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期望论文-蔡琳,何伟方

患者期望论文-蔡琳,何伟方

导读:本文包含了患者期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神疾病,社会支持,自我污名,就医期望

患者期望论文文献综述

蔡琳,何伟方[1](2019)在《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期望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期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精神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SMI)及就医期望评价量表对412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展开调查,使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就医期望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期望得分为(174.15±33.58)分,其中以诊疗结果和价格收费2个维度的期望最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和居住地是影响患者就医期望的主要因素(P<0.05),除人口学资料外,社会支持和自我污名可分别解释就医期望变异的10.6%和17.1%。结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期望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尽力满足患者的就医期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王月美,陈凤英[2](2019)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相关性的调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相关性的调查。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患者,所有手术室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2月2日至2018年2月2日),对患者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和分析,将研究和调查结果详细进行记录。结果手术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0.00%高于护理前满意度80.00%,由此证明,在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显着提升(P <0.05);根据研究显示,叁者之间其相关性为具备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本次研究内容中显示,手术室患者对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期望值、感知值、护理服务治疗具有相关性,通过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能显着提高手术室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8期)

赵晶,范理宏,余飞[3](2019)在《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期望确认模型框架下,从期望、感知质量、确认叁个自变量中定位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结果显示,患者对就医过程的确认度越高,满意度就越高,即期望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越小,满意度越高。这种差距来自患者就医前形成的既定期望与实际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服务之间的差异。基于患者视角,通过溯源患者高期望值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贾艳,田向阳,张能维,张国平,朱斌[4](2019)在《北京市综合医院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及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素养的期望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普外科开展患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素养的期望。方法:选取北京市4所叁级综合医院的普外科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资料查阅和个人深入访谈法进行调查。结果:4所医院普外科平均健康教育兼职人员数(4.5±3.9)名,平均占医护人员总数的8.1%。各院普外科年均举办健康讲座(4±1.4)次,年均受益患者(257.5±96.1)人次。各医院普外科年均发放健康教育平面材料(8155.8±6349.3)份,播放健康科普视频(2095±660.4)小时,开展面对面患者教育(525.8±382.9)人时。医护人员希望患者知晓医学词汇7个,分别是胆石症、胰腺炎、疝气、腹股沟疝、肝癌、肠癌和甲状腺疾病;希望患者知晓相关知识点21个。结论: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状况不理想,应进一步加强常见外科疾病诊治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健康素养。(本文来源于《医学与社会》期刊2019年04期)

冯烨,郭进,王燕,王惠芳,翟华[5](2019)在《早期康复介入对住院工伤患者期望和感知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康复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工伤患者对康复服务的期望和感知状况。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运用改良ServQual量表对工伤康复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患者35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组期望值无显着性差异(t <1.904, P> 0.05),两组对保证性和响应性维度的期望评价评分均较高,对可靠性的期望均较低。早期介入组的感知水平多高于非早期介入组(t> 1.981, P <0.05),两组对有形性的感知评价均为最高,对移情性的感知均为最低。结论康复早期介入对工伤患者的服务感知评价有一定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3期)

胡小素,张文丽,胡何晶,田向阳,胡佳[6](2019)在《综合医院口腔科门诊健康教育现状及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素养期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口腔科健康教育现状及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素养的期望。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4所叁级甲等医院口腔科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查阅档案资料和深入访谈法进行调查。结果 4所医院口腔科年均总门诊量(59 651.3±31 902.4)人次,平均健康教育兼职人员(6.5±5.1)人次,平均占医护人员总数的11.3%。各医院口腔科年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8±1.0)次,年均受益(167.5±93. 6)人次;年均发放健康教育平面材料(7625.0±3544.4)份,播放健康科普视频(1845.0±1372.1) h,开展面对面患者教育(1028.0±1782.7) h。医护人员希望患者知晓的口腔医学词汇为龋病、牙周炎、牙髓炎、牙列不齐和牙缺失以及相关知识14条。结论叁级医院口腔科门诊量大,患者健康教育现状不理想,但对患者口腔健康素养的期望基本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邓慧,徐微微,吴熹,李培珍,周彬[7](2019)在《手术室现行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的差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和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为提升和拓展更适合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方向。方法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便利取样方法发放850份修改后的SERVQUAL量表,比较患者术前期望值和术后感知值的差异,统计分析感知服务质量。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00份,23个项目中感知服务质量为正值共有4个项目,其余19个项目为负值。六个维度的平均感知服务质量均负值,手术室现提供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没有达到患者的需求,尤其是在护理服务的响应性(SQ=-1.19)、移情性(SQ=-1.04)及费用可接受性(SQ=-0.99)方面。此外,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关注点也有差别。结论通过SERVQUAL量表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找出优质护理服务重点需要改进的方向,对制定更适合患者需求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12期)

