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现状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现状

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后森林,王颖,张建华,杨邵昆,王震,赵振华,刘辉,陆伟,侯俊清[1](2021)在《精准医学模式下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结合目前关于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简述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发现无论是体外放射治疗,还是近距离放射治疗,或者是作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方式,均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并且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治疗后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随访,以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万斌,姚进[2](2021)在《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探索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的发展方向,探讨机器人辅助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研发的可行性,本文根据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历史,总结了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的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几种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以及施源器、辐射源及机器人辅助系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探讨了智能模式阶段的发展内涵,为机器人辅助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研发的可行性分析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李斌[3](2021)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体积对正常组织剂量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治疗过程中,膀胱体积的变化对于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影响,为本研究单位在宫颈癌外照射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行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外照射调强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计54例,FIGO分期为ⅠB2、ⅠB3和ⅡA2期。行CT模拟定位,定位前嘱患者憋尿至舒适状态并已做好肠道准备。放疗科医师先勾画危及器官,然后在此基础上勾画靶区,由一名物理师在Varian Eclipse13.5治疗计划系统上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PTV均为DT 50Gy,2.0Gy/次,5次/周。计划完成后根据等剂量曲线评估靶区,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危及器官限值。在定位CT模拟图像上测量膀胱体积,根据膀胱体积将54例患者分为3组:A组,膀胱体积V≤200ml;B组,200ml<膀胱体积V≤400ml;C组,膀胱体积V>400ml。并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每一位患者膀胱、直肠的D2cc、D1cc和D0.1cc,以及双侧股骨头的D1%。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膀胱体积的剂量学数据。结果:膀胱受照剂量:不同膀胱体积分组下的膀胱D0.1cc、D1cc和D2cc组测得受照剂量值不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D0.1cc组中,膀胱体积200~400ml的受照剂量小于膀胱体积0~200ml的受照剂量(P=0.014),也小于膀胱体积400ml以上的受照剂量(P=0.0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1cc组中,膀胱体积200~400ml的受照剂量小于膀胱体积0~200ml的受照剂量(P=0.04),也小于膀胱体积400ml以上的受照剂量(P=0.02),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D2cc组中,膀胱体积200~400ml的受照剂量小于膀胱体积0~200ml的受照剂量(P=0.037),也小于膀胱体积400ml以上的受照剂量(P=0.026),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综上,膀胱体积在200~400ml之间膀胱的D0.1cc、D1cc和D2cc剂量最小,分别为(50.86±2.75)Gy、(50.37±2.77)Gy和(50.20±2.72)Gy。直肠受照剂量:不同膀胱体积分组测得受照剂量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膀胱体积在0~200ml、200~400ml与400ml以上时直肠受照剂量结果有差异。双侧股骨头受照剂量:不同膀胱体积分组测得受照剂量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膀胱体积在0~200ml、200~400ml与400ml以上时双侧股骨头的平均受照剂量结果有差异。结论:1.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充盈状态改变了膀胱的受照剂量。2.膀胱充盈状态对直肠、双侧股骨头受照剂量无明显影响。3.最佳的膀胱憋尿体积在200~400ml之间,可以使膀胱受照剂量达到最小,可能使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概率降低。

