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制度安排论文-张宗斌,汤子玉

替代性制度安排论文-张宗斌,汤子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替代性制度安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投资存量,直接投资流量,投资流向,跨国企业,制度风险,企业合作,市场交易成本,纵向一体化

替代性制度安排论文文献综述

张宗斌,汤子玉[1](2018)在《替代性制度安排影响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大幅增长。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96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稳居全球第二。从对外投资流向来看,虽然中国对发达经济体投资增长迅速,但大部分投资还是投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6-20)

周绍强,乔琳娜[2](2015)在《论替代养老行为及其“契约制度”安排》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国5000年的悠久文化、民族习惯和传统美德,我国的传统养老方式主要依托于家庭进行,国家只对鳏寡孤独者承担养老的补充责任。这样的责任模式从奴隶社会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5年30期)

白天亮[3](2014)在《养老金替代率有多高》一文中研究指出月月缴养老保险费,到退休时能拿到多少养老金?相当于在职时工资的几成?真像一些专家所说的“不能指望社保”吗?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越来越多的人,“养老金替代率”——这一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水平差异的专业指标进入公众视野。测算替代率往往有多种角度(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4-12-12)

赵铎[4](2013)在《制度安排替代不了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在民主党人的推动下,美国参议院对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改。在官员提名问题上,只要有过半数的参议员支持就可以终结冗长辩论,使提名进入表决环节。这一修改被认为是参议院对少数党使用阻挠议事程序的行为说“不”。 从秀拳术到朗读诗歌,从念电话簿号码到介(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3-12-09)

冯跃威[5](2010)在《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制度安排替代拉闸限电的行政权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10年4月,国务院就提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随后,相关部委高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的政策法规。其中,4月,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四部委下发了《关于加速推行(本文来源于《科学时报》期刊2010-12-21)

周永制[6](2009)在《我国引入美国LLC的可行性及替代性制度安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责任企业(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LLC)是美国众多企业组织形式中一种新式的、集公司有限责任与合伙企业税收待遇于一身的组织形式。LLC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兴盛于90年代,它的产生和发展对整个美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LLC在促进中小企业投资、提高就业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作用,不少国家和地区也都在考虑是否应该引入美国LLC制度。有的积极主张引进,如日本,1997年即出现引入美国LLC制度的建议,经研究审议后,日本《公司法典》于2005年正式确立了该企业组织形式,并定名为“合同公司”。此外,韩国《商法典》(2005年修订草案)中也加入了关于LLC的规定。有的国家则不以为然,如荷兰,其司法部的近期研究结论表明,该国不需要引入LLC这种混合体。在我国,LLC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这方面研究成果尚不多。主要理论重点在于:我国引入美国LLC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有何替代性制度安排?本文即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本文除引言、结论外,分为叁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框架分析,主要从投资者和立法者两个角度分析选择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应当考虑的因素,经过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投资者选择企业组织形式、立法者制定企业组织形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继而分析、总结出中小投资者的制度需求及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偏好,以便为下文理解美国LLC的制度优势做铺垫。第二章首先介绍LLC在美国产生及发展的历史,概念内涵及主要法律特征,随后,根据第一章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框架,主要从设立程序、资本制度、责任承担方式及限制、管理模式、利益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深入分析LLC的制度优势。第叁章主要分析我国对于LLC是否存在制度需求,我国不应当引入LLC组织形式的原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替代性制度安排的立法建议,从而达到在不引入LLC的情况下,满足我国对于LLC企业组织形式的制度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09-03-01)

李怀,高磊[7](2009)在《产权福利安排、产权替代效率的理论比较和制度启示——基于马克思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产权福利安排、产权形式替代的效率角度比较马克思产权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通过对两者的产权研究的基本逻辑、产权安排和效率的衡量标准的比较分析,坚持生产力标准和扩大个人选择空间、最大化个人和社会福利的制度标准。并提出了"产权生命周期"、"产权规模经济"(规模产权)的制度见解。(本文来源于《广东商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张新安[8](2007)在《如何打破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壁垒》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5月,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严格界定了股份制改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相配套的监督管理办法、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等。2007年8(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07-09-04)

黄华均[9](2006)在《以农地产权替代承包经营权——回应和谐社会价值诉求的制度安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核心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在实践中该权利内涵因语焉不详而被虚化为一种债权性的农村土地使用权,进而难以被界定为一种独立类型的准物权。乡村社会的城镇化过程松弛了袖珍型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人地关系,各种新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现象要求立法者回应社会需求,通过类型化的制度创新,重构农地产权体系和相应的规则。(本文来源于《政治与法律》期刊2006年04期)

王玉海[10](2005)在《诺斯“适应性效率”概念的内涵及其对我国制度转型的启示——兼议我国过渡性制度安排依次替代过程中的动态适应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应性效率",是诺斯在他理论研究的后期,在探究长期经济增长的绩效时,为了反映与时间进程中的经济变化相适应的制度变迁效率,所提出的重要概念。他发现影响经济绩效的,远不是在既定的先验组织存在前提下的要素投入产出问题,而首先是比较选择恰当的组织结构形式。与配置性效率只考察静态的短期的经济绩效不同,"适应性效率"考察的是长期经济绩效的制度结构如何适应经济的变动而调整的问题。以此观之,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增长,其实是一个经济优势间的有效转换问题,既包括不同经济优势间的协调综合,也包括各种优势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有效转换。前者是配置效率问题,借助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后者是制度的"适应性效率"问题,借助的是制度变革的作用。市场机制或许只能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却不能解决经济优势的有效有序的转换问题。"适应性"是在过渡过程中进行的,因而探索恰当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就显得很有意义。(本文来源于《制度经济学研究》期刊2005年01期)

替代性制度安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纵观中国5000年的悠久文化、民族习惯和传统美德,我国的传统养老方式主要依托于家庭进行,国家只对鳏寡孤独者承担养老的补充责任。这样的责任模式从奴隶社会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替代性制度安排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宗斌,汤子玉.替代性制度安排影响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2].周绍强,乔琳娜.论替代养老行为及其“契约制度”安排[J].现代商业.2015

[3].白天亮.养老金替代率有多高[N].人民日报.2014

[4].赵铎.制度安排替代不了反思[N].人民日报.2013

[5].冯跃威.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制度安排替代拉闸限电的行政权力[N].科学时报.2010

[6].周永制.我国引入美国LLC的可行性及替代性制度安排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7].李怀,高磊.产权福利安排、产权替代效率的理论比较和制度启示——基于马克思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

[8].张新安.如何打破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壁垒[N].中国财经报.2007

[9].黄华均.以农地产权替代承包经营权——回应和谐社会价值诉求的制度安排[J].政治与法律.2006

[10].王玉海.诺斯“适应性效率”概念的内涵及其对我国制度转型的启示——兼议我国过渡性制度安排依次替代过程中的动态适应性问题[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

标签:;  ;  ;  ;  ;  ;  ;  ;  ;  ;  

替代性制度安排论文-张宗斌,汤子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