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功能论文-赵玉秀

文学文本功能论文-赵玉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文本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终于见到了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儿童文学,文本类型学,目的论

文学文本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秀[1](2019)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进入中国,为中国小读者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儿童文学的语言不仅要浅显易懂,还要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在这个过程中,高质量的译文对儿童文学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找到可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它们的影响力。本文是一篇研究儿童文学文本翻译的实践报告。本翻译项目的选材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玛丽·波·奥斯本(Mary Pope Osborne)创作的《神奇树屋》(Magic Tree House)系列丛书第19册——《终于见到了亚伯拉罕·林肯总统!》(ABE Lincolnat Last!)。本实践报告以此文本的翻译为例,对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过程进行了分析。笔者分析了儿童文学文本的语言特征,并据此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尤其是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分析了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标准。同时通过阐述自身的翻译过程,论述了意译、增译、转换、分译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在该翻译项目中的应用,借此来吸引更多学者关注相关文本的研究,从而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儿童文学译本。(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余小梅[2](2019)在《“十七年”时期英国文学翻译副文本特征与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大陆英国文学译本内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整体性特征如下:1)相当普遍和广泛地运用了包括脚注、章节/卷尾注和尾注在内的注释;2)图像副文本较多,包括作者像、情节插画等;3)序/跋和译后记内容翔实;4)印刷版式由繁体竖排逐渐转向简体横排。这些特征表明当时的翻译活动是一种深度译介行为,副文本主要发挥了以下四大功能:1)体现该时期译者的诗学观、翻译观和读者观;2)普及世界知识,提升民众文化水平;3)进行意识形态教化和引导;4)助推翻译批评和译介学研究。显然这些副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该时期翻译话语的多样性和直观性,当同正文本一道纳入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考察范围。(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宋小雨[3](2017)在《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文学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有着历史的悠久,是一项古老又复杂的人类活动。尽管如此,也尽管从翻译过程本身而言,多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从未对它停止过研究,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最终清楚的解决。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文学文本中的翻译策略的使用问题就属于以上问题范畴。从文学翻译本身来说,它是一项复杂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本文选题为: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文学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本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阈下,以拉斯普京的作品《女人间的谈话》为例,对比俄语源文本和汉语译本,指出译文作者在构建文本上所采用的策略。强调为了达到翻译的目的,文学文本翻译需要借助一些翻译策略及方法,从而为实现高质量的俄汉文学翻译找到有效途径。同时说明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采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文学文本及功能翻译理论下文学文本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及方法。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以拉斯普京的短篇小说《女人间的谈话》的中文译本为例,弄清楚在构建文学作品的译文时哪些翻译方法和策略更加适用。论文重点使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描写法,归纳法,演绎法,原文和译文文本对比比较法,分析法。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俄译汉的角度出发,选择拉斯普京作品的汉译文本,分析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文学文本的翻译策略选择。论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组成。其实践意义在于为研究功能翻译理论以及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的研究者及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材料。(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黄雅惠[4](2015)在《纽马克文本功能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为基础,根据其对不同功能文本翻译策略的规约,以《围城》的英译本为例,探究文学文本作为表达型功能文本对异化策略的应用。本文的案例分析分为成功异化和失度异化两大类,首先分别在文本层面、风格层面和方法层面结合具体案例探究《围城》中成功的异化。造成译文失度异化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列举了在译者的误读、读者的接受度和语言文化语境的影响下失度异化的情况。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随着世界经济文化日益蓬勃发展,异化策略已经成为文学翻译的发展趋势,它可以减少文化失真,促进文化长足进步。然而,文学翻译又不能一味采用异化策略,翻译这类文本还要注意避免误读,综合考虑不同语言的文化语境以及译文读者的接受度,在适当之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因此,本文在纽马克文本功能视角下对《围城》英译本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权衡异化策略的发展趋势,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尤其是异化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借鉴。此外,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综合诠析异化策略的利弊,也有助于优秀的国内文学作品更好地英译和发扬,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5)

