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杂交粳稻论文-娄伟

北方杂交粳稻论文-娄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方杂交粳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系杂交粳稻,北方稻区,问题,发展对策

北方杂交粳稻论文文献综述

娄伟[1](2019)在《北方稻区两系杂交粳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系法杂交稻在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占据重要位置。根据两系杂粳稻的研究现状和生产实际,分析在北方稻区发展两系杂交粳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两系杂交粳稻的选育和应用推广提供建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房闵,史文华,姜艺晖,刘晓琳,刘安晋[2](2019)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北方杂交粳稻干物质积累转移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北方杂交粳稻具有生物量大、抗逆性强而产量优势不突出的原因,以140份恢复系材料与不育系辽99A杂交组配而成的140个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置正常肥力(施加底肥、蘖肥和孕穗肥)和低肥(仅施加底肥)两种施肥量处理,对杂交粳稻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转移的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低、千粒重小是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杂交粳稻产量更依赖齐穗期后干物质的生产;低肥条件下杂交粳稻茎和鞘部干物质输出率增加,而叶片干物质输出率减少。降低茎部积累干物质的输出率、增加叶片干物质输出率的相差值,有利于降低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的差值,提高杂交粳稻的耐低肥特性优势,为杂交粳稻抗逆性选择育种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宫殿凯,于广星,代贵金,刘宪平,陈盈[3](2018)在《北方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苗期根系性状差异与产量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个北方常规粳稻品种和4个杂交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种类型粳稻的苗期根系性状差异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期望通过研究两种不同类型品种苗期根系特征来解答北方杂交粳稻杂种优势不突出的原因,为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北方杂交粳稻苗期根系的平均直径比常规粳稻粗19%左右,而在根长、投影面积、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上均比常规粳稻小;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苗期根系属于"短粗胖"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期根系平均直径和根体积与产量呈正相关,因此,选育苗期根系粗壮且根体积较大的品种对产量有更大的提升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8年05期)

[4](2018)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北方稻区杂交粳稻育种技术与新组合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单位: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参加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天津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目标及考核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10份,育成适宜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杂交粳稻新品种3个,通过省级鉴定杂交粳稻强优势恢复系、不育系各1个。其中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0%以上,抗2种以上当地主要病害,主要米质指标达国标二级以上标准,抗倒性强,适于机械化收获,新品种示范推广130万亩。(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郑庆伟[5](2018)在《“北方杂交粳稻育种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4月19日在省政府隆重召开的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好消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叁等奖4项,其中由隋国民研究员主持、水稻所完成的"北方杂交粳稻育种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喜获一等奖,是2017年辽宁省大农业领域仅有的两项一等奖之一。省委书记陈求发亲自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获奖代表颁奖。(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13期)

郑英杰,于亚辉,李振宇,陈广红,夏明[6](2018)在《北方两系杂交粳稻淀粉RVA谱特征与食味品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6份北方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和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稻米的RVA谱特征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品质,并对RVA谱各特征值之间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个RVA谱各特征值之间相关性显着;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呈显着正相关,而与崩解值和峰值黏度呈显着和极显着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低黏度和峰值时间呈显着和极显着正相关,与其余RVA谱特征值间均无显着相关性;米饭食味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极显着正相关,而与消减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呈极显着负相关。RVA谱特征值能充分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可以作为优质两系杂交粳稻选育的主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8年03期)

[7](2018)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北方杂交粳稻育种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是北方杂交粳稻的发祥地,在国家863计划、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辽宁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辽宁水稻发展需要,针对北方杂交粳稻米质差、优势不强、制种产量低等难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系统开展了北方杂交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品质遗传、抗倒性和根系生长特性等相关基础研究,出版了《北方杂交粳稻遗传改良与生理基础》等多部专着,发表论文55篇,获得2项国家发明(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刘建,谷守贤,崔晶[8](2018)在《北方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与其亲本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及其所配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相关性状与其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糊化特性值均存在显着差异,从平均值来看,恢复系的整精米率高于不育系,而食味及其相关性状不如不育系,杂交组合的各项指标偏向于恢复系;整精米率、垩白米率、碎米率、蛋白质含量、食味评分、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以及米饭的粘度、味道综合评价值等性状在恢复系与杂交组合间以及双亲均值与杂交组合间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而各性状在不育系与杂交组合间的相关性均不显着。要提高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应重点选育蛋白质含量低、糊化特性好和食味优的恢复系。(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8年01期)

