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复发论文-刁焕荣,孙成英

脑肿瘤复发论文-刁焕荣,孙成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肿瘤复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放射治疗,放射性脑坏死,脑肿瘤复发

脑肿瘤复发论文文献综述

刁焕荣,孙成英[1](2013)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对放射性脑坏死与脑肿瘤复发的鉴别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对放射性脑坏死和脑肿瘤复发的鉴别作用。方法:选择35例经放射治疗后,在常规MRI图像上发现原肿瘤部位或周边有新的异常强化灶的脑恶性胶质瘤、脑转移瘤患者,其中3-4级胶质瘤18例,脑转移瘤17例。多体素1H-MRS采用PRESS序列。研究指标包括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酐(Cr)。结果:NAA、Cho及Cr下降或消失,NAA/Cr比值与Cho/Cr比值均下降;脑肿瘤复发Cho上升,NAA明显下降。脑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之间,Cho/Cr、Cho/NAA有统计学差异(P<0.05),NAA/C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MRS对脑肿瘤放射治疗后的脑坏死及脑肿瘤复发的评估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3年05期)

曹文静[2](2008)在《多体素质子MRS在放射性脑损伤与脑肿瘤复发鉴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脑肿瘤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损伤或肿瘤复发时的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征和各代谢物变化规律,以及多体素~1H-MRS在鉴别两者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2例星形细胞肿瘤或脑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6.9±15.2岁。星形细胞肿瘤19例,均为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例(部分切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6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10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1例。脑转移瘤13例,原发癌灶分别位于肺11例,卵巢1例,输尿管1例。经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后,在常规MRI图像上发现原治疗部位周边照射野内或高剂量区内出现新的异常强化灶。采用GE Signa Excite1.5T MRI成像系统进行检查,多体素~1H-MRS采用PRESS序列。结果:放射性脑损伤的NAA峰显着降低,而脑肿瘤复发的Cho峰显着增高,两者之间Cho/Cr和Cho/N从比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Cho/Cr比值大于1.781时考虑肿瘤复发,此时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100%,真实性为93.5%。Cho/NAA比值大于1.540时考虑肿瘤复发,此时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100%,真实性为93.5%。结论:多体素~1H-MRS对放射性脑损伤及脑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20)

陈艳芳,杨天恩,曹永珍[3](2006)在《放射性脑损伤和脑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严重的并发症,其与脑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目前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核磁共振弥散加权像、磁共振波谱、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等被认为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终确诊依赖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本文来源于《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赵秋枫,耿道颖[4](2005)在《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影像学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放射治疗在脑肿瘤的广泛应用,引起放射性坏死的机会明显增加。准确、早期的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直接影响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CT和MRI不能准确的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本文介绍了新的影像学方法(CT、MRI灌注,Xe-CT,MRI弥散成像,波谱分析,SPECT,PET)对其鉴别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肿瘤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蔡莉,高硕[5](2004)在《PET在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许多颅内肿瘤,尤其是恶性脑肿瘤的一种必要的治疗方法,放射性脑损伤是放疗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严重者产生放射性脑坏死,甚至形成脑软化。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常规影像学表现都十分相似,正确加以鉴别直接影响着(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04年19期)

脑肿瘤复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脑肿瘤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损伤或肿瘤复发时的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征和各代谢物变化规律,以及多体素~1H-MRS在鉴别两者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2例星形细胞肿瘤或脑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6.9±15.2岁。星形细胞肿瘤19例,均为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例(部分切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6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10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1例。脑转移瘤13例,原发癌灶分别位于肺11例,卵巢1例,输尿管1例。经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后,在常规MRI图像上发现原治疗部位周边照射野内或高剂量区内出现新的异常强化灶。采用GE Signa Excite1.5T MRI成像系统进行检查,多体素~1H-MRS采用PRESS序列。结果:放射性脑损伤的NAA峰显着降低,而脑肿瘤复发的Cho峰显着增高,两者之间Cho/Cr和Cho/N从比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Cho/Cr比值大于1.781时考虑肿瘤复发,此时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100%,真实性为93.5%。Cho/NAA比值大于1.540时考虑肿瘤复发,此时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100%,真实性为93.5%。结论:多体素~1H-MRS对放射性脑损伤及脑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肿瘤复发论文参考文献

[1].刁焕荣,孙成英.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对放射性脑坏死与脑肿瘤复发的鉴别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3

[2].曹文静.多体素质子MRS在放射性脑损伤与脑肿瘤复发鉴别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

[3].陈艳芳,杨天恩,曹永珍.放射性脑损伤和脑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6

[4].赵秋枫,耿道颖.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影像学鉴别[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5

[5].蔡莉,高硕.PET在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04

标签:;  ;  ;  ;  

脑肿瘤复发论文-刁焕荣,孙成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