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流体压力论文-范慧达,何登发,张旭亮

异常流体压力论文-范慧达,何登发,张旭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常流体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川东北部地区,异常流体压力,等效深度法,流体压力比

异常流体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范慧达,何登发,张旭亮[1](2018)在《川东北部异常流体压力对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川东北部异常流体压力对构造变形的影响,以研究区40口井钻井、完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出泥岩段流体压力,并结合实测流体压力对其进行校正,从而刻画出研究区超压发育特征,拟合流体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计算不同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下叁迭统嘉陵江组膏盐岩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为0.38~0.72,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为0.48~0.78,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膏盐岩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为0.61~0.87,基底滑脱层流体压力比为0.71~0.84,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特征。利用各滑脱层流体压力比计算得到有效摩擦系数,嘉陵江组膏盐岩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为0.170~0.530,龙马溪组页岩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为0.130~0.320,龙王庙组膏盐岩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为0.110~0.330,基底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为0.090~0.180.通过解释过井地震剖面,运用构造楔相关理论计算出基底滑脱层强度为0.060~0.110,将其与有效摩擦系数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吻合性,证明计算得到的基底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较可靠。研究区不发育流体超压时,基底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应为0.372~0.527,说明研究区广泛发育的流体超压导致原基底滑脱层有效摩擦系数降低了79.1%~83.9%,意味着在研究区沿基底滑脱层发生剪切作用所需要的构造应力大幅度减小。(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刘睿,刘建章,田金强,鲍晓欢,熊旭[2](2015)在《盆地异常流体压力-应力耦合过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变理论的数字、物理模拟以及生产实测数据分析均表明,异常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应力莫尔圆在位移过程中存在直径(差异应力)的耦合变化,即最小水平应力自常压条件向超压条件逐渐增大。耦合规律显示,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明显受控于区域与局部异常流体压力间的差异性。厚层泥岩中流体压力的增高相对均一,区域性异常流体压力达到或超过垂向应力则易产生流化作用或水平张裂缝。倾斜砂岩顶点可存在较强的局部异常流体压力,该顶点处破裂压力会伴随区域流体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破裂压力可明显超过负载压力;且区域异常流体压力增高过程中的破裂方式(裂缝倾角)也存在明显变化。耦合机制下,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或泄放状态突破了传统预测值,也为相关异常地质过程成因探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5年03期)

罗晓容[3](2013)在《前陆盆地异常流体压力:地质作用及其增压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陆盆地形成过程中,强烈挤压构造应力场和特殊的盆—山关系造成极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和构造形变,多种地质作用都可能对地层内异常流体压力的产生及演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段的地质条件及压力分布的分析,利用数值盆地模型方法,模拟分析了在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和盆地沉降过程中压实作用、断裂开启、褶皱、剥蚀等地质过程对流体压力的作用和影响,定量讨论了压力异常的成因机制及其效率。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在水平方向上派生的侧向压实作用、强烈的褶皱作用及伴随的快速沉积—剥蚀作用等是前陆盆地中特有的增压作用,都可造成较高压力异常。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界地层中广泛分布的高异常压力是新生代以来,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在快速的压实作用、构造挤压作用所形成的高地层压力背景下,迭加了近期因断裂活动和背斜构造快速形成所引起的他源高压而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张立宽,王震亮,孙明亮,施立志[4](2007)在《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流体压力演化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克拉2气田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并通过流体包裹体测试求取包裹体形成时期的古压力。计算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在距今8~6Ma(康村组沉积期末)时,古压力系数大致为1.09~1.18,发育过剩压力为4.6~9.6MPa的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以古、今压力数据为约束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出下白垩统与侏罗系异常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下白垩统储层流体压力经历了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形成发展(白垩纪-库车组沉积期末)和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萎缩—构造挤压型异常流体压力孕育(库车组沉积期末至今)两个阶段。康村组沉积早期沉积型超压开始出现,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顶峰,过剩压力达40~50MPa;此后,在沉积型超压萎缩—构造挤压型超压孕育过程的耦合下,过剩压力曾降至25~30MPa,更新世起超压略有升高。侏罗系流体压力演化较为简单,吉迪克组沉积期开始出现超压,至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高峰,此后异常高压逐渐萎缩。在克拉2气田的主要成藏时期(距今3~1Ma),烃源岩较储层具有更高的异常压力,源—储压力差为10~30MPa。(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王震亮,李耀华,张健[5](2007)在《川西地区上叁迭统异常流体压力的主要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地区上叁迭统异常压力发育。立足川西地区现今储层内实测地层压力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在异常压力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上叁迭统的沉积作用和岩性组合有助于形成欠压实作用。来自综合压实曲线的证据表明,上叁迭统内欠压实作用仍然存在,并自侏罗纪末开始引起了较大幅度的异常压力。因须家河组渗透性较差,生烃作用特别是天然气的大量生成极有可能导致地层压力的快速增长,但具体幅度取决于欠压实增压的持续时间和流体体系的封闭程度等因素。在构造应力充分释放区,构造挤压作用难以引起流体增压;而在应力缓慢释放区,处于较为封闭体系内的流体承担着大部分上覆负荷,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所起的贡献占流体异常压力实测值的80%~100%。构造挤压增压的影响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间。(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07年01期)

