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和位置估计论文-王凯,王之赟,宗兆伦,张建亚,张露锋

速度和位置估计论文-王凯,王之赟,宗兆伦,张建亚,张露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速度和位置估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霍尔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位置观测器

速度和位置估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王之赟,宗兆伦,张建亚,张露锋[1](2019)在《基于霍尔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估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并降低控制系统成本,采用开关型霍尔位置传感器取代通常使用的高分辨率位置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或者旋转变压器进行转子位置和速度的估算,实现对电机的高性能矢量控制。该文首先分析了传统霍尔位置传感器的估算算法,为了解决传统估算算法中的问题并提高霍尔位置传感器的估算效果,使用一种闭环的估算方法,将霍尔位置信号矢量化,前馈解耦后通过观测器估算出连续的位置信号,并结合改进的锁相环结构(PLL)提取速度信号,实现位置和速度的准确估算。最后通过实验平台验证对比了该方法和传统的估算方法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钱弼违,鞠金涛[2](2019)在《基于混合终端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和速度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滑模观测器受固有抖振特性影响,且有低通滤波器带来的反电动势观测幅值削弱和观测相位偏移,从而导致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精度降低。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混合终端滑模观测器的PMSM位置和速度估计方法。基于线性滑模与混合终端滑模的二阶滑模切换面,设计合理的滑模控制律,有效抑制传统滑模方法的固有抖振特性,并且能够避免使用低通滤波器所带来的反电动势观测幅值削弱和相位偏移问题,有效提高转子位置和转速的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滑模观测器对于电机定子电阻和电感参数摄动的鲁棒性。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混合终端滑模观测器的有效性、实用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孟琦[3](2018)在《分布式外源雷达位置和速度联合参数估计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辐射源雷达自身不发射信号,而是利用非合作信号,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具有绿色环保、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外源雷达组网技术,即分布式外源雷达已成为最热门的课题。分布式外源雷达系统将雷达系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弥补了外源雷达发射端不受控制这一缺陷,在低空空域管理、打击“黑飞”等恐怖活动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军事方面,能高效适应战争环境,具有反隐身、抗干扰、反低空突防的突出优势;民用方面,能够与城市密集环境相契合,实现低空目标监视、打击恐怖犯罪等用途。在组建分布式外源雷达探测系统时,站位优化配置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站位优化问题的实质是选取合适的指标对雷达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并通过最优化该指标来进行雷达系统站位优化布局。目前分布式外源雷达站位优化大致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威力覆盖最大化;二是漏检概率、定位精度最优化等。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场景,对雷达系统优化指标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从参数估计性能这一指标方面入手,对分布式外源雷达位置和速度联合参数估计克拉美罗界开展研究,并从收/发单元拓扑结构及目标起伏模型两方面对联合参数估计克拉美罗界进行仿真分析;接着从联合参数估计克拉美罗界这一理论推导出发,构造了分布式外源雷达系统收/发单元站位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对应的收/发单元优化选址思路及实现方法。论文首先介绍了分布式外源雷达的基础知识及技术难点,再详细推导了分布式外源雷达的位置和速度联合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给出了基于DTMB辐射源的分布式外源雷达克拉美罗界的闭式表达,接着从收/发单元拓扑结构及目标起伏模型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并通过仿真分析其对该克拉美罗界的影响;随后从联合参数估计克拉美罗界这一理论推导出发,构造了分布式外源雷达系统收/发单元站位优化模型,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两种具体的场景,并针对两种场景分别进行分析,建立收/发单元优化选址思路,给出详细的实现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陈伟伟,王鑫[4](2017)在《多基地声纳系统中目标位置与速度联合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基地声呐系统中,为了利用时间和与多普勒频率量测同时估计运动目标的位置与速度,设计了一种闭式的估计器。其中,使用误差修正的方法,改善了传统的多步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器。该估计器只涉及线性加权最小二乘运算,在量测高斯噪声较小的情况下,均方误差可以达到克拉美罗下界(CRLB)。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比了该估计器的均方误差与CRLB,并比较了其与传统多步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器的性能,结果表明:估计器的均方误差小于传统多步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器。(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7年08期)