程霞[4](2021)在《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在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9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结直肠癌盆腔局部复发患者。共14例患者(16个目标病灶),男性7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为64岁(50~78岁)。所有患者原发肿瘤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或结肠癌,并明确为盆腔局部复发。肿瘤最大径中位数4.65cm(2.6~8.4cm),手术体位为仰卧位3个,俯卧位13个。所有患者均有手术史,50%(7/14)接受过化疗,57.2%(8/14)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体外放射治疗。排除禁忌,遵循粒子植入专家共识流程,在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将粒子植入瘤体,术后3天复扫CT行剂量验证。粒子植入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至2020年12月。观察患者的局部控制情况、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记录对比术前、术后主要剂量学参数;评估肿瘤靶区和危机器官受量。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单因素分析,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最佳值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截至2020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3~29个月)。植入的粒子中位数为49颗(23~152颗),粒子的活度中位数为0.65m Ci(0.50~0.80m Ci)。患者中位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LC)时间为11.0个月(3~22个月)。随访至12个月时,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疾病(SD)3例,疾病进展(PD)4例。术后3、6、12个月的LC率分别为100.0%、87.5%、75.0%。总缓解率(CR+PR)为56.3%。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2个月,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64.3%和21.4%。既往接受过放疗患者8例患者(9个病灶),术后12个月时,总缓解率为66.6%;局部控制率77.8%;疼痛缓解率为83.3%。剂量参数结果显示,术后D90(覆盖90%靶体积的剂量)平均值低于处方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进一步分析D90和D90差值(术前D90-术后D90)显着影响局部控制时间(P=0.018和0.033)。术后D90>128.55Gy组和D90差值<15.50Gy组局部控制率更有优势。无痛持续时间为0~18个月(中位数7.0个月)。术后12个月时,疼痛缓解率为77.8%(7/9)。疼痛评分结果显示,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住院前相比,经粒子植入治疗后疼痛明显改善(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粒子脱落及移位,未见3级以上术后不良反应。仅1例(7.1%1/14)出现2级放射性结直肠黏膜反应,为既往接受过外放射治疗患者。结论: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行3D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控制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尤其对于既往放疗患者是优选的挽救治疗手段。

丁静静,解传滨,戴相昆,杨微,伏永红,赵娜娜,申红峰,马娜,徐寿平,曲宝林[5](2020)在《放射治疗技师在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文中提出近距离放射治疗(BT)在肿瘤治疗中,尤其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射治疗技师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后装放射治疗的同时,肩负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及设备常规质量控制保证等重要工作,在各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BT中放射源安全管理、环境辐射安全、设备质量控制、治疗流程管理以及人员防护要求等各环节的技术特点,评估放射治疗技师在BT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放射治疗技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探索放射治疗技术高级人才的发展方向。

刘齐楚[6](2020)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125I剂量计算及放射治疗计划的相关优化》文中指出癌症是目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疾病,有一半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放射治疗。目前6711型125I放射源作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肺癌、前列腺癌和头颈癌等癌症,使用125I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且有效的放射疗法。在临床中为了保证放射治疗的疗效,需要提前制定并优化放射治疗计划,而研究多个125I放射源在三维空间中的剂量分布是制定放射治疗计划的前提。本文对多个125I放射源在水模体中的不同分布方式的剂量分布进行了模拟和比较。本文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1、使用MCNP5与TOPAS这两个蒙特卡罗软件,依照相关论文中的单个6711型125I放射源的形状、材料和衰变特性,对放射源进行建模以模拟周围1.5cm3内的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2、在完成建模后,重复进行模拟取平均值,得到最终的剂量数据结果。并将模拟所得的剂量数据,运用TG-43U1报告中的公式,计算出相应的径向剂量函数与各向异性函数,将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确认所得剂量是否准确。3、运用MATLAB软件,将单个和多个125I放射源在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数据直观地展示了出来。同时为了比较放射源分布不同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引入了剂量体积直方图与计算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指标F的公式,通过比较F的值直接比较不同分布方式下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差距。4、本文比较了不同距离植入4个放射源后的F,放射源之间距离为1cm时的F值要高出距离为0.8cm和1.2cm时的F值10%以上,也比较了不同距离植入3个放射源后的F,放射源之间距离为1cm时的F值要高出距离为0.8cm和1.2cm时的F值7%以上。本文还比较了9个放射源按照等间距分布和外围式分布分别植入后的F,外围式分布的F值要比等间距分布的F值高出30%左右,16个放射源外围式分布的F值则比17个放射源等间距分布的F值要高出了50%以上。本文基于蒙特卡罗方法,使用MCNP5所得到的6711型125I放射源的剂量分布基本准确,即沿着轴方向轴对称,且在相同距离时,与轴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大的地方剂量越大,轴两端的剂量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凹陷。得出了放射源间距应为1cm左右的结论,得出了放射源分布应为外围式分布的结论。

