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时间论文-孙丽珍

回波时间论文-孙丽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回波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节盂,UTE,回波时间,定量分析

回波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珍[1](2019)在《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定量分析肩部关节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利用UTE技术直接成像关节盂软骨板层骨,并与CT进行对比研究,探索UTE技术在定量分析肩部关节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对11例肩关节标本和3例患者行CT和MRI检查。5个标本在关节盂软骨骨折(截骨术)前后进行了影像学检查。重建2D MPR和3D VR的CT图像,采用常规的T1加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吴越,A.Fujisaki,T.Aoki,H.Narimatsu,C.Kuwahara[2](2019)在《叁角纤维软骨的超短回波时间(UTE)定量MR成像:摆位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比较分别在中立位、腕部尺骨屈曲和前臂内旋位获得的叁角纤维软骨(TFC)超短时间回波(UTE)的T_2*值。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使用8通道膝关节线圈在3T(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宁,郎宁,袁慧书[3](2019)在《超短回波时间MRI用于腰椎间盘软骨终板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MR序列及常规序列在腰椎间盘软骨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名志愿者行MR常规序列及UTE序列腰椎成像,分析UTE序列显示的腰椎间盘软骨终板损伤与椎体Modic改变、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TE序列成像中,椎体软骨终板显示为非钙化性软骨终板及钙化性软骨终板。L_1~S_1各节段软骨终板损伤与椎体Modic改变分型、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均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与MR常规序列比较,UTE序列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腰椎间盘软骨终板分层及其损伤,且软骨终板损伤与腰椎退变存在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李莎,张艺宝,吴昊,高嵩[4](2019)在《核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序列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无电离辐射,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MRI在短T2组织成像的弱点,使MRI的应用更加广泛。由UTE得到的派生序列有脂肪抑制UTE、单绝热反转恢复UTE、双回波差UTE等。本文介绍核磁共振超短时间回波序列(MR-UTE)技术的发展、原理及其应用,并对MR-UTE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杨陆,于明春[5](2019)在《单体素不同回波时间对比多体素长回波MRS对原发性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临床诊疗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原发性神经系统淋巴瘤和高级别胶质瘤鉴别中,单体素和多体素不同回波时间MRS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Verio3.0T磁共振仪对28例原发性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35例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进行检查,并进行MRI平扫+增强,分析所有患者的的影像资料。所有HGG患者均进行单体素长、多体素长回波检查。分析瘤体、瘤周每种代谢物的比值。结果单体素短回波MRS的Cho/NAA和Lac+Li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Cr和NAA/C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体素长回波的Cho/Cr、NAA/Cr和Cho/NA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GG结果中显示Cho多为最高峰,Lip部分不显示,部分显示,Lip为坏死最明显的高峰,Lac在11例中显示倒置峰。PCNSL中,Lip部分不显示,部分显示,Cho为最高峰,4例中Lac为倒置峰,Lip为2例的最高峰。在多体素长回波瘤体、瘤周的诊断中,代谢物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鉴别诊断PCNSL与HGG时,多体素MRS代谢物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关注。(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杨永寿,方世良,孙兆文[6](2018)在《声学多普勒测流回波时间增益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水下流场测量声纳工作时一般是先向目标水层发射一个短脉冲声波,小部分声波经水中悬浮颗粒等散射后被接收换能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硬件信号处理、模数转换和数字信号处理后得到目标水层的回波强度、速度等信息。由于声波在水(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 C水声工程和水声信号处理》期刊2018-11-10)

孟捷,李念云,王悍,许艳红[7](2018)在《零回波时间MRI显示骨肿瘤性骨质破坏:与CT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成像对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患者进行扫描,比较ZTE与CT两种扫描方法在评价骨质破坏方面图像质量方面的差别。方法选取36例患者,其中男18例(平均35±20岁),女18例(平均42±20岁)。采用GE 750W MR仪扫描,利用ZTE成像技术,所有患者均行ZTE-MR及CT扫描,并比较两种成像对于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骨质破坏的评价,图像质量评分采用5分制方法。结果共发现13种不同类型的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ZTE-MR及CT检查在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7±0.76)和(4.97±0.16),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Z=-1.83,P=0.067)。ZTE-MR及CT评价者之间一致性较好(k=1,k=0.84)。结论本研究提示ZTE-MR可形成与CT相似的骨质影像,对骨质破坏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期刊2018年05期)

