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环境控制论文-何玉婷

热环境控制论文-何玉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环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养老建筑,当地气象条件,室内热环境,动态控制

热环境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何玉婷[1](2019)在《基于气象条件的养老建筑夏季热环境动态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老年人化社会,养老建筑成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场所。由于老年人身体调节机能下降,对建筑室内热环境要求比正常成年人严格,尤其在夏季较为炎热的地区,通常使用空调降温才能满足室内热舒适。但大部分老人偏爱自然通风环境,并且空调的能耗在公共建筑中能耗占比最大,如何在养老建筑中减少空调的使用能耗,同时能使室内达到老年人舒适要求,是现下养老建筑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个问题选取夏热冬暖地区南宁市养老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夏季天气变化特点和老年人热舒适温度范围,构建适宜该地区可根据室外气候变化而实时调节室内热环境的动态控制方法。首先,选取与气候相关性较大的中性温度计算方法作为老年人舒适评价方法,通过判断室外的温度变化计算每个时刻室内老年人舒适温度范围。同时对该地区的天气按照室外气温处在老年人舒适范围的时间比例进行分类,分为六种不同冷热等级天气类型,总结每种天气类型温度变化情况和室外风速等环境参数。其次,针对该地区夏季高温高湿且弱风的气候特点,对养老建筑居室单元进行热环境调节设计,提出与窗口结合使用的蒸发冷却遮阳构件设计,通过该构件遮挡太阳直射进入室内又可通过水分蒸发吸热降温,冷辐射降温效果的迭加使其有效的调节室内温度;另外通过利用室外自然通风和室内吊扇机械通风增加室内气流速度,补偿老年人舒适温度范围,进一步改善室内热环境。将热环境调控设计结合空调和智能系统构建养老建筑热环境动态调控方法,通过不同天气参数变化分析各调控设计开启条件,按照低能耗且对老年人最温和的方法进行优先开启命令排序,实现智能且节能的热环境动态调控。最后,将热环境动态调控方法在养老建筑居室单元中的应用进行室内温度、风速模拟和能耗模拟,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节能性。模拟结果表明蒸发冷却构件在太阳辐射量较大的天气中对室内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自然风在较为凉爽天气中对室内的热环境改善效果较好,高温情况需要关闭窗户防止热风进入室内;使用机械通风结合蒸发冷却遮阳构件可达到本热环境动态调控能耗最低且效果最好;通过模拟夏季(6月~9月)期间居室单元在使用该方法前后两种计算条件的能耗,计算可得使用热环境动态调节居室在夏季节能率达到31%,其中在一般凉爽天气、一般热天气和热天气中的节能率最高。通过构建适宜夏热冬暖地区的养老建筑热环境动态调节方法,可为该地区养老建筑设计提供热环境指导作用,同时也对不同地区的养老建筑热环境设计有借鉴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向阳[2](2019)在《恒温恒湿房间环境控制方法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艺性空调可分为降温性空调、恒温恒湿空调和净化空调。恒温恒湿空调的室内温湿度都有较严格的精度要求。随着我国科学与经济的发展,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也广泛应用到很多行业,如机械、医药、检测、食品等行业。恒温恒湿技术不仅需要精密的控制系统,室内气流组织也是影响温湿度分布均匀性的重要一环。而气流组织的流速、温湿度分布受房间形状、送回风口的形式和布置方式、送风风量等的影响,因此设计者合理地设计室内气流分布对于恒温恒湿的环境十分重要。本课题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的相互验证,利用数值模拟计算中的AIRPAK模拟软件对不同送风参数、回风口布置以及稳压层高度下的恒温恒湿空调房间的热湿环境进行模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恒温恒湿空调房间进行实验研究,并与相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误差范围在允许范围内,依此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2.利用AIRPAK对不同稳压层高度、送风温差以及回风方式下的恒温恒湿空调房间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不同稳压层高度、送风温差以及回风方式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垂直与水平方向温湿度的对比分析。3.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送风温差与回风方式相同的工况下,随着稳压层高度的增加,室内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加。送风温差为3℃,回风方式为下侧回风时,稳压层高度为150mm、200mm、300mm的恒温恒湿房间,室内平均温度值分别为19.35℃、19.28℃、18.98℃,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53.71%、53.98%、54.96%,随着稳压层高度的增加,室内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加。