杨翠萍[7](2020)在《闪烁光纤剂量计研制及近距离放疗剂量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放疗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在放疗过程中,尤其是近距离放疗中,直接对肿瘤及附近正常组织进行高位置分辨的实时监测,是验证及优化治疗计划,评估健康组织等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本文研制了一套基于SiPM电流读出的塑料闪烁光纤剂量计(PSFD),该剂量计具有高位置分辨、组织等效、可远程操作及实时测量等优点,可用于近距离放疗中关键组织的高位置分辨实时剂量测量。课题围绕近距离放疗192Ir密封源的剂量分布特性、PSFD的设计和基本性能测试、PSFD用于后装治疗剂量测量模拟研究三个方面展开,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通过 MCNP(Monte Carlo N-Particle Transport Code)模拟研究 192Ir 密封源的剂量分布特性,为剂量计研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92Ir密封源近场区域剂量分布呈明显各向异性,差异为11.8%;不同介质内,剂量与距离平方均呈反比关系跌落,水与软组织的剂量径向分布差异<0.8%,与骨组织差异<2.3%;利用格子填充法计算192Ir体源和点源的空间剂量分布并进行三维重建,192Ir点源等剂量率面呈球形分布,体源呈“苹果状”分布,且同一位置处点源的剂量率高于体源。(2)基于上述剂量学特征,设计并制作了基于SiPM电流读出的高位置分辨的塑料闪烁光纤剂量计。剂量计由闪烁光纤探头、传输光纤、光电转换器件及数据获取系统等部分组成。对剂量计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剂量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10cGy/min~9000cGy/min动态范围内具有线性响应,满足一般临床剂量测量的需求。剂量计可用于相对剂量测量,但射线能量较低时,测量误差增大。剂量计工作时易受环境温度和传输光纤弯曲的影响,若要控制剂量测量精度在±1%以内,温度漂移应<1℃,直径1mm的白光纤发生弯曲时的曲率半径>11cm。(3)通过MCNP模拟PSFD测量近距离后装治疗剂量时的场景,研究PSFD的水等效性和能量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塑料闪烁光纤在0.2MeV~6MeV光子能量区间内具有较好的水等效性,但在低能端探测灵敏度下降。使用PSFD测量192Ir源近场区域(<10cm)剂量时具有较好的能量响应特性,但测量远场区域(>10cm)剂量时表现为能量依赖性。本课题研制了一套基于SiPM电流读出的高位置分辨实时剂量读出型塑料闪烁光纤剂量计,为连续束射线剂量测量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围绕PSFD用于后装治疗剂量测量展开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为剂量计的实际测量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王超[8](2020)在《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世界范围内,食管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名第7位,肿瘤相关致死率排名第6位。在中国,95%以上的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吞咽困难是无法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这些患者需接受姑息治疗。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术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两种广泛认可的用于治疗恶性吞咽困难的姑息治疗方式。近年来,碘-125(125I)粒子作为一种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模式,已被用于治疗多种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一系列临床研究显示,125I粒子与部分覆膜SEMS的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并延长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在过去几年中,多种全覆膜SEMS被设计并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全覆膜SEMS尤其适用于预计生存时间较长,且需要接受后续治疗和支架移除的患者。因此,与联合部分覆膜SEMS相比,125I粒子联合全覆膜SEMS的治疗模式理论上将更适合于预计生存时间较长的患者。另一方面,尽管大量研究关注了粒子支架的临床疗效,然而125I粒子在ESCC中的抗肿瘤机制仍有待研究。在本课题中,首先,我们通过体内外实验系统地研究125I粒子在ESCC细胞中的作用和抗肿瘤机制。然后,我们通过联合125I粒子和分节式全覆膜SEMS设计了一款新型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并通过临床研究评估该内照射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研究125I粒子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照射模型,给予细胞累积剂量为0、2、4、6和8 Gy的125I粒子辐射。在特定的实验中,细胞接受si RNA、N-乙酰-L-半胱氨酸(NAC)或放线菌酮的处理。通过克隆形成试验和台盼蓝染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细胞内Ca2+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DNA损伤、caspase活化、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在动物实验中,构建Eca-109和KYSE-150的荷瘤鼠,并对其进行125I粒子(0.8 m Ci)植入治疗。记录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ROS荧光染色、TUNEL和免疫组化等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在两株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显着抑制了细胞增殖,并诱导DNA损伤和G2/M细胞周期阻滞。125I粒子辐射通过凋亡和类凋亡诱导细胞死亡。在照射后,Eca-109细胞主要通过诱导caspase依赖的凋亡而死亡,并在6 Gy时达到凋亡峰值。KYSE-150细胞通过诱导凋亡和类凋亡被杀死,伴有广泛的细胞内空泡形成。在两株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诱导了自噬流,并且通过si ATG5抑制自噬增强了细胞的放射敏感性。125I粒子辐射还诱导了细胞内的Ca2+过载和内质网应激。此外,125I粒子辐射引起ROS过量产生,ROS清除剂NAC明显削弱了125I粒子辐射对内质网应激、自噬、凋亡和类凋亡样空泡化的诱导作用。动物实验显示,125I粒子辐射可引起组织内ROS产生,激活细胞凋亡和潜在的类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结论:在ESCC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在引起DNA损伤、G2/M细胞周期阻滞、胞内Ca2+过载和内质网应激之后,可通过凋亡和类凋亡诱导细胞死亡,同时,触发保护性的自噬。125I粒子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类凋亡和自噬在很大程度上由ROS介导。