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启动范式论文-王美芳

情绪启动范式论文-王美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情绪启动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决策风格,自我监控,冲动性消费,情绪

情绪启动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芳[1](2017)在《情绪启动范式下:自我监控、决策风格对冲动性消费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冲动性消费已经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消费行为了。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国力增强同时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家的消费能力也在显着的增强,以及由此导致的消费升级,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格调,因此在中国,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冲动性消费已经不再是偶然发生的情况,它占到企业销售额的很大的比重,因此对于包括零售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来说,顾客冲动性消费行为引起了这些企业的高度重视。因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以前对于冲动性消费的研究可以看出,冲动性消费行为是研究者目前正在努力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从冲动购买行为的原因,驱动力到如何触发等等。尽管西方国家于1940年就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关注冲动性消费的概念或是这种行为表现出哪些区别于其他消费行为的特征,或者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冲动性消费水平。进一步梳理文献会发现,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对于冲动性消费行为现场情境因素的研究,例如消费者进行消费时的物理环境(声音、光线、色彩等),以及时间因素;二是对于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的研究,具体表现在对于消费者本身特质的探索。我国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要晚于西方很多,大概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出现的,并且大多是台湾学者研究的。台湾学者对于冲动性消费行为的研究表现在研究不同人群的冲动性消费水平以及有哪些特殊因素会影响冲动性消费行为。在本研究中,首次引入认知因素中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决策风格因素,同时引入情绪这一心理学变量,研究其对冲动性消费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问卷法和实验法,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决策风格和自我监控水平这两个因素在不同情绪的启动状态下会对冲动性消费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是研究自我监控如何影响冲动性消费行为以及高低自我监控着情绪对其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二是研究决策风格如何影响冲动性消费以及情绪如何影响不同决策风格的个体。从理论上来说这项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冲动性消费的理论研究,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可以提供给商家许多信息,帮助他们更加精准的确定自己营销的目标人群,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实验数据显示:(1)高低自我监控的被试的冲动性消费行为存在显着差异。自我监控水平较高的个体其冲动性消费水平更高,即高自我监控水平的个体更容易进行冲动性消费。(2)四种决策风格的个体的冲动性消费存在显着差异。与其他叁种决策风格的被试相比,逃避型被试其冲动性消费水平更高,更易进行冲动性消费。(3)不同情绪对依赖型决策风格和逃避型风格的个体影响呈现显着差异。积极情绪的依赖型个体冲动性消费水平更高;消极情绪的逃避型风格个体冲动性消费水平更高。对另外两种决策风格的被试(即理智型、直觉-冲动型)来说,两种情绪之间的差异并不显着。(4)不同情绪对高自我监控个体影响呈现显着差异,即积极情绪启动下的高监控水平个体比消极情绪更容易进行冲动性消费;而对于自我监控水平低的个体来说,两种情绪不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8)

温瑞梅[2](2016)在《阈上与阈下启动范式下情绪词汇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研究阈下知觉(无意识层面)和阈上知觉(意识层面)的不同启动条件下,启动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有何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正式实验前有一个准备工作是针对表现情绪的四字词语进行熟悉度和情绪效价的评判,根据评分结果筛选出熟悉度高以及情绪效价明显的词语作为启动刺激,通过控制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以及是否添加掩蔽的刺激,来实现阈限下和阈限上即无意识和意识层面启动范式的转换。被试的任务是对有高兴和愤怒情绪信息的面部表情的刺激进行反应。实验最终采集了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两部分,其中行为数据以反应时间和准确率为指标,并且分别对这两个指标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另外一个是脑电数据的采集,是利用了Neuroscan设备采集事件相关电位,并对其中九个相关电极的平均波幅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行为数据(1)阈上启动范式,在反应的时间上存在效价一致的主效应显着,也就是说被试对效价一致比效价不一致的反应的时间更短。面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在准确率上,效价一致性的主效应显着,被试对效价一致条件比效价不一致条件的正确率更高。面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阈下启动范式,在反应时上,效价一致性的主效应显着,被试对效价一致条件比效价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更快。面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在准确率上,效价一致性的主效应不显着。面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ERP结果(1)阈上启动范式,在450—750ms时窗下,面孔诱发的波形对应于分布在头皮顶枕区的LPP(晚期正成分)。2(效价一致性)*2(面孔效价)*9(电极位置:P3/P4,PO3/4,01/2,Pz/Poz,Oz)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效价一致性的主效应达到显着水平,F=4.914,p<0.05。效价不一致条件下面孔表情比效价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诱发波幅更正。效价不一致条件相对于效价一致条件,面孔表情诱发的波幅更正。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电极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2)阈下启动范式:在450—750ms,面孔诱发的波形对应于分布在头皮顶枕区的LPP(晚期正成分)。2(效价一致性)*2(面孔效价)*9(电极位置:P3/P4,PO3/4,01/2,Pz/Poz,Oz)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电极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结论:情绪词汇的语义刺激的启动条件下,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上均对面孔表情的识别在行为数据上存在调节作用。在其神经生理水平上,通过观察大脑发出的ERP中的晚期正成分(LPP)并分析其波形,发现语义刺激对面孔表情的识别的影响也存在。(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6-05-01)

