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对应形式论文-佳妮(E.Jani,Alwis,Samarakoon)

泰语对应形式论文-佳妮(E.Jani,Alwis,Samarakoon)

导读:本文包含了泰语对应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僧对比,空间介词,语义,语法

泰语对应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佳妮(E.Jani,Alwis,Samarakoon)[1](2017)在《汉语空间介词与僧伽罗语对应形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僧伽罗语深受古印度梵文以及巴利文的影响,它和梵文、巴利文一样,都具有格的变化。当使用僧伽罗语遣词造句时,需要清楚格在句子中用法及变化。汉语是汉藏语系的语言,它是没有格的变化,这一点就和僧伽罗语的句法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用汉语造句时,看不见词本身的变化,而是在句中相应的词前面或后面加入某个词(通常是虚词)来表达句义。所以汉语句子成分与僧伽罗语句子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在学习汉语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汉语介词习得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中国关于汉语空间介词的研究成果甚多,但关于汉语空间介词在僧伽罗语中的对应表述却暂无人涉及。分析型的汉语和粘着型的僧伽罗语的一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介词方面。现代汉语缺乏严格的形态变化,表现语法意义和句法结构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这两个手段,尤其是借助于介词,而在僧语中句法关系的表达则是借助于时位词和格。基于这两种语言在空间介词特点的对比,本文从类型学角度,得出了汉僧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表达手段上的差异。本文拟以“汉语空间介词与僧伽罗语对应形式对比研究”为题,旨在探求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表达上的基本特点,分析汉语基本空间介词在表达上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们与现代僧语对应形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本文重点选择了汉语中9个常用的空间介词“在、到、从、自、由、离、向、往、朝”,对这9个基本空间介词的语义和用法与僧语相应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考察。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语料,对汉语介词同僧语相应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我们以微观研究为主,描写了上述介词的相应僧语对应形式的语义、功能及语用特点,解释了不同语言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上的“同”和“异”,并概括总结了双语语法应用上的特点。我们还在此基础上概括了人类空间关系系统中汉、僧语空间关系表达的形式和方法,同时考察了现代汉语基本空间介词在现代僧语中相应表达形式的出现频率。我们认为,汉语虽然缺乏形态格标记,但介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格的缺失。本文希望借助汉僧对比分析,使学生对汉语介词的特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试图通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同义介词教学法,为斯里兰卡学生介词的学习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杨宇洁,李昳华,廖海鹰[2](2017)在《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汉语作为教学语言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选择。泰国也不例外,泰国地处东南亚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现阶段,我们国家对结果补语的研究非常多,但是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在泰国是一门外语,针对泰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研究不多,第二方面是由于在泰语中没有补语这一语法形式,因此泰国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本文将通过汉语和泰语中结果补语的对比,希望这些可以有助于泰国学习汉语的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汉语的结果补语。(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7年03期)

李淑杰[3](2016)在《类型学视野下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与选择动因——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语序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对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选择动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说明。本文认为类型学关注的介词相关语序中,汉韩二语在介词短语内部都基本保持了与各自语言基本语序的和谐,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但在句法层次上,韩语受限于动词强制居尾的句法结构特点,在距离象似原则的支配下,与VP形成和谐组配;而句法化程度较低的汉语则因为距离象似与时间象似性原则的竞争与妥协,以及介词语法化、动补结构发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大量派生介词框式结构,介词短语语序也呈现比韩语复杂的局面。(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外语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康善信[4](2016)在《汉语持续体“着”与韩语对应形式“-??-”的语法化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汉语持续体"着"和韩语"-??-"结构的语法化过程时发现,"着"和"-??-"结构均逐渐由具体语义转换成抽象语义,并伴随着语法上的变化。"着"和"-??"结构都是从其所含的空间义演变而来的,两者都表示状态的持续,之后逐渐带有"进行"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6年02期)

金国花[5](2014)在《“NP呢?”及其韩国语对应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说出每一句话都带有一定的语气。学习汉语成为了一种潮流,随着韩流的到来学习韩国语也成了一种潮流。本文主要研究"NP+呢?"及其韩国语对应形式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学习两国语气词的使用方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27期)