目的:评估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方法:通过将125I粒子与分节式全覆膜SEMS结合,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全覆盖内照射支架,并应用于临床。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同一家医院连续招募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该新型内照射支架的治疗。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数据,包括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总生存期、支架通畅时间、支架再狭窄(组织/肿瘤增生)、支架移位和不良事件(CTCAE v4.0)。结果:共计39名患者(31名[79.5%]男性,平均年龄71.3±7.4岁)接受了该支架的置入。技术成功率为97.4%(38/39),临床成功率为100.0%(39/39)。吞咽困难评分在术后1周内明显下降(P<0.001),6个月内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1(95%CI 173228)天,3月和6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2%和56.4%。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75(95%CI 128222)天。5名(12.8%)患者发生了支架再狭窄。4名(10.3%)患者发生了支架移位,所有移位支架均成功移除。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胸痛(59.0%)、食管出血(28.2%)和恶心呕吐(20.5%)。8名(20.5%)患者共发生了8例严重(等级≥3)不良事件。结论: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该治疗模式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时间。目的:比较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与其联合部分覆膜支架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并评估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全覆膜支架组,77例)或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部分覆膜支架组,69例)治疗的146例食管癌患者数据。根据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总生存期、支架通畅时间、复发性吞咽困难和不良事件(CTCAE v4.0)对结果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总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时间。复发性吞咽困难可分为支架再狭窄和支架移位,通过计算原因别风险比(CSHR)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计算部分分布风险比(SHR)的FineGray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全覆膜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7.4%(75/77),部分覆膜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8.6%(68/69)(P>0.999)。两组的临床成功率均为100.0%。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相当(164天比152天;P=0.382)。术前吞咽困难评分4分(HR 1.624,95%CI 1.1142.369,P=0.012)和远处转移(HR 5.752,95%CI 3.5389.351,P<0.001)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全覆膜支架具有延长支架通畅时间的趋势(143天比113天;P=0.057)。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在吞咽困难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7%比36.2%;SHR 0.676,95%CI 0.3711.233,P=0.202),Cox模型显示全覆膜支架组的累积发生风险更低(CSHR 0.529,95%CI 0.2860.977,P=0.042)。与部分覆膜支架相比,全覆膜支架能显着降低支架再狭窄率(14.3%比29.0%;CSHR 0.387,95%CI 0.1850.810,P=0.012;SHR 0.446,95%CI 0.2150.927,P=0.031)。在多因素分析中,支架类型(全覆膜支架比部分覆膜支架;CSHR 0.377,95%CI 0.1790.794,P=0.010;SHR 0.443,95%CI 0.2120.925,P=0.030)和支架直径(20mm比16 mm;CSHR3.920,95%CI 0.85118.063,P=0.080;SHR 4.479,95%CI 1.02819.515,P=0.046)是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在支架移位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比7.2%;CSHR 1.674,95%CI 0.0.5724.897,P=0.347;SHR 1.852,95%CI 0.6365.398,P=0.259)。全覆膜支架组与部分覆膜支架组相比,胸痛较为少见(54.5%比71.0%;P=0.040),两组在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中,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在生存获益和安全性方面与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表现相当。相较于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能显着降低支架再狭窄率,具有延长支架通畅时间的潜能。

陈建建[9](2020)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人喉癌细胞系TU21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放射性125Ⅰ粒子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研究1251粒子对喉癌移植瘤凋亡、增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研究基础。方法建立人喉癌细胞系TU212裸鼠移植瘤模型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只,对照组植入0 mCi空壳粒子,实验组植入0.8 mCi粒子。CT引导下经18G穿刺针在各组裸鼠瘤体内分别植入2枚粒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用于术前计划设计和术后计划验证。植入粒子后每4天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并测量肿瘤大小以计算肿瘤体积。125Ⅰ粒子植入30天后处死裸鼠取材,根据肿瘤体积绘制肿瘤体积-时间曲线以观察抑瘤效果。瘤体取材后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2)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Ki67、PCNA的mRNA表达;(3)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PCNA的蛋白表达。