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组曲论文-康毓春

键盘组曲论文-康毓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键盘组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洛克,键盘音乐

键盘组曲论文文献综述

康毓春[1](2018)在《西方键盘音乐中的舞曲组曲》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西洋乐器之王的钢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已经成为了一项广泛的、群众性的乐器;而钢琴学习则成为了中国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今中国钢琴学习者的数目已经超过两千万。漫步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会传出美妙的钢琴声。在众多的键盘曲目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被称为舞曲的作品,例如初学者会练习的《小步舞曲》、《布列舞曲》,也有专业学习者会演奏的《阿勒曼德》、《萨拉班德》、《帕蒂塔》等,这些为键盘乐器(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01期)

谢悦[2](2015)在《键盘上舞出的西南“五朵金花”-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民族性及演奏、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国印象》这首钢琴组曲是由我国着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创作于1992年。这部作品是一首运用了西南地区“五朵金花”——五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加以性格化处理,而构成的五首形象鲜明,不同题材的小品。这五个乐章为《花之舞》、《哄娃娃调》、《童嬉》、《情歌》、《阿哩哩》。作曲家以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民歌为创作主体,融入西方创作技法如和声上的非叁度迭置和多调性迭置等色彩性处理,使得这首作品更具时代性,风格新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活气息浓郁,颇有意境,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唯美画卷。本论文从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作曲家的生平概况和创作背景,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其结构旋律和声节奏调性的民族性,第叁从演奏和教学的角度分析作品。整个作品的和声调性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色彩。西方的无调性以及调性模糊多调性迭置等色彩性处理等作曲手法融合进传统的民族二度四、五度和弦迭置和声中,让作品具有现代感、时代感的基础上更体现了我国民族的独特风味。(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赵阳[3](2015)在《键盘上的舞蹈》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赫作为古典音乐大师、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已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他对当时的音乐风格影响巨大。巴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堂度过,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所以他宗教体裁的作品很多。通过研究巴赫,我们可以深入的了解他和他的作品,以及整个巴洛克时代的风格特点。巴赫出生在17世纪,在1722~1731年间,他创作了叁套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也叫《德国组曲》)每套组曲中各有六首,叁套作品中,《帕蒂塔》被认为是最成熟的。在那时、古钢琴的构造还没有今天完善,巴赫的性格以及其宗教性的作品充满神秘,所以许多人依然对他的作品感到不那么“接地气”,甚至有些许茫然。这就造成了每个人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巴赫的叁套组曲,一些同仁也把它叫做世俗性套曲,巴赫通过这叁部作品也让世人看到了他作品中世俗性、和贴近大众的人文思想。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钱仁平老师的《巴赫》一书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深入浅出的描述了巴赫的特点,钱老师认为,巴赫作为基督徒,接受了早期的启蒙思想的,及时在宗教环境的影响下,他的古钢琴作品也显示出了内在的人文思想的光辉。古组曲在巴赫的时代也已流行很久,但人们首先记住的却是巴赫,可以见得,是巴赫,这位“神一样的宗教人物”把古组曲的创作推向巅峰。本文对组曲的创作历史和发展、巴赫的生平及其键盘组曲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帕蒂塔》第六首的创作背景和结构特征进行一一分析,力求表达清楚该作品的风格特征、重点强调了技术层面的要求和演奏方面的创新。对于各位同仁和对巴赫作品感兴趣的广大音乐爱好者来说,针对巴赫的键盘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还是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应用价值规划。通过对巴赫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对身心起到净化作用,还提高了自身听觉,提高了对复调的理解,对叁套组曲的学习提供了一份可信赖的参考。巴赫一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肖邦和勃拉姆斯等大师都深受他的影响。希望本文通过对这叁首古组曲的分析,能够填补在巴赫键盘组曲研究上的不足,从而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我们要通过分析和学习《帕蒂塔》第六首作品通,不断的填补对巴赫了解的缺失,这样才能更好的演奏巴赫、享受巴赫,并从中获取力量。(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赵微[4](2012)在《巴赫键盘音乐的基本演奏特点阐述——以巴赫《第五法国组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约·塞·巴赫,作为钢琴艺术史上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一生创作了无数的优秀作品,其作品精致绚丽,具有着很强的思想装饰色彩,因而良性地吻合了诸阶层人士的精神需求,在当前得到了众多人群的追捧喜爱,尤其是其所创作的键盘音乐作品,更是经久不衰。本文以巴赫的《第五法国组曲》为例,系统分析了自身对巴赫键盘音乐的理解。并针对性地阐述了巴赫键盘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基本演奏特点。(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2年12期)

