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如日金矿论文-游钦

弄如日金矿论文-游钦

导读:本文包含了弄如日金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生晕,蚀变矿物分带,找矿预测,弄如日金矿

弄如日金矿论文文献综述

游钦[1](2015)在《西藏弄如日金矿原生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弄如日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中部,是该带上首例被发现并评价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行政区划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南冈底斯复合构造岩浆带东段,区内构造和岩浆活动非常强烈。弄如日金矿从其被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找矿勘查工作程度的不断加深,已探获金资源量12吨多,为一中型规模金矿床。许多学者对弄如日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成矿机理、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成矿时代与矿石矿物组成及工艺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该矿床原生晕的研究并利用其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方面的工作还未开展,处于空白,鉴于目前对该矿床矿体受剥蚀的程度以及深部是否存在盲矿体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选取了控制主矿体最多、钻孔数量相对较多且岩心保存较为完整的23#勘探线剖面的钻孔开展原生晕研究,并结合该勘探线剖面上矿物蚀变特征及共生组合特征,综合宏观和微观地质信息,剖析矿物分带与元素分带同成矿之间的关系,判断深部及边部是否有成矿的可能性。本文对Au、Ag、Cu、Pb、Zn、As、Sb、Bi、Hg、Co和Ni等11种元素进行了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研究,研究表明,Au作为矿区主成矿元素,与Hg、Ag、As及Sb等元素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Cu元素之间正相关关系较弱,与其余元素线性相关性不明显。结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弄如日金矿床23#勘探线剖面的原生晕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为Hg、Ag、As及Sb,次要指示元素为Bi、Cu、Co及Ni;且Au与Hg、Ag、As及Sb同源性好,成矿过程中来自同一物源的可能性很大。采用EDA稳健统计法计算了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浓度分带研究结果表明,在23#勘探线剖面上,Au、Ag及As元素存在较大的异常面积且异常强度很高,Hg元素异常强度不及前叁种元素,Au与Ag、As及Hg等叁种元素的异常发育地段十分一致,形态套合非常好,且都发育有内中外带异常;Sb、Bi及Co元素存在微小异常;Ni、Cu、Zn及Pb元素含量在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值附近变化,几乎不存在明显异常。利用改良后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计算法并结合重心法计算得到,23#勘探线钻孔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从浅部到深部依次为Co-Ni-Bi-Cu-Au-As-Sb-HgAg-Zn-Pb,显示出了明显的“反向”分带特征,说明成矿过程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性,与蚀变的多期多阶段特征一致,揭示了矿体延伸还很大或者深部存在盲矿体可能性。通过镜下研究矿物蚀变分带特征得知,在23#勘探线剖面上发育的蚀变现象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粘土化、碳酸盐化、雄黄化及辉锑矿化等,都与金矿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硅化与绢云母化在整个剖面不同的岩性中都很发育;黄铁矿化整体较强,在局部比较弱;碳酸盐化在整个剖面中等发育;粘土化主要集中在中酸性岩体中发育;雄黄化和辉锑矿化只在局部地段发育,且蚀变发生位置一致。综合考虑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特征和矿物蚀变特征进行的深部找矿预测研究表明,已控制矿体往北西方向的延伸的可能性还很大,在深部还有未控制的盲矿体存在的可能,硅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可以作为矿化范围的标志,粘土化、碳酸盐化、雄黄化及辉锑矿化则可作为判断矿体位置的直接找矿标志。(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5-20)

游钦,黄勇,秦建华,马东方,闫国强[2](2014)在《西藏弄如日金矿南矿段最新勘探成果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补充详查的钻孔资料为基础,总结了弄如日金矿的最新勘探成果。结合最新勘探成果,弄如日金矿南矿段的下一步找矿方向应该围绕近南北向断裂、林布宗组红柱石角岩和中新世二长花岗斑岩的结合地带来进行,且沿矿体倾深方向存在稳定矿体的可能性非常大,应当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另外,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应适当加密,以便更加准确地控制矿体产状及计算矿床储量。(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4年10期)