(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Ki67、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1)干预结束后实验组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显着小于对照组(均P<0.05)。(2)HE染色切片示对照组肿瘤组织癌细胞核大深染、排列紧密,实验组肿瘤组织癌细胞可见大量变性坏死。(3)q-PCR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与较对照组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Ki67、PCNA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4)Western blot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较对照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Ki67、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明显抑制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王阳阳[10](2020)在《手术联合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关于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单一疗法复发率高,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放疗的方式主要有X线、近距离同位素放疗、电子线等,目前临床上用的最多的是电子线,但尚无统一的规范。通过探讨不同的放疗方案对瘢痕疙瘩切除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整形外科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一些思路及方法。方法1.资料收集: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诊断为瘢痕疙瘩并行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的64例(106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电子线组(A组)和90锶同位素组(B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后、复发因素等进行阐述和回顾性分析。2.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6例瘢痕疙瘩中,总复发21例,总有效率为80.19%(85/106)。电子线组复发12例,有效率81.54%(53/65),同位素组复发9例,有效率78.05%(32/41),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复发率不同,前胸壁复发率37.50%(9/24),肩背部31.25%(5/16),耳部8.00%(2/25),其他部位12.20%(5/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92,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瘢痕疙瘩的长轴直径×短轴直径×厚度和部位是复发的影响因素,长轴直径×短轴直径×厚度的乘积大于或等于2.5cm3的瘢痕疙瘩复发率较高(χ2=4.006,P<0.05)。张力高的部位(前胸壁和肩背部)比张力低的部位(耳部等其他部位)复发率高(χ2=9.329,P<0.05)。性别、年龄和瘢痕疙瘩的长轴直径不是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来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性别、年龄、长轴直径以及放疗方式均不是影响复发的因素,长轴直径×短轴直径×厚度和部位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瘢痕疙瘩术后放疗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8%(25/106),大部分不良反应轻微,多为1-2级反应,仅1例(0.94%)放疗期间切口局部发生炎症反应,停止放疗换药治疗后愈合良好。所有病例随访期间均内未观察到恶变的发生。A、B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对治疗过程及结果满意者为73.44%,一般为18.75%,不满意为7.81%。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有关,治疗效果好则满意度高(P<0.001),A组与B组两组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1.对于瘢痕疙瘩的治疗,术后选择近距离90锶敷贴放疗和电子线放疗复发率无明显差异,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有效控制复发,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2.病变部位和长轴直径×短轴直径×厚度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张力高的部位和结果大于等于2.5cm3的复发率更高。性别、年龄以及长轴直径对复发率没有影响。

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精准医学模式下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体外放射治疗
2 近距离放射治疗
    2.1 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2.2 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2.3 挽救性近距离放射治疗
    2.4 mCRPC骨转移的近距离放射治疗
3 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2)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现代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的现状
    1.1 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机
    1.2 术中放射治疗机
    1.3 微型X-Ray近距离放射治疗机
2 现代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的发展
    2.1 施源器的发展
    2.2 辐射源的发展
    2.3 机器人辅助系统的研究进展
3 结论与展望

(3)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体积对正常组织剂量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2.1 局部晚期宫颈癌概述
    2.2 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综述
        2.2.1 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2.2.2 放射治疗
        2.2.3 同步放化疗
        2.2.4 新辅助治疗联合根治性手术
