琥珀酸分层的微丸具有较理想的脉冲释药特征,最优处方体外释药时滞约为4h,时滞后2h累积释放量90%以上,其体外释放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有机酸能够降低衣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促进其水化,从而提高包衣膜渗透性而加速释放。结论:所得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脉冲释放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延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卫超,曹静文,聂世雄,刘振田.基于PWM脉冲延时补偿的直接并联逆变器均流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9

[2].蔡丹宁,吴瑞,胡晓,宗莉.盐酸普萘洛尔延时脉冲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

[3].张凤,周婉婷.基于互连线延时的SET脉冲宽度评估模型[J].微电子学.2018

[4].李军,虎雷,李永明,李圣安.一种高精度可延时同步脉冲产生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

[5].范吉伟,李增红.一种复杂脉冲序列和脉冲延时扫描设计方法[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8

[6].徐清颖.基于超导储能脉冲变压器的副边延时型脉冲电源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8

[7].孙玉桥.基于FPGA的数字延时/脉冲发生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8

[8].张洋.脉冲神经网络的延时参数优化[D].重庆大学.2018

[9].沈宪伟.用于超高速摄影的高精度脉冲延时可调电路系统的研制[D].重庆大学.2017

[10].王梦宇,张延超,李美伦,毕宗杰,田兆硕.用于激光雷达的高精度脉冲延时及脉宽控制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6

标签:;  ;  ;  ;  

脉冲延时论文-李卫超,曹静文,聂世雄,刘振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