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分配论文-王岳,杨国华,董晓宁,邹玙琦,李志明

无功分配论文-王岳,杨国华,董晓宁,邹玙琦,李志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功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垂控制,一致性算法,分布式控制,电压补偿

无功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王岳,杨国华,董晓宁,邹玙琦,李志明[1](2019)在《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的微电网无功功率分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孤岛运行的微电网中,由于各分布式电源到公共母线的距离和网络结构差异,导致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难以按其额定容量分担负荷。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的分布式无功功率控制策略,各分布式电源通过通信网络,接收邻近微电源无功功率。应用动态一致性算法对无功功率差值进行迭代求和,再利用比例-积分器对下垂特性曲线的参考额定电压幅值进行自适应补偿。该策略在实现无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时,降低了系统对通信线路的要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17期)

李生虎,章怡帆,于新钰,张楠[2](2019)在《采用改进下垂控制和双层无功优化的风电场无功均衡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及风电场详细模型,按照双馈风电机组(DFIG)无功容量比例分配无功,难以实现风电场无功裕度均衡控制。根据DFIG无功裕度和并网点(PCC)允许电压偏差,提出可变下垂系数以改进无功-电压控制。结合每台DFIG无功裕度及其与PCC间电气距离,定义新的无功不均衡度。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控制问题,建立双层无功优化模型,其中电网层以减小网损、电压偏差和风电场铜耗为目标,整定电网无功需求量;风电场层以场内线损、DFIG铜耗及无功不均衡度最小为目标,确定各台DFIG无功出力。采用有限记忆拟牛顿信赖域(LBFGS-TR)算法求解无功均衡分配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充分利用DFIG无功调控能力,实现风电场无功裕度均衡控制。(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13期)

章怡帆[3](2019)在《DFIG风电场改进无功—电压下垂控制和无功增量分配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场内无功分配,依赖于风电机组(DFIG)潮流建模,且受各DFIG风速、无功裕度、与并网点(PCC)电气距离等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各机组机端电压和风电场内有功损耗。现有风电系统无功调度多分配至风电场,若能分配到各风电机组,可改善无功调度的可行性。风电场接入大电网的数学模型非线性程度高、优化目标多样。因此,规划DFIG无功出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含DFIG的风电场并网完整模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控制问题,建立双层风电并网无功优化模型,其中电网层整定电网无功需求量,风电场层确定各台DFIG无功出力。针对风电场与PCC间馈线阻抗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多风电场损耗的无功-电压下垂控制策略,并结合风电场无功裕度确定目标函数的权重系数。(2)针对风电场和风电机组运行参数不一致影响下垂系数选取的问题,提出基于可变下垂系数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依据风速变化调节下垂系数。结合DFIG无功裕度及与PCC间电气距离,定义无功不均衡度指标。电网层无功优化时考虑风电场损耗等值模型,并采用LBFGS-TR算法求解风电场及DFIG无功分配方案。(3)针对风电场层无功调度的高维非线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阶灵敏度的风电场多目标无功增量分配优化方法。基于PCC电压波动,利用DFIG无功增量分配系数,建立风电场无功增量模型以减少变量数;推导风电场内有功损耗和机端电压对DFIG出力的二阶灵敏度,以降低优化模型非线性程度,提高计算速度。基于NSGA-II算法求解Pareto前沿,提出以无功裕度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多目标优化折衷解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陈以通,傅强[4](2019)在《电动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无功功率分配不平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由于电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飞轮影响,导致系统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在不断波动,进而导致系统的无功功率分配不平衡。(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01期)

张海霞[5](2018)在《微网逆变器并联无功分配及负载不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全球能源的短缺以及人们对电量日益增加的需要,传统的集中大型电力网络以及大机组、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电力系统难以满足电能的可靠性和用户多样化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的发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具有高效节能,能够充分利用能源、电源靠近用户、电线上的电压损耗较少、用户的资金投入少以及分片分区供电提高供电的灵活性等优点。分布式发电可以孤岛运行,也可以和大电网并网一起为用户供电,提高了供电系统稳定性。因此,分布式电源将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分布式电源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内容主要涉及到:微网逆变器并联环流的抑制、微网逆变器并联无功分配策略、微网逆变器并联带不平衡负载时采用αβ坐标系下电压补偿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单个逆变器运行,详细说明了逆变器在三种坐标系下的模型,电路中滤波器参数的选择以及采用双环控制参数的设定。其次介绍两台逆变器并联系统,说明了环流的产生的原因以及抑制环流的控制方法,详细介绍逆变器间无功分配策略,比较传统的下垂控制方法和改进下垂控制,采用改进下垂控制方法使得公共点处的电压降减小。最后介绍逆变器并联系统带叁相不平衡负载,详细分析逆变器带不平衡负载导致电压不平衡的原因,利用对称分量法对不平衡电压进行正序负序分离,对于电压不平衡采用αβ坐标系下电压补偿控制方法对不平衡电压进行控制,该方法模块包括电压不平衡补偿器、虚拟阻抗环、功率下垂控制器以及比例谐振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证明所用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8-06-12)

