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用框架论文-陈星童

可重用框架论文-陈星童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重用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重用框架,软件,开发模式,实践

可重用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陈星童[1](2019)在《以可重用框架为基础的软件开发模式及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系统想要实现正常运行,完善且功能齐全的软件不可或缺,针对传统软件开发效率低、工作量巨大的缺陷,需要技术人员做好软件开发模式的创新,提升软件开发的效果。本文从可重用框架的角度,对以此为基础的软件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软件开发质量及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莫洪艳[2](2018)在《基于可重用框架的软件开发模式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的开发模式有了更好的提升,在开发软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危机的途径之一是软件重用,可重用框架能够降低开发软件的成本,本文主要研究可重用框架的软件开发模式,并介绍其应用,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胡震云,雷明[3](2013)在《可重用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决策支持系统在使用人群、开发周期和架构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当今决策支持系统框架总体上看可重用性普遍较低,因此提出一个基于Web的决策支持系统可重用框架,该框架包含设计建模和构建技术两方面,其中设计建模包括交互设计、内容设计和架构设计;构建技术包括:使用Presentation模式分离复合构件的表现模型、使用Singleton和Observer混合模式建立消息传递机制、使用Module模式模块化业务逻辑处理模型、使用IoC与Strategy的混合模式重构算法库调用流程、使用Command模式封装长事务请求响应流程。(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3年24期)

曾宪凤[4](2012)在《可重用框架的电子商务开发平台的开发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基于可重用框架的应用系统开发的平台以及前景,提出了可重用的基于EJB技术的多层结构的物流电子商务开发框架,以及以J2EE技术体系为代表的分布式对象技术。基于可重用框架的电子商务系统具有层次分明、便于维护和发展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是开发和部署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2年13期)

陈德旺,朱磊[5](2011)在《基于可重用框架的CTCS仿真车载DMI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人机接口DMI(Driver-Machine Interface)介于列车司机和车载安全计算机之间,实时地完成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DMI屏蔽车载系统复杂的内部结构,以便于理解的方式引导司机完成控制操作,才能充分发挥车载系统的作用,因此对于DMI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当列控系统由CTCS-2升级换代至CTCS-3时,在不改变原有软件框架的前提下,实现对CTCS-3车载DMI的仿真。本文基于软件重用理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用框架的解决方案,并采用C++Builder 6.0进行了仿真DMI实现和框架可重用性验证,其结果表明,针对仿真DMI的研究,基于可重用框架的方法是一种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利用已有资源,实现便捷开发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王博,林中[6](2011)在《可重用构件界面框架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面向用户的软件系统中,界面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开发人员往往从零开始,工作量非常大,工作具有很高的重复性,针对此问题设计实现了基于MVC模型的可重用构件界面框架,使用XML文件统一描述框架中的构件属性,框架与框架、框架与构件、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使得动态的在框架中添加删除构件变得非常容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移植性、扩展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1年06期)

陈志柏[7](2009)在《基于可重用性的KD-PARSE建模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大系统的建模通常具有问题规模宏大、运算推演复杂、模型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使得传统的仿真技术难以满足其在性能和效能上的需求。构建于先进集群计算机系统上的并行仿真技术为解决复杂大系统的建模仿真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手段。但是并行仿真在模型粒度和时间管理机制上的限定,为其模型重用、互操作等方面增加了难度。本论文探讨如何应用符合主流建模标准的BOM和HLA模型,通过合理利用和转化,使其能够重用到并行仿真建模流程中,同时实现了KD-PARSE与HLA的互操作机制和基于可重性的KD-PARSE建模框架,这些都为促进并行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研究课题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研究了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建模过程,提出了应用可重用性思想的建模方式:具体是在概念建模时采用BOM来描述,在对象建模时可以通过映射HLA的FOM/SOM属性自动生成对象模型框架;同时对KD-PARSE与HLA的互操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和实现KD-PARSE与HLA互操作的机制;最后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可重用性思想的KD-PARSE建模框架,提供图形化的界面辅助开发人员进行建模,并通过一个实验对它进行功能和性能上测试。(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11-01)

