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类抗癌药物论文-冯晨,陈玉超,戴建国

铂类抗癌药物论文-冯晨,陈玉超,戴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铂类抗癌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管癌,铂类,化疗方案

铂类抗癌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冯晨,陈玉超,戴建国[1](2019)在《基于铂类抗癌药物的食管癌不同化疗方案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尤以老年人为主,且男性多于女性。全球每年约3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每年约15万人死于该病。其西医治疗常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出现进行性咽下困难等典型症状时已是中晚期,往往错失了手术机会。故采用以化疗为主的方法进行后期的辅助或姑息治疗,尤以铂类抗癌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铂类药物的食管癌多种化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1 第一代铂(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陈雪梅,张红银[2](2019)在《铂类抗癌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铂类抗癌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00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50例。参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铂类抗癌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具有显着效果,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均处于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郭庆英[3](2019)在《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学治疗的广泛应用,癌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不断增加,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必然趋势。多酚类药物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除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蒽环类抗癌药物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但是其严重的心脏毒性使其成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隐患。通过研究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不同温度、共溶质和pH下的相互作用以及体外细胞毒性测定,可以确定药物与HSA的作用机制以及两种药物同时存在时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在充分的文献调研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HSA在不同温度、共溶质和pH下的相互作用。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473085)的部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细胞毒性实验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蒽环类药物与HSA在不同温度和共溶质下的相互作用,得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熵变等热力学参数,进而判断药物与蛋白结合的作用机制、作用力类型以及HSA结合药物前后的构象变化。另外,通过单一药物、组合药物以及HSA-药物复合物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确定两类药物共同应用存在协同效应。第二部分:采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氧化白藜芦醇(OXY)和米托蒽醌(MIT)协同体系与HSA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温度和pH对结合的影响。根据拟合得到的数据判定两种药物结合的关系和在HSA上的结合位置、HSA构型的变化以及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OXY和MIT与HSA的结合存在竞争性,与HSA形成复合物后药物细胞毒性增强,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时产生协同效应。第叁部分: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白皮杉醇(PIC)和MIT与HSA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光谱法得到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与熵变来判定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圆二色光谱法和动态光散射得到HSA的二级结构和粒径的变化。通过细胞实验讨论药物对Hela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PIC与HSA形成复合物后毒性增大,与MIT的共同应用时产生协同作用。第四部分: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PIC和多柔比星(DOX)与HSA的相互作用,表明PIC与DOX结合于HSA的同一位点且存在竞争性结合,比较单一药物与两种药物共同作用时热力学参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一种药物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药物与HSA的结合。同时,讨论了两种药物对Hela细胞的影响,DOX的细胞毒性较强,与PIC共同应用时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另外,对多酚类和蒽环类药物与H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比较,发现取代基位置和结构的不同会使药物在结合能力和细胞毒性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表现。(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伟娜,李春玱,海士坤,李云辉,马玉芹[4](2019)在《顺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顺铂类药物是目前用于化学治疗肿瘤的常用药物。由于其具有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仍其収展历史出収,通迤查阅有关顺铂类抗癌药物的中英文文献、知名网站収布的相关信息及临床对癌症治疗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对顺铂类药物的开収、収展现状和抗癌作用机制迚行综述,并对其研究斱向迚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张滨旋,于涛[5](2019)在《喜树碱类抗癌药物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喜树碱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其水溶性差,在人体内易开环,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均为喜树碱衍生物。纳米制剂是大小为10~1 000 nm、具有良好溶解性和分散性的药物剂型。纳米制剂可改善喜树碱类药物溶解性,降低毒副作用,增强肿瘤靶向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喜树碱类药物纳米制剂的种类,概括了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赵银苹,陈力,侯瑞斌,夏艳[6](2018)在《金刚烷类抗癌药物的合成、结构和初步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脂溶性好的金刚烷骨架引入到苯乙烯酰胺结构中合成了目标化合物(8a-8c),通过NMR,IR和LC-MS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MTS方法初步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4种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MTS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化合物中8c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增殖,对肝癌细胞、宫颈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都有很低的IC50值.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有望进一步研发得到结构新颖、不良反应小的抗肿瘤药物.(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海燕[7](2018)在《铂类抗癌药物作用靶点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铂类抗癌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目前在妇科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中获得了广泛运用。此类药物进入细胞核,作用于DNA分子后可形成Pt-DNA化合物,能使DNA结构变形,使其复制转录出现障碍,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因为激活细胞中的部分信号通路,导致铂类抗癌药物存在耐药及毒性。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有关铂类抗癌药物作用靶点、耐药机制以及毒性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以提高其临床利用率,促进相关疾病临床疗效的不断提升。(本文来源于《天津药学》期刊2018年05期)