李桂丹,王佳琦,靳新悦,张羽[6](2019)在《风电场内部无功分配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增大,风电场可通过发出一定的无功功率参与电网电压控制。为减小因无功功率在风电场内部流动引起的有功损耗和节点电压波动,本文提出了一种无功分配策略,充分考虑风电场内部拓扑结构,计及风场内部线路分布和电气设备参量对潮流的影响,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作为连续无功源,以风电场内部系统网损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构造的无功优化模型进行解算,实现对各个机组无功出力的合理分配。最后,以山东某风电场为例,对其各个机组无功出力进行了优化,减小了系统有功损耗,有效地改善了节点电压质量。(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晓明,范志华,刘子文,苗世洪,李献伟[7](2018)在《基于有功和无功功率协调分配的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由串联型有源滤波器和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组合而成。在常规功率控制策略中,串、并联变流器与馈线之间存在的有功功率环流增大了串、并联单元的容量负担和损耗,且当电源电压跌落较大时,串、并联单元在补偿电能质量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容量越限。提出了基于有功和无功功率协调分配的UPQC控制策略,通过合理分配串、并联变流器的功率输出,充分发挥串联变流器的作用,使得串联变流器承担部分负载无功功率以减轻并联变流器的负担,并消除有功功率环流;基于并联变流器补偿容量恒定的原则分配电源与储能单元提供的有功功率,以减小配电网馈线过电流的风险,并保证串、并联单元在补偿电能质量过程中不会发生容量越限。在电源电压完全跌落的极限情况下,负载有功完全由储能提供,实现了不间断电源的功能。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仿真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能够实现UPQC串、并联变流器以及储能单元的协调控制。(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8年03期)

薛建芳,谢青海[8](2018)在《船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分配不均故障实时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船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分配不均故障检测,准确性差、抗干扰性差的问题。设计新的船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分配不均故障检测方法,对无功功率分配不均故障进行划分,提取不均匀分配故障信号特征,设计识别算法,准确的对故障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较强,抗干扰性好。(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李嘉敏,张乐安,赵鹏,包彦省[9](2018)在《电压调差系数对秦山核电机组间无功出力分配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山核电基地目前有9台运行核电机组,秦二厂和秦叁厂的6台机组无功功率长期异常波动给机组的稳定运行带来极大隐患。从发电机励磁调差设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阐述发电机励磁调差中调差环节的系统作用,介绍机组调差系数设定与无功功率分配之间的关系,对其调差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剖析并列运行机组之间无功功率分配原理,对各台机组进行并列点等效调差折算,重点分析秦山500 k V联合开关站各台机组无功波动不一致现象,针对秦二厂1、2#机组调差率设定不合理现象,提出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电站系统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高阳[10](2017)在《电网故障时双馈风力发电机无功电流分配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要求,提出向电网注入无功电流的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利用双馈风力发电机等效电路图推导定子侧和网侧无功电流极限,得出定子侧无功电流发生能力优于网侧。根据电网电压跌落程度对无功电流极限的影响,提出电网故障时无功电流的分配原则,在保证无功调节不越限的基础上提高系统的无功处理能力。不同于常规研究中只给出无功极限的理论推导,还对电网电压跌落不同程度时无功电流极限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无功电流分配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为系统提供无功支撑的同时提升并网点电压,有利于系统稳定性的恢复,完成低电压穿越。(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无功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计及风电场详细模型,按照双馈风电机组(DFIG)无功容量比例分配无功,难以实现风电场无功裕度均衡控制。根据DFIG无功裕度和并网点(PCC)允许电压偏差,提出可变下垂系数以改进无功-电压控制。结合每台DFIG无功裕度及其与PCC间电气距离,定义新的无功不均衡度。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控制问题,建立双层无功优化模型,其中电网层以减小网损、电压偏差和风电场铜耗为目标,整定电网无功需求量;风电场层以场内线损、DFIG铜耗及无功不均衡度最小为目标,确定各台DFIG无功出力。采用有限记忆拟牛顿信赖域(LBFGS-TR)算法求解无功均衡分配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充分利用DFIG无功调控能力,实现风电场无功裕度均衡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功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王岳,杨国华,董晓宁,邹玙琦,李志明.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的微电网无功功率分配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2].李生虎,章怡帆,于新钰,张楠.采用改进下垂控制和双层无功优化的风电场无功均衡分配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3].章怡帆.DFIG风电场改进无功—电压下垂控制和无功增量分配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9

[4].陈以通,傅强.电动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无功功率分配不平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5].张海霞.微网逆变器并联无功分配及负载不平衡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

[6].李桂丹,王佳琦,靳新悦,张羽.风电场内部无功分配优化策略[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9

[7].黄晓明,范志华,刘子文,苗世洪,李献伟.基于有功和无功功率协调分配的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

[8].薛建芳,谢青海.船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分配不均故障实时检测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8

[9].李嘉敏,张乐安,赵鹏,包彦省.电压调差系数对秦山核电机组间无功出力分配的影响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8

[10].高阳.电网故障时双馈风力发电机无功电流分配及控制策略[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7

标签:;  ;  ;  ;  

无功分配论文-王岳,杨国华,董晓宁,邹玙琦,李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