4.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本课题中在送风温差与回风方式相同的工况下,稳压层高度的变化对于房间内非工作区域(Z=2m以上)区域温湿度影响较大,对工作区域(Z=2m以下)温湿度影响较小。送风温差为3℃,回风方式为下侧回风时,稳压层高度为150mm、200mm、300mm的恒温恒湿房间,非工作区域(Z=2m以上)平均温度值分别为18.32℃、18.16℃、17.94℃,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57.10%、57.68%、58.52%。工作区域(Z=2m以下)平均温度值分别为20.10℃、20.08℃、20.06℃,平均相对湿度值分别为51.27%、51.32%、51.39%。不同稳压层高度下非工作区域(Z=2m以上)平均温湿度值之间差值较大即影响较大,工作区域(Z=2m以下)平均温湿度值之间差值较小即对其影响较小。5.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回风方式与稳压层高度相同的工况下,随着送风温差的增大,室内的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在稳压层高度为200mm,回风方式为下侧回风时,送风温差分别为3℃、4℃、5℃、6℃,恒温恒湿房间室内平均温度值分别为19.28℃、19.04℃、18.88℃、18.41℃,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53.98%、54.80%、55.17%、57.18%。6.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稳压层高度与送风温差相同的工况下,侧回风方式的室内温度值较大,相对湿度值较小;下侧回风方式的室内温度值较小,相对湿度值较大。在稳压层高度为200mm,送风温差为3℃时,回风方式分别为下侧回风与侧回风,恒温恒湿房间室内平均温度值分别为19.28℃、19.49℃,平均相对湿度值分别为53.98%、53.31%,下侧回风时室内平均温度值较小,相对湿度值较大。7.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送风温差为3℃、4℃、5℃及6℃的恒温恒湿房间在受到室内负荷变化时,监测点在室内负荷变化后重新达到稳态的时间分别为600s、1000s、1400s及2000s。;并且监测点新稳态的温度、相对湿度与原稳态温度、相对湿度差值分别为0.07℃,-0.33%;0.26℃,-0.80%;0.45℃,-1.41%;0.75℃,-2.34%。送风温差越小,恒温恒湿室内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在受到室内负荷波动的情况下,恢复至新的稳态的时间越短,且新稳态与原稳态之间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差值越小;即送风温差越小,恒温恒湿空调房间更易保持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陆佳敏,李念平,何颖东,韩阳丽[3](2019)在《偏热环境暴露对分体空调控制行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无风扇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暴露温度与暴露时长,研究了较高空气温度的偏热环境下不同热暴露经历对中国长沙某办公房间内人员分体空调控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28℃和30℃的热暴露后,受试者无风扇使用时最终选择的室内温度分别为25.3~26.3℃与25.7~26.7℃,而使用风扇后最终选择的室内温度分别为26.7~27.4℃与26.9~27.3℃,相比无风扇时上升了0.5~1.7℃与0.6~1.3℃.受试者的变温需求(初始与最终)在无风扇使用时与暴露时长呈二次非线性关系,在有风扇使用时呈线性关系.各工况中,人员变温需求与室内温度呈叁次非线性关系,与人员的总体热感觉存在线性相关性.暴露温度、暴露时长和有无风扇3个因素对控制行为的单独作用显着(p<0.05),其中暴露温度的影响最大,暴露时长的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高飞,尹涛,李红,杨志鹏,严鲁涛[4](2018)在《低氧热环境模拟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低氧热环境地面模拟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对环境舱压力、环境舱温度、环境舱氧浓度闭环控制;基于西门子公司PLC硬件平台开发了分布式控制器,采用WINCC7.0组态软件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控制器采用主从站架构完成对低温液氮系统、压力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的控制,上位机计算机与控制器之间采用以太网通讯;在软件方面,根据低氧环境试验的需求和试验流程,设计并实现了PID闭环控制、数据存储、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功能;并对该实时控制系统进行了验收,验收结果分析表明,该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开发周期短,能够完成多种环境参数的控制任务,并为产品集成设计提供一些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8年10期)

