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问题分析曹杰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问题分析曹杰

广州市科美都市景观规划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430000

摘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是核心构成要素,植物的合理配置使城市的规划艺术,同建筑的艺术之美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对于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本文以城市景观设计中有关植物的配置问题展开了探究分析,通过对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基本原则的介绍,详细探究了目前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问题及策略以期为提升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水平带来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植物配置;问题

植物配置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科学而合理的植物配置对城市内部小气候的形成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净化空气美化城市风貌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享受,使城市气韵得到提升。由于,植物的配置灵活多样,不同的配置方案将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产生不同影响。

1植物配置的研究现状

1.1植物配置的原理

植物配置是运用艺术技法结合各种植物的所有要素,以美的形式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形象美和基本特性,创造出美的环境。在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中,植物作为软质材料,在营造景观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1地域性的景观设计原理

地域性景观设计是对领土景观特征的总体把握,包括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景观的生命力决定了地域性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远远大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具有生命的景观特征与地域不可分割。

1.1.2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理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常绿树落叶树都应该因地制宜地按一定比例配置,形成一个种群间相互协调、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冬尽其职”、外观优美、季相丰富的植物群落,充分体现植物在观赏性、生态性及经济性上有机结合。由于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水平温度、垂直温度、水平湿度和垂直湿度的变化规律。

1.2植物配置的技术和方法

1.2.1单体植物的配置

(1)配置植物的生长阶段。在群体中的单体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设计者是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以便将单体植物正确地植于群体中。

(2)重叠。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单体植物冠径的相互重叠基本上为各植物冠径的1/3~1/4。

(3)排列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其按奇数,如3、5、7等组合成1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这是一条基本设计原理。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应相互衔接。

1.2.2不同物种的配置

(1)不同植物的品种搭配

在设计布局中应认真研究植物和植物搭配,在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在使用针叶常绿植物,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太过于分散,务必导致整个布局的混乱感。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方式就是有效地组合2种植物,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2)色彩

在考虑植物色彩因素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植物叶丛类型,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设计的季节的交替关系,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如一植物以大小或形态作为设计中的主景时,同时也应具备夺目的色彩。

(3)植物的质地

在一个理想的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3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质地太少,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比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在质地选取和使用上还应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2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设计原则

2.1整体原则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景观设计时,要从地方城市的整体出发,确定城市建设与设计的总体规划方向。其中,景观的设计除了要体现出功能性,还要考虑到道路景观的观性,在城市空间里,道路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和景观的结合设计,能使道路景观设计整体符合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以达到合理地渲染城市环境,增添人文色彩。

2.2植物配置中景观的律动性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带给人的美感体验,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外形、色彩进行搭配,使植物的景观线条产生具有规律性的变化效果,景观的规律性设计,能够使人们体验到周围环境的韵律和节奏感,也就是景观的律动,能够呈现出丰富的视觉变化,赋予景观动态的美感,从而促使人们产生与景观环境的情感共鸣。

2.3可持续性生态保护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一直是现代人们所倡导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应该体现在城市景观的设计建设中,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时的,关系到长远的建设使用。除了要考虑可持续性,还要考虑经济原则,不能只为了美观而建设,如果是新建设不久又拆除,那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问题及策略

3.1植物配置趋于模式化,应加强植物景观个性化设计

当前,由于受到来自全球化设计潮流的影响,一些得到了广泛欢迎追捧的城市景观设计模式,许多城市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直接进行照搬模仿,缺乏根据城市自身环境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具有个性化的景观设计,致使各地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出模式化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植物种类配置,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对环境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因地制宜的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在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实现对其观赏功能的发挥。

3.2植物叶色搭配缺乏多样性,应加强色彩配置的丰富性

色彩是植物观赏价值的直接体现,通常植物的叶色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会随着节气的转变发生变化,因而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植物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享受到优美的生活环境。但是,目前许多城市在进行植物色彩配置时缺乏对彩叶树种的合理搭配种植,城市景观一眼望去尽为绿色,植物色彩的单一化很容易引起人视觉的疲劳,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植物配置作为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巧妙的叶色搭配对于提高景观的艺术性具有良好效果。在植物的色彩配置中观花和观叶植物的搭配形式较为普遍,植物花朵颜色、形状和味道千差万别,对此进行合理配置可以用来突出区域景观的特色;观叶植物通常指彩叶植物,根据彩叶植物的种类及叶色变化规律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使城市景观更具层次感和丰富性,并有助于展现出城市景观的风格特色。

3.3植物配置的艺术功能被忽视,应注重植物与建筑的融合

植物配置的文化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植物与城市建筑的完美结合,植物同建筑之间是自然美同人工美的碰撞,恰到好处的结合能够带来彼此美感的升华。然而,在实际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往往缺乏对植物艺术效果的打造,或者是处理不得当而到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明确建筑与植物是相融共生的关系,科学合理的配置能赋予景观更多诗情画意,只有做到建筑和植物的完美结合,才能释放出城市景观设计的更高层次的美化功效,实现城市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共同生长,最终形成独具风格特色的城市风貌。

结语

植物景观的合理配置是城市景观生命力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植物配置原则,不断提升植物配置的能力水平,力求做到植物景观的特色化设计,推动形成具有典型风格的城市景观,并且发挥出植物景观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方面的特殊价值,以满足现代人对自然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

参考文献:

[1]陆振强,王国明.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

[2]张涛.城市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浅析[J].科技展望,2015(10)

标签:;  ;  ;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问题分析曹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