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辽宁省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中心小学122000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积淀与打磨,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传统文化不但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重要作用。那么,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保护人类所创造的文字和语言、传递优秀的文化成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传递文明和拯救小学生心灵的重要价值,采取适宜的教学措施,培育小学生传统文化性格。语文科目的本质特性,在于浓厚的文化性。在这门学科中,民族文明史等基础性的内涵,构成了表层的文化要素;而沉淀于作品背后的心理、思维特征等,又构成了隐含性的文化要素。对语文科目的理解,可以视作对民族文明的理解;语文展示出的群体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等,都属于文化的某种缩影,也代表着特定群体的精神内涵。语文科目的教学,面向这样的载体,解读载体背后蕴藏的文明;从这样的学习中,领悟文字工具背后的魅力,从文本中体会其浓厚的文明气息。

从根源上讲,语文课的授课过程,就是栽培民族性格的过程。查看一名同学的思想境界、内在动力和民族个性,关键是看这名同学能否深入了解传统性的文明。学生应当熟读我国的文化经典书目,培育高尚无私、心怀百姓、善良智慧的优良品德,不断训练自己的文化精神。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思想成长,在不知不觉中熏陶了文明性格。

目前,小学语文课缺少有关传统文明的教育。受应试思维的长期困扰,教师只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学科成绩,却忽略了培育同学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小学生处在快乐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他们在语文课上却只能追求高分,没有机会感受传统文明的基本精神;教师漠视语文科目在培育文化内涵方面的功能,没有完成传递民族文明的核心教学任务。例如:在诗词教学上,教师通常单纯讲解每句诗词的意义;即便提问,也只停留在词句本身的层面上,而没能指引小学生多朗读诗词,并深刻感受诗词背后的境界。这种僵硬的授课方法,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使学生片面理解词句。此外,部分教师抓不住授课的关键点,将全部语文知识传输给同学们,导致学生陷入迷茫。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唯一主角,只顾及到带领同学们记忆和默写诗词,并没有了解同学们的认知差异和领悟水平。因此,许多小学生畏惧或者厌倦语文课,这样的课堂不仅无法锻炼思维,还抹杀了小学生的灵感和好奇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1.传统文化教育从低年级教学开始。低年级的小学生,语文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识字。在讲解字词的同时,向小学生渗透传统文明精神,是一种高效的授课方法。低年级小学生在记忆和辨识方面的能力正在提升;这时向他们介绍优秀的古代文化成就,有助于培育他们对传统文明的热爱。例如:教师在讲解《孔子拜师》一文时,就应该有侧重点的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不断学习的精神,以传统教学中的经典人物、经典事情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2.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教师要策略地让小学生领悟到优秀文明本身的魅力。小学语文的教科书,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明内容,底蕴比较深厚。教师要从教科书入手,发掘课本中的文化要素,指引小学生追求善良和美好的意境。可以结合某篇课文的导语或注解,来发掘传统文明的信息;也可以结合课文中描述的故事场景,探求作品所倡导的美德境界。例如:如果课本中有孝敬父母方面的插图,教师就可以从这张插图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孝顺的优秀传统文明。可以让学生抒发自己看到插图时的感受,并鼓励他们在平日的行动中,体现尊敬和回报长辈的良好品质。

3.注重诵读。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透彻领会某篇文章的内涵。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课文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并体会出课文中的精神。汉字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要明晰每个字词的意义,就需要在朗诵的同时体会情感,并体会篇目的音韵美感。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当多带领学生朗诵课文,教会他们带着内心的情感去朗诵,培养较强的语感和传统文明。

4.注重体察涵泳。我国的语言意味深远,同一种思想的表达途径可能分成多种。同时,古代的诗词通常将内心情感寄托在山水等可见的景物上,从而将隐含的情绪形象化。因此,引入涵泳的语文学习策略,是与科目的根本属性相吻合的。涵泳承载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从根本上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重感悟与直觉。涵泳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那么,什么是涵泳?“涵”在《辞海》中的含义为“沉浸”;“泳”指的是在水中遨游。“涵泳”一词,来源于左思的《吴都赋》中,“涵泳乎其中”,寓意为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方法及态度。教师要纠正侧重单调讲解的课堂模式,采纳涵泳的方式,让小学生在了解语文基础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明的意蕴美。这样做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带来美的收获。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各种观念都在成型的过程中,他们很难辨识优秀文化与垃圾文化,非常容易遭受不良文化的困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中向学生介绍传统文明,就显得尤为必要,提高学生辨认和抵抗不良文化的能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心里生根。

总之,只要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以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创设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文明之花定会在校园绽放。

标签:;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