刘云飞,杨志明,周平,杜等虎,曲焕春[3](2012)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弄如日金矿硫化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弄如日金矿床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山脉中段东部的恩玛日-错弄朗EW向向斜南翼,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冈瓦纳北缘,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冈底斯构造复合岩浆带东段中部,是该成矿带上首次发现并评价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区内自晚叁迭世从印度板块分离以来(Yin et al.,2000),相继经历了印支期岛弧造山、白垩纪陆缘弧迭加、古近纪碰撞造山、新近纪岩浆-变形等4次构造-岩浆事件,形成了现今(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2年S1期)

刘云飞,侯增谦,杨志明,谢玉玲,李应栩[4](2011)在《西藏弄如日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弄如日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是该成矿带上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期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LRM分析和包裹体中子矿物相的SEM/EDS分析等,对与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以及金的迁移与沉淀机制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黄铁矿-石英组合的早期阶段,发育以含子矿物的叁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256~335℃,盐度29·7%~38·9%NaCleqv;形成毒砂-富砷黄铁矿-石英组合的主成矿阶段,发育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30~357℃,盐度1·81%~9·74%NaCleqv,CO2密度为0·16~0·29g·cm-3;形成辉锑矿-石英、雄黄-石英和碳酸岩脉组合的晚期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4~245℃,盐度1·91%~8·95%NaCleqv。与金成矿有关的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富CO2、CH4、N2、Na+流体体系,成矿流体温度、压力降低造成了流体不混溶,使CO2相与水溶液相分离是造成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谢玉玲,陈伟,李腊梅,李应栩,王化军[5](2010)在《西藏弄如日金矿矿石矿物组成、金银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藏弄如日金矿主要矿石类型的岩矿相鉴定,主要组成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消融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研究了该矿床的矿石矿物组成、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特性.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金矿物形式呈细粒-微细粒、不规则粒状产于黏土矿物粒间或黏土矿物与石英粒间,成色高(992~996);另有少量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毒砂中,"不可见金"对矿石金品位的贡献较小.银主要呈超显微包裹物,赋存于磷酸盐矿物中.在对自然金和载金矿物的粒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载金矿物在各种类型矿石中的质量分布进行了估算.(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董随亮,黄瀚霄,刘波,张丽,张晖[6](2010)在《西藏弄如日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弄如日金矿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南冈底斯复合构造岩浆带东段,矿体严格受北北东向断层控制,主要产于上侏罗-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的红柱石角岩、长英角岩和硅化砂岩及晚渐新世二长花岗斑岩中。金矿化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矿化、水云母-绢云母化、钠长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地球化学具有Au-As-Sb-Hg元素组合的异常,对金矿的勘探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全面详细总结弄如日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结合野外详细的地质调查认为弄如日金矿床成因为斑岩期后热液与地下水混合的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属破碎蚀变岩型,大量断裂破碎带的发育,进一步证实弄如日金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提出了本地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及在冈底斯成矿带上的找矿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0年02期)

刘云飞,谢玉玲,李应栩,李腊梅,白劲松[7](2009)在《西藏弄如日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地质概况弄如日金矿床是目前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发现并开展评价工作的较为少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矿床位于西藏藏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境内,北距日多乡约5km。大地构造位置属特提斯构造域东部喜马拉雅成矿区的冈底斯构造岩浆成矿带东段。矿区内出露的地(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刘旭,王化军,王延兵,王爱国,李腊梅[8](2009)在《西藏弄如日金矿浮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西藏弄如日金矿的矿石性质,采用一次粗选、四次扫选、二次精浮选工艺流程,磨矿细度-0.074 mm占91.97%,丁黄药和丁胺黑药为捕收剂,水玻璃为分散剂,2#油为起泡剂,浮选得到金精矿产率为3.00%,金品位为172.83 g/t,金回收率93.79%,尾矿中金品位为0.36g/t,为该矿石开发利用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09年09期)

黄瀚霄,李光明,刘波,董随亮,张晖[9](2009)在《西藏弄如日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弄如日金矿床围岩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雄黄化、钠长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其中强硅化、黄铁矿化、雄(雌)黄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从断裂-岩脉中心向两侧围岩,蚀变强度由强转弱。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喜马拉雅期花岗斑岩的侵入活动有关。(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09年03期)