梁颢严[5](2018)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热环境影响因子及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同时伴生了较为普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城市热岛改变了城市热量环境,影响区域气候、空气质量、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城市生物的分布与行为以及诸多城市生态过程,是引发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至19世纪初,英国气候学家Luke Howard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热岛效应”概念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热岛现状、危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热岛与城市规划结合,在城市建设的初期就对热岛进行预测和控制的研究相对不足。近年出现的一些将规划与热岛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WRF、MM5等模型对大尺度城市总体规划热岛效应的研究,以及运用CFD等模型对小尺度修建性详细规划热岛效应的研究,对处于中尺度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热岛效应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综合运用RS(Remote Sensing,遥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等技术方法,将遥感反演、地面实测和流体模拟相结合,研究不同尺度规划设计指标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建立基于CTTC(Cluster Thermal Time Constant,热时间常数)模型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热环境模拟与评估方法,提出控规与CTTC模型的结合途径。1、采用夏季、秋季、冬季叁期Landsat5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广州中心城区的热岛情况,认为:(1)城市热岛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夏季,二类居住用地的热岛贡献率最大10.3%,其次为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约8%;(3)工业用地M在叁个季节都是主要的热岛贡献源,贡献率为8%-10%之间;(4)水域E1和林地E4是最重要的冷源,贡献了冷量的20%-40%,其次是公园绿地在夏季贡献了4.1%,秋冬两季降低为3%左右。2、提取广州中心城区2954块现状建设用地的地表温度,研究城市尺度热环境的影响因子。(1)在夏季,周边环境对地块热环境的影响大于自身建设的影响;(2)在秋冬两季,热环境影响因子相似,周边环境指标和自身建设指标对热环境影响程度相近;(3)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平面(建筑密度、冷源距离和比例等)指标主要影响夏季热环境,立体指标(容积率、高度标准差等)主要影响秋冬热环境;(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夏季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E1234G1_100,秋季主因子是PR_100,冬季主因子是Hstd;(5)100m网格受周边环境影响大于自身建设影响,网格尺度≥200m周边指标的权重逐渐减小;(6)当网格尺度≥200m时,PR_0、E1_0、E1234G1_0叁个指标在回归方程中的权重最大,且随着网格尺度的增加权重增加。3、对广州大学城64公顷的叁个测区进行的气温实测,研究街区尺度热环境的影响因子。(1)测温点100m范围的城市建设指标对气温的影响较大;(2)测温点周边SVF、场地比例、混凝土比例、乔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容积率六个指标对热岛的解释度较大;(3)提出“气地比”指标,将测温点分为叁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得出不同系列测点的判别方法;(4)构建了气温和地温的回归模型,回归方程的调整R方为0.8894,标准估计误差为0.7951,准确度较高。4、基于CTTC模型构建面向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热环境评估模型。(1)提出通过“网格化”进行控规热环境模拟的思路和方法;(2)提出面向控规的天空可视因子SVF、逐时阴影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热时间常数、遮阳、蒸发等关键网格化指标的计算方法;(3)提出考虑周边环境影响的网格“风速比”简化计算模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4)对模型进行实测检验,全天均值误差基本在±0.5℃以内,误差率约2.5%,最高约4%;白天均值误差基本在±1℃以内,误差率约4%,最高约7.5%。5、控规与CTTC模型的结合途径研究。(1)总结出层高、水面率、硬质地表比例、硬质地表中沥青材质比例、硬质地表中透水地表比例、构筑物遮阳覆盖率、每100㎡绿地乔木数量、可绿化屋顶比例、屋顶绿化比例等9项控规新增热环境控制指标;(2)结合现状用地指标分析,现行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提出各用地类型热环境指标的控规缺省值和建议值。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从地块自身、周边环境、与冷热源的距离叁个方面构建城市尺度热环境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并采用大样本的城市建设用地分析夏、秋、冬叁个季节的热环境特征及影响因子。(2)从建筑、场地、材质、绿化四个方面构建街区尺度热环境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对比了“同心圆”和“圆环”两种指标计算方法,并提出“气地比”指标。(3)基于CTTC模型提出面向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热环境评估模型和方法,并提出控规与CTTC模型的结合途径。(4)提出考虑上风向影响的网格风速比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7-02)

