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论文-姜韶秋,薛小杰

道路雨水论文-姜韶秋,薛小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路雨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雨水利用设施,景观设计,植物

道路雨水论文文献综述

姜韶秋,薛小杰[1](2019)在《道路绿地中雨水利用设施的景观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水利用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方面,通过景观化打造可提升基础设施整体质量与水平。雨水设施景观化是指设施本身的形态要拥有视觉美感,具有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功能,并从图案、形态、颜色以及位置上应与建筑和周边环境相协调。本研究通过雨水设施与场地景观要素的整合、雨水设施自身的景观化、雨水设施与植物景观的整合,实现雨水利用设施的景观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8期)

程笑婕,常远,刘茜,叶婉璐[2](2019)在《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研究——以顺义区新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作为污染程度较高的道路初期雨水则对水环境污染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对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治理控制日渐成熟。结合国内外技术经验,本研究首先提出顺义区新城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标准、控制策略及控制原则,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对顺义区新城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进行研究规划。结果表明,顺义区新城约1000km城市道路在源头采取生态处理措施控制道路初期雨水,同时设197个海绵体调蓄设施和13座初期雨水调蓄池在中途及末端对城市道路初期雨水进行调蓄,以达到削减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城市雨季内涝灾害,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郭葵香[3](2019)在《旋流分离技术在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特性,简述了旋流分离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旋流分离技术简单实用、效果好、无能耗,但受技术原理所限,其主要适用于去除粒径较大、沉降性能较好的悬浮颗粒物、漂浮物和油脂类物质。分析了旋流分离技术应用于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适用性、应用方式、使用效果、影响因素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骆辉,章泽宇,胡小波,荆肇乾[4](2019)在《道路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特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透水道路路面雨水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从危害程度较大的Fe、Cu、Cd、Zn、Pb、Cr、Ni等7种重金属元素入手,总结了国内外主要城市道路雨水重金属赋存状态、道路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与地表径流出流污染间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雨水出来存在明显的"二次冲刷效应",且Pb污染最为严重;城市道路较科教区、生活区和商业区,Zn、Pb出流量显着增大,但各元素均存在"初期效应";道路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远超出土各城市壤背景值数倍,且污染程度整体上与粒径呈负相关;沉积物是重金属累积的重要载体,也是径流污染源之一,循环关系可描述为:大气悬浮物→道路沉积物→城市土壤→雨洪沉积物。(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李晗,王建龙,许怀奥,蔡志文,冯萃敏[5](2019)在《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监测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为例,研究了低影响开发系统的水量和水质控制效果。采用了同场次降雨对比分析方法,分别选取低影响开发道路A、B两监测点和传统道路C监测点进行对比监测。比较7场典型降雨下A、B、C监测点的数据表明:A、B监测点出流总量和出流污染负荷得到有效削减。平均径流出流总量削减率分别为64. 37%、54. 79%;平均径流出流污染物负荷(以SS计)削减率分别为90. 23%、70. 94%。因此,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雨水径流水量和水质控制方面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鲁静[6](2019)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出发,对海绵城市中城市道路雨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并在讨论本工程道路雨水系统设计理念的同时,总结了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的要点内容,通过分析可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完善城市雨水道路的系统设计,能够切实提高城市的吸水排水能力,对促进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9年06期)

杨丽芳[7](2019)在《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主要设计原则,介绍了几种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如环保型雨水口、雨水弃流井等,并对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陈国芬,郭帅,段园煜[8](2019)在《海绵城市道路雨水口截流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市道路积水问题普遍存在,开展雨水口截流率研究可为其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典型海绵城市道路,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进行汇流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道路汇流过程的流场图及路面积水深度分布图,结果表明,路面积水深度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积水深度最大点位于雨水口处;雨水口截流量与雨强呈正相关,而截流率与雨强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1期)