黄瀚霄[10](2009)在《西藏墨竹工卡县弄如日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岩蚀变带发育在金矿体的周围,是寻找金矿体和预测隐伏矿体的重要标志和直接标志。研究围岩蚀变带,不仅能提高金矿成矿预测能力,也能通过围岩蚀变的类型和特征分析,加深对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作用的认识。西藏墨竹工卡县弄如日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南冈底斯构造—复合岩浆带东段中部。研究区内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为中上侏罗—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主要以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为主的浅变质岩石;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酸性岩浆的侵入。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劈理、节理极度发育,后期断裂总体上沿近SN向平行展布,迭加在早期东西向构造上,形成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研究表明,近SN向的断裂是该矿床重要的导矿、容矿构造,与金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矿区内围岩蚀变发育,受断裂控制明显,基本分布在断裂的附近和两侧,蚀变主要类型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雄黄化、毒砂化和粘土化、碳酸盐化,其中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雄黄化,发育在矿化体内部,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是找矿的重要标志。蚀变带形成与构造有关,由于构造热液多期次活动,蚀变种类不断增多,蚀变强度增强,各类型蚀变常迭加出现,围岩蚀变分带并不明显。金矿化受近SN向展布的断裂带及花岗斑岩体的控制.通过分析金矿化特征与围岩蚀变特征,认为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绢云母-石英-黄铁矿阶段、中期的含金-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与含金-石英-辉锑矿-雄(雌)黄阶段、晚期的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金-石英-辉锑矿-雄(雌)黄阶段是矿床主要的成矿阶段。通过类比周边矿床与国内相似矿床,结合本矿床的金矿化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矿物组合,认为弄如日金矿成矿流体来自古构造-岩浆热液,也有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参加;成矿显示中低热液的成矿温度、浅成矿深度等特征,属于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床形成与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其岩浆热液不仅是金矿床的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也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部分热动力条件。随之而来的近南北向构造运动,一方面形成热液上升通道,另一方面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热液流体,在热力和构造动力驱动下,沿有利的断裂不断的上升,通过扩散、渗透交代,不断萃取活化成矿物质,随着温度、压力等因素的改变,含矿溶液的性质发生改变,最终在适宜的物理化学环境下沉淀富集成矿。(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9-06-30)

弄如日金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补充详查的钻孔资料为基础,总结了弄如日金矿的最新勘探成果。结合最新勘探成果,弄如日金矿南矿段的下一步找矿方向应该围绕近南北向断裂、林布宗组红柱石角岩和中新世二长花岗斑岩的结合地带来进行,且沿矿体倾深方向存在稳定矿体的可能性非常大,应当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另外,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应适当加密,以便更加准确地控制矿体产状及计算矿床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弄如日金矿论文参考文献

[1].游钦.西藏弄如日金矿原生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2].游钦,黄勇,秦建华,马东方,闫国强.西藏弄如日金矿南矿段最新勘探成果及意义[J].金属矿山.2014

[3].刘云飞,杨志明,周平,杜等虎,曲焕春.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弄如日金矿硫化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2

[4].刘云飞,侯增谦,杨志明,谢玉玲,李应栩.西藏弄如日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J].岩石学报.2011

[5].谢玉玲,陈伟,李腊梅,李应栩,王化军.西藏弄如日金矿矿石矿物组成、金银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

[6].董随亮,黄瀚霄,刘波,张丽,张晖.西藏弄如日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2010

[7].刘云飞,谢玉玲,李应栩,李腊梅,白劲松.西藏弄如日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研究[J].矿物学报.2009

[8].刘旭,王化军,王延兵,王爱国,李腊梅.西藏弄如日金矿浮选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09

[9].黄瀚霄,李光明,刘波,董随亮,张晖.西藏弄如日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机理[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

[10].黄瀚霄.西藏墨竹工卡县弄如日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

标签:;  ;  ;  ;  

弄如日金矿论文-游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