夏伯融[6](2018)在《船用低压弱电电器柜热环境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强迫风冷法在控制小于2 w/cm~2的船用低压弱电电器柜散发热量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旦散发热量大于2 w/cm~2,控制效果就会不断下降,散发热量超过10 w/cm~2,则无法进行控制。基于半导体制冷原理研究了一种新的船用低压弱电电器柜热环境控制方法,介绍了半导体制冷原理图,利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构建了热环境制冷系统,阐述了系统工作流程,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半导体连接法基本适用于所有的船用低压弱电电器柜散热,散热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丁伟[7](2018)在《高大分层空调厂房热环境和核素污染控制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层空调作为一种节能空调技术而应用于核工业高大空间厂房中。核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核素气溶胶主要通过排风罩捕获和去除。局部排风系统以低于设计风量的非正常工况运行时,工艺岗位散发出的核素气溶胶易受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影响而迁移扩散,对工作人员产生潜在辐射危害。本文以核工业某高大空间厂房为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单侧中送,对侧下回”、“双侧中送下回”两种分层空调气流组织条件下,厂房的室内热环境和核素气溶胶的迁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论可为核工业分层空调和局部排风系统设计优化,及工作区优化设置提供指导。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现场调研,设计了两种分层空调气流组织方案,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数值模型及边界条件进行了验证,实现了较高精度数值模拟边界条件的设置。2)基于高大厂房室内热环境的数值模拟,引入“热舒适性指标”对工作区热环境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热源分布位置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探讨了两种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形式工作区热环境的优劣、得到了合理的热源设置方式。3)基于高大空间内核素气溶胶迁移扩散的数值模拟,引入核素“导出空气浓度限值指标(DAC)”对工作区辐射浓度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核素气溶胶散发位置、不同局部排风速度和高度对气溶胶迁移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污染源设置方式,给出了局部排风优化设计建议。4)基于两种分层空调气流组织条件下,核素气溶胶迁移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分层空调及局部排风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蔡丹丹[8](2018)在《电池组内射流冷却对热环境控制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以能量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寿命长等优势,成为电动汽车领域青睐的动力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箱结构紧凑,电芯发热量容易聚积,而动力锂离子电池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范围要求较高,因此热环境控制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热特性,提出了基于射流冲击强化传热的通风冷却方法,采用非稳态扰动和附加蓄热体进一步提升热环境的控制能力,进行了全面的CFD模拟和分析。1.建立了均匀送风系统,并施加非稳态扰动,通过对不同周期和振幅设定下的非稳态射流冲击导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析,对比扰动的效果。非稳态特性改善了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性,对电池组总温升影响不明显。其中非稳态送风的波幅比送风频率的影响更显着。2.通过调整送风口长宽比改变射流流型,通过对不同边长风口的射流冲击结果的对比,分析了送风口对电池组射流冲击效果的影响。减小送风口长度可以提高射流冲击的换热能力;对电芯热均匀性的影响存在最优的长度。本文最优工况下,电芯的最高温升和最大温差分别控制在4.85K和0.29K。3.提出蓄热体辅助空气射流冲击的冷却方案,通过蓄热体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的分析,以及是否设置蓄热体的结果对比,研究了蓄热结构对动力锂电池组射流冷却能力的提升效果,蓄热体降低了电池组的温升,提高了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蓄热材料的比热容对改善动力锂电池组的终温的效果显着。本文最优工况下,蓄热体使电池组最高温升降低了2.54K,最大温差降低了0.83K。(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8-04-01)

