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菌污泥膨胀论文-刘坚,袁凌玲,黄道平,刘乙奇,于广平

丝状菌污泥膨胀论文-刘坚,袁凌玲,黄道平,刘乙奇,于广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丝状菌污泥膨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故障诊断,活性污泥,丝状污泥膨胀,软测量

丝状菌污泥膨胀论文文献综述

刘坚,袁凌玲,黄道平,刘乙奇,于广平[1](2019)在《活性污泥工艺丝状污泥膨胀的预测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活性污泥工艺污水处理的稳定运行常常受到丝状污泥膨胀的影响。为了对丝状污泥膨胀进行有效的维护,利用峰度和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易于测量特征提取,同时使用基于ARMA模型的软测量仪表对难以测量的特征进行提取。这种交互信息被融入于故障检测、传播识别、因果关系分析、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和维护,从而实现污水处理丝状污泥膨胀维护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方法能够检测、定位和跟踪丝状污泥膨胀,甚至预测污泥膨胀的寿命并建议维护策略。(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2019年06期)

高春娣,安冉,韩徽,张娜,任浩[2](2019)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短程硝化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ype 0092丝状菌不易引发污泥恶性膨胀的特点,本实验采用实际生活污水,以SBR反应器接种短程硝化污泥,考察了短程硝化状态下启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特性,研究了系统启动与维持期间的污泥沉降性能、亚硝酸盐积累率(NAR)、污染物去除特性以及污泥菌群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制DO为0. 3~0. 8 mg·L~(-1),F/M(以COD/MLSS计)=0. 24 kg·(kg·d)~(-1),按照交替缺氧/好氧模式运行(单周期3次,缺氧∶好氧=20 min∶60 min),能够启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与短程硝化耦合,系统SVI值维持在180 m L·g~(-1)左右,NAR一直维持在99%左右,COD和TN去除率能够分别提高约13%和5%,相较于传统全程硝化非微膨胀状态曝气量能节省约62. 5%.当交替缺氧/好氧模式变为单周期交替6次,缺氧∶好氧=10 min∶30 min,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会恢复,使短程硝化被破坏;低溶解氧、交替缺氧/好氧、低负荷是实现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关键因素,当负荷(以COD/MLSS计)大于0. 25 kg·(kg·d)~(-1)时,仅靠低溶解氧和间歇曝气无法维持污泥微膨胀状态.(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朱新元,杨景丽[3](2018)在《石化废水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石化污水处理场一级A/O池发生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综合分析后得出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为来水有机负荷太高,且含有有毒物质及溶解氧过低。通过采取控制来水水质、提高DO、控制m(C)∶m(N)∶m(P)、投加生物增效剂等措施,最终消除了污泥膨胀。(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8年08期)

