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射流论文-杨艳静,商圣飞,向树红,王栋

主动射流论文-杨艳静,商圣飞,向树红,王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射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主动热防护,射流冷却,仿真分析

主动射流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静,商圣飞,向树红,王栋[1](2019)在《基于主动气膜冷却的射流热防护技术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热防护手段,如大面积使用陶瓷复合材料、烧蚀防热等,难以满足先进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防热要求,限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文章以飞行器头锥部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主动气膜冷却的射流热防护方法来降低高温部位的热流密度和温度,通过仿真分析研究该典型结构不同射流方案下的射流干扰流场热环境特点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孔射流情况下,射流入口速度相同时,射流孔径越大,热流密度峰值越小,但需要的射流流量也越大;同样射流入口孔径时,扩张孔比直孔方案的热流密度小,而消耗射流流量基本相同。多微孔射流能将热流密度峰值降低50%以上,且在同样冷却效果时较单孔射流更节省流量。(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启良,杜文海,王毅刚,杨志刚[2](2019)在《基于主动射流的汽车后视镜区域气动噪声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大涡模拟和声扰动方程求解后视镜区域气动噪声的非定常流场和声场.通过比较前侧窗19个测点能量平均总压力级的仿真和试验结果发现,两者仅相差2.3 dB(A),它们频谱变化趋势相同,量值差异较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动射流模型,并改变射流位置、方向和速度等参数,采用子域仿真方法得到最优射流方案.将最优射流方案置于整车气动噪声仿真模型中,通过与原始模型对比发现,主动射流增大了后视镜尾部的时均压力,减小了压力梯度,降低了后视镜区域涡流强度,使整车气动阻力系数减少0.002,前侧窗网格节点能量平均的总声功率级降低1.8 dB(A),湍流脉动总功率级降低0.3 dB(A).(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孙健,牛中国,刘汝兵,林麒[3](2019)在《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飞翼布局模型主动流动控制风洞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叁维模型的流动控制效果和机理,在中等展弦比飞翼布局模型前缘布置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开展低速风洞实验研究。通过六分量天平测力,考察沿弦向、展向不同分布位置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飞翼模型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的作用;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粒子图像测速)测量模型表面流场分布,研究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在飞翼模型单侧布置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能够有效改善其气动特性,并能产生附加的滚转力矩,滚转力矩系数变化量最高达到0.009;在飞翼模型左右弦布置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能显着增强飞翼模型横向稳定性,滚转力矩系数波动范围减小66.7%。沿弦向,等离子体合成射流位置离前缘越近,控制效果越好,距前缘0mm的激励器控制效果最好;沿展向,布置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越多,对模型的升力特性改善作用越明显,布置方式以均布为优。在失速迎角前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流动控制机理不同:在小迎角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在前缘起到了使转捩提前的作用;在失速迎角附近,则加速了分离区的流动、减小了分离区厚度。(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蔡琰[4](2019)在《主动射流控制可用于无人战斗机的飞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美国《航宇周刊与空间技术》网站1月18日报道,北约开展的主动射流控制(AFC)技术应用于无尾无人战斗机(UCAV)目前已经“合理可用”于飞行控制,至少可用于打击任务的进入战场阶段,该技术可提高隐身性。北约AVT-239任务组去年12月完成了创(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报》期刊2019-02-26)

张英朝,杜冠茂,田思,张喆[5](2019)在《35°Ahmed模型气动射流减阻主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CFD仿真软件STAR-CCM+,对类车体35°Ahmed模型的尾流场进行仿真,采用主动控制减阻技术,用定常射流的方法研究射流孔的位置、速度等因素对尾部流场的影响。在尾部各个可能减阻的位置布置射流孔,针对不同的射流速度进行分析,并对不同位置采用逐步优化减阻的方法,找到最好的减阻工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始工况相比,采用射流减阻方案的模型尾流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控制了模型尾部的分离涡;改变了车体的压力变化;降低了模型的压差阻力,使其阻力系数明显降低;实现了超过6%的减阻效果,达到了减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夏煜[6](2018)在《平面附壁射流的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分离、再附流动是一种常见流动现象,理解其动态特性并掌握它的控制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种经典的分离、再附流动——平面附壁射流为例,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其中的主要流动结构(“wall jet motion”,“shear layer mode”,“shedding-type motion”),并探究在不同参数下小幅周期性激励对流场主要运动形式(不同的尺度的拟序结构)的影响,从而充分认识类似复杂剪切流的内在机理。此外,通过线性随机估计与本征正交分解的方法初步探究与估计壁面压强脉动相关的空间速度场。在本次研究中,基于射流高度(H_j=20mm)和平均来流速度(U_e)的雷诺数约为10318。实验通过对称放置在射流出口处的一对合成射流激励器产生周期性扰动,其中激励强度(A_s=u_s~′/U_e=0.1-0.4),而无量纲激励频率(f~*)从0.03至0.3变化。此外,激励的方式为上下单侧激励。壁面的压强信息通过放置在壁面沿来流(与射流平行相距4mm)的上一组压力传感器(共14个)获得,每个传感器的间隔为?ξ/H_j=0.5。流场(x-y面)的速度信息通过二维PIV系统获得。下侧的高频高幅激励,促进了时均再附点的前移,而上侧的激励则对其影响较小。通过雷诺应力分析以及速度的snapshot POD分解可知,当激励频率为f~*=0.1时,上侧或者下侧的高幅激励都促进了远场的湍流脉动,可能与“wall jet motion”被增强有关,且该运动为平面附壁射流的主要流动形式。下侧激励频率为f~*=0.2提高了回流区以及再附区附近的动量交换,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由于该激励频率增强了流场“shedding-type motion”。至于f~*=0.3,这一频率促进了剪切层中的速度脉动,以及其中的小尺度结构的运动,可能因为该扰动频率与“shear layer mode”相近。本次研究同步采集了壁面压强和空间速度(y-z平面)信息,空间速度(y-z平面)通过stereo-PIV获得。我们使用LSE-POD混合方法重构和估计了与壁面压强变化相关性较强的空间速度场变化。通过流场的预测可知,再附区下游大尺度的流动结构极大地了影响了壁面压强的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加强了对再附流动的叁维特性的认识,特别是几种不同的主要运动结构,并加以小扰动的有效控制,以便为后续的工程技术上的减阻,增混,换热等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13)

