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中间体内酯论文-王升帆

生物素中间体内酯论文-王升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素中间体内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生物素中间体内酯,化学酶法,脂肪酶,不对称合成

生物素中间体内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升帆[1](2013)在《化学酶法合成d-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或辅酶R,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对人体和动物生理活性具有重要作用。d-生物素中间体1{(3aS,6aR)-1,3-二苄基-四氢-4H-呋喃并[3,4-d]咪唑-2,4(1H-)-二酮}是合成d-生物素的重要中间体,d-生物素的合成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光学纯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合成。本论文研究了化学酶法合成d-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新技术路线。首先采用化学法将原料环酸二甲酯2(1,3-二苄基-4,5-顺-双羧酸甲酯-2-咪唑啉酮)还原得到二醇3(1,3-二苄基-4,5-顺-双羟甲基-2-咪唑啉酮),然后以内消旋的二醇3和乙酸乙烯酯为底物,利用脂肪酶催化进行不对称酯交换反应得到单乙酸酯4{(4S,5R)-1,3-二苄基-5-(乙酸甲基)-2-氧代-咪唑啉-4-羟甲基},最后对得到单乙酸酯进行琼斯氧化,闭环合成d-生物素中间体内酯1。化学酶法合成d-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反应过程如下:论文通过对酶法不对称合成单乙酸酯的两条路线进行比较,选择了由二醇3通过不对称酯交换合成单乙酸酯4的方法,并且对酶、酰基供体以及反应溶剂进行筛选,确定了较好的脂肪酶、酰基供体以及反应介质分别为LipozymeRMIM、乙酸乙烯酯和二氧六环/甲苯(1:3)。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与酰基供体摩尔比、底物浓度和传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温度35℃,底物与酰基供体摩尔比最佳1:6,最佳底物浓度1OOmmol/L,加酶量1%,摇床转速200rpm。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反应6h后单乙酸酯得率大于90%,e.e 值大于98%。此外研究了酶的重复利用情况,重复10次后,酶的选择性基本不变,其相对活性为初始的80%。(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3-11-01)

于凤娟[2](2012)在《酶法合成生物素中间体手性内酯和拆分萘普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生物酶催化法合成生物素重要中间体手性内酯和固定化酶拆分萘普生,此外还对从生物素废水中回收原料醇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筛选到对底物二甲酯具有选择性水解能力的微杆菌,研究了各种条件对于酶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其中包括底物浓度、pH值、温度、有机溶剂、分散剂、添加剂等。实验结果显示酶的催化活性在底物浓度为10mg/mL, 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转化率较高,反应与温度呈正相关,在40℃时转化率较高,达到90%以上。添加聚乙二醇(6000)和p-环糊精对酶的催化效果有促进作用,其中p-环糊精效果明显,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比不添加的转化率提高40%左右。通过酶催化结合化学还原得到的手性内酯e.e值达到97.9%,比旋光度为+60.5度,与标准工业样品的光学纯度相同。本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如何从生物素废水中回收原料(S,S)-2-氨基-1-(4-硝基苯基)-1,3-丙二醇,本部分实验尝试了各种从生物素废水分离出醇胺的方法,其中用乙酸乙酯萃取,然后用甲醇/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0的混合溶剂洗涤粗品的方法,回收得到的醇胺纯度、产量都较高,是较为成功的方法。本论文第叁部分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对消旋萘普生的拆分。在固定水-有机溶剂两相系统中,来源于Candida rogusa的脂肪酶被有效的固定在MCM-41中孔分子筛上。固定化效率为100%。在相同条件下,固定化酶活性与自由酶相比提高了5倍。反应12天后(3批),剩余活性为69%。(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2-02-03)

全继平[3](2010)在《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内酯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并改良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内酯的生产工艺;方法:以价格低廉的异丙醇、乙醇、甲醇代替价格较贵的环己醇与酸酐形成新的半酯(半异丙酯、半乙酯、半甲酯)与不同的手性胺形成非对映体胺盐,再经拆分、还原得到内酯;结果:半乙酯与右旋麻黄碱形成的非对映体胺盐,以结晶法分离得到较理想光学活性的对映体胺盐,再经还原得到光学纯内酯,工艺全程收率32.58%。结论:改良后的D-生物素生产工艺,操作简单,成本大大降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0-05-01)