董攀[5](2014)在《泰特勒翻译原则下文学文本句法象似性的文体功能与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象似性被认为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之一。语言和文学的最近很多研究表明,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象似的。象似性直接映射出语言形式与概念之间的意义。本文聚焦句法象似性,主要探讨了下面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在文学作品中,句法结构如何映射概念与思想,换句话说,句法象似性传达什么文体效果;第二,在翻译句法象似性语言时,欲达到相同的文体效果,译者应遵循什么原则。本研究例析了叁种句法象似性,即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句法象似性作为语言形式与文体效果之间的桥梁,为特殊句法结构赋予了文体意义。正是由于句法象似性与文体效果之间的密切关系,译者在翻译象似性句式结构时,要努力实现与原作相同或相近的文体效果。本文进行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泰特勒的翻译原则。本研究采用定性、归纳和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内容主要涵盖如下四个方面:象似性及其文体效果和翻译研究现状、泰特勒翻译原则概述、句法象似性的文体效果以及句法象似性在文体学角度下的翻译研究。本文引用的例子都取自文学作品原着及其译作。本文主要解决了下面叁个问题:1)作为语言的根本属性,句法象似性是否能产生特定的文体效果;2)句法象似性能为作者及读者带来什么文体效果,以及这些文体效果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实现;3)译者应如何将句法象似性语言翻译成目标语,并传达与原作等同的文体效果。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文学作品句法象似性有助于传达特定文体效果。句法象似性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作者特意用来取得某种预期文体效果的手段。2)研究表明,句法象似性有助于文学作品取得特定文体效果,如连贯、前景化及特定的修辞效果。3)译作可以与原作传达相同的文体效果,泰特勒的翻译原则对文体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作为翻译评价的标准。4)成功的译者首先应在读原作的过程中分析、理解原文本的文体特征,在翻译过程中以泰特勒翻译原则为指导,译出原作完整意义的同时,仔细斟酌句法象似性语言,尽量保持原作写作风格与方式,以便在译作中取得相同的文体效果。最后仔细校对,以期行文与原作一样自如。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文体学、翻译及象似性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帮助作者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为译者进行更好的翻译提供系统的思路,从而有助于改进译者的翻译策略;译作与原作保持意义上的完整及风格上的一致,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解读文学作品。此外,本研究加强了师生对原作与目标语作品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司显柱,卢明玉[6](2012)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文本与文化关系研究——以《文学兴国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有礼编撰的向日本引介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Education in Japan被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翻译成汉语的《文学兴国策》,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翻译的文本、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例证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翻译文本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提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元素和翻译现象进行剖析,将翻译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求翻译研究立体化、系统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2年05期)

曹霞[7](2011)在《“清洁”的文本与“衰竭”的主体——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规训与惩罚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依托于民族国家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功能和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对于文学的审美评判转向了对于文本和创作主体的政治批判,并衍生出了具有高度规范化和裁决力的规训与惩罚功能。对那些不符合意识形态规范的文本,主流批评家进行了干预和批判。作家依照批评意见修改文本,努力使其变得"清洁"和纯粹,并做出了检讨和自我批评,但他们并未因此而重新被意识形态话语所接纳。文学批评的规训与惩罚功能使作家作为写作主体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日益衰竭,也造成了"十七年"文学作品某种程度的相似和一致。(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1年01期)

蒙巧[8](2009)在《前景化在文学文本里的功能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前景化已成为文学文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前景化包括对常见语言形式的重复或频繁使用,也包括对常规语言形式的偏离或变异。分析前景化及其特征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形式的前景化在不同类别文本里边的表现形式及所起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09年24期)

张茹,刘景霞[9](2007)在《名词性照应在文学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功能——文本分析《傲慢与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照应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在韩礼德的照应理论基础上,对文学文本中的英语名词性照应的语言形式和语篇功能做初步探讨,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作为文本分析的语料,证明文学文本中的名词性照应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对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郑威[10](2006)在《社会记忆:民族文学作为族群叙事文本——以瑶族创世古歌《密洛陀》的族群认同功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认同”(identity)研究成了近几十年来最“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认同理论”在很短的时间内广泛地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所借鉴和应用,批评理论也不例外。民族文学作为族群认同的一个文化栽体,为族群的自我认同提供了基础,诸如归属感、表达记忆的文本和认同共同的祖先等等。瑶族创世古歌《密洛陀》,包含有“一个族群的自我认同的多要素”,它同时对布努瑶族群、族群历史、族群认同和族群边界进行了建构和解释,并将族群、族群历史、族群认同和族群边界聚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强化着族群中族民的认同和归属意识。(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06年02期)

文学文本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大陆英国文学译本内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整体性特征如下:1)相当普遍和广泛地运用了包括脚注、章节/卷尾注和尾注在内的注释;2)图像副文本较多,包括作者像、情节插画等;3)序/跋和译后记内容翔实;4)印刷版式由繁体竖排逐渐转向简体横排。这些特征表明当时的翻译活动是一种深度译介行为,副文本主要发挥了以下四大功能:1)体现该时期译者的诗学观、翻译观和读者观;2)普及世界知识,提升民众文化水平;3)进行意识形态教化和引导;4)助推翻译批评和译介学研究。显然这些副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该时期翻译话语的多样性和直观性,当同正文本一道纳入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考察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文本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赵玉秀.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余小梅.“十七年”时期英国文学翻译副文本特征与功能[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3].宋小雨.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文学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4].黄雅惠.纽马克文本功能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策略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5].董攀.泰特勒翻译原则下文学文本句法象似性的文体功能与翻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6].司显柱,卢明玉.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文本与文化关系研究——以《文学兴国策》为例[J].中国翻译.2012

[7].曹霞.“清洁”的文本与“衰竭”的主体——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规训与惩罚功能[J].学术界.2011

[8].蒙巧.前景化在文学文本里的功能分析(英文)[J].大众文艺.2009

[9].张茹,刘景霞.名词性照应在文学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功能——文本分析《傲慢与偏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

[10].郑威.社会记忆:民族文学作为族群叙事文本——以瑶族创世古歌《密洛陀》的族群认同功能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6

标签:;  ;  ;  ;  ;  

文学文本功能论文-赵玉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