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域论文-李昀,吴华瑞,邓颖,李庆学,顾静秋

可视域论文-李昀,吴华瑞,邓颖,李庆学,顾静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视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流,数据可视域,协同办公,数据分发

可视域论文文献综述

李昀,吴华瑞,邓颖,李庆学,顾静秋[1](2019)在《基于角色和数据可视域的农业科研协同办公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科研单位信息类型和用户组成复杂,业务流程繁琐,给农业科研单位的协同办公、信息共享利用和信息安全管理等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适应科技管理工作发展和科技信息共享服务的需要,系统研究和构建了基于角色和数据可视域,针对多源、复杂和多层级用户的高效管理流程与信息安全主动管理系统;将平台用户横向按部门、纵向按管理等级等进行划分,并对数据资源进行可视域限定,形成用户和数据双向控制的用户权限管理及数据安全控制体系.构建了既可以实现高效信息加载和共享,又可保持信息安全的农业科研协同办公平台.(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赵永刚,邹丽[2](2019)在《雷达探测范围地形可视域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探测目标时,受地形复杂程度影响很大,加上地球曲率的影响,会产生很多探测盲区,通过研究分析雷达探测区,既可以进行突防、突击,又可以对雷达进行优化部署,减少雷达探测的盲区。为了获取高效、准确的雷达探测范围,本文在研究相关领域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雷达探测原理和特点,并且顾及了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播折射的影响而引入了等效地球半径,提出了以等效地球半径为基准的雷达探测范围地形可视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地形分析的可视域分析原理算法和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可视域分析数学模型。本文还给出了该模型的算法与实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张倩[3](2018)在《高校体育在可视域下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高校休闲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学生的可雇佣性是一个新的探究角度,已经成为衡量和评价休闲体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可雇佣性已经慢慢融入到休闲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中,且对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以及理念设计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休闲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在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可雇佣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安徽高校可雇佣性视域下休闲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建立策略,旨在为高校教学专业化奠定基础,从而拓宽高校休闲体育的改革发展领域。(本文来源于《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亚楠[4](2018)在《基于XDraw的并行可视域分析算法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视性分析是地形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勘探、路径选择、基站选址、军事等领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字地形分析(DTA)是被广泛研究的领域。随着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高速发展,DEM的数据量也产生了爆炸式的增长,传统的串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样海量地形数据的分析要求。但硬件资源的发展及并行计算模型的出现,使得处理海量数据成为可能。因此,可视性分析必然要经历从串行算法的设计过渡到并行算法的研究。并行可视域分析算法可以通过将串行算法在相应的平台上并行化来实现。串行算法的并行化需要解决计算数据的依赖性,同时还要保证计算效率,因此数据的调度也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此,本文的工作如下:1、本文对可视性分析及常用串行、并行算法进行介绍,总结可视性分析算法及其并行化的现状,以及基于可视性分析的应用问题。2、针对并行算法数据划分策略,研究了基于等角度和等面积划分方法,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保证负载均衡和满足资源限制的等面积叁角形划分方法。针对XDraw算法的特点,在等面积叁角形划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粗细粒度结合的数据调度策略,包括数据的分发、行列计算等。结合GPU相关的并行技术,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基于CUDA的并行可视域算法。3、本文在四个不同大小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分析,从进程与线程算法、粗细粒度调度与等面积划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效率上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划分方法及粗细粒度结合的数据调度方法能够提高并行XDraw算法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8)