王海明[4](2018)在《快速解决好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污泥膨胀啤酒工厂废水处理一般采用UASB法厌氧处理结合活性污泥法好氧处理,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其达标排放。活性污泥法的关键技术是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好坏,它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而污泥膨胀是恶化处理水质的重要原因。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绝大多数污泥发生严重膨胀时,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占绝对优(本文来源于《中外酒业·啤酒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洪颖,姚俊芹,马斌,徐双,张彦江[5](2018)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SBR反应器丝状膨胀污泥菌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丝状污泥膨胀及控制过程中细菌菌群和真菌菌群的变化规律,采用一套11 L的SBR反应器,接种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膨胀污泥,以乙酸钠为碳源进行人工配水,对膨胀污泥进行399 d的培养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样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污泥菌群多样性比较丰富,经培养至污泥高度膨胀后,菌群多样性降低,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后,菌群多样性又逐渐增加.细菌中的腐螺旋菌属(Saprospiraceae_norank)、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daceae_unclassified)和四球菌属(Tetrasphaera)相对丰度分别为13.37%、10.54%和8.59%,是接种污泥的主要细菌属.经过培养,膨胀污泥菌群发生变化,接种污泥中细菌相对丰度仅为0.01%的丝硫菌属(Thiothrix)增加至56.95%~60.14%,真菌中相对丰度为19.60%的丝孢菌属(Trichosporon)增加至94.82%.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后,污泥中丝硫菌属(Thiothrix)相对丰度减少至0.01%,丝孢菌属(Trichosporon)相对丰度减少至2.32%.丝硫菌属(Thiothrix)和丝孢菌属(Trichosporon)过多不利于污泥沉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高晨晨,游佳,陈轶,郑兴灿,尚巍[6](2018)在《丝状菌污泥膨胀对脱氮除磷功能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或生物泡沫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经常碰到的异常问题,为确定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对脱氮除磷系统功能菌群的影响,采用形态学鉴定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非膨胀期和膨胀期活性污泥、生物泡沫中关键微生物菌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主要由微丝菌(Microthrix parvicella)引起,膨胀期污泥和生物泡沫中微丝菌最高比例达6%和38%.主要脱氮除磷菌属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硝化螺菌(Nitrospira)、陶厄氏菌(Thauera)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is.膨胀期与非膨胀期相比AOB和聚磷菌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最大变化比例为54%和47%,反硝化菌相对丰度显着升高,最大变化比例为73%;脱氮除磷菌群的波动变化受污泥膨胀的影响外,还与处理工艺及菌群的生理特性相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朱帅[7](2017)在《增重剂法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各地大小污水厂的不断建设,污泥丝状菌膨胀问题越发严重,而添加增重剂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在实际水厂运行当中,一旦发生污泥膨胀,通过该方法可以立即改善膨胀污泥的沉降性和压缩性,保证出水水质,使污水处理厂得以稳定运行。从而为找寻致使污泥膨胀的膨胀因子争取了大量的时间,再通过调控膨胀因子,创造出抑制丝状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从根本上解决污泥膨胀问题。本试验以人工配置污水为试验原水,采用SBR反应器,通过降低溶解氧(DO)以及污泥负荷培养丝状菌,经过24个周期的培养,污泥系统发生严重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将已膨胀的污泥投加到小反应器中,添加黄河泥沙和沸石粉两种增重剂,研究其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情况下,投加黄河泥沙和沸石粉能够迅速有效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控制污泥膨胀。投加黄河泥沙来控制污泥膨胀,对于膨胀污泥采用多次连续等量方式投加黄河泥沙时,最佳投加量为1000mg/L左右,经过四个运行周期,活性污泥SV降低至50%以下,出水COD_(Cr)为45mg/L左右,出水氨氮为4.5mg/L左右,出水总磷在0.3mg/L左右,膨胀得到稳定的控制。当向系统反应器中一次性投加大量黄河泥沙来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时,最佳投加量为4200mg/L,经过一个周期的运行,SV下降迅速,出水COD_(Cr)、氨氮、总磷分别在30~40mg/L,4~6mg/L,0.3~0.4mg/L之间波动。总体来说投加黄河泥沙来控制污泥膨胀时,对出水COD_(Cr)、氨氮的影响较小,对出水总磷的影响相对较大。采用沸石粉来控制污泥膨胀时,对于膨胀污泥采用一次性大量投加方式时,最佳投加量为4000mg/L左右,运行一个周期后SV下降到40%左右,因为沸石粉本身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强大的吸附性,使出水COD_(Cr)、氨氮、总磷的含量都比加药前低,出水COD_(Cr)在40mg/L左右,出水氨氮基本稳定在2.5mg/L左右,出水总磷在0.3mg/L左右。一次性投加方式具有操作便捷、效果显着、历时时间短等优点,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推荐采取一次性大量投加的方式。通过投加增重剂控制污泥膨胀的系统中,不会完全消灭膨胀的丝状菌,当停止投加药剂后,若膨胀因子还未改善,污泥会再次发生膨胀,若能及时改变污泥膨胀因子,新增的污泥将逐渐代替老的污泥,膨胀污泥中的丝状菌将逐渐消失,污泥沉降性才能恢复正常。(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朱帅,周利[8](2017)在《添加剂法控制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但在运行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受环境因素影响极易发生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通过投加增重剂、絮凝剂和氧化剂等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污泥沉降性,使污泥膨胀得以迅速控制,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柴春省[9](2017)在《低温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低温环境下城镇污水处理厂发生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的机理特征,以及对污水处理的影响;提出了通过SVI值、镜检、观感判断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和解决措施。通过采取物化方法改良活性污泥组成结构提高其沉降性能,调整控制生化系统合适的MLSS、DO浓度、稳定进水量、内外回流比等工艺参数,能有效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将SVI值由400 m L/g左右降至150 m L/g以下,达到理想的泥水分离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7年04期)

