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氮总磷净化效果论文-赵妍,王旭和,韩春刚,戚继忠

总氮总磷净化效果论文-赵妍,王旭和,韩春刚,戚继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总氮总磷净化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净化,总氮,总磷

总氮总磷净化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赵妍,王旭和,韩春刚,戚继忠[1](2013)在《8种观赏植物净化污水中总氮、总磷效果及景观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沿岸8种耐水湿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净化效果,并进行了景观配置。结果表明:8种植物对城市生活污水具有一定净化作用,不同植物的净化效果有一定差异;桃叶蓼对总氮的净化效果最好,最高净化率为27.23%;彩叶草对总磷的净化效果最好,最高净化率为58.04%;彩叶草、马蔺对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的综合净化能力较高;并利用这8种植物构建了功能景观配置模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章莹,姚雪[2](2007)在《长广溪湿地设计获加拿大最高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章莹、实习生姚雪)21日,专程来锡的加拿大休伦国际环境建筑事务所总裁、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主设计师马休伦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长广溪湿地总体规划和300米示范段设计,一举摘取了2007年加拿大景观建筑学会的最高荣誉——国家奖,这个惟一入(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期刊2007-09-25)

袁东海,高士祥,任全进,尹大强,王连生[3](2004)在《几种挺水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石菖蒲、灯心草和蝴蝶花3种不同植被系统、基质为河砂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的效果,并同无植被系统、相同基质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3种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随着污水中总氮浓度的增加,虽然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去除总氮的效果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仍然能维持较高的总氮去除水平,无植被的人工湿地总氮去除效果则下降较快。在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中,以石菖蒲植被人工湿地氮素净化能力最强,其次为灯心草和蝴蝶花,这与植被自身吸收同化污水中氮素水平以及植物根系微生物作用有关。对于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本研究中由于污水中磷素浓度较低,无植被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素均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的植物体中磷素仍有明显的吸收同化富集现象,其中石菖蒲吸收同化磷素能力最强,其次为蝴蝶花和灯心草,植被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对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总氮总磷净化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章莹、实习生姚雪)21日,专程来锡的加拿大休伦国际环境建筑事务所总裁、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主设计师马休伦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长广溪湿地总体规划和300米示范段设计,一举摘取了2007年加拿大景观建筑学会的最高荣誉——国家奖,这个惟一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氮总磷净化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赵妍,王旭和,韩春刚,戚继忠.8种观赏植物净化污水中总氮、总磷效果及景观配置[J].江苏农业科学.2013

[2].章莹,姚雪.长广溪湿地设计获加拿大最高奖[N].无锡日报.2007

[3].袁东海,高士祥,任全进,尹大强,王连生.几种挺水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效果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

标签:;  ;  ;  ;  

总氮总磷净化效果论文-赵妍,王旭和,韩春刚,戚继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