吴巧云[5](2011)在《巴赫键盘音乐的基本演奏特点——以巴赫《第五法国组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钢琴艺术史上的鼻祖人物约.塞.巴赫键盘音乐的基本演奏特点为研究内容,总结论述了巴赫键盘音乐在复调性、运音法、结构句法、声部关系、力度、速度、指法、踏板、装饰音、不协和音、多解性、即兴性等诸多方面的演奏特点,并以《第五法国组曲》为例,说明了这些演奏特点在《第五法国组曲》中的具体体现。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论述,不仅为演奏巴赫的《第五法国组曲》提供了一些较为具体的演奏建议,同时对于演奏巴赫的其他键盘作品,把握其触键风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蔡韧[6](2010)在《键盘上的壮乡音画——倪洪进《壮乡组曲》的创作与演奏》一文中研究指出《壮乡组曲》是一部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方现代作曲技巧相结合的钢琴作品,这部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中从民歌改编曲发展到由采用民歌音乐元素创作的重要转折。本文以倪洪进创作的《壮乡组曲》为研究对象,从创作中的民歌素材,钢琴写作手法,乐曲结构和音乐意境等方面来分析其创作特点,探讨其演奏特征。(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郭婷[7](2009)在《亨德尔键盘组曲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籍德国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Handel,1685-1759),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复调音乐大师之一,是卓越的管风琴演奏家和羽管键琴演奏家,他的音乐创作以歌剧和清唱剧为主,但是他创作的键盘乐作品在巴洛克时期也占有重要地位。数量虽然不多,却集中体现了他键盘音乐的风格特征,是他全部创作中最精彩的部分。在众多钢琴组曲文献中,亨德尔创作的组曲从形式到结构、从创作手法到艺术追求都非同寻常,独具特色。因亨德尔本人有着娴熟的键盘乐演奏技巧,他的键盘乐作品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来解读亨德尔的键盘组曲:第一章.组曲概述;第二章.亨德尔键盘组曲艺术特色;第叁章.亨德尔键盘组曲HWV.426-433的分析研究。在对这八套组曲的学习与探索中,着力分析了它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以进一步探讨亨德尔对巴洛克时期键盘领域所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09-04-30)

赵晓生[8](2007)在《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与组曲、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之关系(叁)》一文中研究指出3.同样理由,《升F大调前奏曲》(Ⅰ/13)也是一首"二部创意曲"例304.《E大调前奏曲》(Ⅰ/9)和《A大调前奏曲》(Ⅱ/19)都是性质相同的"叁部创意曲",与《E大调叁部创意(本文来源于《钢琴艺术》期刊2007年12期)

赵晓生[9](2007)在《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与组曲、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之关系(二)》一文中研究指出5.加伏特(Gavotte)加伏特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法国舞曲,通常采取两个弱拍一个强拍的节奏,富有弹性,轻巧活泼。巴赫十分喜欢使用这种舞曲形式,以致不少20世纪现代作曲家"仿古"时即采用加伏特舞曲(如普罗科菲耶夫,甚至勋伯格)。(本文来源于《钢琴艺术》期刊2007年11期)

赵晓生[10](2007)在《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与组曲、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之关系(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中,存在着大量具备各种舞曲或创意曲的节奏、形态、组织特征的前奏曲或赋格。了解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深入体验和表现《平均律键盘曲集》中的相关作品,会有很大帮助。(本文来源于《钢琴艺术》期刊2007年10期)

键盘组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国印象》这首钢琴组曲是由我国着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创作于1992年。这部作品是一首运用了西南地区“五朵金花”——五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加以性格化处理,而构成的五首形象鲜明,不同题材的小品。这五个乐章为《花之舞》、《哄娃娃调》、《童嬉》、《情歌》、《阿哩哩》。作曲家以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民歌为创作主体,融入西方创作技法如和声上的非叁度迭置和多调性迭置等色彩性处理,使得这首作品更具时代性,风格新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活气息浓郁,颇有意境,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唯美画卷。本论文从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作曲家的生平概况和创作背景,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其结构旋律和声节奏调性的民族性,第叁从演奏和教学的角度分析作品。整个作品的和声调性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色彩。西方的无调性以及调性模糊多调性迭置等色彩性处理等作曲手法融合进传统的民族二度四、五度和弦迭置和声中,让作品具有现代感、时代感的基础上更体现了我国民族的独特风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键盘组曲论文参考文献

[1].康毓春.西方键盘音乐中的舞曲组曲[J].音乐创作.2018

[2].谢悦.键盘上舞出的西南“五朵金花”-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民族性及演奏、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3].赵阳.键盘上的舞蹈[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赵微.巴赫键盘音乐的基本演奏特点阐述——以巴赫《第五法国组曲》为例[J].大舞台.2012

[5].吴巧云.巴赫键盘音乐的基本演奏特点——以巴赫《第五法国组曲》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

[6].蔡韧.键盘上的壮乡音画——倪洪进《壮乡组曲》的创作与演奏[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

[7].郭婷.亨德尔键盘组曲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09

[8].赵晓生.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与组曲、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之关系(叁)[J].钢琴艺术.2007

[9].赵晓生.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与组曲、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之关系(二)[J].钢琴艺术.2007

[10].赵晓生.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与组曲、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之关系(一)[J].钢琴艺术.2007

标签:;  ;  

键盘组曲论文-康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