柯伟智[6](2013)在《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最终想得出来的结果是针对泰国学习者的汉语结果补语教学的有效参考。为此,论文的工作步骤分成3个:1)在泰语语法体系中找出泰语表达结果意义的成分是什么;2)从性质、结构、搭配等3个角度进行汉泰表达结果意义成分的对比分析;3)给目前泰国学习者存在的结果补语的使用问题提供解决的建议和意见。每个工作步骤依如下操作:任务一,对泰语语法着作、学术论文、文章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分析,即第四章的内容;任务二:基于Chang(2001)的5种汉语动结式类型进行汉泰句式对比研究,即第五章的内容,基于周芳(2006)的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研究成果深入进行汉泰词语搭配的对比研究,以两种语言所搭配的相同、相近、相异等叁种情况作为对比的主要思路(第六章的内容);任务叁:从本文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对目前存在的结果补语偏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做出针对泰国学习者的结果补语教学建议(第七章的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共有3个方面,即:汉语结果补语与其泰语对应形式的性质、结构、搭配对应等,研究发现:1)汉语结果补语在泰语中的对应形式是无标记的连动结构和有标记的复合句。2)汉语结果补语可以用本项研究基于事件结构的构式提出的“根基结构”对应,作为汉语结果补语句的泰语对应句式。3)限于周芳(2006)提出的28个搭配频率高的补语词的范畴里,将其分为一级词语9个,二级词语19个,并进行对比分析得知,汉语和泰语有6个补语词是汉泰能一对一的对应(属于汉泰词语相同的类型);有14个补语词是属于汉泰词语相近的类型,这个类型不能只用一个泰语词来对应,但是其每个对应词语都有具体的规律;有8个补语词的搭配没有明确的泰语对应,必须根据泰语词语的搭配限制进行选词(属于相异的类型)。汉泰词语搭配相异的类型除了上述8个词语之外,还有一些属于词语型搭配的动结式在泰语里有不同的对应方法,即有的是词语型翻译(泰语用一个词对应),有的是结构型翻译(泰语还保留主动词和结果动词的搭配结构)。相异的类型也有汉语的动补搭配不存在于泰语的搭配的情况,也有泰语一个词语能对应几个汉语补语词的情况。本文认为最有可能会给泰国学习者带来使用问题的只有汉泰多对一的情况而已,即相异类型的最后一类情况,因为学习者很难辨别选用哪一汉语词语才合适。汉泰一对多的情况只能给学习者带来一些理解问题,但是可能不会带来太多产出方面的问题。汉泰多对一的情况,虽然学习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可能有回避和依赖的问题。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之后,本文建议针对泰国学习者进的结果补语的教学应该用“事件的根基结构模式”作为结果补语的教学工具,其教学步骤为以下3步:1)如何设置一个事件的根基结构模式;2)如何省略重复的成分;3)如何组成汉语的句子。(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安秀兰[7](2012)在《表因果关系的“得”字补语句特征分析——基于韩国语对应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得"字补语句具有因果意义,本文通过"得"字补语句和"因为所以"句在韩国语中对应形式的对比,探讨了"得"字补语句表因果意义时固有的特征。(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2年79期)

边美仙[8](2012)在《汉语含有“V着”的结构与韩语对应形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和韩语作为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持续体表达形式及语法意义。汉语缺乏严格的形态变化,主要依靠动态助词“着”来辅助动词表示持续义,而韩语则是形态发达的语言,靠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持续的含义。基于对韩汉语教学的需求,本文为了理清汉语表持续意义的助词“着”与韩语对应形式“(?)”、“(?)”的异同,根据“着”的持续性、非完整性、动态/静态二重性叁个语义特征和“V着”结构的基本句式,对汉韩持续体相关表达形式及其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便于研究,本文选出七种含有“V着”结构的基本句式,按照句式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结构句式,如“V着”、“V着+A”、“S+V着”、“S+V着+0”四种;一类是复杂结构句式,如“S+V1着(+0)+V2(+0)”、“S+Vl着V1着,V2”、“S+V1着V2着V3”叁种,并对整个结构义和语义特征给予了说明。简单结构句式中的“着”与韩语“(?)”、“(?)”基本对应,但复杂结构句式中的“着”并不是简单对应,而与表示相应意义的多种语法形式对应。汉语“着”的语义特征还制约着“V着”结构,不能与非持续性、完整性特征的词语共现表持续义,而在韩语中并非如此,有些词语可以共现,有些不可以。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汉语的“着”与韩语的“(?)”、“(?)”均表示“持续”意义,但在表达形式上呈现出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边美仙[9](2012)在《汉语持续体“着”与韩语对应形式“-■■-”“-■■-”的语义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们有各自的语言特征,"着"的动态和静态的语义特征在意义上与韩语中"-■■-""-■■-"对动作内部情状所关注的内容并不一致,其对应的情况较复杂。本文根据汉韩持续含义的语法标记"着"和"-■■-""-■■-",对汉韩两种语言持续体相关语法意义及其特征的对应关系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2年03期)

刘永君[10](2008)在《汉语补语在泰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及偏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将汉语6类补语与泰语对应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研究发现:泰语中没有与汉语结构助词“得”功能对应的词;汉语谓语不带宾语时,两种语言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当汉语谓语带宾语时两种语言结构形式不同,汉语宾语的位置较灵活,可位于补语前、补语中或补语后,一般情况下,泰语动词后直接跟宾语,对应的汉语补语形式放在宾语后面充当状语。本文根据收集到的偏误语料,针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6类补语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偏误类型,探讨产生偏误的原因。研究发现:错序、遗漏及误用等是主要的偏误类型;母语语法知识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的泛化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包括母语的负迁移、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教师教材等方面,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对策。(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8-05-01)

泰语对应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汉语作为教学语言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选择。泰国也不例外,泰国地处东南亚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现阶段,我们国家对结果补语的研究非常多,但是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在泰国是一门外语,针对泰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研究不多,第二方面是由于在泰语中没有补语这一语法形式,因此泰国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本文将通过汉语和泰语中结果补语的对比,希望这些可以有助于泰国学习汉语的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汉语的结果补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泰语对应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佳妮(E.Jani,Alwis,Samarakoon).汉语空间介词与僧伽罗语对应形式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杨宇洁,李昳华,廖海鹰.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

[3].李淑杰.类型学视野下汉韩语介词相关语序与选择动因——以汉语“在+NP”及其韩语对应形式为中心[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6

[4].康善信.汉语持续体“着”与韩语对应形式“-??-”的语法化对比[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

[5].金国花.“NP呢?”及其韩国语对应形式[J].青年文学家.2014

[6].柯伟智.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研究[D].北京大学.2013

[7].安秀兰.表因果关系的“得”字补语句特征分析——基于韩国语对应形式[J].考试周刊.2012

[8].边美仙.汉语含有“V着”的结构与韩语对应形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9].边美仙.汉语持续体“着”与韩语对应形式“-■■-”“-■■-”的语义对比[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

[10].刘永君.汉语补语在泰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及偏误研究[D].暨南大学.2008

标签:;  ;  ;  ;  

泰语对应形式论文-佳妮(E.Jani,Alwis,Samarakoo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