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房屋建设中的应用与对策探究

BIM技术在装配式房屋建设中的应用与对策探究

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712000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产业也都有了飞速的进步,尤其是在建筑行业,居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装配式建筑作为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极为新型的一种技术,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建筑工程建设实效性的提升。本文探讨了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优势,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应用;对策

1导言

现阶段,人们所说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是由工厂对梁柱、楼板、墙材等与建筑相关的构成部分进行生产,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现场拼装以及装配来对建筑个体进行施工建设,进而实现设计多样化、功能智能化、制造工厂化以及施工装配化的施工建设。BIM技术还能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预制生产和施工作业效率,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

2BIM技术的特点与发展状况

BIM技术具有可视性、模拟性、协调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五大特性。通过BIM搭建的信息模型可作为项目各方共享信息资源的平台,使工程建设达到可视化,方便各参与方进行交流、沟通,而且能够做到施工模拟、方案优化,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材料、提高质量的目的。基于BIM技术这些特点使得它在标准化设计、构件部品的工程化生产、装配化的施工、生产经营信息化领域及其项目集中成果化的生产等方面可以发挥最大优势。

BIM技术从2008年左右引入我国,在建筑领域诸多方面均有比较典型的应用;近年,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引领BIM在装配式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设计、招投标等方面的应用。十年BIM实践应用,让我们意识到:BIM已经并即将继续引领建筑领域的信息革命,推动建筑业的新发展。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对预制构件预埋与预留流程进行综合分析,在此项工作开展前,需要大量设计人员互相配合、交流和沟通。充分使用BIM技术创建规范化的设计综合平台,通过大量设计人员的互相合作、沟通,能够有效对接建筑信息,对设计方案的不足同步修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BIM模型信息传输到BIM综合设计平台中,借助BIM技术中的内部碰撞和自动化纠错功能,可有效避免不同专业之间设计的差异,为专业设计人员找到设计中的不足。装配式建筑内部预制构件有成千上万种,出图数量也特别巨大,使用BIM技术中的“协同”设计,能够实现设计人员相关信息参数的同步,便于专业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改善,帮助专业设计人员节省更多时间与精力。

4BIM技术在装配式房屋建设中的应用与对策

4.1设计阶段

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管线、钢筋等的预埋与洞口的预留,涉及到机电专业人员、构件拆分人员等各方面的综合设计,以往都是各专业独自设计,在施工中发现问题再反过来修改设计,造成人力、财力、时间的大量浪费,而BIM技术正好可以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专业工程师可以将信息上传、共享,通过各专业间的相互协调、管件的模拟碰撞检查等环节,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建筑行业施工阶段频繁的“错漏碰缺”和“设计变更”,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效率、降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误差。

4.2优化预制构件相关生产流程分析

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构件生产流程是整个装配式建筑生产的重要内容,它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和设计之间的重要纽带。为了最大限度确保预制构件生产中信息的精确性,预制构件有关厂家应从装配式建筑BIM模型中提取详细的尺寸数据信息,综合其他各方面因素,制定构件生产计划方案,在预制构件生产时,要及时向施工企业传递构件生产的详细进程状况信息。为进一步有效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生产厂家应在预制构件生产的不同时期为不同种类预制构件添加详细的几何尺寸、材料种类和安装位置等不同信息数据RFID芯片,通过RFID有关技术对预制构件进行综合化物理管理,进一步提升预制构件仓储与运输效率水平。

4.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以及工程质量,对于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及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BIM技术的积极作用更多体现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

1)预制构件的管理。由于装配式建筑所应用到的预制构件种类以及数量较多,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预制构件丢失或者使用错误的现象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通过对BIM技术以及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对预制构件的使用进行追踪及管控。构件进入现场时,在门禁软件系统中设置RPID阅读器,并以此来对构件入场时间进行准确的记录,待构件进入现场后,现场施工人员应对构件数量以及质量进行检验,待检验无误后,使用BIM技术将运送车辆引至指定位置,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个施工工作的整体效率。

2)BIM模拟技术的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整个施工流程的仿真模拟,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而言,由于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机械化水平、施工工艺以及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防止施工方案制定错误导致材料浪费、质量不合格或延误工期,可以使用BIM技术按照施工方案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最终结合设计方案,对施工方案以及相关的材料管理制度进行合理优化,对于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4.4在运行和维护阶段中设备质量与能耗管理分析

BIM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智能信息化操作,只要管理人员借助预制构件中的RFID技术,就能快速获取芯片中生产厂家、安装和运输人员的详细信息。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就能依据运行维护中的工作流程查询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及运行维护阶段的详细过程,明确责任的划分范围。使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绿色运行和维护管理,通过预制构件中RFID信息芯片,BIM综合信息系统能够对建筑物中的材料消耗进行实时监测,管理人员还可以依据BIM软件对BIM模型中的位置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到合理方法及时处理。除此之外,预制建筑物在进行拆除时也可以使用BIM模型,对资源进行合理化分类,有效节约资源。

4.5进行材料管理

传统的建筑工程中,需要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对建筑材料进行管理,如果质量管理不严格,建筑材料的成本以及用量很难控制。通过BIM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控制,可以实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在预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对施工现场的范围,建筑材料的堆放量以及采购量进行控制,可以避免材料采购过多的情况;事中控制即建筑材料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实际的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通过BIM技术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对材料的采购以及进场计划进行调整,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事后控制是根据施工方案将施工进度分为不同的时间点,当完成一个时间点的施工内容后,会对预制构件等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该方式可以保证施工材料的连续供应,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使施工计划按时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设计过程更加严谨和简便,使生产和运输过程更加准确和有序,使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节约,使运维阶段更加智能和稳定。BIM技术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在整个建筑行业有着不小的名气,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结合,可以有效的发挥BIM技术的五大特性,解决装配式建筑从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到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6,(23):232-233.

[2]刘俊娥,高思,郭章林.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探究[J].价值工程,2017,36(23):161-163.

[3]刘觅.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与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63-64.

标签:;  ;  ;  

BIM技术在装配式房屋建设中的应用与对策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