靳海亮,李留磊,袁松鹤,耿文轩[5](2018)在《一种用于叁维城市建筑物的可视域分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3DGIS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可视域分析在城市规划、军事和考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现则主要基于点对点的通视分析。本文基于多数城市建筑物外形相对规则的特点,提取建筑物的最小矩形包围盒,基于视点位置得到每个模型的可视面角点和视点构成锥体,通过计算其他锥体底面在某一锥体底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区和该锥体底面多边形的差集得到每个模型的可视面,避免通过计算建筑物模型每个点的通视性得到建筑物的可视域,以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最后的实现效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曹朝文[6](2017)在《基于城市天空可视域的城市建设用地强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袤天空、自然山水风光的眺望是人类的天然追求。“天人合一”、“显山露水”体现的是人类、城市、山水景观的融合,道法自然的需求。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土地经济的发展与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城市空间环境出现了一定的衰退,造成了天空视野狭小、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以及低品质的城市人居环境,增加了人们在城市中的视觉“压抑感”和情感“封闭感”等效应。研究证明天空开阔度能改善城市空间品质,加强物理环境平衡并提升居民心理感受等。中国是人口大国,高强度的土地使用符合我国城市基本发展规律,但城市敞开性需求也不容忽视。如何保留城市集聚紧凑的功能形态又使得市民能尽量获得舒适的视觉感受是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天空可视性、视线开敞度等视觉敞开性需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阶段,国内城市建设用地强度控制主要是通过城市用地中建筑高度、容积率、密度等具有影响城市形象和风貌的关键因素来确定,但往往这些指标多是根据当地经验或地块的经济利益的原则,缺乏对特定地段产生影响的预判或影响,特别是对山水资源景观丰富的城市更显得草率与不足。因此,本文基于城市天空可视域,以山水资源丰富的湾里城区为例,利用城区地形的叁维模型及GIS中的空间分析及可视性技术,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面对建筑高度及容积率进行了分析,探求出城市天空可视域与建筑高度、地块容积率之间的量化关系。既是增加国内学者对GIS和3D分析技术的应用认识,也为城市建设用地强度控制提供“他山之石”之用。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及思路,论文首先对既有的研究基础及论文研究框架进行了阐述;其次着重认知城市天空可视域,解决了“什么是天空可视域”的核心问题,从物理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及建筑学等学科领域阐述其概念内涵,并从改善空间环境品质、加强物理环境平衡、提升居民心理感受叁个方面总结其作用,另外从3D建模、数学分析、鱼眼镜头拍摄、GPS信号估测等总结出其测度方法。然后基于城区地形数据,构建地形叁维模型,利用GIS中的可视性分析从宏观方面探索出城区的6条景观廊道;如此利用空间分析技术从中观方面建立建筑高度控制网得出建筑高度控制的量化模式,分地块求得“最严苛”和“最宽松”的高度控制数值;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天空可视域与容积率之间的统计模型,确定两者之间的反指数函数关系模型,从而得到各地块的容积率区间。以此解决本文第二个核心问题也是最关键问题,即“天空可视域与建筑高度、容积率之间的量化关系”。最后,将前述研究结果应用到湾里城区中,对现有城区内建筑高度、体量、地块容积率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城区整体建筑高度适宜,在主要廊道(招贤大道)上存在部分超高层建筑,对山体背景产生遮挡作用;(2)城区内大部分地块容积率适度,岭秀湖周边地段容积率过高。同时针对上述不足提出解决措施,如可将超高层建筑可通过屋顶改造为与山体相似的形态,同时也可以增加建筑中的立体绿化使得建筑与山体耦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出山体背景;对容积率过高的地块通过建筑排列方式、建筑体量及建筑空间形态的控制来达到“显山露水”的效果。总而言之,本研究基于天空可视域视角,利用GIS—3D技术及叁维可视化模型,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面确定建筑高度及容积率,为城市建设用地强度控制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雪冰[7](2016)在《可视域分析在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城市的文化与经济应当共同建设,文物保护单位是城市的旅游资源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为了安全完整的保护文物,我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需要编制文物保护规划,且保护区划是规划编制的重点。保护区划分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文物的保护水平和规划在管理实践中的可执行程度。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文物保护规划作为文物保护类专项性规划,既要强化保护,也要弘扬文化,文物的保护区划不仅需要保障文物自身的安全与完整,还需要从游览观光的可视性等空间角度来开展工作。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位于湖南省武冈市,为国务院第七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军事教育机构之一,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旧址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收集整理,首先,从文物本体保护状况、文物价值分析以及旧址景观构成等方面对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的保护对象进行了现状分析,明确了旧址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其次,以旧址片区景观可视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可视域分析功能对旧址片区的地理空间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李明灏故居及中山堂的背景协调范围,并通过可视方案比选确定了旧址展示利用的游览路线。再次,根据旧址现状分析结果及可视域范围研究结果综合确定了旧址的保护区划。最后,对保护区划内的景观保护,人工建筑控制,历史文化展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从现状分析的结果来看,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文物本体分为中山堂、李明灏故居、法相岩溶洞叁部分,中山堂建筑保存情况较好,李明灏故居建筑保存情况较差,法相岩溶洞保存情况一般。旧址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社会、科学价值。旧址的景观构成包括了自然景观、遗址景观、文化景观、人工建筑与设施景观等四个方面,其中自然景观完整性较好但环境质量需要整治,遗址景观中文物建筑亟待修葺,文化景观的传承性较差,人工建筑与设施景观与旧址历史风貌不协调。从区域可视分析的结果来看,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所在区域地形地势有较为明显的起伏,最高点为法相岩山顶,中山堂离李明灏故居及法相岩较远,周边农田、居民地区地势较缓和。本文基于ArcGIS平台的可视域分析模块,以中山堂、李明灏故居等两个点为观赏点,确定了各自的背景协调范围,在进行保护规划时应将该部分进行重点保护或整治。根据ArcGIS路径可视域分析结果,经比选,确定了游览路径为"武冈二中校门—王檄鳌居所—中山堂—法相岩山顶—法相岩溶洞入口—李明灏故居",该路段视觉体验更佳,活动范围大,对参观者的吸引力较大。本研究结合旧址可视域分析结果与武冈市总体规划,确定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保护范围面积为7.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6.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又下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叁个级别面积分别为3.5公顷、13.2公顷、10.1公顷。在旧址保护范围内需要对遗址景观即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葺,保护工程可以分为重点维修、防护巩固、拆迁清除和日常维护四类。为了保证建设控制地带与旧址历史风貌的景观协调性,需要完善旧址片区基础设施,控制周边建筑高度,整治周边建筑风格。同时,还需要加强旧址历史文化展示宣传,以弘扬旧址的黄埔精神,传承旧址的文化景观。(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6-04-25)