李专成[4](2009)在《胆固醇作为手性助剂合成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3aS,6aR)-1,3-二苄基-四氢-4H-呋喃并[3,4-d]咪唑-2,4(1H)-二酮(内酯11)是当今开展d-生物素化学全合成研究关注的重心。在手性试剂作用下,不对称合成或拆分是通常使用的工艺过程。本文采用胆固醇作为手性试剂,与1,3-二苄基咪唑啉-2-酮-顺-4,5-二羧酸酯化,再与叁乙胺成盐,得到(4S,5R)和(4R,5S)胆固醇半酯叁乙胺盐非对映体。拆分该非对映体混合物,(4S,5R)胆固醇半酯叁乙胺盐18b经硼氢化钾还原,得到目标产物。(4R,5S)胆固醇半酯叁乙胺盐18a由氢氧化钠皂化,回收1,3-二苄基咪唑啉-2-酮-顺-4,5-二羧酸和胆固醇,循环使用。研究表明胆固醇具有较好自拆分诱导作用,(4S,5R)胆固醇半酯叁乙胺盐拆分得率可达79.2-83.4%。(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09年01期)

郑建永[5](2007)在《有机相微生物酶法拆分制备手性生物素中间体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右旋生物素中间体内酯是合成D-生物素的关键中间体,该手性内酯的合成技术也是生产D-生物素的主要技术难点。本论文研究了利用微生物酶催化选择性内酯化反应拆分制备右旋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全新技术路线。拆分路线如下:从实验室的微生物菌种中筛选获得了一株产高酶活性和高立体选择性内酯化活性脂肪酶的菌株,该菌株经初步鉴定为米曲霉属,并命名为米曲霉WZ007。对米曲霉WZ007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0.5%,蔗糖1.5%,橄榄油1%,蛋白胨1.5%,酵母膏0.5%,K_2HPO_4 0.2%,MgSO_4 0.1%,NaCl 0.5%,吐温-20 0.5%,初始pH值6.5。经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装液量为80ml,摇床转速200rpm。利用优化后的产酶条件,该菌株发酵的总酶活达到51.6U/L,比原先提高了114%。初步探索了米曲霉WZ007菌体的干燥处理方法,选择了菌体在0.1M pH为7.2的巴比妥-盐酸缓冲液中冷冻干燥的方法作为实验菌体的干燥方法。研究确立了微水有机溶剂体系作为微生物酶催化选择性内酯化反应的反应体系。对微生物酶法拆分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为合理的拆分工艺条件:反应溶剂二氯甲烷,反应温度25℃,体系水分添加量0.2%,反应体系水活度0.84,底物添加量2%,酶添加量1.5%,反应时间24h。在该反应条件下,酶转化率为43.5%,产物e.e.97.9%,E值212。通过对该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出,米氏常数K_m=1.36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4.53mmol/min。最后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后,成品比旋值达到60以上,已经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7-04-10)

韩卫华[6](2006)在《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手性合成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是在有机全合成领域,还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生物素都是一个科学研究的经典范例,自其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化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们关注的“明星分子”。经过60多年来化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生物素的全合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己产生了好几十种各具特色的全合成方法。论文对生物素全合成的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目前工业上最有竞争力的内酯—硫代内酯路线,展示了生物素是如何以最少的步骤去逐步构建目标产物的官能团骨架并同时解决立体化学问题的。1970年,Roche公司的Gerecke等报道了一条通过手性内酯,以较高收率并保持构型得到手性硫代内酯,从而直接合成d-生物素的方法后,该中间体内酯(3aS,6aR)-1,3-二苄基.四氢-4H-呋喃并[3,4-d]咪唑-二酮于是成了生物素合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体。尽管对其合成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更好的合成方法或者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改变配体,提高光学收率以及反应收率,从而降低现有生产的成本,仍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因此论文首先对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各种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从中选择了硼氢化钠还原不对称环酰亚胺从而制备手性内酯的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实验与半经验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寻找配体胺的方法。然后,结合前人的实验,对硼氢化钠还原羰基的机理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对硼氢化钠还原过程中的选择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还发展了一种新的生物素手性内酯的合成方法。主要的研究结果有以下几方面:(1):利用(1S,2S)-(+)-苏-1-(对硝基苯基)-2-胺基-1,3-丙二醇为底物,对硼氢化钠还原手性环酰亚胺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2):在上述基础上,选择了十种不同的手性胺作底物,合成手性环酰亚胺,并用硼氢化钠还原生成内酯。(3):用半经验PM3计算方法,对合成的几种内酯进行了旋光值[α]与手性胺结构的关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寻找手性配体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我们发现了一种可以产生较高旋光值内酯的手性配体胺。(4):发展了一种新的以酰氧基硼氢化钠还原环酐制备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合成方法。(5):利用B3LYP方法,对硼氢化钠还原羰基的机理以及选择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的ee值跟实验值非常接近。该方法是对(3)中半经验方法的补充。(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12-01)

