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00例临床分析

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00例临床分析

郑桂彩(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区妇幼保健所内蒙古满洲里021410)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159-02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病特点。方法对100例维生素D缺乏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00例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有7例并发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其中1例,在惊厥反复发作后出现颅内出血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伴有头颅CT的改变。结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可并发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继而出现颅内出血,值得临床医生慎重对待。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惊厥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是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病。北方地区春秋季节好发,常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血中钙离子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全身惊厥、手足抽搐,多见于4个月—3岁婴幼儿。现将我所儿科2004—2005年收治的100例报告如下:

1临床分析

1.1一般资料2004—2005年我科共收治婴儿手足搐搦症患儿10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男女之比为1.56:1。发病年龄的分配是1—6个月59例,占发病人数的59%。6—12个月41例,占发病人数的41%。母乳喂养者占20例,牛奶及奶粉喂养者占47例,混合喂养者占33例。患儿临床表现为突发惊厥,面色青紫,口唇发绀,意识丧失者68例,面部肌肉抽搐者11例,手足搐搦者21例,所有病例发病前均有夜惊、多汗、哭闹、烦躁、易激惹等神经精神症状。在入院前每日抽搐10次以上者26人,抽搐10次以下者74人,伴低热(体温在37.5℃—38℃之间)有24例,轻度腹泻者36例,有喉痉挛者8例,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及少许瘀斑者6例。

1.2辅助检查此100例患者均检测血钙、镁及碱性磷酸酶,血钙值在1.50—1.90mmol/L,血镁值在0.70—1.01mmol/L,血磷值在1.39—1.76mmol/L。碱性磷酸酶均呈升高状态。对6例有出血倾向的患儿检查凝血四项,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及出血时间正常,对频繁抽搐及有出血倾向的25例患儿入院时做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其中1例患儿入院10小时出现前血膨隆、呕吐、面色苍白及抽搐不止,再次行头颅CT检查则显示出脑实质出血。

1.3治疗情况所有入院儿童均首先给予止痉及解除喉痉挛的急救措施,给予鲁米钠静滴或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同时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1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ml1日1-2次静滴;24小时抽搐基本停止,血钙基本恢复正常,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D30万单位,余18例抽搐无改善者给予10%葡萄糖酸钙5ml/kg/d,用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稀释后匀速持续静滴,每分钟3-4滴/kg;抽搐均在治疗后1-3天停止,有出血者入院后立即给予维生素K15mg/d静注,连用5-7天,1例颅内出血者给予激素脱水剂,输新鲜血及支持对症治疗。

1.4随访颅内出血者留有后遗症-偏瘫,对25例手足搐搦症患儿随访1-2年,精神运动发育正常,也无癫痫发作。

2讨论

婴儿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病因与佝偻病基本相同,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以至血清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搦等症状。患儿出现惊厥及喉痉挛,危险较大,必须迅速控制症状,提高血钙至正常水平。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可诱发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原因为惊厥时血压升高,脑耗氧异常增高,导致脑缺氧,使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毛细血管内皮损伤[1]。母乳中维生素D及维生素K含量均少,常使两者并存,鉴于颅内出血后不良,病死率较高,多数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建议在治疗手足搐搦症的患儿,补钙的同时亦应注意补充维生素K,尤其对单纯母乳喂养,有腹泻及使用抗生素的患儿更应补充,同样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同时伴有低钙血症患儿应及时给予补钙治疗,防止出现抽搐而诱发或加重颅内出血。

参考文献

[1]杨立彬,霍淑芳,黄艳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性讨论.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0):626.

标签:;  ;  ;  

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0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