韦尚军,韦以文,唐荣江,陆增俊[9](2018)在《基于CFD的卡车机舱热环境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长头卡车驾驶室底钣金地板过热问题,基于传热学理论,建立汽车机舱模型并设定边界条件。运用CFD分析软件对发动机舱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发动机舱内的流体流动和散热情况,得到驾驶室底钣金地板过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仿真和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可有效抑制辐射和降低驾驶室底钣金地板温度。(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印书红,撒世忠,蔡久兰[10](2018)在《无锡地铁控制中心VRV外机组热环境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无锡地铁控制中心大厦项目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空调室外机的夏季安装环境进行了CFD模拟分析计算,根据CFD模拟分析计算的结果对变频多联式空调室外机的平面布置、成排机组间安装间距、机组安装高度、外围玻璃幕墙形式等做了相应的设计调整,以满足变频多联式空调室外机的夏季排热通风要求。(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8年01期)

热环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艺性空调可分为降温性空调、恒温恒湿空调和净化空调。恒温恒湿空调的室内温湿度都有较严格的精度要求。随着我国科学与经济的发展,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也广泛应用到很多行业,如机械、医药、检测、食品等行业。恒温恒湿技术不仅需要精密的控制系统,室内气流组织也是影响温湿度分布均匀性的重要一环。而气流组织的流速、温湿度分布受房间形状、送回风口的形式和布置方式、送风风量等的影响,因此设计者合理地设计室内气流分布对于恒温恒湿的环境十分重要。本课题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的相互验证,利用数值模拟计算中的AIRPAK模拟软件对不同送风参数、回风口布置以及稳压层高度下的恒温恒湿空调房间的热湿环境进行模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恒温恒湿空调房间进行实验研究,并与相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误差范围在允许范围内,依此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2.利用AIRPAK对不同稳压层高度、送风温差以及回风方式下的恒温恒湿空调房间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不同稳压层高度、送风温差以及回风方式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垂直与水平方向温湿度的对比分析。3.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送风温差与回风方式相同的工况下,随着稳压层高度的增加,室内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加。送风温差为3℃,回风方式为下侧回风时,稳压层高度为150mm、200mm、300mm的恒温恒湿房间,室内平均温度值分别为19.35℃、19.28℃、18.98℃,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53.71%、53.98%、54.96%,随着稳压层高度的增加,室内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加。4.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本课题中在送风温差与回风方式相同的工况下,稳压层高度的变化对于房间内非工作区域(Z=2m以上)区域温湿度影响较大,对工作区域(Z=2m以下)温湿度影响较小。送风温差为3℃,回风方式为下侧回风时,稳压层高度为150mm、200mm、300mm的恒温恒湿房间,非工作区域(Z=2m以上)平均温度值分别为18.32℃、18.16℃、17.94℃,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57.10%、57.68%、58.52%。工作区域(Z=2m以下)平均温度值分别为20.10℃、20.08℃、20.06℃,平均相对湿度值分别为51.27%、51.32%、51.39%。不同稳压层高度下非工作区域(Z=2m以上)平均温湿度值之间差值较大即影响较大,工作区域(Z=2m以下)平均温湿度值之间差值较小即对其影响较小。5.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回风方式与稳压层高度相同的工况下,随着送风温差的增大,室内的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在稳压层高度为200mm,回风方式为下侧回风时,送风温差分别为3℃、4℃、5℃、6℃,恒温恒湿房间室内平均温度值分别为19.28℃、19.04℃、18.88℃、18.41℃,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53.98%、54.80%、55.17%、57.18%。6.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稳压层高度与送风温差相同的工况下,侧回风方式的室内温度值较大,相对湿度值较小;下侧回风方式的室内温度值较小,相对湿度值较大。在稳压层高度为200mm,送风温差为3℃时,回风方式分别为下侧回风与侧回风,恒温恒湿房间室内平均温度值分别为19.28℃、19.49℃,平均相对湿度值分别为53.98%、53.31%,下侧回风时室内平均温度值较小,相对湿度值较大。7.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送风温差为3℃、4℃、5℃及6℃的恒温恒湿房间在受到室内负荷变化时,监测点在室内负荷变化后重新达到稳态的时间分别为600s、1000s、1400s及2000s。;并且监测点新稳态的温度、相对湿度与原稳态温度、相对湿度差值分别为0.07℃,-0.33%;0.26℃,-0.80%;0.45℃,-1.41%;0.75℃,-2.34%。送风温差越小,恒温恒湿室内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在受到室内负荷波动的情况下,恢复至新的稳态的时间越短,且新稳态与原稳态之间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差值越小;即送风温差越小,恒温恒湿空调房间更易保持稳定的温湿度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环境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何玉婷.基于气象条件的养老建筑夏季热环境动态控制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李向阳.恒温恒湿房间环境控制方法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3].陆佳敏,李念平,何颖东,韩阳丽.偏热环境暴露对分体空调控制行为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4].高飞,尹涛,李红,杨志鹏,严鲁涛.低氧热环境模拟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

[5].梁颢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热环境影响因子及评价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6].夏伯融.船用低压弱电电器柜热环境控制方法[J].舰船科学技术.2018

[7].丁伟.高大分层空调厂房热环境和核素污染控制数值模拟研究[D].南华大学.2018

[8].蔡丹丹.电池组内射流冷却对热环境控制的数值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8

[9].韦尚军,韦以文,唐荣江,陆增俊.基于CFD的卡车机舱热环境分析与控制[J].装备制造技术.2018

[10].印书红,撒世忠,蔡久兰.无锡地铁控制中心VRV外机组热环境分析及应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8

标签:;  ;  ;  ;  

热环境控制论文-何玉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