王旭阳,吴志红,朱元[5](2015)在《基于观测器的永磁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机械传感器的存在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缺陷,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为解决此问题,同时扩展电动机的应用范围,将基于反电动势的状态与跟踪观测器法相结合,给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理论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估计方法。反电动势通过对电流偏差的估计而获得,转子位置与速度则通过一个闭环观测器进行估计。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准确估计出转子位置和速度。(本文来源于《机电一体化》期刊2015年09期)

谭常春,俞祥祥,董翠玲[6](2015)在《位置参数变点估计的收敛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至多一个位置参数变点的模型,基于反对称核函数,运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给出了变点的U统计量型估计量,并研究了变点估计量的相合性和收敛速度,同时也给出了局部对立条件下估计量的相合性.最后进行了不同样本容量和参数设置下变点估计的模拟分析,从直方图可以看出:变点位置越靠近中间位置,估计越精确.模拟结果显示所给出的估计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提娟,陆华才,袁一鸣[7](2014)在《基于模糊滑模观测器的PMLSM的速度位置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直线驱动系统中,速度和磁极位置难以快速准确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滑模观测器与模糊控制各自优点的模糊滑模观测器速度位置估计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滑模观测器能够在柔滑抖振和稳态误差之间找到平衡,保持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该观测器能够高速、精确地估计电机速度和磁极位置,实现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王世平,何伯钧,忻兰苑,窦泽春,秦灿华[8](2014)在《无速度传感器电励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和转子位置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电励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案。分别给出了基于电压和电流模型的磁链观测方法,利用基于电压和电流的气隙磁链观测结果之差作为误差,经过PI自适应率进行调节之后得到估计转速。对所研究的电励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识电机转速。(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4年06期)

江丹旭,余世明[9](2014)在《基于终态滑模观测器的步进电机位置和速度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进电机一般都以开环控制的方式应用于各种运动控制场合,若要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往往需要借助于位置或速度传感器来实现闭环控制。本文使用终态滑模观测器设计了一种估计步进电机位置和速度的方法,并试着解决位置和速度估计中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所需用到的的仅仅是电信号检测装置,而避免了安装位置或速度传感器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4年06期)

谭常春,惠军,缪柏其[10](2013)在《位置参数变点估计的强收敛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至多一个变点的位置参数变点模型,文中在运用滑窗方法给出了检测变点存在性的U-统计量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变点估计量的强相合性和强收敛速度.(本文来源于《数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速度和位置估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滑模观测器受固有抖振特性影响,且有低通滤波器带来的反电动势观测幅值削弱和观测相位偏移,从而导致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精度降低。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混合终端滑模观测器的PMSM位置和速度估计方法。基于线性滑模与混合终端滑模的二阶滑模切换面,设计合理的滑模控制律,有效抑制传统滑模方法的固有抖振特性,并且能够避免使用低通滤波器所带来的反电动势观测幅值削弱和相位偏移问题,有效提高转子位置和转速的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滑模观测器对于电机定子电阻和电感参数摄动的鲁棒性。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混合终端滑模观测器的有效性、实用性和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速度和位置估计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王之赟,宗兆伦,张建亚,张露锋.基于霍尔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估计方法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

[2].钱弼违,鞠金涛.基于混合终端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和速度估计方法[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3].孟琦.分布式外源雷达位置和速度联合参数估计研究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8

[4].陈伟伟,王鑫.多基地声纳系统中目标位置与速度联合估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

[5].王旭阳,吴志红,朱元.基于观测器的永磁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估计[J].机电一体化.2015

[6].谭常春,俞祥祥,董翠玲.位置参数变点估计的收敛速度[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5

[7].提娟,陆华才,袁一鸣.基于模糊滑模观测器的PMLSM的速度位置估计[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

[8].王世平,何伯钧,忻兰苑,窦泽春,秦灿华.无速度传感器电励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和转子位置估计[J].机车电传动.2014

[9].江丹旭,余世明.基于终态滑模观测器的步进电机位置和速度估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

[10].谭常春,惠军,缪柏其.位置参数变点估计的强收敛速度[J].数学学报.2013

标签:;  ;  ;  ;  

速度和位置估计论文-王凯,王之赟,宗兆伦,张建亚,张露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