        2.2.5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2.2.6 免疫治疗
    2.3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入组标准
    3.3 仪器与设备
    3.4 治疗方法与步骤
        3.4.1 CT模拟定位
        3.4.2 靶区、危及器官勾画
        3.4.3 计划设计和处方剂量
        3.4.4 治疗计划评估
    3.5 试验分组
    3.6 观察指标
    3.7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基本情况
    4.2 膀胱体积与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之间关系分析
        4.2.1 膀胱受照剂量
        4.2.2 直肠受照剂量
        4.2.3 双侧股骨头受照剂量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材料及设备
    2.3 术前计划设计
    2.4 个性化模板设计和制作
    2.5 手术方法
    2.6 术后剂量学验证、计划评估及随访
    2.7 观察副反应及评价疗效
    2.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1 粒子植入情况
    3.2 术后局控及生存
    3.3 剂量学验证和结果比较
    3.4 不良反应
    3.5 疼痛缓解情况
讨论
    4.1 结直肠癌局部复发治疗现状
    4.2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简介
    4.3 放射性 125I 粒子在结直肠盆腔局部复发应用
    4.4 剂量学评估及验证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性 ~(125)I 粒子在盆腔局部复发肿瘤的应用
    一、放射性~(125)I 粒子特点
    二、粒子植入治疗在盆腔局部复发肿瘤的临床应用
        2.1 结直肠癌
        2.2 宫颈癌
        2.3 卵巢癌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放射治疗技师在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BT安全管理
    1.1 放射源安全管理
    1.2 环境安全管理
    1.3 设备安全及质量控制管理
    1.4 治疗安全及事故处理
2 BT流程和规范
3 BT中的护理及心理疏导
4 放射治疗技师的培养
5 展望

(6)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125I剂量计算及放射治疗计划的相关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放射治疗与剂量计算
    2.1 放射治疗
        2.1.1 放疗简介
        2.1.2 放疗历史与发展
        2.1.3 光子用于放疗的物理原理
    2.2 近距离放射治疗
        2.2.1 近距离放疗简介
        2.2.2 近距离放疗的优缺点
        2.2.3 近距离放疗的流程
    2.3 剂量计算
        2.3.1 剂量计算简介
        2.3.2 解析算法介绍
        2.3.3 点源式剂量公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蒙特卡罗方法与软件
    3.1 蒙特卡罗方法
        3.1.1 蒙特卡罗简介
        3.1.2 蒙特卡罗方法的优缺点
        3.1.3 蒙特卡罗方法解决问题的流程
        3.1.4 蒙特卡罗中减少方差的方法
        3.1.5 模拟光子输运的过程
        3.1.6 基于蒙特卡罗的各种软件
    3.2 MCNP5
        3.2.1 MCNP5的计算过程
        3.2.2 MCNP5的输入文件参数和建模细节
        3.2.3 MCNP5减少方差的方法
    3.3 TOPAS
        3.3.1 TOPAS的输入文件参数和建模细节
        3.3.2 TOPAS减少方差的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个 ~(125)I 放射源的分布方式研究
    4.1 单个放射源的剂量分布结果与验证
        4.1.1 剂量分布结果
        4.1.2 剂量分布验证
        4.1.3 剂量分布验证的结果
    4.2 剂量体积直方图
        4.2.1 DVH定义
        4.2.2 DVH的计算方法
        4.2.3 对不同DVH曲线的评估方法
    4.3 多个放射源的间距研究
        4.3.1 不同间距下4源的剂量分布图和DVH
        4.3.2 不同间距下3源的剂量分布图和DVH
        4.3.3 不同间距所得的结果
    4.4 多个放射源的分布方式研究
        4.4.1 不同分布方式下9源的剂量分布图和DVH
        4.4.2 不同分布方式下16源和17源的剂量分布图和DVH
        4.4.3 不同分布方式所得的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简历与科研成果

(7)闪烁光纤剂量计研制及近距离放疗剂量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近距离放射治疗简介
        1.2.1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
        1.2.2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特点
    1.3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
        1.3.1 剂量验证的重要性
        1.3.2 近距离放射治疗质量控制现状
    1.4 常用的高位置分辨剂量计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近距离放疗~(192)Ir源剂量分布特性模拟研究
    2.1 后装治疗简介
    2.2 ~(192)Ir放射源简介
    2.3 蒙特卡罗(Monte Carlo)简介
    2.4 MCNP5模拟校验
    2.5 近距离放射治疗~(192)Ir源剂量分布模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iPM电流读出的塑料闪烁光纤剂量计研制
    3.1 塑料闪烁光纤剂量计设计原理
    3.2 PSFD功能单元设计
        3.2.1 塑料闪烁体传感器
        3.2.2 荧光传输光纤
        3.2.3 SiPM光电转换器件
        3.2.4 电子学及数据处理系统
        3.2.5 PSFD集成
    3.3 PSFD剂量测量实验
        3.3.1 动态范围测试
        3.3.2 PDD曲线测量
    3.4 PSFD环境稳定性测试
        3.4.1 刻度脉冲光源
        3.4.2 温度响应测试
        3.4.3 白光纤曲率响应测试
        3.4.4 长期稳定性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SFD用于近距离后装治疗剂量验证模拟研究
    4.1 模型建立
    4.2 PSFD水等效性模拟研究
        4.2.1 比较MCNP5通量法和沉积能量法之间的差异
        4.2.2 水等效性模拟
    4.3 PSFD能量响应特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及专利
致谢