范念斯,王润芳,齐嵘,Valter,Tandoi,杨敏[10](2017)在《多维度耦合丝状菌监测方法在污泥膨胀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状菌过度生长诱发的活性污泥膨胀是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原因之一。活性污泥体积指数(SVI)是判断污泥膨胀过程的关键指标,但无法对膨胀本质——丝状菌的动态变化提供有效信息。在某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整污泥膨胀及实施膨胀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利用多维度耦合丝状菌监测方法对活性污泥性状、丝状菌种群及主要致膨丝状菌动态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在以SVI划分的不同膨胀阶段,耦合监测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定性和定量丝状菌及其种群动态变化,同时对微丝菌(Microthrix parvicella)生长位置及生长状态的准确判定为膨胀整体进程判断及膨胀有效防控提供了直观、准确的微生物信息证据。定量PCR结果显示,耦合监测方法的定量结果不仅与分子生物学精确定量结果的趋势相一致,同时具有相对快速、现场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等优势,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泥膨胀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15期)

丝状菌污泥膨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Type 0092丝状菌不易引发污泥恶性膨胀的特点,本实验采用实际生活污水,以SBR反应器接种短程硝化污泥,考察了短程硝化状态下启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特性,研究了系统启动与维持期间的污泥沉降性能、亚硝酸盐积累率(NAR)、污染物去除特性以及污泥菌群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制DO为0. 3~0. 8 mg·L~(-1),F/M(以COD/MLSS计)=0. 24 kg·(kg·d)~(-1),按照交替缺氧/好氧模式运行(单周期3次,缺氧∶好氧=20 min∶60 min),能够启动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与短程硝化耦合,系统SVI值维持在180 m L·g~(-1)左右,NAR一直维持在99%左右,COD和TN去除率能够分别提高约13%和5%,相较于传统全程硝化非微膨胀状态曝气量能节省约62. 5%.当交替缺氧/好氧模式变为单周期交替6次,缺氧∶好氧=10 min∶30 min,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会恢复,使短程硝化被破坏;低溶解氧、交替缺氧/好氧、低负荷是实现Type 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关键因素,当负荷(以COD/MLSS计)大于0. 25 kg·(kg·d)~(-1)时,仅靠低溶解氧和间歇曝气无法维持污泥微膨胀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丝状菌污泥膨胀论文参考文献

[1].刘坚,袁凌玲,黄道平,刘乙奇,于广平.活性污泥工艺丝状污泥膨胀的预测维护[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9

[2].高春娣,安冉,韩徽,张娜,任浩.Type0092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短程硝化中的实现[J].环境科学.2019

[3].朱新元,杨景丽.石化废水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原因分析及对策[J].工业水处理.2018

[4].王海明.快速解决好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方法[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8

[5].洪颖,姚俊芹,马斌,徐双,张彦江.基于高通量测序的SBR反应器丝状膨胀污泥菌群分析[J].环境科学.2018

[6].高晨晨,游佳,陈轶,郑兴灿,尚巍.丝状菌污泥膨胀对脱氮除磷功能菌群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8

[7].朱帅.增重剂法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D].青岛理工大学.2017

[8].朱帅,周利.添加剂法控制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J].市政技术.2017

[9].柴春省.低温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7

[10].范念斯,王润芳,齐嵘,Valter,Tandoi,杨敏.多维度耦合丝状菌监测方法在污泥膨胀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7

标签:;  ;  ;  ;  

丝状菌污泥膨胀论文-刘坚,袁凌玲,黄道平,刘乙奇,于广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