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与联合概念框架趋同性的启示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与联合概念框架趋同性的启示

舒启茹/安徽置地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目标理论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本文主要讨论的焦点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我国的会计理论在很多问题上与IASB的联合概念框架保持趋同,而IASB的财务报告目标则是决策有用观但明确包含受托责任观。

【关键词】财务报告目标;联合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国际趋同

财务报告目标,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连接外部会计环境与会计系统的关键,也是构建会计体系的向导。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财务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基本目标等不同的层次。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或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会计系统围绕财务报告目标发挥作用,财务报告目标引导会计系统运行。财务报告目标在其不同阶段受其相应的会计环境影响。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详尽的分析我国财务报告目标是否与IASB联合概念框架趋同,以及影响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几大因素,并据此推出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财务报告目标到底是什么,概括地说,它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的境地的抽象范畴。它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具体来说,会计目标涵盖了两个重要方面,即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会计应该为谁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对外公布了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的会计准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新准则第4条指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如今会计目前的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井鸠雄士(YujiIjiri)、恩里斯特?帕罗科(ErnestJParlock)等人,其主要代表有井鸠雄士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由于在受托责任观下,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财产的委托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需要了解和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利害关系人,而且这些使用者是现存的,而不是潜在的。受托责任观强调真实地反映过去,主要关注企业的历史信息,并不能有效的对未来事项有很精确的反映。并在会计处理方面,用现时收入与历史成本计量的费用进行配比,难以体现真实性原则。

决策有用学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日益扩大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资本市场已发展成熟,资源分配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决策有用观是建立在社会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上的。这时的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受托双方不是直接进行沟通交流,而是介入了资本市场。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就是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的决策有用的信息,即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这两种观点的产生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它们适应了当时会计发展的需要,均有相应的优缺点且由于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继承性特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们选择哪种方式,会计始终都是通过提供信息以减少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按照具体的国情,选择适合我国发展道路的会计行为。

随着FASB与IASB“联合概念框架项目”中第一阶段“目标与概念特征”正式发布,财务报告目标已经重新表述为以“决策有用观”为主,且避免使用受托责任术语但隐含受托责任观。中国会计准则仍然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同时列为财务报告目标,并认为这两个目标不是相互排斥。

会计目标描述的核心问题是“会计应该为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会计信息使用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根据我国现阶段特定的会计环境,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总体上可分为国家各职能部门,银行,证券市场上的大众投资者和国有以外的一般投资人。因为它们所处的地位不同、行使职能的不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会计目标的定位在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同时,也要兼顾前瞻性。真实反映经济现象的财务信息应描述相关交易、事件或情形的经济实质,而经济实质不一定与法律的实质相同。所有,对于我国来说,财务报告目标与联合概念框架趋同性的问题要得到一个切合国情的研究,到底应用哪种策略,这不是我们想想就能说的算的,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实践,并最终取得成果,成为我们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应超.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报告主体部分”相关观点评析[J].财会月刊.2010(21)

[2]周洁.决策有用观与会计系统重构[J].财会通讯.2011(04)

[3]会计国际趋同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J].会计研究.2008(01)

[4]励贺林.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初探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J].现代会计.2008(04)

[5]动态与信息[J].中国农业会计.2008(04)

[6]吴杰,董超.国际会计准则启示录[J].中国石油企业.2005(11)

标签:;  ;  ;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与联合概念框架趋同性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