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急诊护理的措施及应用效果研究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急诊护理的措施及应用效果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急诊护理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0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2例患者联合综合性急诊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77%、3.85%,对照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9.23%、15.38%,研究组心率衰竭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急诊护理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抢救以及卧床时间,避免心率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转归有促进作用,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急诊;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痛、心肌缺血及损伤等症状,因此需要紧急救治,同时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与有效护理措施相配合,以提高临床效果[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04例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急诊护理的措施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04例心肌梗死患者,所选患者均与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合,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最大为87岁,最小为55岁,年龄均值为(78.5±5.1)岁,其中前壁梗死30例、下壁梗死9例、心内膜下梗死8例、高侧壁梗死5例;研究组52例患者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大为88岁,最小为54岁,年龄均值为(78.6±5.2)岁,其中前壁梗死31例、下壁梗死10例、心内膜下梗死7例、高侧壁梗死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对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等进行检测,并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遵照医嘱给予用药护理等。研究组联合综合性急诊护理:①院前急救。在接到急救电话后5分钟出诊,赶往现场过程中通过电话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指导其安抚患者情绪,同时指导其如何帮助患者选择正确卧位,并采取简单的紧急处理措施。②急诊护理。为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坚持先抢救后挂号、先诊疗后付费的原则,院内接诊要求准备充足好和完善,在患者转运至医院后,确保其在10分钟之内接受诊疗,在此期间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待病情明确之后予以对应处理,对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予以安抚,并说明患者病情及处置方法,向患者家属说明家庭支持对患者而言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家属充分关心、关爱患者。③药物护理。对患者行以静脉输注硝酸甘油,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如是否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低血压、头痛等症状,为使输注更加有效和准确,可通过微量泵进行泵注。同时对患者行以降纤酶、尿激酶抗凝,但有出血的可能,对于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凝血时间、皮肤黏膜状态等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处理。④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心率、心律变化予以密切关注,对心电图进行记录,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情况,同时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物,做好起搏、除颤准备。对患者血压进行定时测量,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内,为避免发生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压现象,应使患者保持电解质平衡状态。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心率衰竭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对比

研究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1:

表1两组抢救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对比()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因心肌大面积持续严重缺血引发部分心肌坏死而导致,这一疾病不仅发病快,而且病情危重,另外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损伤患者的心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冠状动脉闭塞以及血流不畅现象,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至医院时已经失去生命体征,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及时抢救及临床护理非常重要,临床干预的重点在于尽早开通阻塞冠状动脉,以及时恢复心肌血液供应,使心功能得到保护,以挽救濒死心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3]。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点,制定针对性急诊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使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提升,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4]。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行以综合性急诊护理措施,并与常规护理相对比,结果发现,采用综合性急诊护理措施的患者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常规护理患者少,同时在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发生率上也明显比常规护理患者低,由此可见对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综合性急诊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患者转归,价值显著。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落实在工作中,不仅业务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职业素养的体现,另外更体现了工作责任感,因此临床护理水平得到提升[5]。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是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6]。

结语: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急诊护理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抢救以及卧床时间,避免心率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转归有促进作用,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静.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01(27):149.

[2]刘珍.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06):217-218.

[3]袁春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8,05(15):227-228.

[4]杜海岭,刘泉源,王香,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04):97-97.

[5]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2):83-85.

[6]朱萍.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6,02(16):164-165.

标签:;  ;  ;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急诊护理的措施及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