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曾云莉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650032

【摘要】目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分析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4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给予程序化护理,参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9%,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可以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applicationofprogrammednursingintervention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hemorrhage,analysisofthe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Methods:fromMarch2015toMarch2015in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hemorrhagefrom54cases,takestheformofrandomnumbertablemethod,54patientswere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experimentalgrouptogivecare,stylizedreferencegroupgivesthebasicnursing,nursingeffectcomparedtotwogroup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6.29%,controlgrouptotaleffectiveratewas77.77%,theexperimentalgroupwasbetterthancontrol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applyingproceduralnursing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hemorrhage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clinicalnursingeffect,improvethepatientsqualityoflife.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38-01

急性脑出血是由于大脑血管实质性破裂出血引发的疾病,发展迅速、起病急骤,是破坏患者神经功能主要疾病。本院将5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基本研究目标,进行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67.56±5.6)岁;参照组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为(67.56±5.6)岁,所有患者都自愿参与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基础护理,主要有规范操作,观察生命体征以及科学应用镇静措施。实验组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入院护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气管插管、留置导尿吸氧等干预,打通患者静脉通路。第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以及掌握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情况,并且给予一定鼓励和安慰,尽可能消除患者抑郁、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第三,体位护理。改变脑出血患者体位可能引发呼吸骤停、颅内血块压迫心血管等现象,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固定患者头部,保持患者始终处于合理的体位,采用头偏向一侧平卧位姿势,方便患者流出呕吐物或者口腔黏液,做好防护保暖工作,避免发生肺炎等病症。第四,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用35℃温水为患者擦拭身体,控制室内湿度和温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正确指导患者排痰和咳嗦,经常擦洗患者受压部位,时常为患者翻身,避免患者发生压疮现象,科学的控制患者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1]。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总有效率=有效+显效+痊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5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应用SPSS17.0采集所有数据,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患者护理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9%,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讨论

脑出血疾病存在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以后,如果不能有效科学的护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逐渐改变医疗模式,患者就诊中在保证患者生命的基础上,应该提出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急性脑出血患者中不仅依靠药物护理,医护人员也需要关注患者生理和心理需要[2]。

程序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现阶段已经开始系统的教育和管理患者,辅助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改变患者生活质量。依据个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综合性程序化护理方案,确保存在更加科学的护理流程。研究过程中依据疾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头部降温、氧气治疗等护理。依据相关资料表明,护理中功能训练最满意时期为急性脑出血发病后2日。程序化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时,依据实际情况护理人员选择合理的训练方式,并结合实践操作,尽可能降低护理中的不良反应[3]。

本文研究了急性脑出血患者干预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明显降低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0.05,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予以程序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患者恢复健康有着重要意义[4]。

参考文献:

[1]杜晓丽.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4):83-84.

[2]徐铭璠.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5(11):150-151.

[3]吴章淑,林霞,宋怡等.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程序化护理干预策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6):898-901.

[4]刘秀丽.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08.

标签:;  ;  ;  

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