(8)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绪论
文献综述一 ~(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自膨式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食管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部分 ~(125)I粒子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细胞系
        1.2.2 实验动物
        1.2.3 放射源及~(125)I粒子体外照射模型
        1.2.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1.2.5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方法
        1.3.1 siRNA转染
        1.3.2 细胞存活率检测
        1.3.3 克隆形成试验
        1.3.4 细胞周期检测
        1.3.5 细胞凋亡检测
        1.3.6 细胞内ROS检测
        1.3.7 细胞内Ca~(2+)检测
        1.3.8 免疫荧光检测
        1.3.9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1.3.10 透射电镜检测
        1.3.11 动物实验
        1.3.12 组织HE染色
        1.3.13 组织ROS水平检测
        1.3.14 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15 组织TUNEL凋亡检测
        1.3.16 统计学方法
    1.4 结果
        1.4.1 ~(125)I粒子辐射抑制ESC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空泡化
        1.4.2 ~(125)I粒子辐射诱导DNA损伤修复和G2/M细胞周期阻滞
        1.4.3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凋亡与非凋亡样细胞死亡
        1.4.4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产生保护性自噬
        1.4.5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发生类凋亡
        1.4.6 ROS在~(125)I粒子辐射诱导的凋亡、自噬和类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1.4.7 ~(125)I粒子辐射抑制ESCC移植瘤
    1.5 讨论
第二部分 ~(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支架设计
        2.2.2 支架制作和理化性能检测
        2.2.3 临床伦理审批
        2.2.4 研究对象选择
        2.2.5 样本量计算
        2.2.6 干预方法
        2.2.7 评价指标及定义
        2.2.8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一般情况
        2.3.2 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情况
        2.3.3 支架再狭窄和移位
        2.3.4 不良事件
    2.4 讨论
第三部分 ~(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或部分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支架特征
        3.2.2 临床伦理和知情同意
        3.2.3 病例筛选
        3.2.4 手术操作
        3.2.5 评价指标及定义
        3.2.6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一般情况
        3.3.2 生存分析
        3.3.3 复发性吞咽困难
        3.3.4 不良事件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裸鼠模型建立及干预
    2.2 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对比
    2.3 HE染色检查结果
    2.4 qPCR结果
    2.5 Western Blot结果
    2.6 免疫组化结果
3 讨论
    3.1 喉癌治疗现状
    3.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现状
    3.3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机制与优势
    3.4 喉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现状
    3.5 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获得奖励和发表论文
致谢

(10)手术联合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精准医学模式下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J]. 后森林,王颖,张建华,杨邵昆,王震,赵振华,刘辉,陆伟,侯俊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5)
  • [2]近距离放射治疗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万斌,姚进.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7)
  • [3]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体积对正常组织剂量的观察[D]. 李斌. 吉林大学, 2021(01)
  • [4]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D]. 程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放射治疗技师在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 丁静静,解传滨,戴相昆,杨微,伏永红,赵娜娜,申红峰,马娜,徐寿平,曲宝林.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8)
  • [6]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125I剂量计算及放射治疗计划的相关优化[D]. 刘齐楚. 南京大学, 2020(12)
  • [7]闪烁光纤剂量计研制及近距离放疗剂量模拟研究[D]. 杨翠萍. 苏州大学, 2020(02)
  • [8]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D]. 王超. 东南大学, 2020(01)
  • [9]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D]. 陈建建. 郑州大学, 2020(02)
  • [10]手术联合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分析[D]. 王阳阳.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