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甘肃秦安741600)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中医内科门诊治疗的52例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辨证治疗,从而观察该方的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痊愈26例(占50%),显效13例(占25%),有效8例(占15.4%),无效5例(9.6%),总有效率90.4%。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辨证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湿中阻;眩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112-02

眩晕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西医认为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等因素引起,常见于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1]。祖国医学对眩晕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历代中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均有较多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而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晕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其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对于痰湿中阻型眩晕的治疗,清代医家程仲龄在其著作《医学心悟》中所载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最为常用的方剂。笔者在中医内科临床中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辨证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52患者皆为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中医内科门诊治疗的以眩晕主诉的病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在38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约48.6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年。经西医检查确诊,以上患者中梅尼埃综合征26例,高血压病7例,脑动脉硬化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例,神经衰弱2例,贫血1例,低血压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合并贫血者1例。

1.2诊断标准

以上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于眩晕病的诊断依据:(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4)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见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等痰湿中阻表现。所有病例均测定血压、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检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经颅多普勒,拍摄颈椎X线片等,必要者做CT、磁共振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3治法方药

全部病例予程仲龄《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纯中药加味辩证治疗。基本方药组成:法半夏9~15克,天麻9~15克,橘红9~12克,茯苓9~12克,白术12~20克,甘草6克,生姜6~12克,菖蒲9~12克,郁金9~12克,泽泻12克,大枣4枚。每日一剂,水煎取药汁400ml,分早、晚二次各口服200ml。以上诸药,需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经中医四诊合参,详细辨证后,再确定具体用量。

加减法:痰浊加菖蒲10克,远志6克;头晕伴目干涩加杭白菊6~9克,钩藤9~20克;项背强痛加葛根15~20克,姜黄9~12克;瘀血加丹参15~30克;舌苔厚腻加藿香6~9克,佩兰9克;呃逆、胸满闷重加旋覆花6~9克,生牡蛎15~30克;肝阳上亢加石决明15~30克,生龙牡各30克;耳鸣重加磁石30克,蝉衣6~9克;气虚者,加红参9~15克、黄芪12~20克。

2.疗效与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眩晕症状及伴随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多次正常。好转:眩晕症状、伴随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眩晕症状、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2.2治疗结果

全部52例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中,对照疗效标准,痊愈26例(占50%),显效13例(占25%),有效8例(占15.3%),无效5例(9.6%),总有效率90.4%。此结果表明,以程仲龄《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辨证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3.典型病例

刘某,男,48岁,农民,2014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自述于1月前,在早晨起床后,突发眩晕,自感头晕目眩如坐舟中,房屋旋转如将倾倒,两耳嗡嗡作响。经当地卫生院检查诊为梅尼埃综合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经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盐酸地芬尼多、氟桂利嗪、维生素B1和B12、维生素C等,眩晕症状减轻,但停药后即眩晕复现,遂来我院中医门诊求治。?查:体温36.8℃,血压135/75mmHg。诉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脉弦滑,舌淡紫苔白腻。辨证为痰湿中阻型眩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7剂后眩晕明显减轻,继服15剂巩固疗效,症状全消,随访1年无复发。

4.讨论

眩晕是以目眩、头晕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中医认为本病涉及肝、脾、肾三脏,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痰血阻络、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五种,诸证可相互兼夹[3]。其中对于痰湿中阻型眩晕,一般以程仲龄《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国内对于本方的临床应用有不少报导,如蔺菲等[4]以本方加减治疗32例痰湿中阻型眩晕病,治愈率为71.9%,总有效率为90.6%,均优于西药对照组;温秀新[5]以本方加减治疗72例痰湿中阻型眩晕病,有效率(治愈+好转)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与本文研究所得数据痊愈26例(占50%)、显效13例(占25%)、总有效率90.4%的结果较为相近,说明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临床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对于风痰形成眩晕的机理,盖因肝乃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若痰浊中阻,或风阳夹痰,引动肝风,上蒙清窍,清阳不升,可发为眩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丹溪心法·头眩》中亦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痰水而致眩晕的学说。而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眩晕门》又云:“眩,谓眼黑,晕着,头旋也,故称头旋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自清代以降,皆公认为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平肝熄风,燥湿去痰之功,实为二陈汤加白术、天麻而成,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而健脾祛湿治本为辅。其中半夏为君,取其燥湿化痰,又兼降逆止呕之功;以白术、天麻为臣,天麻善能平肝熄风而止头旋,与半夏合用,为治风痰眩晕的要药;白术长于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合,尤能治生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姜枣调和脾胃,中州和则痰湿得化;使以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6]。

综上所述,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药虽简,但结构分明,不仅风与痰共治,且标和本兼顾,具有补脾燥湿,化痰熄风之功效,用于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等.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6-5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37-38.

[3]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12-320.

[4]蔺菲、赵宏廷.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1):61-62.

[5]温秀清.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72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691-692.

[6]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33-334.

标签:;  ;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