沈娟,朱阳,师红东,刘扬中[8](2018)在《铂类抗癌药物的多功能纳米递送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顺铂为代表的小分子铂类抗癌药物是临床应用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严重的毒副作用和难以克服的耐药性限制了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发。运用纳米药物递送技术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和可控释放,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耐药性,为癌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此外,丰富多样的纳米递送体系易于实现药物与具有生物学活性试剂的共运输,从而为各种治疗策略以及诊疗策略的联用提供可能,为最终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展现广阔前景。本文从靶向递药、药物可控释放、联合治疗、诊疗一体化四个方面对铂类抗癌药物的多功能纳米递送体系在癌症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通过列举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颖设计思想在铂基纳米递送体系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苑立霞[9](2018)在《儿茶素—嘧啶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以及耐药性的增加,联合治疗成为必然趋势。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嘧啶类药物面临严重的毒副作用难题,而儿茶素类药物除抗癌效果外,还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通过研究儿茶素-嘧啶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蛋白质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相互作用,可以确定药物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以及两种药物同时存在时的关系,为临床上联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运用一系列光谱方法结合等温滴定量热以及分子模拟研究儿茶素-嘧啶类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相互作用。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473085)的部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运用等温滴定量热和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动态光散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5-氟尿嘧啶(FU)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竞争结合,探讨温度和pH对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焓变和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确定两种药物共同存在时与蛋白的作用方式,同时观测蛋白的构型变化。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表明EGCG和FU对人血清白蛋白为静态猝灭。第二部分:等温滴定量热结合荧光光谱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替加氟(TF)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结合机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得出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动态光散射、圆二色光谱以及红外光谱监测出蛋白结合前后的构型变化,通过分子模拟得到两种药物在蛋白上的结合位置,进一步证明药物共同存在时的关系。第叁部分:通过等温滴定量热和荧光光谱研究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与替加氟(TF)在不同温度和pH下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根据数据分析单个药物与蛋白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联用的利弊,并分析得到温度和pH对结合的影响。动态光散射和圆二色光谱数据表明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轻微改变。第四部分:利用等温滴定量热结合荧光光谱获得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及5-氟尿嘧啶(FU)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熵变等热力学参数,对比单个药物与两个药物同时存在时的差别得出联用的影响。分子模拟获得结合位置,其它光谱则用来检验蛋白的微环境变化。同时,比较类似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8-06-01)

谭晓晓[10](2018)在《双作用模式Pt(Ⅳ)类抗癌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价铂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独特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有望发展成为新一代可口服铂类药物,其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高活性、低毒性、耐药性低、生物利用率高、药代动力学性质优异、肿瘤靶向性强等。因此,我们将萘酰亚胺、香豆素引入铂类化合物得到14个四价铂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试。1.我们以顺铂、萘酰亚胺为原料设计合成了5个萘酰亚胺四价铂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优秀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化合物67b、67e的活性优于阳性参考药物顺铂、奥沙利铂。萘酰亚胺与母核顺铂之间的桥联基团和萘环上的取代基都影响其活性。因此,萘酰亚胺四价铂目标化合物67e具有优秀的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表明:将DNA嵌入剂萘酰亚胺引入到四价铂体系使之具有双重DNA作用模式。萘酰亚胺四价铂前体化合物与DNA结合,导致DNA双链解旋。同时,萘酰亚胺四价铂化合物在还原环境中释放的Pt(Ⅱ)能有效的与DNA结合,导致肿瘤细胞的损伤。萘酰亚胺四价铂化合物与DNA的双作用模式导致细胞凋亡,这可能有利于克服铂类药物耐药性。萘酰亚胺四价铂化合物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有助于促进药物在血液中储存和转运。体内活性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67b、67e表现出低毒性、高安全性。2.我们以奥沙利铂、萘酰亚胺为原料设计合成了5个萘酰亚胺四价铂化合物。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所有的萘酰亚胺四价铂化合物对所测癌细胞均有抗增殖活性,其中包括铂类耐药细胞株A549R、HeLaCDDP。尤其是目标化合物71b表现出优秀的抗肿瘤活性,与顺铂、奥沙利铂相当。构效关系显示,萘酰亚胺与母核奥沙利铂之间的桥联碳原子数对其活性有着显着的影响。修饰基硝基、氨基没有显着提高其生物活性。作用机制研究证明,萘酰亚胺四价铂能与双链DNA结合导致DNA损伤,这不同于经典Pt(Ⅳ)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此外,萘酰亚胺Pt(Ⅳ)化合物通过静电和Vander Waals与HSA相互作用,提高稳定性并有利于药物在血液的储存和转运。另外,萘酰亚胺Pt(Ⅳ)化合物比Pt(Ⅱ)化合物能有效提高细胞和DNA中药物富集量。体内活性实验显示,目标化合物71b具有低毒性,并增强其安全性。3.我们以奥沙利铂、香豆素衍生物为原料设计合成了4个萘酰亚胺四价铂化合物。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8-06-01)

铂类抗癌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铂类抗癌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00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50例。参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铂类抗癌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具有显着效果,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均处于较高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铂类抗癌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冯晨,陈玉超,戴建国.基于铂类抗癌药物的食管癌不同化疗方案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陈雪梅,张红银.铂类抗癌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郭庆英.多酚类-蒽环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9

[4].张伟娜,李春玱,海士坤,李云辉,马玉芹.顺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当代化工.2019

[5].张滨旋,于涛.喜树碱类抗癌药物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9

[6].赵银苹,陈力,侯瑞斌,夏艳.金刚烷类抗癌药物的合成、结构和初步活性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8

[7].李海燕.铂类抗癌药物作用靶点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8

[8].沈娟,朱阳,师红东,刘扬中.铂类抗癌药物的多功能纳米递送体系[J].化学进展.2018

[9].苑立霞.儿茶素—嘧啶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8

[10].谭晓晓.双作用模式Pt(Ⅳ)类抗癌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8

标签:;  ;  ;  

铂类抗癌药物论文-冯晨,陈玉超,戴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