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服务论文-李艳,王永琼,罗琦,王安琪,余华

支持性服务论文-李艳,王永琼,罗琦,王安琪,余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持性服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

支持性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王永琼,罗琦,王安琪,余华[1](2019)在《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编制我国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Lazarus的压力与应对模式为理论指导,查阅文献并结合对11名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的质性访谈结果形成问卷条目池,并通过专家咨询、预实验形成初稿,发放问卷220份来检测问卷信效度,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05份。[结果]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个体情感需求、社区支持性服务需求、专业医疗机构支持性服务需求、政策需求),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7. 011%,共25个条目;问卷总体重测信度系数为0. 801,Cronbach'sα系数为0. 945;问卷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均在0. 80以上,问卷总体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 92,所有条目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值为0. 378~0. 837。[结论]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的评价工具。(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何欣[2](2019)在《学龄前残障儿童照顾负担与支持性服务——基于Y机构实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龄前阶段既是儿童照顾的高强度阶段,也是残障儿童康复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照顾负担和照顾品质对于残障儿童及家庭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的影响。基于压力过程理论的分析框架,以X市Y机构18位学龄前残障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学龄前残障儿童照顾负担情况及其支持性干预对照顾负担的影响,因此构成了有益的研究探索。研究发现,学龄期残障儿童家庭照顾负担主要表现在生理负担、心理及情感负担、自我及生活认知重建和经济负担等方面,在学龄前残障儿童照顾负担表现中存在基于残障类别的差异。机构的支持性社会服务在减缓照顾压力、降低心理及情绪负担、分担照顾成本等方面对学龄前残障儿童照顾负担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社会建设》期刊2019年06期)

李艳,王永琼,罗琦,王安琪,余华[3](2019)在《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机构和部门开展针对性的照顾者支持性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自制的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问卷对云南省2个医疗机构的320名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照顾者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得分为(93. 82±16. 13)分;各维度得分为:专业医疗支持性服务需求(42. 66±5. 52)分、社区支持性服务需求(23. 53±7. 61)分、个人情感需求(14. 19±4. 52)分及政策需求(13. 4±2. 99)分;条目中需求最高的3项为:老年人用药相关信息、社区传递相关医疗政策及专业的电话求助;需求最低的3项为: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托管、送餐及陪伴服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照顾者关系、照顾者健康状态、照顾时间及照顾者年龄是影响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迫切,其中专业医疗支持性服务需求最高,影响该人群照顾需求的因素较多。(本文来源于《卫生软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薛镭,安娴,王峥,吴君毅[4](2019)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推进我国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现场调研相结合,分析我国目前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法规、供需困境及实践模式;采用SWOT框架系统分析基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结果:构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社区养老医疗支持"为主体的全新的服务体系,可成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结论:可以从调整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和建立配套机制叁个方面开展具体实施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李玲玲[5](2019)在《医院支持性服务对产后分娩后喂养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上海部分爱婴医院的母乳喂养服务的现状,并分析其对产后纯母乳喂养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上海8所爱婴医院分娩后出院当天的707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产妇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分娩后基本情况调查表、住院期间接受医院提供的母乳喂养支持性服务情况问卷对分娩后出院当天的产妇进行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分娩后接受分娩医院提供的产后1h内早吸吮的产妇只有24.5%,接受分娩医院提供的产后1h内早接触的产妇只有43.1%,分娩医院提供的12项母乳喂养促进服务均未达到100%。分娩后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的产妇占34.4%(243/70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后纯母乳喂养行为与产妇住院期间获得的医院支持性服务显着相关,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支持性服务越多,产妇分娩后越会进行纯母乳喂养。结论一些爱婴医院在落实促进母乳喂养措施上缺乏力度,对产妇母乳喂养指导帮助不够,亟待加强监督管理。住院期间分娩医院较好地开展母乳喂养促进服务能显着地提高产妇分娩后纯母乳喂养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刘璐[6](2019)在《支持性服务:都市青年白领压力应对研究——以“白领驿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环境和形势越来越严峻。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汇集各方人才,青年白领阶层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竞争压力、工作强度大。因此本文通过对在沪工作的都市青年白领们的调查与访谈,重点考察其情绪压力,了解和发现他们生活压力现状,探索社会工作支持性服务在对都市青年白领压力管理的意义。同时探究如何运用技巧性服务缓解都市青年白领压力症候群现象,透过符号互动论以及冲突理论探讨隐藏其背后的社会原因,找寻应对压力方式的途径及有效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9年09期)