姚妮芳,张海云,钱晓岚[8](2019)在《晚期癌症患者优逝期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晚期癌症患者优逝期望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优逝期望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开展优逝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市某叁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56例,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优逝期望量表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晚期癌症患者优逝期望值均分为77. 14分;调查对象对身心舒适、在喜欢地方逝去、不成为负担、良好的家庭关系、独立自理、自然死亡、临终前的准备、对将来的把控,共8项优逝期望值较高;对维持希望和快乐、良好的医患关系、环境舒适、获得个人尊重、自尊和美丽,共5项优势期望值中等,对个人使命的完成、接受足够的治疗、宗教信仰和精神慰藉、自觉意识、有人生价值,共5项期望值较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自知患病时长、职业、是否有危重患者接触史对晚期癌症患者优逝期望值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年龄、文化程度、自知患病时长、是否有危重患者接触史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并未避忌谈论优逝,在喜欢的地方、没有疼痛、在亲人的陪伴下、安详而有尊严地离世是其共同的优逝期望;临床开展优逝护理应重点对高龄、文化程度偏低、患病时长短、没有接触危重患者史的患者进行潜移默化地优逝影响。(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陈朝红[9](2018)在《患者感知期望差距分析在心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患者护理质量的"感知-期望差距"来源,探讨重要性-感知绩效模型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护理质量问卷,对16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对相关护理项目评价的差异,采用IPA模型对护理项目进行"重要性-绩效性"划分。结果 (1)入院时,患者对响应性护理质量的总体期望值最高,其次依次为可靠性、保证性、有形性、移情性。(2)患者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移情性期望值就越低;自理程度越低,保证性期望值就越高。(3)出院前,患者对可靠性护理质量的总体感知值最高,其次依次为移情性、保证性、响应性、有形性。(4)女性对保证性护理质量的感知值显着高于男性;20~40岁患者感知值显着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5)患者对其余护理项目质量的感知值均显着低于入院时的期望值,表明大多数临床护理项目并未完全达到患者心理预期。结论胸外科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但目前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利用IPA模型可对护理项目进行"重要性-绩效性"评价分层,有助于针对性地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来源于《医院管理论坛》期刊2018年11期)

汤红端[10](2018)在《期望理论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把期望理论运用于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化疗科诊治的肿瘤疼痛患者80例,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疼痛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期望理论教育,给激发力量赋值,对横向比较低于平均激发力量值、纵向比较自我激发力量值下降的患者给予激励。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措施28 d后疼痛数字评分、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激发力量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8 d时观察组患者激发力量值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其自身初始评估值。结论:期望理论运用于肿瘤患者的疼痛管理中,能获得良好的管理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患者期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相关性的调查。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患者,所有手术室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2月2日至2018年2月2日),对患者满意度和期望进行调查和分析,将研究和调查结果详细进行记录。结果手术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0.00%高于护理前满意度80.00%,由此证明,在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显着提升(P <0.05);根据研究显示,叁者之间其相关性为具备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本次研究内容中显示,手术室患者对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期望值、感知值、护理服务治疗具有相关性,通过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能显着提高手术室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患者期望论文参考文献

[1].蔡琳,何伟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就医期望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

[2].王月美,陈凤英.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相关性的调查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赵晶,范理宏,余飞.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

[4].贾艳,田向阳,张能维,张国平,朱斌.北京市综合医院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及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素养的期望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9

[5].冯烨,郭进,王燕,王惠芳,翟华.早期康复介入对住院工伤患者期望和感知水平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6].胡小素,张文丽,胡何晶,田向阳,胡佳.综合医院口腔科门诊健康教育现状及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素养期望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9

[7].邓慧,徐微微,吴熹,李培珍,周彬.手术室现行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的差距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姚妮芳,张海云,钱晓岚.晚期癌症患者优逝期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9].陈朝红.患者感知期望差距分析在心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8

[10].汤红端.期望理论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标签:;  ;  ;  ;  

患者期望论文-蔡琳,何伟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