李震,赵钰龙,王少锋[8](2018)在《基于时间反转聚焦的缺陷回波增益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超声导波聚焦检测方法。针对现有方法不能有效检测小截面缺陷的问题,首先对横波传感器使用ANSYS软件进行了一系列有限元模拟仿真,根据理论和仿真结果确定了2 mm钢板中500 k Hz中心频率下,横波传感器的模态分布、指向性和能量分配的规律,绘制了传感器的归一化幅值模态分布图;然后克服多通道设备成本高、研发难的困难;最后利用单通道实现了对小截面缺陷进行增强检测的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中与处理前的小截面端传感器接收到回波相比,处理后的归一化缺陷信号的幅值从0.14提升到0.50,在实验中从0.13提升到0.43。此方法为工程实践中的小截面缺陷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优化导波检测技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张孔亮[9](2018)在《GEO SAR长合成孔径时间回波仿真研究及其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同步轨道SAR(Geosynchronous SAR,GEO SAR)高分辨、宽测绘等优势使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GEO SAR合成孔径时间长、与传统的中低轨卫星相比,在成像处理、回波仿真、误差分析等方面存在许多新的特点。近年来科研人员在GEO SAR的系统分析与成像算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关于非理想因素对于GEO SAR成像质量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对GEO SAR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同时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对GEO SAR所受到的各种非理想因素进行分类,做了简要分析,并将电离层影响、地球潮汐等误差因素调制到SAR回波表达式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同时,因为GEO SAR的长合成孔径时间的特性和海面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导致回波产生严重去相干效应,进而造成GEO SAR无法对海面场景进行成像处理,而低轨LEO(Low Earth Orbit,LEO)SAR合成孔径时间非常短,不会造成SAR回波的严重去相干。因此本文基于LEO SAR模式对海洋仿真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上述仿真需求本文研制了一套集海陆场景回波仿真、成像处理、性能指标分析、非理想误差因素仿真为一体的GEO SAR长合成孔径时间回波仿真软件。本文的主要工作可概括如下:1、首先将非理想因素进行了分类,分为卫星平台误差、有效载荷误差、传输链路误差和观测场景误差四部分,并对各模块误差做了简要分析。然后针对GEO SAR的新特性,对电离层影响、地面弱相干、地球潮汐等误差因素进行了详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2、从海浪谱出发,对几种常见的海浪谱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采用目前主流的建模方法进行海面模拟,实现了对海面几何构造较为精确的刻画,接着再利用小面元模型进行海面电磁散射仿真建模,为了提高仿真效率本文提出了快速时域仿真方法完成了动态海面场景的回波模拟,最后利用BP算法进行成像处理,并利用顺轨干涉测量(Along-track interferometry,ATI)法完成了动态海面的速度测量。3、首先介绍了GEO SAR长合成孔径时间回波仿真软件的系统架构,将软件架构分为叁层:界面展示层、业务处理层和数据库访问层。然后对电离层影响、地面弱相干、地球潮汐和回波仿真模块的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简要说明了软件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展示了各模块误差因素的界面实现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R.E.Breighner,Y.Endo,G.P.Konin,L.V.Gulotta,M.F.Koff[10](2018)在《肩部零回波时间成像:MR成像增加骨骼细节显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验证CT与零回波时间(ZTE)MR成像对肩关节形态学分级及临床相关定量指标的一致性,证明ZTE在肩关节骨质结构成像的临床适用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回波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摘要目的比较分别在中立位、腕部尺骨屈曲和前臂内旋位获得的叁角纤维软骨(TFC)超短时间回波(UTE)的T_2*值。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使用8通道膝关节线圈在3T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波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丽珍.超短回波时间序列(UTE)定量分析肩部关节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2].吴越,A.Fujisaki,T.Aoki,H.Narimatsu,C.Kuwahara.叁角纤维软骨的超短回波时间(UTE)定量MR成像:摆位的差异[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3].陈宁,郎宁,袁慧书.超短回波时间MRI用于腰椎间盘软骨终板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4].李莎,张艺宝,吴昊,高嵩.核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序列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5].杨陆,于明春.单体素不同回波时间对比多体素长回波MRS对原发性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临床诊疗价值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9

[6].杨永寿,方世良,孙兆文.声学多普勒测流回波时间增益控制方法研究[C].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C水声工程和水声信号处理.2018

[7].孟捷,李念云,王悍,许艳红.零回波时间MRI显示骨肿瘤性骨质破坏:与CT对比[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8

[8].李震,赵钰龙,王少锋.基于时间反转聚焦的缺陷回波增益新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8

[9].张孔亮.GEOSAR长合成孔径时间回波仿真研究及其软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10].R.E.Breighner,Y.Endo,G.P.Konin,L.V.Gulotta,M.F.Koff.肩部零回波时间成像:MR成像增加骨骼细节显示[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标签:;  ;  ;  ;  

回波时间论文-孙丽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