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论文-魏翔宇

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论文-魏翔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电子产品

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魏翔宇[1](2018)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这导致电子废弃物快速增长,如何处理电子废弃物成为一重大难题。本文基于"电子废弃物回收-加工-再生循环"的理念,采用闭环调查研究模式,对当前电子废弃物回收、加工以及利用等情况做全面分析,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经验,系统性地构建以政府、收购商、生产者、消费者为责任单位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8年10期)

苗振华,高晓庆,王晓涛,柳玲[2](2014)在《可回收废弃物回收利用社会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提高。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分类被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近年来,媒体报道国内多座大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与此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中纸质、铝罐和铁罐等各类可回收废弃物的比重逐年递增。因此,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回收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体系,既可大幅度的降低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的压力,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31期)

王波,洪丽[3](2013)在《关于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废弃物的产量越来越大,对城市环境保护形成巨大压力。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有关电子废弃物的管理政策和法规,结合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的现状,综合考虑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生产者负责制、收集体系以及处置技术等环节,提出关于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构想,为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第十届长叁角能源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1-01)

李春花,陈兴鹏,张艳秋,罗正霞[4](2010)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白银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在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重视不够、激励和引导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健全、技术体系不完备等。基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叁原则理念,提出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一系列措施: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效率;完善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系统;开发引进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高新技术;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及管理制度等。(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0年06期)

陈皆喜[5](2010)在《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设计》一文主要是针对我国现有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状况,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设计。现今,我国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市场化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由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国外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相关制度法规的研究与分析,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今后建立的,完善又兼具国际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本文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包装废弃物的主要特征与种类。对固体废弃物与包装废弃物进行了区分,并且分析了包装废弃物的危害性。但是不可否认,包装废弃物由于其特殊性,兼具了危害性与经济性两种属性。换言之,如果对包装废弃物回收得当,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为了更好的实现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对于包装废弃物进行专门的立法规制。第二部分:本文选择了一些成功施行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国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这些国家实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背景介绍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这些国家所运行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运行机制。本文根据这些国家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运行过程中对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依赖程度的不同,归纳总结出了“以政府为导向的回收利用体系”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回收利用体系”两种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并对这两种回收利用体系的特点与共性进行总结,作为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参考。第叁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现状分析。由于我国包装废弃物与其他生活垃圾是混合收集的,而这种回收利用体系又经历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大转变,所以现有的回收利用体系也从原来的政府统一回收利用,发展成为了多样化回收利用方式组成的回收利用体系。新的体系在保留了一些原有行政机构的回收责任基础上,许多市场经济主体也加入到了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中。另外,本文也对包装废弃物的管理部门进行了梳理,对各行政部门的具体责任进行了细致地划分,这对于今后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指引作用。最后,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对于包装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现状。第四部分: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适合我国现有回收利用体系的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回收利用模式。首先,我国应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垃圾收费的法定义务,同时制定包装废弃物专门的法律法规,规定各相关市场主体对于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义务。并且以立法的形式许可市场主体将回收责任委托第叁方来实施。其次,成立一家非营利性的专营机构或者公司,来对我国整个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体系进行组织管理。再次,通过上述机构与不同的市场主体、行政机构签订协议来进行包装废弃物的具体回收利用工作。而这个机构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收取绿色标志使用费来维持整个回收体系的运作。凡是贴有绿色标志的包装废弃物独立于其他垃圾收费体系,由专门的回收公司进行免费回收。这样的制度设计,一方面促进了消费者选购绿色产品的热情;另一方面,更多的企业将会受绿色消费的影响加入到新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中来。(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0-04-26)

贾新刚,李东亮,徐威[6](2008)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废弃物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其不合理处置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和环境污染,作为一种潜在可回收利用的二次资源,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概述了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相关情况,提出了建设电子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体系对于构建循环经济和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08年03期)

黄慧[7](2004)在《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体系对策研究——浅谈可回收利用生活废弃物的回收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上海市在4个不同的阶段生活废弃物回收体系的框架及与废旧物资回收的关系,探讨了上海市在2000-2010年,2010-2030年两个阶段生活废弃物的回收体系及不同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具体推进措施。(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04年04期)

向贤伟[8](2000)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包装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建立合理的社会体系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以节约能源势在必行,对包装工业的健康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来源于《包装世界》期刊2000年06期)

向贤伟[9](2000)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包装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建立合理的社会体系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以节约能源势在必行,对包装工业的健康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来源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0-11-01)

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提高。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分类被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近年来,媒体报道国内多座大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与此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中纸质、铝罐和铁罐等各类可回收废弃物的比重逐年递增。因此,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回收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体系,既可大幅度的降低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的压力,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魏翔宇.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构建[J].管理观察.2018

[2].苗振华,高晓庆,王晓涛,柳玲.可回收废弃物回收利用社会体系初探[J].科技视界.2014

[3].王波,洪丽.关于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探讨[C].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第十届长叁角能源论坛论文集.2013

[4].李春花,陈兴鹏,张艳秋,罗正霞.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白银市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

[5].陈皆喜.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10

[6].贾新刚,李东亮,徐威.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初探[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

[7].黄慧.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体系对策研究——浅谈可回收利用生活废弃物的回收体系[J].环境卫生工程.2004

[8].向贤伟.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体系初探[J].包装世界.2000

[9].向贤伟.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体系初探[C].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0

标签:;  ;  ;  ;  

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论文-魏翔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