何俊,胡振彪[8](2009)在《一种可重用的战场电磁环境仿真分层实现技术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战场电磁环境的构成要素,不同用途的仿真系统对战场电磁环境仿真技术框架具有开放性与扩展性的需求。尝试提出一种可扩展的、分层实现的战场电磁环境仿真技术框架。该仿真框架由数据层、电磁辐射产生层、电磁环境构建层和服务应用层等四层构成,各层之间通过电磁辐射接口协调工作,共同实现战场电磁环境仿真。(本文来源于《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朱磊[9](2009)在《基于可重用框架的CTCS仿真车载DMI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的车载子系统遵循故障安全原则进行设计,属于安全苛求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行效率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列车司机不理解车载设备的内部原理和功能,而车载人机接口(DMI,Driver-Machine Interface)又是唯一能够实现二者交互的通道,所以DMI必须屏蔽车载系统复杂的内部结构,以便于理解的方式引导司机完成控制操作,才能保证二者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车载系统的作用。因此对于DMI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成熟的CTCS-2级系统为基础,已经初步建立起CTCS-3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测试平台,采用该仿真系统进行研究具备成本低、周期短、方式灵活等优点。针对仿真DMI的研究而言,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借鉴CTCS-2级车载DMI的成功经验,利用已有成果快速、高效地建立满足CTCS-3级需求的高质量DMI,并以此为可重用资源为系统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基于软件重用理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用框架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对软件重用理论和Catalysis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DMI在列控车载子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采用Catalysis方法建立了DMI的业务模型,从司机的角度将DMI的功能划分为两类:监视与控制,并说明了系统运行过程中DMI与安全计算机及列车间的交互顺序。此外,以典型运营场景为例对业务模型进行了细化,深入分析了DMI的功能需求。然后在模型细化的基础上,通过Catalysis方法的解耦技术建立了DMI的基本模型框架,并对框架的结构进行了双向四层的划分:双向指DMI和安全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流向,四个层次包括通信协议层、数据转换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界面层。按照基本框架的分层顺序,建立了一整套以重用为目标的仿真DMI框架模板,分别对四个层次中的通信、数据解析、界面布局、图形绘制、音频播放、功能按钮等进行了通用化的规范和设计。最后,采用C++Builder 6.0开发工具,通过该组框架模板对仿真DMI进行了实现,给出了实现过程中的流程和算法,并以实际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为例,对框架模板的可重用性进行了验证。实现过程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仿真DMI的研究,基于可重用框架模板的方法是一种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利用已有资源,实现便捷开发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5-22)

王常钰[10](2009)在《基于Qt可重用系统框架在地震数据处理主框架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其深入领域也在不断增大。软件复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提高软件生产力和解决软件危机的有效途径。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软件复用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中构件技术成为软件复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技术。利用可复用构件技术实施软件复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用手段。而对象框架技术是在构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象框架作为一种大粒度的构件,比普通构件单纯局限于复用一个功能模块相比,它的复用潜力更大。本文就可复用的软件开发技术角度展开了一些研究,探讨了对象框架开发的相关技术、构件技术等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Qt成熟而稳定应用程序框架,在地震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运用相关复用的技术方法指导设计并实现了地震数据处理主框架系统。文章的地震数据处理主框架系统,在框架开发的指导原则下将容易变化的部分封装成可变部分,并辅以回调机制或者“信号/槽机”制,从而在兼顾需求开销的同时使系统被重用的设计成果达到最大。文章最后介绍了地震数据处理主框架系统的开发过程。并最终为用户提供一个实现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和流程管理的数据集成化的处理功能。通过便捷的扩展功能,方便的实现了各个子模块的“即插即用”,极大的方便开发人员后期的维护工作。通过测试,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框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3-01)

可重用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的开发模式有了更好的提升,在开发软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危机的途径之一是软件重用,可重用框架能够降低开发软件的成本,本文主要研究可重用框架的软件开发模式,并介绍其应用,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重用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星童.以可重用框架为基础的软件开发模式及实践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2].莫洪艳.基于可重用框架的软件开发模式及其应用[J].通讯世界.2018

[3].胡震云,雷明.可重用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J].电子测试.2013

[4].曾宪凤.可重用框架的电子商务开发平台的开发应用[J].物流技术.2012

[5].陈德旺,朱磊.基于可重用框架的CTCS仿真车载DMI研究与实现[J].铁道学报.2011

[6].王博,林中.可重用构件界面框架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

[7].陈志柏.基于可重用性的KD-PARSE建模框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8].何俊,胡振彪.一种可重用的战场电磁环境仿真分层实现技术框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9

[9].朱磊.基于可重用框架的CTCS仿真车载DMI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9

[10].王常钰.基于Qt可重用系统框架在地震数据处理主框架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  

可重用框架论文-陈星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