刘翼,周明,王磊磊[8](2016)在《基于可视域分析的管道巡检标准点的设置方法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管道GPS巡检标准点的有效性,结合管道巡检工作的管理要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可视域分析功能,在管道沿线叁维场景环境下,对巡检点的可视域进行分析、计算和表达,从而为管道巡检标准点的设置和调整提供依据。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弥补了现有移动巡检系统不能判定巡检标准点与管道路由位置关系的不足,避免了在巡检过程中巡检人员的视线因地形起伏或地物遮挡而无法进行有效巡检的弊端,提高了管道线路的巡检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6年07期)

吴六爱,范晓乐[9](2015)在《基于可视域范围的行人流疏散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在行人流疏散仿真模型中更全面地考虑行人的行为特征,文章考虑行人可视域范围对疏散过程的影响,利用元胞自动机建立了行人流疏散模型。通过设置距离参数、可视域范围内个人空间和信息处理空间中行人之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参数,对不同行人密度、出口宽度和系统规模的疏散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并得出其关系数据,达到了行人短时间离开疏散系统的目的。结果表明,系统规模和出口宽度是影响行人流疏散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有助于指导相关行人流的疏散。(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李世威,牛惠民[10](2015)在《一种基于方向模糊可视域的行人流疏散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定义行人方向模糊可视域,改进了层次域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中,行人目标位置选择行为受到距可选位置的相对距离、方向模糊可视域内的行人之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叁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分别模拟单个出口和四个出口,行人服从均匀分布的疏散场景.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不依赖于各因素的影响系数,从而避免了影响系数量化过程的主观性和疏散系统的限制性;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阻塞聚集,双拖尾等宏观自组织现象;在疏散过程中,如果行人保持一个适中的视野半径,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行人流疏散效率.该研究有助于相关行人流疏散策略和方案的制定.(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5年02期)

可视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雷达探测目标时,受地形复杂程度影响很大,加上地球曲率的影响,会产生很多探测盲区,通过研究分析雷达探测区,既可以进行突防、突击,又可以对雷达进行优化部署,减少雷达探测的盲区。为了获取高效、准确的雷达探测范围,本文在研究相关领域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雷达探测原理和特点,并且顾及了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播折射的影响而引入了等效地球半径,提出了以等效地球半径为基准的雷达探测范围地形可视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地形分析的可视域分析原理算法和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可视域分析数学模型。本文还给出了该模型的算法与实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视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昀,吴华瑞,邓颖,李庆学,顾静秋.基于角色和数据可视域的农业科研协同办公平台设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赵永刚,邹丽.雷达探测范围地形可视域分析方法[J].测绘地理信息.2019

[3].张倩.高校体育在可视域下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

[4].李亚楠.基于XDraw的并行可视域分析算法设计与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18

[5].靳海亮,李留磊,袁松鹤,耿文轩.一种用于叁维城市建筑物的可视域分析算法[J].测绘通报.2018

[6].曹朝文.基于城市天空可视域的城市建设用地强度控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7].李雪冰.可视域分析在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6

[8].刘翼,周明,王磊磊.基于可视域分析的管道巡检标准点的设置方法及验证[J].油气储运.2016

[9].吴六爱,范晓乐.基于可视域范围的行人流疏散仿真研究[J].物流科技.2015

[10].李世威,牛惠民.一种基于方向模糊可视域的行人流疏散仿真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

标签:;  ;  ;  ;  

可视域论文-李昀,吴华瑞,邓颖,李庆学,顾静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