关鹏祥[9](2019)在《基于径流雨水体积和峰流量控制的道路渗-滞系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原有自然地貌转变为大量不透水地表,造成城市地表径流量增加,雨水下渗量和蒸发量明显减少,改变了城市原有的水文循环过程。而传统城市道路径流雨水通过合流制或分流制排水管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受纳水体,会引发因径流雨水体积与峰值流量增加而导致的管道排水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目前,国内外城市雨水管理中提倡从源头开始对雨水进行管控,降低道路积水风险。透水路面与生物滞留设施作为道路渗-滞系统典型设施,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二者对径流雨水峰值流量、外排径流雨水总量和峰现时间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目前国内外多进行了单一设施的水文与水质控制效能研究,对道路渗-滞系统的水文控制效果研究较少,缺乏道路渗-滞系统的产汇流过程及径流雨水控制效果研究。本文以道路渗-滞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雨型、不同降雨历时和不同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情景下,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的控制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道路渗-滞系统中单个设施的下渗过程和产流过程,根据水文学原理,对透水路面水膜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2)对透水路面和道路渗-滞系统的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降雨情景下透水路面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率为10.09%~32.26%,且透水路面情景下控制率与雨峰位置系数无明显关系。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率为62.46%~96.74%,说明增加生物滞留设施后,控制效果改善明显。随着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和雨峰位置系数增加,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果有所下降。随着生物滞留设施蓄水层深度增加,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果逐渐升高。(3)分析了道路渗-滞系统中透水路面与生物滞留设施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果的贡献比,发现生物滞留设施在不同降雨情境下均为道路渗-滞系统中发挥体积控制效果的主要设施,其贡献比达65%以上。并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大小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相关性大小排序:蓄水层深度>降雨量>降雨历时>峰值雨强>雨峰位置系数。(4)分析了透水路面和道路渗-滞系统对外排径流雨水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滞留设施与透水路面联用后对外排径流雨水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的控制效果改善明显,道路渗-滞系统削峰率为29.18%~90.25%,滞峰时间为65s~287s,相比透水路面,道路渗-滞系统削峰率提高了14.83%~40.86%,滞峰时间提高了28s~131s。。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透水路面对削峰率的贡献比减小,生物滞留设施的贡献比增大。不同降雨情景下,透水路面在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峰现时间延迟效果中发挥主要作用,贡献比达56%以上。(5)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大小分析,得出了道路渗-滞系统实验影响因素与削峰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降雨量>蓄水层深度>峰值雨强>雨峰位置系数>降雨历时。得出了道路渗-滞系统实验影响因素与滞峰时间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降雨量>峰值雨强>降雨历时>蓄水层深度>雨峰位置系数。(6)通过对比分析透水路面产汇流实验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发现变径流系数法—等流时线法更适合本实验透水路面产汇流理论计算。提出了基于透水路面的推理公式法修正方法,并结合实验数据,给出了本实验条件下的推理公式修正参数,以期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唐颖[10](2019)在《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道路雨水系统的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道路雨水系统的构成,主要由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与超标雨水排放系统组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道路雨水系统设计原则,如路网结构升级优化设计原则、合理种植绿化带原则、科学设计雨水收集装置原则等等,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道路雨水系统的设计要点,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道路雨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作为污染程度较高的道路初期雨水则对水环境污染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对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治理控制日渐成熟。结合国内外技术经验,本研究首先提出顺义区新城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标准、控制策略及控制原则,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对顺义区新城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进行研究规划。结果表明,顺义区新城约1000km城市道路在源头采取生态处理措施控制道路初期雨水,同时设197个海绵体调蓄设施和13座初期雨水调蓄池在中途及末端对城市道路初期雨水进行调蓄,以达到削减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城市雨季内涝灾害,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规划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路雨水论文参考文献

[1].姜韶秋,薛小杰.道路绿地中雨水利用设施的景观整合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2].程笑婕,常远,刘茜,叶婉璐.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研究——以顺义区新城为例[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3].郭葵香.旋流分离技术在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19

[4].骆辉,章泽宇,胡小波,荆肇乾.道路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特征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9

[5].李晗,王建龙,许怀奥,蔡志文,冯萃敏.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监测与评估[J].环境工程.2019

[6].鲁静.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J].中国水运.2019

[7].杨丽芳.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8].陈国芬,郭帅,段园煜.海绵城市道路雨水口截流率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9

[9].关鹏祥.基于径流雨水体积和峰流量控制的道路渗-滞系统实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10].唐颖.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道路雨水系统的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19

标签:;  ;  ;  ;  

道路雨水论文-姜韶秋,薛小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