郑建永,汪钊[7](2006)在《微生物酶拆分生物素手性中间体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手性和手性药物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手性技术是制备手性药物和手性化合物的关键技术。在拆分手性化合物过程中,利用生物法来制备光学纯对映体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等优势,从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期刊2006-11-01)

李丹[8](2005)在《拆分还原工艺制备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找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3aS,6aR)-1,3-二苄基-四氢-4H-呋喃并[3,4-d]咪唑-2,4(1H)-二酮较经济的制备方法,是当今开展d-生物素化学全合成研究关注的重心。在手性试剂作用下,不对称合成或拆分是通常使用的工艺过程。本文采用自拆分工艺,对(±)顺-1,3-二苄基-5-甲氧羰基-2-氧代咪唑啉-4-羧酸进行分步结晶,自拆分获得(4S,5R)和(4R,5S)两个光学对映体,在不同的还原条件下,(4S,5R)对映体发生酯基还原,(4R,5S)对映体发生羧基还原,并在酸作用下,发生环合,获得目标产物。因没有使用手性助剂,可望是一种制备(3aS,6aR)-1,3-二苄基-四氢-4H-呋喃并[3,4-d]咪唑-2,4(1H)-二酮的较经济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化工》期刊2005年06期)

韩卫华,李浩然[9](2004)在《生物素中间体内酯合成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生物素合成方法 ,并综述了有关生物素中间体内酯 (3a S,6 a R) - 1,3-二苄基 -六氢 -1H-呋喃并 [3,4 - d]咪唑 - 2 ,4 -二酮的合成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4年08期)

生物素中间体内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生物酶催化法合成生物素重要中间体手性内酯和固定化酶拆分萘普生,此外还对从生物素废水中回收原料醇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筛选到对底物二甲酯具有选择性水解能力的微杆菌,研究了各种条件对于酶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其中包括底物浓度、pH值、温度、有机溶剂、分散剂、添加剂等。实验结果显示酶的催化活性在底物浓度为10mg/mL, 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转化率较高,反应与温度呈正相关,在40℃时转化率较高,达到90%以上。添加聚乙二醇(6000)和p-环糊精对酶的催化效果有促进作用,其中p-环糊精效果明显,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比不添加的转化率提高40%左右。通过酶催化结合化学还原得到的手性内酯e.e值达到97.9%,比旋光度为+60.5度,与标准工业样品的光学纯度相同。本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如何从生物素废水中回收原料(S,S)-2-氨基-1-(4-硝基苯基)-1,3-丙二醇,本部分实验尝试了各种从生物素废水分离出醇胺的方法,其中用乙酸乙酯萃取,然后用甲醇/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0的混合溶剂洗涤粗品的方法,回收得到的醇胺纯度、产量都较高,是较为成功的方法。本论文第叁部分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对消旋萘普生的拆分。在固定水-有机溶剂两相系统中,来源于Candida rogusa的脂肪酶被有效的固定在MCM-41中孔分子筛上。固定化效率为100%。在相同条件下,固定化酶活性与自由酶相比提高了5倍。反应12天后(3批),剩余活性为6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素中间体内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升帆.化学酶法合成d-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2].于凤娟.酶法合成生物素中间体手性内酯和拆分萘普生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3].全继平.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内酯的工艺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

[4].李专成.胆固醇作为手性助剂合成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内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

[5].郑建永.有机相微生物酶法拆分制备手性生物素中间体内酯[D].浙江工业大学.2007

[6].韩卫华.生物素中间体内酯的手性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

[7].郑建永,汪钊.微生物酶拆分生物素手性中间体内酯的研究[C].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2006

[8].李丹.拆分还原工艺制备d-生物素关键中间体—内酯[J].福建化工.2005

[9].韩卫华,李浩然.生物素中间体内酯合成进展[J].化学通报.2004

标签:;  ;  ;  ;  

生物素中间体内酯论文-王升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