牛爱芳,付菊芳,涂卫萍,杨永斌,张慧慧[7](2019)在《慢性病患者主要照顾者支持性服务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慢性病患者主要照顾者支持性服务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照顾者支持性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主体支持力度不够、服务客体存在较大差异、服务内容和手段不完善,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制订科学、规范的服务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护理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赵辉[8](2019)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干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干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住院患者服务能力与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心住院病房内以简单随机数字法抽取观察组30名患者,以邻近的其他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内与观察组对象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进行干预,而对照组则仅予以常规康复指导。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自拟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干预前后2组人群焦虑抑郁水平与住院生活质量。结果 2组人群干预前其在各量表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在生活质量问卷的康复信念、主观感受部分以及SAS、SDS、HAMA总分、HAMA严重程度、HAMD总分中均出现积极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中,观察组人群在康复信念、主观感受、SAS、SDS、HAMA总分、HAMA严重程度、HAMD总分上均出现积极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仅在SAS、SDS量表中出现积极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比常规康复指导更能有效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应考虑采用心理与药物相结合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干预方法能够增强老年住院患者康复信念并提升患者住院的主观感受。(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迪[9](2019)在《个案工作介入中度智力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质量”为成果导向的支持性生活、支持性教育与支持性就业的观念与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残疾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智力障碍群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残障人士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随着智力障碍者自我倡导、自主决定的意识的增强,家长观念的转变,智力障碍者在常态环境中的就业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为支持性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度智力障碍者由于自身与环境的一些障碍制约了自身更好的成长和生活,与轻度智力障碍者相比,更难融入社会。针对北京市M康复中心内的中度智力障碍者,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中度智力障碍者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度智力障碍者的基本特性、主要存在的就业困境以及相对应的需求。对中度智力障碍者的需求分析来设计个别化的服务方案,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来帮助中度智力障碍者提升工作技能以及能力的运用,提高中度智力障碍者自主生活、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技能,增强其自信心、成就感与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文章结尾对个案工作介入中度智力障碍者支持性就业进行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在智力障碍者就业方面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4-01)

李艳,王永琼,余华[10](2019)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 78亿,占全国人口的13. 26%,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3. 32%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将超过4亿[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慢性病已成为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60%。慢性病是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精神病等在内的一系列慢(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支持性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龄前阶段既是儿童照顾的高强度阶段,也是残障儿童康复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照顾负担和照顾品质对于残障儿童及家庭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的影响。基于压力过程理论的分析框架,以X市Y机构18位学龄前残障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学龄前残障儿童照顾负担情况及其支持性干预对照顾负担的影响,因此构成了有益的研究探索。研究发现,学龄期残障儿童家庭照顾负担主要表现在生理负担、心理及情感负担、自我及生活认知重建和经济负担等方面,在学龄前残障儿童照顾负担表现中存在基于残障类别的差异。机构的支持性社会服务在减缓照顾压力、降低心理及情绪负担、分担照顾成本等方面对学龄前残障儿童照顾负担产生了积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持性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王永琼,罗琦,王安琪,余华.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19

[2].何欣.学龄前残障儿童照顾负担与支持性服务——基于Y机构实践的研究[J].社会建设.2019

[3].李艳,王永琼,罗琦,王安琪,余华.老年慢性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9

[4].薛镭,安娴,王峥,吴君毅.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9

[5].李玲玲.医院支持性服务对产后分娩后喂养行为的影响[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6].刘璐.支持性服务:都市青年白领压力应对研究——以“白领驿家”为例[J].河北企业.2019

[7].牛爱芳,付菊芳,涂卫萍,杨永斌,张慧慧.慢性病患者主要照顾者支持性服务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9

[8].赵辉.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干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9

[9].王迪.个案工作介入中度智力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服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10].李艳,王永琼,余华.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标签:;  ;  ;  ;  

支持性服务论文-李艳,王永琼,罗琦,王安琪,余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