田思,吴敏,朱玲,杨彦君[7](2018)在《方背式MIRA模型射流主动控制气动减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CFD仿真软件STAR-CCM+对类车体MIRA模型的尾流场进行仿真研究。采用主动控制减阻技术的流动控制方式,应用定常射流控制尾流场的流动结构。探讨了射流减阻的减阻措施,使用雷诺时均法SST k-ω湍流模型对方背式MIRA模型尾部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尾部可能减阻的位置,找到各位置下最好的减阻工况,将单个位置下的最优减阻工况进行组合,实现最大程度的减阻。探讨了尾部涡流的变化,发现通过控制模型尾部的分离涡可以改变车体的压力大小,从而减小模型的压差阻力,实现减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张英朝,杜冠茂,朱会,田思[8](2018)在《25°Ahmed模型射流主动控制气动减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剪切应力输送(SST)κ-ω(湍动能-比耗散率)湍流模型对标准25°Ahmed模型进行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稳态射流减阻研究.在模型尾部设置射流孔,分别探究各位置处射流孔的孔径、到边线的距离、形状、射流速度和角度的最佳值,分析不同射流状态对流场结构、总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数的影响.仿真的基本工况与风洞实验数据一致性很好,验证所采用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设置射流孔的模型相比,设置射流方案的模型尾流结构得以改善,纵向涡得以抑制,同时其阻力系数明显降低.单独位置布置射流孔方案中在斜面上方进行射流时,阻力系数最低,为0.252 2,减阻率为11.3%.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组合方案得到阻力系数0.246 7,减阻率达13.23%.(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田思,侯园章,吴敏,朱玲,李春林[9](2018)在《快背式MIRA模型射流主动控制气动减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FD仿真软件STAR-CCM+,对类车体MIRA模型的尾流场进行仿真研究。采用主动控制减阻技术的流动控制方式,应用定常射流的方式控制尾流场的流动结构,探讨射流减阻的减阻措施。使用雷诺时均法SST k-w湍流模型对快背式MIRA模型尾部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对尾部各个可能减阻的位置做了研究,找到最好的减阻工况,并分析了尾部涡流的变化,发现通过控制模型尾部的分离涡,可以改变车体的压力大小,从而减小模型的压差阻力,实现减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刘晓鹏,栾剑,李敏,赵飞飞,吴梦维[10](2017)在《基于合成射流的局部受限射流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声激励合成射流对局部受限射流进行主动控制,采用热线风速仪和流场显示技术,测量了在出口雷诺数Re=15000、受限腔体长度L=5De=50mm条件下不同脉冲频率激励下的合成射流对局部受限射流的瞬时流场,平均速度场和脉动速度场特性。实验表明,在喷嘴突扩腔体内,合成射流与主射流相互作用。在脉冲频率为10Hz时,主射流呈现显着的间歇性,中心线平均速度降低,湍流度增大,扩散角更大,意味着主射流卷吸能力和掺混能力更强。此外,本文分析频率特征发现,在合成射流的激励下,主射流大尺度混合增强而小尺度混合减弱。(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期刊2017-08-13)

主动射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大涡模拟和声扰动方程求解后视镜区域气动噪声的非定常流场和声场.通过比较前侧窗19个测点能量平均总压力级的仿真和试验结果发现,两者仅相差2.3 dB(A),它们频谱变化趋势相同,量值差异较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动射流模型,并改变射流位置、方向和速度等参数,采用子域仿真方法得到最优射流方案.将最优射流方案置于整车气动噪声仿真模型中,通过与原始模型对比发现,主动射流增大了后视镜尾部的时均压力,减小了压力梯度,降低了后视镜区域涡流强度,使整车气动阻力系数减少0.002,前侧窗网格节点能量平均的总声功率级降低1.8 dB(A),湍流脉动总功率级降低0.3 dB(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射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杨艳静,商圣飞,向树红,王栋.基于主动气膜冷却的射流热防护技术仿真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9

[2].李启良,杜文海,王毅刚,杨志刚.基于主动射流的汽车后视镜区域气动噪声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孙健,牛中国,刘汝兵,林麒.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飞翼布局模型主动流动控制风洞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9

[4].蔡琰.主动射流控制可用于无人战斗机的飞行控制[N].中国航空报.2019

[5].张英朝,杜冠茂,田思,张喆.35°Ahmed模型气动射流减阻主动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6].夏煜.平面附壁射流的主动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田思,吴敏,朱玲,杨彦君.方背式MIRA模型射流主动控制气动减阻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8].张英朝,杜冠茂,朱会,田思.25°Ahmed模型射流主动控制气动减阻策略[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田思,侯园章,吴敏,朱玲,李春林.快背式MIRA模型射流主动控制气动减阻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刘晓鹏,栾剑,李敏,赵飞飞,吴梦维.基于合成射流的局部受限射流主动控制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2017

标签:;  ;  ;  ;  

主动射流论文-杨艳静,商圣飞,向树红,王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