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测量论文-叶德超,段发阶,周琦,程仲海,李旭

涡流测量论文-叶德超,段发阶,周琦,程仲海,李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涡流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轮机,叶片振动,电涡流传感器,叶尖定时

涡流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叶德超,段发阶,周琦,程仲海,李旭[1](2019)在《基于高频响电涡流传感器的汽轮机带冠叶片振动测量技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轮机带冠叶片的健康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频响电涡流传感器的带冠叶片振动参数测量方法。转子旋转时,电涡流传感器感知叶冠面积变化,通过检测叶片发生振动时叶冠面积变化信号的到达时间,并应用叶尖定时(Blade tip timging, BTT)数据分析方法获取叶片振动参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汽轮机工作环境的电涡流传感器和一种高带宽调幅解调电路,使响应带宽达到250 kHz以上。某型汽轮机末级叶片振动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高频响电涡流传感器和变面积型叶尖定时测振技术在汽轮机带冠叶片的应用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期刊2019年04期)

余开科,田裕鹏,王平,尹相杰,贾兴伟[2](2019)在《基于脉冲涡流热成像的面内方向性热扩散率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导电材料面内方向性热扩散率的测量,提出脉冲涡流热成像法这一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感应式脉冲线激励源,在导电试件表面形成沿一定方向的感应涡流,实现局部热激励,在非稳态条件下实现了材料面内方向热扩散率的测量;简单调节试件与线感应激励线圈的角度,就可以快速无损非接触地测量试件在垂直线圈方向上的热扩散率值。对感应线激励下面内热传导及高斯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分别对AISI304不锈钢、纯铁、纯镍3种材料的热扩散率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手册值相符,偏差小于9. 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 18%,3. 72%,3. 70%。(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国旺,董磊,陈凯莉,段鹏伟[3](2019)在《基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微间隙测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有效检测距离与待测金属导体横截面积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介绍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搭建了一种微间隙动态测量系统。采用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曲线拟合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传感器探头型号确定时,电涡流传感器的有效检测距离将会随着待测金属导体横截面积的减小而减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下降。搭建的这种微间隙测量系统与研究结果对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曹丕宇,周德强,王华,孙闪闪[4](2019)在《基于磁场测量的脉冲远场涡流非磁性平板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在脉冲远场涡流检测中检测线圈体积较大、控件分辨力低且在低频域灵敏度差的问题,通过有限元仿真,对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缺陷进行了基于磁场测量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非磁性平板仿真。结果表明:在对激励线圈施加屏蔽后可以实现远场涡流效应,当缺陷位于激励线圈与二维节点中间时,检测效果最好,并且缺陷深度与磁通密度差分幅值密切相关,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实现对缺陷的定位及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08期)

张萍,仲军[5](2019)在《电涡流传感器小位移测量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电涡流传感器的测距原理,设计并搭建了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外加螺旋测微器、电源和数显电压表构成了电涡流传感器的测距系统,研究了传感器与被测金属导体之间距离变化、被测金属导体材质及面积大小对传感器性能和灵敏度的影响,得到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从而为实际应用中选择电涡流传感器进行小位移时满足较高灵敏度的要求提供了有利的指导依据。(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程沁蕊,段发阶,黄婷婷[6](2019)在《综合灵敏度和品质因数的电涡流谐振测量电路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电涡流传感器的性能,综合考虑了测量灵敏度和回路品质因数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了其谐振测量电路的参数选择优化方法。在不影响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建立了调幅谐振电路的等效简化模型。首先推导了电路阻抗和幅频响应函数的解析式,通过MATLAB数值仿真,分析耦合电阻R0,谐振电容C0对灵敏度影响。其次推导了测量回路的品质因数Q公式,并分析了R0和C0对Q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参数取值对测量电路的影响,为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电路参数优化选择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穆卫京[7](2019)在《浅谈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中信号干扰的消除》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在测量时易受到外界磁场的干扰,引起测量值瞬间跳变,导致机组保护系统误动作。介绍了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测量回路及测量原理,通过优化前置器延伸电缆的敷设方式及改进前置器的安装位置,保证了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1期)

吕春峰,朱建平,匡兴红,叶海雄[8](2018)在《栅式变面积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阻抗桥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了一种栅式结构的变面积电涡流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将线圈以差动结构布局,采用不平衡阻抗桥式测量电路可直接输出差动后的传感器信号。文中按结构顺序详细介绍了测量系统中信号发生电路、阻抗桥式测量电路、解调电路以及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差动结构的传感器测量电路不仅能有效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和响应速度,而且还具备低功耗、共模误差小以及稳定性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8年11期)

蓝奇,陆玉穗,黄国涵,蓝荪荣,秦明文[9](2018)在《基于电涡流效应的金属板厚度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电涡流低频透射效应制作涡流探头,结合信号源模块、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制成厚度检测系统,可将金属工件不同厚度值这个特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提取出来。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较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08期)

韦宣,王志浩,赵蒙[10](2018)在《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一种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参考JJG 105—2000《转速表检定规程》,叙述了计量标准器的系统原理和校准方法,在数学建模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被校转速传感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验证了计量标准器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转速计量领域,为转速传感器的计量与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8年04期)

涡流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导电材料面内方向性热扩散率的测量,提出脉冲涡流热成像法这一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感应式脉冲线激励源,在导电试件表面形成沿一定方向的感应涡流,实现局部热激励,在非稳态条件下实现了材料面内方向热扩散率的测量;简单调节试件与线感应激励线圈的角度,就可以快速无损非接触地测量试件在垂直线圈方向上的热扩散率值。对感应线激励下面内热传导及高斯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分别对AISI304不锈钢、纯铁、纯镍3种材料的热扩散率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手册值相符,偏差小于9. 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 18%,3. 72%,3. 7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涡流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叶德超,段发阶,周琦,程仲海,李旭.基于高频响电涡流传感器的汽轮机带冠叶片振动测量技术(英文)[J].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2019

[2].余开科,田裕鹏,王平,尹相杰,贾兴伟.基于脉冲涡流热成像的面内方向性热扩散率测量[J].计量学报.2019

[3].高国旺,董磊,陈凯莉,段鹏伟.基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微间隙测量系统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

[4].曹丕宇,周德强,王华,孙闪闪.基于磁场测量的脉冲远场涡流非磁性平板仿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5].张萍,仲军.电涡流传感器小位移测量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

[6].程沁蕊,段发阶,黄婷婷.综合灵敏度和品质因数的电涡流谐振测量电路参数优化[J].传感技术学报.2019

[7].穆卫京.浅谈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中信号干扰的消除[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9

[8].吕春峰,朱建平,匡兴红,叶海雄.栅式变面积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阻抗桥测量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8

[9].蓝奇,陆玉穗,黄国涵,蓝荪荣,秦明文.基于电涡流效应的金属板厚度测量系统[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

[10].韦宣,王志浩,赵蒙.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工业计量.2018

标签:;  ;  ;  ;  

涡流测量论文-叶德超,段发阶,周琦,程仲海,李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