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价值相关性论文-刘杜娟

增量价值相关性论文-刘杜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量价值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财务报告信息,资产评估信息,价值相关性,增量差异

增量价值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杜娟[1](2014)在《财务报表信息与资产评估信息增量的价值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并购是公司迅速扩张资本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并购过程中,审计与评估这两个中介行业会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出具财务报告和评估报告,交易双方会以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值为交易定价的依据。那么,评估报告信息是否与企业的实际价值拥有较强的相关性?与财务报告信息相比,二者的增量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2007年-2012年沪深A股企业并购交易事件为样本,对其财务报告信息、资产评估报告信息与并购交易后股票复牌之后的市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评估报告信息与企业价值拥有较强的相关性。进而,主要对评估报告值与财务报告值的增量差异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率与企业的实际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基于这些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评估值相对于财务报告信息之所以与企业的价值拥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于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有重要性,同时提出推广这一计量模式的方法建议,而各项资产尤其是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评估要在合理地评估假设下有合理的评估增值空间,并提出规范评估行业资产增值率评估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6-13)

邓琼琼[2](2011)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以来,公允价值在学术界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话题。国外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价值相关性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一直比较谨慎,经历了“初步尝试、回避和广泛有条件应用”叁个阶段。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新准则实施前后,国内学者就公允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关于其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并不多。公允价值再次引入的初衷是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它是否得到了实证支持呢?本文在对公允价值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其重要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2007——2009年期间存在公允价值变动的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Ohlson价格模型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增量价值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现有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财务报表体系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均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本文的研究为准则制定者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数据支持,也有助于投资者更新观念,准确理解新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内涵。(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5-01)

肖立群[3](2010)在《金融资产价值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在由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变。2006年中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全面执行,中国的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在会计的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也是怀着谨慎的态度。2008年9月14日,美国银行放弃收购雷曼兄弟公司,雷曼兄弟随后宣布准备提交法律文件申请破产,标志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的指责更是不绝于耳,金融界更是把公允价值计量看做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元凶。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的,本文想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检验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问题,试图为公允价值洗刷冤屈。文章的主体分为四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根据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包括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概念界定等;再次,分析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企业内的应用情况及对其影响;最后,提出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有关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是建立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价格模型和盈余反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否增强了会计数据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关于研究结果,本文通过价格模型的检验,得出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会计数据的解释能力;通过盈余反应模型的检验,得出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的结论,并且得出2008年的数据解释能力高于2007年数据的结论,说明随着公允价值的应用,会计数据的解释能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的研究结论跟国内外学者的验证结果基本相似,但有不同。已有研究大都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各部分资产进行价值相关性研究,得出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价值相关性的结论,但本文中所研究的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否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并且实证检验的结果证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说明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后,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达到了准则制定者预期的要求。为后面公允价值的大胆应用提供一定的实证证据,同时为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洗刷了冤屈。(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12-04)

钟安石,张春丽[4](2010)在《合并报表价值增量相关性观点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相比是否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界定了价值增量,以合并报表从编制到披露的3个主要程序为比较基准,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得出合并报表并不具有显着的额外价值的结论。基于此,建议在公布合并报表的同时以附注或者说明的形式披露对债权人和少数股权股东有用的信息,另外还需提供业务分部主表以克服合并报表存在的价值相关性不强的缺陷。(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管理》期刊2010年06期)

黄丽娟,张佳梦[5](2008)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以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是否确认未实现利得或损益是新旧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后续计量处理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益是银行利润波动的主要来源,对它的会计处理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在Barth(1995)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市场风险因素和利润预期因素的调整,对中国13家上市银行2006一季度至2008一季度样本中银行持有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增量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银行股价并没有反映了公允价值收益增加的波动性,投资者并没有把基于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当作一种比基于历史成本收益波动性更好的替代变量。相反,投资者认为,这种增加的收益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反应银行特征投资风险的增加,而是反映了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本文来源于《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第八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汤光华,田甜,郝滨[6](2006)在《基本信息的价值增量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探讨基本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尤其是在不同盈余质量下的价值增量相关性。通过统计检验,特别是依据E/P对基本信息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某些基本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但与盈余指标相比,基本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弱,在统计意义上不具有价值增量作用,投资者也不会因为公司盈余以暂时性为主而增加对公司基本信息的权重。这反映出中国投资者对基本信息价值的认知还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罗胜强[7](2004)在《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净现金流量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报酬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增量信息含量进行定量研究,借此对《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实施的经济后果提供经验证据,从而对会计改革的效果做出实证性的评估。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不仅对投资者来说是有用的,而且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现金流量表中经营净现金流量也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04年02期)

增量价值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年以来,公允价值在学术界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话题。国外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价值相关性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一直比较谨慎,经历了“初步尝试、回避和广泛有条件应用”叁个阶段。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新准则实施前后,国内学者就公允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关于其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并不多。公允价值再次引入的初衷是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它是否得到了实证支持呢?本文在对公允价值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其重要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2007——2009年期间存在公允价值变动的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Ohlson价格模型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增量价值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现有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财务报表体系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均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本文的研究为准则制定者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数据支持,也有助于投资者更新观念,准确理解新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量价值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杜娟.财务报表信息与资产评估信息增量的价值相关性[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邓琼琼.公允价值计量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

[3].肖立群.金融资产价值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

[4].钟安石,张春丽.合并报表价值增量相关性观点综述[J].科技与管理.2010

[5].黄丽娟,张佳梦.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以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例[C].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第八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

[6].汤光华,田甜,郝滨.基本信息的价值增量相关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罗胜强.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净现金流量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4

标签:;  ;  ;  ;  

增量价值相关性论文-刘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