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药剂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300例。回顾性总结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分析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300例患者中,过敏反应占47.33%,消化道不良反应占27.33%,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占14.33%,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占5.67%,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3.67%,其他不良反应占1.67%。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反应(P<0.05)。不良反应原因统计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占12.00%,环境因素占14.00%,生理因素占5.33%,个体差异占28.33%,年龄过大(过小)占7.33%,情绪占5.33%,饮酒占22.33%,药物用量占1.33%,药物质量占4.00%。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及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医师在用药时要充分了解不同种类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结合患者身体健康给予适量用药,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安全性。

【关键词】头孢菌素;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247-02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广谱类药物,应用广泛,杀菌效果好。然而,随着头孢菌类的逐渐应用,临床上发现不良反应也逐渐升高,药物安全性被广大医师和学者重视[1]。本次研究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发生原因,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300例。男169例,女131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0.12±6.34)岁。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总结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分析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上30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

300例患者中,过敏反应占47.33%,消化道不良反应占27.33%,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占14.33%,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占5.67%,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3.67%,其他不良反应占1.67%。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反应(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原因统计

不良反应原因统计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占12.00%,环境因素占14.00%,生理因素占5.33%,个体差异占28.33%,年龄过大(过小)占7.33%,情绪占5.33%,饮酒占22.33%,药物用量占1.33%,药物质量占4.00%。见表2。

2.3预防措施

(1)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既往病史,从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2)根据药物种类,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剂量和药物途径,避免抗生素大量大用现象。

(3)对高敏体质患者、年龄过大(过小)患者以及肾功不全等高危人群应慎重使用。

(4)在使用药物前,向用药患者讲述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合理饮食,禁止饮酒等,确保患者依从性高,及时观察和询问是否有不适感,做好用药指导。

(5)临床医师要熟记药物属性,对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要了如指掌,能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种类和用量。同时,对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要熟知,确保在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讨论

头孢菌类药物是常见的抗菌药物,是一类分子中包含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药物。根据其开发应用年代以及不同的抗菌性能分为一、二、三、四类头孢菌素。随着临床中的应用广泛,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步升高[2]。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是死亡等,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逐年升高,但临床上发生率与其他药物相比,发生率仍较低,相对安全。尽管如此,随着大量的应用,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安全性仍被逐渐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临床预防措施起到一定的理论支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上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其中,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因哮喘等,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差异以及药物因素,具体可能因素可能是药物中有抗原性的蛋白质,从而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进而表现为过敏症状。症状相对较轻,一般停药后症状消失,严重者可致死,本次研究均为轻微症状。泌尿系统主要表现为肾毒性,主要是因为肾脏可排泄大多数药物,而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干扰或一直肾小管细胞酶的活性,因此对于肾功能障碍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应慎重,确保生命安全。而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贫血,而神经系统主要是神经毒性。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头孢菌素类药物不易穿过血脑屏障,但是对于婴幼儿,药物刺激易引起脉络丛变态反应,从而出现中枢神经毒性[3]。

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对于药物种类的选择、药物剂量的使用等都要对患者做好用药的指导。在患者的用药期间,观察患者身体状况,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的给予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及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医师在用药时要充分了解不同种类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结合患者身体健康给予适量用药,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鑫.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回顾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114-114,115.

[2]陈建清.头孢菌素类药物在联合其他药物使用时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J].海峡药学,2013,25(11):202-203.

[3]韦雪辉.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J].吉林医学,2013,34(2):249.

标签:;  ;  ;  

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