付广,苏玉平[6](2006)在《利用声波时差研究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次数及深度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储存具有控制作用,因此研究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释放次数和深度有助于提高油气藏的预测精度。为此,利用声波时差对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释放次数和深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的机制和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然后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根据泥岩破裂与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研究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次数和深度的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古11井青山口组和嫩一段、嫩二段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释放次数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古11井青山口组和嫩一段、嫩二段泥岩均经历了3个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过程,形成了扶余、杨大城子和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等油层;目前正处于第4次演化阶段,具有较高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有利于油气在扶余、杨大城子和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的聚集与保存。研究结果与古龙凹陷中部含油气组合的油气成藏条件相符合,表明利用声波时差来研究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次数和深度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06年01期)

付广,康德江[7](2005)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对各种相态天然气的间接封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机制及条件的基础上,对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在封闭各种相态天然气的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不能直接对游离相天然气进行封闭,但可使泥岩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增强,间接地对封闭游离相天然气起作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也不能直接对水溶相天然气进行封闭,但可通过使泥岩盖层吸附阻力增强,间接地对水溶相天然气起作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也不能直接对扩散相天然气进行封闭,但可通过形成异常含气浓度,间接地对封闭扩散相天然气起作用。(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王建,李云[8](2005)在《应用异常流体压力方法预测裂缝发育带》一文中研究指出泥岩裂缝作为一种新的油气储集空间倍受关注,构造背景下的裂缝性油藏,其含油气性既受构造控制,又 受裂缝发育带控制。利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分析方法对江苏油田盐城凹陷阜二段(E1f2)泥岩裂缝发育带进行 预测,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本文来源于《勘探地球物理进展》期刊2005年06期)

赵桂萍[9](2005)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异常流体压力及其成因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主要以准噶尔盆地的石油钻井及各种测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腹部流体压力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1、流体压力分布特征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包括石西、石南、滴西、莫索湾等油气田,不同地区流体压力发育特征存在显着差异。石西地区的实测压力资料表明,侏罗-白垩系压力系数一般在0.95-1.05之间,具有静水压力的特征;而在石炭-二迭系中,压力系数一般在1.50左右,为显着的异常高地层压力。石南地区的夏盐1井及石南1、2、3(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08-01)

朱永锋,林承焰[10](2005)在《车西洼陷异常流体压力与油气运移聚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合应用试油实测压力与泥岩声波时差资料计算分析了车西洼陷异常流体压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研究区沙河街组沙叁段与沙四上亚段烃源岩中存在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异常高压带的空间分布与大套泥岩的发育区以及生烃中心基本一致,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异常高压控制了研究区油气区域运聚,由洼陷中心向边部依次发育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环带、潜山油气藏环带。古近系超压与古生界常压的配置是潜山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具有保护并改善深层储层物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5年03期)

异常流体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流变理论的数字、物理模拟以及生产实测数据分析均表明,异常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应力莫尔圆在位移过程中存在直径(差异应力)的耦合变化,即最小水平应力自常压条件向超压条件逐渐增大。耦合规律显示,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明显受控于区域与局部异常流体压力间的差异性。厚层泥岩中流体压力的增高相对均一,区域性异常流体压力达到或超过垂向应力则易产生流化作用或水平张裂缝。倾斜砂岩顶点可存在较强的局部异常流体压力,该顶点处破裂压力会伴随区域流体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破裂压力可明显超过负载压力;且区域异常流体压力增高过程中的破裂方式(裂缝倾角)也存在明显变化。耦合机制下,异常流体压力的保存或泄放状态突破了传统预测值,也为相关异常地质过程成因探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常流体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范慧达,何登发,张旭亮.川东北部异常流体压力对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8

[2].刘睿,刘建章,田金强,鲍晓欢,熊旭.盆地异常流体压力-应力耦合过程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5

[3].罗晓容.前陆盆地异常流体压力:地质作用及其增压效率[J].地质科学.2013

[4].张立宽,王震亮,孙明亮,施立志.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流体压力演化史[J].地质科学.2007

[5].王震亮,李耀华,张健.川西地区上叁迭统异常流体压力的主要形成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

[6].付广,苏玉平.利用声波时差研究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次数及深度的方法[J].石油物探.2006

[7].付广,康德江.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对各种相态天然气的间接封闭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

[8].王建,李云.应用异常流体压力方法预测裂缝发育带[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

[9].赵桂萍.准噶尔盆地腹部异常流体压力及其成因机制分析[C].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5

[10].朱永锋,林承焰.车西洼陷异常流体压力与油气运移聚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

标签:;  ;  ;  ;  

异常流体压力论文-范慧达,何登发,张旭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