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分析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分析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418000

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绿化、美观等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园林建设工程面对的高要求和高标准也在提升。如何做到保证园林设计和施工协调管理高度统一将成为现阶段首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园林设计和施工给予重视。本文对园林设计和施工协调管理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案,保证设计和施工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园林设计;施工协调管理;方案

1园林设计和施工协调管理的模式

园林设计是将自然和技术的结合,让经济适用和美观平衡兼具,施工是园林设计的实施工作,是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再加工以达到最终效果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充分地体会设计师的意图,按照图纸和现场情况合理科学的作业,将园林设计和施工协调应用于园林建造中。传统的园林设计和施工协调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设计——招标——建造的“DBB”模式、设计——建造的“DB”模式和项目管理承包商(PMC)三种模式。

2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问题的原因:

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也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体现在管理意识、园林绿化种植设计和职能管理部门工作三个方面。在园林绿化种植设计的环节会因为缺乏对市场行情、植物特性、设计规范、树种的选择、对工程的把握等方面的不了解,以及城市人口激增和用地紧张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不能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绿地。如由于设计人员对植物的特点和习性不了解,造成植物移栽后的大面积枯死。其次,管理意识淡薄。虽然目前受经济和用户需求的影响加大了对园林的投入,但因对园林管理的意识不足,使得园林建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职能管理部门工作的不重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不到位和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使得园林管理部门不够健全,工作不细致。

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不协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忽略施工的可行性和建筑的实用性。在设计时,过于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和绿化效果,而选择不适宜当地土质的植物。二是设计时只重视效果图而忽视工程实际效果。例如,在改造道路绿化时,设计师在原有的树木基础上进行改造,选择丰富色彩,而忽视了在施工过程中两种植物的不同生长环境和相互影响,如灌木和色叶植物。再就是,施工人员对图纸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植物的位置和深度控制不准确或者违背施工工序,进行逆操作,栽种不合时宜的植物等[1]。

3园林设计和施工协调管理策略

园林设计和施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问题,在设计和施工之初就要提前考虑问题出现的解决方案,做到未雨绸缪。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要从自身角度寻找问题,积极地采用多种方案,进行协调管理。

3.1园林设计阶段和施工协调

设计师在进行图纸绘制时,要先到施工地点做勘察,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对建设方提供的地形图和注释进行核准。在设计时,第一要遵循少动地形地貌的原则,对现场进行规划设计。在需要处理的地块,尽可能的结合地形竖向设计,减少实际施工的难度。同时对要建设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地下管线在地形图上进行重点标记,有利于施工时对土方的移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在对道路设计改造时,首先对所在道路的水泥铺筑深度和范围进行查看,再考虑种植何种植物,根据不同路段的景观布局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果是市中心就要考虑道路和建筑的整体性,设计时合理的增加树木和灯柱等装饰物,如在学校附近就要考虑增加路灯的数量和乔木,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氛围。或者根据城市的特点进行选种植物,像温州市就可以在市中心栽种有代表城市名片的茶花和榕树,为了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可以用对称分布和规整排列的行列式表现风格,如图1所示。

第二,要根据市场行情,考虑植物配置的适宜和生长。在选择植物时,设计师应该依照季节和市场价格选择植物。由于植物受气候影响较大,在配置时应充分的考虑植物是否能够成活,在确定后,适当的引入可以移栽的外地品种,提高景观的美观度。如以湖南为例,湖南的行道树通常是常绿乔木类植物如樟树等,其他的高大常绿乔木由于湖南的气候等外界因素,不能存活,因此在设计时,就不能过于的要求植物的色彩和种类的多样性,而是选择适应气候的植物,可以在樟树种植时合理的栽种桂花树等植物。而且,要考虑到市场价格,如合欢树虽然美观但价格、移植的费用和成活率都不达到标准,就应该慎重选择。

第三,规范设计图纸,列出图纸清单。设计图是施工的依据,设计师在绘制图纸时,要简洁明了不要为了艺术性增加其复杂的线条,并且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名称和数量进行统计。在列出苗木清单时,要对苗木规格描述清楚,对栽种的距离和深度更要说明详细,以防购置和栽种时标准不统一。如要采购八角金盘灌木时,就要对树形和形状做说明,像叶片呈掌状,花白色,要栽种在阴湿的环境,可以在50-60厘米的高度搭配80-100厘米的球灌木[2]。

3.2做好园林施工现场管理

在项目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尊重设计图纸,按图施工,不能擅自更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按照图纸进行施工,要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由设计师进行修改。而且要尊重植物生长规律,掌握栽植时间,避免因苗木的成活问题对园林绿化工程造成影响。施工前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做好事前预防,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建造初期。而且要预防使用不合格园林材料、违规操作和土方、苗木质量低下的问题,增强质量观念,防止系统性因素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

同时,也要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对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园林施工是将工程分为若干个分项进行的,必须全面的掌握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施工情况,当前一项工程不符合标准时,要及时的进行整改再进入下一项工序施工。而且,要坚持标准对每一道分项工序严格检查,防止出现判断错误,在验收阶段也不能降低标准。

3.3采用园林管理工程项目监理制度

使用这种监理制能够保证园林施工的工程质量,加强控制。目前,园林工程的逐步完善,园林工程监理制已经全面的实施。通过科学的方法、高智能的技术服务,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工程。园林监理工程师是沟通业主和施工单位的桥梁,必须从施工开始到工程验收阶段全程监督,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工序要及时地提出修改,保证园林施工的质量。

3.4提高园林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

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下,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导致设计和施工呈现分离的状态,实际效果和设计图纸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达到园林建造的效果,不断地创新园林管理系统。也要提高对园林管理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园林管理建设和维护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同时,应该对园林管理制度进行宣传,确保园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进而保证工作有效进行。此外,为了实现园林管理的持续性和生态性,应当将管理规范公开,提高公正透明性,是园林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实际中。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对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协调的研究,本文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如可以依照市场行情选择装饰植物和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水平、建立园林监理制等方法,进一步的完善园林建造,实现园林设计和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廖振玲,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7,15(10):191.

[2]周健翔,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5,10(22):189.

标签:;  ;  ;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