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低温作业其所致职业病

高温低温作业其所致职业病

吕国旭(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龙门农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4006)

1高温作业

根据温度及其和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生产劳动环境作为高温环境。高温环境根据其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高温环境(如阳光热源)和工业高温环境(如生产性热源)。

1)高温作业的定义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不小于25%的作业。

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评价热环境的一个参考标准。

例如室外气温32℃,湿球温度23℃(相对湿度65%),没有辐射热,这时的黑球温度等于干球温度,也是32%(实际上可能还稍高于干球温度)。依据WBGT的计算公式:

WBGT=0.7tnw+0.3tg=(0.7×23)+(0.3×32)=25.7

也就是说,在没有生产性热源的条件下,只要室外气温达到32℃,相对湿度为65%时,几乎所有作业都是高温作业。

2)高温作业的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问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是高温、高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又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3)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如下: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在高温条件下,若水、盐分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2低温作业

低温,是指环境气温以低于10℃为界限。严格地说,对人体的实感温度,还应考虑当时环境的空气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什么是低温作业,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在气温10℃以下环境中作业可称之为低温作业。也就是说,凡在寒冷季节从事户外作业或室内有冷源设备,而无采暖的低温条件下作业均可属于低温作业。

1)低温作业的类型

在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加快,引起身体各系统一系列生理变化,超过人体适应能力,可以造成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如冻伤或冻僵,甚至可引起死亡。容易发生冻伤的作业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冬季在寒冷地区或极区从事露天或野外作业,如建筑、装卸、农业、渔业、地质勘探、野外考察研究等,以及在室内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而无采暖的作业。

(2)在人工降温环境中工作,如储存肉类的冷库和酿造业的地窖等,这类低温作业的特点是没有季节性。

(3)在暴风雪中迷途、过度疲劳、船舶遇难、飞机迫降等意外事故;寒冷天气中进行战争或训练;人工冷却剂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2)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不单纯是环境气温低的程度,还取决于低温环境中人体防寒保暖程度、体力活动强度、饮食及健康状况间的关系等。有时工作环境气温虽低,但着装保暖充分,机体热代谢保持平衡,皮肤温、体温不出现下降.人体可无冷感;反之环境气温相对较高,若个体防寒着装保暖不足,机体不能保持热量代谢的平衡就会出现冷感,严重时也可导致冷损伤。

在低温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内脏和骨骼肌血流增加,代谢加强,骨骼肌收缩产生热,以保持正常体温。如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耐受能力,体温逐渐降低。由于全身过冷,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肾炎、肌痛、神经痛、关节炎等。如果在低温环境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的适应和耐受能力,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当直肠温度降为30℃时,即出现昏迷,一般认为体温降至26℃以下极易引起死亡。

身体局部的冷损伤称为冻伤。其好发部位是手、足、耳、鼻及面颊等。冻伤通常分为三度:一度冻伤局部出现红肿;二度冻伤局部出现水泡及周嗣红肿;二三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脱落,严重者可影响到整个肢体并引起坏疽。

冻僵是全身性冷损伤的结果。冻僵不一定需要极低的温度,尤其是体弱、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情况,在寒冷季节气温较低时,即出现感觉迟钝、肌张力减退、肢体麻木或失去感觉,进一步发展则意识不清或出现幻觉,瞳孔散大,甚至死亡。

3高气压作业

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潜水作业常见于水下施工、海洋资源及海洋牛物研究、沉船打捞等。潜涵作业主要见于修筑地下隧道或桥墩,工人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深处或沉降于水下的潜涵内工作,为排出涵内的水,需通入较高压力的高压气。

高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在加压过程中,可引起耳充塞感、耳鸣、头晕等,甚至造成鼓膜破裂。压力稳定时,在686kPa(7个大气压)以下,高氧分压可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外周血流减慢等。686kPa(7个大气压)以上,主要表现氮的麻醉作用,如酒醉样、意识模糊、幻觉等。

参考文献

[1]张秋娥,雷萍.某黄磷厂生产冶炼过程中职业性皮肤损害的调查报告[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年02期.

[2]王建平,张虹,江熙.职业性接触硫化氢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标签:;  ;  ;  

高温低温作业其所致职业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