徐芸生[3](2011)在《以面部表情启动范式探查音乐引发的情绪》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了解人的音乐心理对理解人类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音乐又是情绪的语言,因此了解音乐对人类情绪的影响在音乐心理中非常重要。借鉴情绪面部表情启动范式对音乐情绪进行探查,以了解愉悦的音乐和悲伤的音乐对被试情绪的影响,以及了解该范式在探查音乐情绪方面的可用性。结果发现,不同的音乐确实能对被试产生不同的影响,愉悦的音乐让被试倾向于判断图片中的表情为快乐的,而悲伤的音乐则反之。这种不同的反应变化趋势在面部表情启动范式中得以体现,可见该范式能够分辨被试受到音乐影响后所产生的喜悦和悲伤情绪。研究发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被试的辨别力在聆听音乐后相对对照组显着提高,这一现象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情绪启动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旨在研究阈下知觉(无意识层面)和阈上知觉(意识层面)的不同启动条件下,启动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有何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正式实验前有一个准备工作是针对表现情绪的四字词语进行熟悉度和情绪效价的评判,根据评分结果筛选出熟悉度高以及情绪效价明显的词语作为启动刺激,通过控制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以及是否添加掩蔽的刺激,来实现阈限下和阈限上即无意识和意识层面启动范式的转换。被试的任务是对有高兴和愤怒情绪信息的面部表情的刺激进行反应。实验最终采集了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两部分,其中行为数据以反应时间和准确率为指标,并且分别对这两个指标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另外一个是脑电数据的采集,是利用了Neuroscan设备采集事件相关电位,并对其中九个相关电极的平均波幅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行为数据(1)阈上启动范式,在反应的时间上存在效价一致的主效应显着,也就是说被试对效价一致比效价不一致的反应的时间更短。面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在准确率上,效价一致性的主效应显着,被试对效价一致条件比效价不一致条件的正确率更高。面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阈下启动范式,在反应时上,效价一致性的主效应显着,被试对效价一致条件比效价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更快。面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在准确率上,效价一致性的主效应不显着。面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ERP结果(1)阈上启动范式,在450—750ms时窗下,面孔诱发的波形对应于分布在头皮顶枕区的LPP(晚期正成分)。2(效价一致性)*2(面孔效价)*9(电极位置:P3/P4,PO3/4,01/2,Pz/Poz,Oz)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效价一致性的主效应达到显着水平,F=4.914,p<0.05。效价不一致条件下面孔表情比效价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诱发波幅更正。效价不一致条件相对于效价一致条件,面孔表情诱发的波幅更正。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电极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2)阈下启动范式:在450—750ms,面孔诱发的波形对应于分布在头皮顶枕区的LPP(晚期正成分)。2(效价一致性)*2(面孔效价)*9(电极位置:P3/P4,PO3/4,01/2,Pz/Poz,Oz)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效应不显着,效价一致性与面孔效价、电极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结论:情绪词汇的语义刺激的启动条件下,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上均对面孔表情的识别在行为数据上存在调节作用。在其神经生理水平上,通过观察大脑发出的ERP中的晚期正成分(LPP)并分析其波形,发现语义刺激对面孔表情的识别的影响也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绪启动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美芳.情绪启动范式下:自我监控、决策风格对冲动性消费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温瑞梅.阈上与阈下启动范式下情绪词汇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6

[3].徐芸生.以面部表情启动范式探查音乐引发的情绪[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情绪启动范式论文-王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