杜志敏,杨宇尘,夏原野,宫彦龙,闫志强[9](2018)在《收获期对北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对北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米质性状的影响,为今后从栽培措施上改良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米质提供理论依据。以2个杂交粳稻和3个常规粳稻为试验材料,从齐穗后30d开始,每7d取样收获1次,共取样收获7次,风干后统一测定米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影响显着,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糙米率、精米率先逐渐增加,在齐穗后65d达到最大值后显着降低,整精米率在齐穗后65d之前波动较大,无明显规律性,齐穗后65d之后显着下降;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常规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体差异不显着,5个品种的白度值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收获时期对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大多未达显着水平。食味值除丰锦品种在不同收获时期间差异不显着外,其他4个品种随收获时期的推迟整体呈下降趋势,在0.05显着水平上有差异,在0.01显着水平上差异大多不显着。同一收获时期间比较,常规粳稻的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着优于杂交粳稻,杂交粳稻的白度值显着优于常规粳稻。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性状的表现上,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间的差异未达显着水平。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在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间并无显着的差异,在最佳收获期上也无显着差异。若要改善加工品质,需适当延后收获,一般在齐穗后58d收获较好;若要改善外观品质,提高食味值,则需适当提前收获,在齐穗后30~37d收获较好。(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金成海,高明晶,周广春,全东兴,孟维韧[10](2014)在《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回顾了北方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粳稻恢复系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及分子育种技术将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23期)

北方杂交粳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北方杂交粳稻具有生物量大、抗逆性强而产量优势不突出的原因,以140份恢复系材料与不育系辽99A杂交组配而成的140个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置正常肥力(施加底肥、蘖肥和孕穗肥)和低肥(仅施加底肥)两种施肥量处理,对杂交粳稻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转移的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低、千粒重小是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杂交粳稻产量更依赖齐穗期后干物质的生产;低肥条件下杂交粳稻茎和鞘部干物质输出率增加,而叶片干物质输出率减少。降低茎部积累干物质的输出率、增加叶片干物质输出率的相差值,有利于降低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的差值,提高杂交粳稻的耐低肥特性优势,为杂交粳稻抗逆性选择育种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方杂交粳稻论文参考文献

[1].娄伟.北方稻区两系杂交粳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19

[2].房闵,史文华,姜艺晖,刘晓琳,刘安晋.不同施肥处理下北方杂交粳稻干物质积累转移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9

[3].宫殿凯,于广星,代贵金,刘宪平,陈盈.北方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苗期根系性状差异与产量间关系[J].中国稻米.2018

[4]..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稻区杂交粳稻育种技术与新组合培育[J].辽宁农业科学.2018

[5].郑庆伟.“北方杂交粳稻育种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J].农药市场信息.2018

[6].郑英杰,于亚辉,李振宇,陈广红,夏明.北方两系杂交粳稻淀粉RVA谱特征与食味品质的关系[J].中国稻米.2018

[7]..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北方杂交粳稻育种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简介[J].辽宁农业科学.2018

[8].刘建,谷守贤,崔晶.北方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与其亲本的相关性研究[J].杂交水稻.2018

[9].杜志敏,杨宇尘,夏原野,宫彦龙,闫志强.收获期对北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8

[10].金成海,高明晶,周广春,全东兴,孟维韧.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4

标签:;  ;  ;  ;  

北方杂交粳稻论文-娄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